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愚人学校》中陌生化现象

2022-11-13李艳娇

戏剧之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愚人第三人称陌生化

李艳娇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8)

《愚人学校》的故事情节主要是在主人公父亲的公寓、城里、弱智学校来展开的,小说主要有三个情节拐点:主人公爱上了女教师维塔·阿卡托娃以及由此引起的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煎熬与扭曲;主人公双重人格的出现,同时第二个人格还成为他的“情敌”;退休的地理教师——帕维尔·诺尔维戈的死。小说采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现主人公所处的世界——这里处处充满压迫个人自由,违反自然与人性的教条,具有强烈的批判性。陌生化理论是1916 年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程序的艺术》一文中提出的理论。陌生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可以使事物摆脱知觉的机械性,又被译为反常化、奇异化、反熟悉化,本文试从语言、叙事结构、叙事视角、人物形象四方面来描写《愚人学校》的陌生化现象。

一、语言陌生化

《愚人学校》的陌生化风格首先体现在语言的陌生化上。语言的陌生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通过修辞手法的陌生化运用取得语言的陌生化效果

修辞手法陌生化,顾名思义,就是使用不同于往常的修辞手法。索科洛夫在这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陌生化的修辞手法。这种陌生化的修辞手法主要体现在比喻上。比喻成立的基础是本体与喻体之间有某种相似性。然而,索科洛夫在这部小说中运用的许多比喻手法经常把用来表示一种概念的词语来表示另一种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物。也就是说,索科洛夫往往把两个相似性为零的事物联系起来。如:“这个夜里我们发生的事将会像火焰吞噬冰封的荒野,也会像流星雨反映在黑暗中从镜框脱落的镜子的碎片里……也像是一首未完成的歌曲”“我们听到的这个声音丝毫未受扭曲的澄清,就像一只受伤的鸟海阔天空任翱翔,就像是闪闪亮亮的白雪的颜色。”作者运用陌生化的比喻让读者自行体会这种不和谐带来的美感。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和谐,小说充满了异样的生机,读者的知觉与感觉不再千篇一律,有了焕然一新之感。

(二)通过标点符号的反常使用取得语言的陌生化效果

标点符号的陌生化手段,是指在标点符号的运用过程中,打破常规,根据实际需要,特时特地使用标点符号,以达到强烈的陌生化效果。

在《愚人学校》中,索科洛夫经常不按常规来使用破折号。如:“还有——一根配水柱,四周——冰冻的水迹,上面洒落一些沙土,还有——一些烟蒂被人丢在雪堆里……”连续使用的破折号使内容变得零碎,表面上看来它们把句段切成了一个个碎块,打破了语句的平衡,使人感到陌生。但就是破折号的这种用法会增强语句的感情色彩,有强调之意。还会让读者产生强烈印象,从而更关注文字本身。

在标点符号运用层面,更特殊的地方表现在索科洛夫经常在一大段甚至几页的文字中不放置任何标点符号。如“不过我们会补课的下车站的时候……但是这又有什么打紧呀如果事关儿子的命运的话……”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按照一般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句意,而要结合上下文,用非常规的情感态度来多方面理解。细读下来,我们会发现,在《愚人学校》中不放置标点符号的文字都有特定的含义,有的表现人意识不清醒的状态,有的表达人惶惶不安的心情,还有的表示人由于担心事情败露从而心虚的情绪。

二、叙事结构陌生化

叙事,视情节在逻辑关系上关联上的不同类型,呈现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组织结构。

《愚人学校》的叙事结构与一般现实小说叙事结构不同。现实小说的叙事结构是线性的,也就是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串联小说的脉络的。它的叙事结构则是非线性的,时间是混沌、断裂的。这种非线性是由主人公造成的。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智力有障碍的精神分裂者,这样的精神分裂者自然没有线性时间的概念。如“必须说明,我事先已知道什么时候特拉荷琴博格会来向我借留声机,我可以在几天前预知。”这里并不是说主人公有预见未来的本领,而是说明主人公处于将来的时间来讲述现在的故事,把将来和现在之间的界限模糊了,或是主人公把现在发生的事情当做是将要发生的。再如“不久之前(此刻、即将)我曾经(正在、将会)搭乘一艘快乐的小舟…不过,在它那方面而言,那时(现在、未来)是很愚蠢的。”这里的时间更是诡异,主人公也分不清究竟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因此加上了括号里的时间,给读者自行想象的空间。

