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知行差异研究

2022-11-12刘诚香

体育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体育教师教学活动

刘 林 刘诚香

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知行差异研究

刘 林 刘诚香

(四川轻化工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从知行视角对四川省12所高校体育教师的风险管理现状和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教师风险管理认知度较高但实施力度较差,存在知行差异;导致差异的因素包括教师自身能力、法律意识、学科特点等内部因素和学校管理、硬件设施、法律法规等外部因素;需要从增强基层教师能力、加强中层学校管理、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三个方面来消解高校体育教师存在的风险管理知行差异。

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知行关系;风险认知;风险实施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1]。但一直以来,学校体育风险和运动伤害事故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体育教学无法达到基本要求。从2012年开始,近十年的时间,连续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政府部门针对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提出了健全体系、健全机制、加强制度保障等指导意见[2-4],用以指导解决学校体育风险带来的诸多问题。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收官和社会体育的开局,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样面临体育风险和意外事故的威胁。以往关于高校体育风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风险分类、防控策略、法律归责等主题,本文以教师为调查对象,从知行关系视角分析高校体育教师的风险管理现状。教师作为教学系统构成要素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与学校体育风险直接相关的群体,对其进行研究,以期为寻找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提供参考。

关于风险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都包含“未来”“负面影响”“不确定性”“客观性”等基本含义。本文中的风险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条件下某一事件导致的最终损失的不确定性[5]。风险管理是指以最小的代价降低纯粹风险的一系列程序[6]。

“知行”理论是我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已经广泛运用于众多领域的研究。本研究中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的“知”是指关于风险管理的认知、认识、理念、意识等,如体育教师的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7]。而“行”则是指关于风险管理的行为、行动、实施、实践,包括识别、评估、决策、实施、监控等程序实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四川省内12所高校的282名公共体育课教师作为调查对象,研究体育教师风险管理知行现状。

1.2 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知行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

问卷调查法中,在参考借鉴王迪迪(2011)[8]和张春红(2014)[9]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编制了《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知行现状调查问卷》,并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问卷采用五级评分法,根据教学环境、教学活动、医护保障、制度保障四类风险因子共设置28个问题,用于测量调查对象风险管理的认知和实施现状并进行评价。发放调查问卷277份,收回有效问卷246份,有效率为88.81%。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知行现状

2.1.1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认知现状

通过问卷获得数据,从教学环境、教学活动、医护保障、制度保障四个方面描述高校体育教师对各类风险因子的评价情况,从而反映高校体育教师的风险管理认知现状。

表1 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认知现状

从表1可知,在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认知现状中,四类风险因子的排序依次为:教学活动、教学环境、医护保障、制度保障。从数据来看,四类风险因子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差异并不明显,说明高校体育教师对于四类风险因子均持正面评价,认知度都较高。

其中,在教学环境因子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场地器材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检验标准(100%)、场地器材设备定期维护保养检修(96.94%)、生均场地面积满足教学需要(94.28%);在教学活动认知中,排名前三位的是教师强调安全和纪律注意事项(96.91%)、运动负荷符合学生生理水平和健康状况(96.73)、教师清楚教材内容的安全要求和可能隐患(95.71);在医护保障认知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学校安排学生入学体检及定期体测(100%)、教师掌握运动损伤应急处理技能(94.58%)、学校有功能完善的医务室或医院(92.13%);在制度保障认知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99.55%)、学校建立安全应急处理机制(92.64%)、学校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且教师掌握相关资料(91.86%)。

2.1.2 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实施现状

通过问卷获得数据,从教学环境、教学活动、医护保障、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描述高校体育教师对各类风险因子的评价情况,从而反映高校体育教师的风险管理实施现状。

表2 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实施现状

从表2可知,在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实施现状中,四类风险因子的排序与认知现状排序一致,依次为:教学活动、教学环境、医护保障、制度保障。但对比数据可知,实施现状的平均数明显低于认知现状,标准差高于认知现状,持正面评价的比例与认知相比明显降低。

从各类因子具体选项数据的评分平均数来看,在教学环境实施中,排名前三位的是专人负责场馆器材设备(3.73)、场地器材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检验标准(3.61)、场地器材设备定期维护保养检修(3.56);在教学活动实施中,排名前三位的是教学流程按流程进行(4.17)、教师教学前后清点人数(4.15)、教师强调安全和纪律注意事项(4.08);在医护保障实施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学校安排学生入学体检及定期体测(3.79)、学校有功能完善的医务室或医院(3.61)、教师掌握运动损伤应急处理技能(3.54);在制度保障实施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4.05)、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定期召开教学安全会议(3.42)、学校建立安全应急处理机制(3.21)。

