APP下载

故园里,最是书香润芳华

2022-11-14李茂颖

阅读时代 2022年11期
关键词:书籍图书村民

李茂颖

褪色的木窗框,古朴的书架。一双颤颤巍巍的手从整齐有序的书籍中取出一本,轻轻打开书页,老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老人名叫马德静,是云南腾冲腾越街道下绮罗社区绮罗图书馆年纪最大的志愿者。建馆上百年,藏书数万册,薪火传承,绮罗图书馆一直保留着吸纳退休人员提供志愿服务的传统。

购买图书、整理分类、管理古籍、登记借阅……今年91岁的马德静,已经为图书馆义务服务了35年。“我有两个家,一个是住了60年的老房子,另一个就是这里。”马德静说。

与图书馆结缘,可以追溯到马德静的儿童时期。

1931年12月,马德静出生于云南腾冲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马寿山,就是绮罗图书馆的创建人之一。1919年,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火种播撒到云南腾冲。在当地一些新文化运动先锋和社会人士的倡建下,绮罗图书馆诞生了。

踩在木地板上,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翻阅一本本最新的书籍报刊,儿时在图书馆的快乐时光一直印刻在马德静的回忆里。“那时候,图书馆就有了脚踏风琴、油印机、动植物标本等,都可以供读者参观和使用。”马德静说,“社会要发展,就一定要有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能让人们多读书。”

1951年,马德静来到云南边远农村,辗转多地任教。有的学生学习跟不上,马德静就在放学后帮他们补课;有的学生读不起书,马德静就自掏腰包,给他们买书和学习用品。

1987年,马德静从教师岗位上退休,但她没有选择在家休息,而是主动报名到绮罗图书馆当起了志愿者。彼时的绮罗图书馆,已不能容纳日益增多的藏书,也无法满足村民的阅读需求,建设新馆迫在眉睫。

为了筹措资金,马德静四处奔走,牵头印制了500多封信,寄给相关部门和关心家乡事业的人士。不久以后,捐款、书籍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图书馆新楼建设得以迅速启动。

建设期间,马德静不怕苦不怕累,严格把关工程质量,“直到新馆建成那一天,我的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书的捐书……村民们争先恐后,不计回报。如今,图书馆外的一块石碑上刻着重建图书馆的捐资明细。“有一位卖菜的老奶奶,那天早上挑着一担子菜,卖了8角8分钱,最后全部捐给了图书馆。”马德静回忆说,“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就是为了告诉后人,绮罗的乡亲们对读书有多么重视!”

图书馆内,有一面照片墙颇为引人注目,上面是为图书馆的建立、重建、管理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前辈和社会人士。马德静经常饱含深情地看着这些照片,因为它们是图书馆多年来发展的见证。

绮罗图书馆现有藏书3万余册,每年接待读者6000余人次。据统计,从1990年新馆建成以来,先后有70多位退休老人参与了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

不论晴雨寒暑,每天早上,马德静总是第一个到达图书馆,把图书整理好,把阅读室打扫干净,就连院中的花花草草都被马德静照顾得充满生机。村民们都说,绮罗图书馆之所以有这么好的阅读环境,跟马德静的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

35年来,马德静先后担任了三任副馆长兼出纳,承担了图书馆的购书、整理、编号、上架等工作。马德静刚到图书馆时,馆里的图书目录管理比较混乱,村民们想借一本书,光是找书就要花上很长时间。

为了让图书管理更规范,马德静专门跑到县图书馆学习。分类管理、粘贴标签……马德静掌握图书管理方法后,马上回到绮罗图书馆进行分类整理工作。明晰的分类标注,工整的标签誊写,图书经重新整理上架后,图书馆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和学生们借书方便多了。

图书馆中有不少珍貴古籍,马德静经常检查、晾晒,小心翼翼地呵护。

在马德静的动员下,丈夫段德也来到图书馆当起了志愿者,一起提供志愿服务,一起捐资助学。对于夫妻俩的付出,村民们赞不绝口。不仅如此,在马德静的带动下,不少人都加入了图书馆志愿服务团队。“在我有生之年,我要为家乡多做贡献,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做一点事。”马德静说。

“你看这本作文书,教人写人写事写物,你们要跟着学,争取把文章写得更清楚、更好……”走进图书馆,马德静正认真地给孩子们讲解书籍。村里的孩子们都知道,绮罗图书馆里,有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字写得很好看,笑起来和蔼可亲。

每次遇到学生来借书,马德静在借阅登记后,总会给孩子们传授一些读书的“小秘诀”。“推荐合适的书籍给孩子们,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在书籍的海洋中快乐成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马德静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喜欢朗朗的读书声、开心的欢笑声。桃李满天下的她,最大的学生已有70多岁,而如今来图书馆看书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刚上小学一年级。

“造福乡邦”——在图书馆门口,一块牌匾上刻着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一个小小的乡村图书馆,能传承百年,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过去在农村,人们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但在绮罗,村民们可以接触、阅读到各类图书报刊。”马德静深深地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这也让她找到了人生方向,并把这样的信念传递给更多人。

以前,村民李宗一直想搞种植业,在电脑、手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很难学到种植技术。绮罗图书馆中的一本《樱桃种植技术与管理》成为“及时雨”。樱桃如何栽种,种植时间、生长习性如何,从最开始的试验到后面连片的樱桃林,绮罗图书馆的这本书给了李宗很大的帮助。

现在,以绮罗图书馆为依托,当地成立了下绮罗社区启智老年服务队,以马德静名字命名的志愿者工作室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每到节假日,图书馆就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社区居民搭建阅读学习平台。“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静静地、认真地读上一本书。”马德静说。

(源自《人民日报》)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书籍图书村民
鲁迅与“书籍代购”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图书推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班里有个图书角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