同时,小说似乎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叙事结构非常灵活,更缺少一般故事中的开端、高潮、结局。愚人学校的叙事是缓缓流淌的,可以不断延续下去。在小说末尾我们能够明显发现这种趋势。“这样吧,我跟你一块去买纸张吧,一路上你就把来龙去脉跟我说分明……我们来到千足般的街道,神奇地变成两个路人。”这个结局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仿佛小说故事正要发生,而不是已经结束,延长了读者感觉时效。这样一来,作者就把话语权交给了读者,从而使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构思接下来的故事。

三、叙事视角陌生化

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述,在一般的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而在《愚人学校》中则不是这样。

《愚人学校》的叙事视角非常复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事彼此混杂。如小说中有很多叙事视角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转换的情况。“是的你不愿和我们父亲和解,这是为什么母亲在后面叫你回来……有为有守的公民”“要是你把我称为疯子,那你不折不扣也是同样的疯子……那你失算了”。这两处的叙事视角没有任何预兆地一下从前面的第一人称“我”一下子跳转成第二人称“你”,也就是说,主人公的双重人格突然发作,读起来让人产生一种奇异感。

还有在由十二个故事组成的第二章中,叙事视角则采用了第三人称叙事和第一人称叙事两种形式。其中的第一篇、第七篇、第八篇、第十篇、第十一篇、第十二篇虽然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但并非都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以第十二篇《此时此刻》第十篇《土方公事》为例,我们可以注意到,作者索科洛夫在这两篇故事中表面是运用了第三人称叙事,实际上却是退到了一个固定的焦点——故事中的“他”,主要描写了“他”的行为、心理等。这种第三人称叙事就接近了第一人称叙事。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第五篇、第六篇、第九篇则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即说话人就是故事中人。这种叙事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种叙事视角相混杂,避免了阅读时的自动化,因为读者必须全神贯注才能弄明白小说的内容。

四、人物形象陌生化

在《愚人学校》中,索科洛夫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也引用了陌生化手法。人物形象陌生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主人公形象陌生化、主人公父母形象陌生化。

主人公形象的陌生化在于传统小说中主人公形象较为立体,有血有肉。然而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则恰恰相反,小说中没有关于主人公外貌或性格等方面的描写,且小说大篇幅都是在描写主人公身边的人以及所发生的事,这样一来定义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实际上是非常难的。我们只能了解到的就是,主人公具有双重人格,然而却无法评判主人公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征。

主人公父母形象陌生化在于正常的家庭应是充满温情的,父亲母亲悉心呵护自己的孩子。然而小说中塑造的父亲母亲形象令读者感到陌生。首先是父亲。小说中的父亲是一名检察官,也是威权体制的代表。与主人公丝毫没有亲近之情,在家里也充满威严。不了解儿子内心所想,经常与儿子发生不快,甚至讽刺挖苦儿子喜欢的地理老师,“可怜的地理老师,我们父亲对他不怀有一丝丝尊敬,这就是不穿鞋的代价。”因此主人公与父亲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其次主人公的母亲平时对儿子充满爱心与耐心,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称职的母亲,然而这样一位“称职”的母亲却与儿子的乐师有婚外情。

五、结语

综上所述,陌生化现象在《愚人学校》里有非常多的表现:语言陌生化、叙事结构陌生化、叙事视角陌生化、人物形象陌生化等。这些都导致了读者情感的大幅跌宕,延长了读者的审美视角和审美能度,引导他们去探索故事背后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猜你喜欢

愚人第三人称陌生化
谈谈英语教学中 第三人称单数及其后面动词的用法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用第三人称和自己说话能减压
It’s Your Turn, Roger! (I)
谁是愚人?
愚人=娱人?
娱乐节目不能愚人并自愚自乐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