2.1.3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知行现状分析

比较表1和表2数据可以看出,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关于风险管理知与行的评价排序完全一致,依次为教学活动、教学环境、医护保障和制度保障。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指导完成体育教学活动是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体现。相对其他学科教学,体育教学具有“环境开放、动态教学、身体练习、承受负荷”的特点[10],潜在风险和隐患更多,安全和纪律是完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对风险有较好的认知和管理能力。

同样,也是因为学科自身的特点,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动态进行,需要特定的场地和器材,并且每个项目的要求各不相同。无论是室外自然环境、运动场地,还是室内专业场馆、专项器材,都必须以安全作为基本保障,否则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但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教学环境”实施现状平均数与“教学活动”有一定差异,说明在日常教学中,场地器材的数量和质量还存在一定问题。

相对而言,高校体育教师关于医护保障的认知和实施水平都不高。尤其是实施方面,仅能满足如踝关节扭伤等轻度运动损伤的现场应急处理的要求。被调查者认为,“这些应该是学校的医务部门和人员专门负责”,说明教师关于急救和应急的知识缺乏,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同时反映出学校关于医护保障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盲区。教师和学校对医护保障的认知和实施现状也从侧面体现了当前普通大众风险意识的现状。

制度保障的相关因子大多与学校体育工作管理部门和人员密切相关,日常体育工作和教学中并不能直接体现,但是一旦发生体育风险事故,其重要性又会凸显出来。高校体育教师关于风险管理的认知和实施现状能够直接反映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对工作情况和成效。无论是认知方面还是实施方面,制度保障都排名最后,说明高校对体育风险管理普遍不够重视。

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知行评价排序的一致性,反映了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存在基层体育教师群体内部较为重视,而外围的学校管理和保障制度滞后的现实,评价排序呈现“由内到外”“从低到高”的特征。

2.2 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知行差异成因分析

对表1、表2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在四大类风险因子的知行(认知—实施)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认知部分明显高于实施部分,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导致知行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自身能力、法律意识与知识、体育学科特点等内部因素以外,还跟学校管理、硬件设施,法律法规等外部因素有关。

2.2.1 内部因素

(1)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体育教师普遍接受的是专业性很强的分科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传习式教育,职前学生阶段没有进行专门的体育风险管理课程学习,职后也没有进行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再学习。出于职业本能和运动经历体验,教师在意识层面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认知,但是风险内容识别、风险概率评估、风险应对处理等实操能力普遍不强[11]。

(2)法律意识知识缺乏

在学校环境中,管理层普遍重视学校规章制度和政策的宣传和学习,相对而言,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广度和力度不够,导致教师的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缺乏。高校体育教师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职业、体育课堂教学的规定和要求,也不清楚自身被赋予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教师没有具备从法律层面深刻理解风险管理的意识,从而导致风险管理实施缺乏动力。

(3)体育教学蕴藏风险

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体育运动的特质让体育教学天然自带了一定的风险。并且,体育教学涵括的运动项目数量众多,技术动作复杂,从专业角度来分析,一个项目就是一门单独的课程,体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大多只能精通掌握一至两门专项技能。而在项目繁多的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往往无法真正做到全面、准确地预防、识别、判断、应对所有运动项目和教学环节的风险,加之无法完全排除运动损伤等意外事故发生的偶然性,使得体育教师在风险管理实施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2.2.2 外部因素

(1)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管理的首要核心要素是决策,而决策最大程度的体现就是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除了体育场馆安全使用规定和管理员职责外,高校管理部门大多没有制定专门的体育风险管理办法和规定,教师面对风险时,无法参考相应的标准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不少学校为了规避体育运动风险而采取取消竞赛项目、禁止项目开展、关闭体育场馆等消极措施或不作为,恰好反映出学校缺少相关的规章制度或是内容不完善,这是风险管理实施现状不佳的主要根源,此举也会阻碍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12]。

(2)硬件设施尚未达标

教学环境开放性和人际关系多边性特征使得体育教学相比其他室内课程教学更加复杂,难以管理和组织。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高校人数扩招,让大部分普通高校体育课无法按照《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的要求来执行[13],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也达不到《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中“室外场地生均4.7m2,室内场地生均0.3m2”的要求[14]。硬件设施不能保障体育教学的安全运行,风险管理实施也会陷入困境。

