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框架断路器触头系统电动力仿真分析

2022-11-12任志刚

船电技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霍尔姆吸力断路器

邹 顺,李 杰,任志刚

应用研究

框架断路器触头系统电动力仿真分析

邹 顺1,李 杰1,任志刚2

(1.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武汉 430064;2. 船舶综合电力技术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64)

框架断路器动触头电流和电动力分布不均,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触头系统的电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两侧的触头片受到的电动斥力较大,中间的触头片受到的电动斥力较小;触头片受到向中间的吸力,且两侧的触头片受到的吸力大,中间的触头片受到的吸力小。

框架断路器 触头系统 电动力

0 引言

断路器额定短时耐受电流能力是其重要指标之一,因为断路器在短路情况下,触头间产生的电动斥力可能导致触头斥开,断路器不能工作。触头系统的电动稳定性是决定其技术指标的重要因素,因而对触头系统进行分析非常必要。

触头系统的设计以往主要通过类似样机进行参照,仍需要通过试制和试验来验证其可靠性[1]。本文以额定4 000 A等级框架断路器为例,通过有限元进行分析,得到了触头系统电动力的一般规律,可作为触头系统设计的参考。

1 触头系统电动力

动触头受到的电动力由洛仑兹力和霍尔姆力构成[2]。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求解触头系统电动力;根据电流分布,通过数值分析迭代求解霍尔姆力,同时研究了触头片间电动力的分布。

1.1 触头系统电动力等效计算

以动触头片为例对触头系统电动力计算进行说明,见图1。动触头在力矩z作用下发生转动。以单元为例,其电动力F通过其电流密度J和磁通密度B确定;单元的力矩M由电动力F和距离L得到,通过力矩M的体积分,即可得到动触头的力矩。已知接触点中心到转动中心的距离,可得到等效电动力[3]。

式中:—等效电动力,—对转轴的力矩,力臂F—力密度L—单元的力臂J—电流密度B—磁通密度。

图1 等效电动力计算

触头系统各横截面电流分布不均,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触头系统各触头片的电流密度,得到触头系统的磁场分布,进而可求得等效电动力,即:

式中:—矢量磁位,—磁导率,力臂。

1.2 触头系统仿真模型

动触头片由外向内标记为1~14号,见图2。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短时耐受电流下14个触头片的力矩,进而得到等效电动力;然后根据触头片的电流分布和触头接触压力,求得霍尔姆力[4]。

1.3 触头系统电动力计算

本例短时耐受电流值为85 kA,其峰值系数2.2,则仿真加载电流取187 kA;得到触头片的电流密度分布情况、触头系统的磁场分布情况和触头片所受电动力大小。

已知接触点中心到转动中心的距离(本文中=0.028 m),通过求得触头片受到的力矩,可得等效电动力,详见表1。

由表2可知动触头片受到向中间的力,使触头片向中间偏移,且中间动触头片受力最小,两边动触头片受力最大,见图5。

触头片间电动力分布见表2。垂直纸面向内为正,向外为负。触头片间设计绝缘隔板,且相邻触头片间距不宜过大,可有效解决触头片向中间靠拢,以至于触头压力变小,电动力变大,导致触头斥开。

图2 触头系统模型

图3 触头系统电流密度分布图

图4 触头系统磁通密度分布图

表1 动触头片力矩及等效电动力计算结果

表2 动触头片间电动力计算结果

图5 动触头片间电动力分布图

1.4 霍尔姆力计算

电流流经触头时,电流线会发生收缩,触头间会产生电动斥力,即霍尔姆力[5]。

图6 霍尔姆力示意图

霍尔姆力F可表示为:

其中:

由式5和式6,则霍尔姆力进一步可表示为:

式中:—动触头的截面半径;—导电桥的半径;—真空磁导率;—流经收缩区导体电流,A;—触头接触系数,其范围在0.3~1之间;—触头材料的布氏硬度,N/mm2;F—触头接触力,N。

各触头片电动斥力结果见表3,动触头片电动斥力分布如图7所示。由于最左侧2片动触头和最右侧2片动触头的布置方式与中间10片动触头不一致,总体表现为中间动触头片所受电动斥力最小,两侧电动斥力最大。

图7 动触头片电动斥力分布图

表3 触头系统动触头片总电动斥力和霍尔姆力计算结果

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最大电动斥力约73 N,不足以使触头斥开。试验结果表明断路器通过85 kA短时耐受试验,触头没有斥开。如若短时耐受电流进一步增大,由于电流和电动力分布不均有可能造成两侧触头片先斥开,电流聚集在中间触头片,致使触头损坏。

2 结论

考虑到各触头片上的电流分布不均衡性,以及电动力的不均衡性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对触头系统触头片间电动力的研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动触头片受到向中间的吸力,且中间动触头片所受吸力最小,两侧动触头片所受吸力最大。

2)触头系统两侧动触头片受到的霍尔姆力较大,中间动触头片受到的霍尔姆力较小。

[1] 张敬菽, 陈德桂, 刘洪武. 低压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动态仿真与优化设计[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24(03): 102-107.

[2] 潘璇, 段新高, 陈大江. 万能式断路器的短时耐受能力校核[J].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4, 15(01): 14-18.

[3] 万祥军, 季慧玉, 陈正馨, 冯璟. 万能式断路器触头系统电动力仿真与试验研究[J]. 低压电器, 2012, 16(01): 1-4+28.

[4] 周英姿, 尹天文, 孙吉升. 分片式触头系统电动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 低压电器, 2011, 14(01): 1-4.

[5] 郑楠, 苏秀苹, 乔延华, 姚明坤. 断路器触头结构中电动斥力仿真分析研究[J].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6, 08(01): 32-35+68.

Electrodynamic forc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contact system of air circuit breaker

Zou Shun1, Li Jie1, Ren Zhigang2

(1.Wuhan Institute of Marine Electric Propulsion, Wuhan 430064, 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Integrated Electric Technology, Wuhan 430064, China)

TM561

A

1003-4862(2022)11-0078-03

2022-01-04

邹顺(1993-),男,工程师,研究方向:混合式直流断路器。E-mail:457466246@qq.com

李杰(1989-),男,工程师,研究方向:混合式直流断路器。E-mail:jieleewhu@126.com

猜你喜欢

霍尔姆吸力断路器
ROV在海上吸力桩安装场景的应用及安装精度和风险控制
深水吸力桩施工技术研究
六氟化硫断路器运行与异常处理
断路器控制回路异常分析及处理
ROV搭载吸力泵安装大型吸力锚方案设计与实践
一例断路器内部发热的诊断分析
SF6断路器拒动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超强吸力
30岁女富豪,医疗界的乔布斯
美“影院杀手”全A成绩毕业 包括生命伦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