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湘西南农村学校体育困境及精准扶持路径研究——以城步苗族自治县为例

2022-11-12刘彦果秦梦婷易思怡

体育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育器材器材体育教师

李 翔 刘彦果 秦梦婷 易思怡

乡村振兴战略下湘西南农村学校体育困境及精准扶持路径研究——以城步苗族自治县为例

李 翔 刘彦果 秦梦婷 易思怡

(湖南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城步苗族自治县为例研究湖南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研究发现,湘西南农村学校体育存在受重视程度不够、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后、体育基础建设条件难以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体育教学内容单一、课后体育活动不足等问题。据此,提出对湘西南农村学校体育精准扶持的路径:集中多方优势资源,引进优秀体育人才;搭建桥梁,提供交流学习平台;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缩小城乡体育发展差距;全面把握扶持实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乡村振兴;农村;学校体育;精准扶持

农为邦本,邦固本宁。乡村教育承载着塑造乡风文明、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功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支点。自2018年以来,湖南工业大学选派体育学院驻村扶贫支教志愿者对口帮扶国家“十三五”深度贫困村——城步苗族自治县茶园村。研究者在支教过程中发现,广大农村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热烈期盼与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突出,距离“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体育锻炼目标存在巨大差距。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补齐师资、场馆、器材等短板,促进学校体育城乡均衡发展”,反映出党和国家对农村学校体育的高度关切以及对农村学校体育精准扶持的政策指引。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分析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困境及其影响因素,多视角探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精准扶持”策略,对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湘西南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1.1 体育受重视程度不够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长时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变万能课,其他老师随需索取”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农村学校之中,部分农村地区学校、教师、家长等群体未对体育教学引起应有的重视,体育教学观念相对滞后。通过调研发现:第一,学校对于体育教师的配比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达到相关要求,专职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体育课通常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第二,体育课的开课量严重不足,体育课经常被“语、数、外”等所谓主科所侵占。第三,农村学校大多数家长存在“唯分数论”的观点,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孩子文化成绩好就足够了,体育运动都是无关紧要的,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1.2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表1 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团镇中小学体育教师配备情况

体育教师是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一环,体育教师的缺失影响着农村学校体育的生态化发展[1]。然而,在湘西南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存在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以及专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低,学生学习兴趣低。调查结果显示:一所学校仅仅配备了一名专职体育教师,甚至部分学校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大部分体育课均是由班主任或其他科任教师直接代替。由于非专职体育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专业学习与培训,体育课堂上出现“放羊式”教学和不规范教学。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示范动作不规范、讲解不全面、安全教育不到位等问题。更有甚者,出现了错误的示范和讲解的情况。这些现象导致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从而严重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1.3 体育基础建设条件难以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

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是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和物质保障。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小学、初中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对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种类、数量、规格有明确的规定[2]。然而,通过对城步苗族自治县地区实地调研发现,目前该地区学校体育设施存在场地器材种类少、数量少,达标率较低等问题。学校除了建设1个篮球场、1-2个乒乓球台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运动场所,且使用年限较长、损坏严重;体育教学器材种类单一,且存在数量不足的现实问题。学校由于受经费限制,不能定期定量采购新的体育教学器材,教师只能依靠简易的场地和破旧的教学器材进行体育教学。此外,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体育器材损坏得不到及时维修等问题[3]。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严重匮乏,难以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表2 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团镇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1.4 体育教学内容单一,课后体育活动不足