(3)法律法规亟需完善

体育运动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学校体育风险也大多指向于此,这是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风险变成事故,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就可能陷入权责难以厘清的纠纷之中和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15]。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自甘风险原则的确立与公平责任原则的完善,减轻了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和教师体育教学组织的压力。但是,个别条例如“第1176条、第1198条”,仍然存在具体判断标准不明确,自甘风险关系存疑,相互间适用关系不明等缺陷[16]。由此可见,要实现“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和内容,为体育教师实施风险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2.3 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知行差异消解思考

体育运动天然特性和体育教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且无法完全消除,唯有多方协作采取提前降低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的管理策略[17],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最大程度弱化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外部影响因素已经超出了其风险管理认知与实施的控制能力和范围。因此,除提高基层教师能力外,还应从中层管理和顶层设计入手提高风险管理质量和效果,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

2.3.1 增强基层实施能力

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直接指导者,是风险管理的底层主要实施者。除了继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外,可根据专业特点,在师德师风教育中增加相应内容,增强教师责任心和教学安全规范。除了主观信念外,实践能力决定了体育教师风险管理的成效。有必要在体育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增加风险管理课程,增强职前职后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风险管理实施能力。

2.3.2 加强中层管理指导

教育部门和学校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者,也是风险事故责任主体之一,必然有责任和义务建立完善的高校风险管理规章制度、评估体系和计划方案,让教师在风险管理实施中有章可循。主管领导要将体育风险与其他风险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实施氛围,让风险管理落地落实,能够防范于未然。另外,购买保险和完善硬件也是降低风险的重要保障。

2.3.3 完善顶层制度设计

《民法典》的出台让学校体育风险事故的归责有了法律依据,但体育运动的特殊性导致相关条款和细则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难题。因此,在顶层制度设计层面,除了进一步修订完善法律法规外,还有必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多元保险制度和赔偿责任机制,降低各方风险,保障各方权益,减轻教师风险管理实施压力。

3 结论

3.1 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知行比较具有较大差异。从研究结果来看,虽然体育教师风险管理认知与实施的四类因子评价排序一致,但风险管理认知现状要优于实施现状,存在风险管理知行不一的现象。四类因子排序呈现“由内到外”“从低到高”的特征,反映了高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现状。

3.2 体育运动的天然特性和体育教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以及导致风险管理知行不一的因素包含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其中,内部影响因素中教师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法律意识与知识缺乏,这二者亟需提升,以此最大程度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管理制度、硬件设施、法律法规等,这些方面的缺失和不完善导致风险管理实施水平与认知现状不符,究其原因,除了体育的特殊性外,还在于管理层对体育的认知不足。

3.3 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管理,更不能将责任归咎到高校体育教师个体,而是需要多方协作,从基层教师、中层管理、顶层设计等多个层面协调一致,共同完善和优化软硬件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学校体育风险管理认知和实施能力,减小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4 结语

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知行现状和差异,反映了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阻碍因素和现实难题。如何消解知行差异,实现知行合一,需要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共同参与,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多方联动,明确各自的权力、责任、义务、权利,共同为“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打造安全的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研究仅基于四川省部分高校数据展开,调查对象主要针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结果与结论存在一定局限,未来还有待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相关研究。

[1]新华网.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强调: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EB/OL].[2020-04-2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4 /27/c_1125914029.html.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2-20-2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2-10/29/content_5309.html.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EB/OL].[2016-05-06].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l.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l.

[5]刘新立.风险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6]顾孟迪,雷鹏.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8-39.

[7]石岩,卢松波.体育教师教学活动风险认知的质性研究及测量方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2):121-125.

[8]王迪迪.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9]张春红.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风险管理认知与实施之研究[D].厦门大学,2014.

[10]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151.

[11]张大超,刘小瑜,常明杰.职前体育教师风险管理能力存在问题与提升途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1,37(4):85-89.

[12]谭小勇,向会英,姜熙.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责任制度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6):521-526.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73/201407/171180.html?authkey=r0har1,2014-06-11.

[1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73/201001/80792.html,2004-08-22.

[15]李先燕.我国地方性法规中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归责原则的殊异探析: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立法为背景[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5):52-58.

[16]张耀文,田野.体育运动场域下的安全保障义务: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98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8):49-56.

[17]郝世煜,何秋华.国外体育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我国高校体育课中风险防控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18,37(5):108-110.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s of Risk Management Cogn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PE Teachers

LIU Lin, etal.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Zigong 643000, Sichuan, China)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高校体育教学风险管理认知与实施研究》(17SB0343)。

刘林(1980—),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体育教师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