由于农村学校缺乏专职体育教师和场地器材等资源,导致体育教学计划的实施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体育教学内容单一,课后体育活动不足。从调查情况看,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有跳绳、队列队形和广播体操,高年级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增加了篮球、乒乓球;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体育中考项目进行,很少有其他运动项目的教学,且体育课堂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一节体育课给学生发两个篮球或者几幅跳绳等运动器材,让学生自己练习,整节课堂无组织、无要求、无目标、无强度。相较于城区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农村大多数学校的课外体育锻炼主要集中在大课间时段,且部分学校并未组织学生集体开展有序的大课间活动,采取的是让学生自由活动的形式。这与国家要求青少年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目标相差甚远,严重阻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2 湘西南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2.1 “人”的因素是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中,校长对体育的的重视程度、体育师资力量建设以及家长体育观念等是影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学校体育的发展。农村学校校长普遍对学校体育重视程度不高,对学校体育发展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的总体规划[4]。一些学校在课表上安排每个班级每周两节体育课,而实际上每周只上一节体育课,课表上的安排仅仅是应付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课程安排的检查。此外,学校为体育教师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甚少,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缺少创新。第二,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质量。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发展与体育教师有着直接的影响。第三,由于农村地区大部分家庭迫于经济压力,存在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的现象,对孩子的陪伴缺失,难以对学校体育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第四,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学生性格相对内向,加之受传统应试教育大背景的影响,导致其在体育课堂中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物”的因素是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础性因素

场地、器材等基础性设施是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物质保障。农村学校运动场地不足、体育器材数量少、体育器材质量不达标等现实问题亟需解决。

农村学校运动场所类型亟待丰富。农村学校缺乏田径场地是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且篮球场地多为硬质水泥地。学生大部分体育活动都集中在篮球场,由于是硬质水泥地,学生长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运动损伤风险因此增大。部分学校甚至达不到硬质水泥地操场的水平,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只能集中在一块泥地上,地面坑洼不平,时常出现学生崴脚的意外事件。遇到刮风之时,整个校园就会变得灰尘缭绕。甚至有时学生在土场地上跑步也会尘土飞扬,对学生的生活健康极其不利。遇到下雨天气,因安全隐患较大,体育活动几乎无法开展。

体育器材数量和质量有待补充和提升。体育器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质量和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速度[5]。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大多数农村学校体育器材数量少、质量不高,使用年限较长,破损严重,导致难以满足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部分学校把仅有的一些体育器材(篮球、足球等)当做“宝贝”一样珍藏在柜子里,只有上公开课的时候才舍得拿来出使用。

3 乡村振兴战略下湘西南农村学校体育精准扶持的路径

3.1 集中多方优势资源,引进优秀体育人才

体育教师资源匮乏是目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针对城步苗族自治县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且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现实情况。集中多方优势资源,完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准入制度并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城乡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第一,集中高校教育扶持资源,如:通过大学生三下乡,大学生、研究生志愿支教活动,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不足的局面。第二,通过“教师走教制”的形式,优秀专职体育教师跨两个或多个学校任教体育课程。这不仅有效解决体育教师资源匮乏问题,而且让农村学校学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第三,培养公费师范生,教育局为当地学校提供公费师范生的指标。学生通过考取公费师范生(体育学科),待完成学业后,将其分配到户籍所在地区域体育教师稀缺的农村学校任教,并利用户籍所在地的优势留住教师资源。第四,当地政府开放“人才引进”的通道,通过提高工资、增加多项福利、提供住房补贴、子女入学优惠等政策支持,引进高校体育优秀人才。

3.2 搭建桥梁,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精准培训,为其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加快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首先,采用“互联网+培训”的方式,为农村学校体育管理与质量提升创建现代化信息平台。如:网络教研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在网络教研平台上交流学习,丰富自己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其次,为农村学校专兼职体育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如:教育局组织开展区域性农村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增加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交流学习的机会。并且定期举行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培训,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进行各校体育教师间的技能或理论知识的比赛,提高其专业化水平。此外,举办农村学校体育学术研讨会或学术报告,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视,吸引更多的学者参与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从而促进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3.3 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缩小城乡体育发展差距

农村学校优质体育场地器材等资源短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极为迫切。因此,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精准扶持,缩小城乡体育发展差距,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均衡发展。首先,加强政府对农村学校体育的关注和支持力度。设立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专项资金,增加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满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日常需求。同时,学校要向政府、教育部门报告体育器材设施购买数量以及资金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实际使用情况,避免学校把体育专项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建设。其次,调动广大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学校体育建设中。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扶持[6]。同时应争取社会各大企业或者慈善机构对农村学校体育建设进行资金捐赠。再次,加强学校对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与维护,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年限和效率。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明确到具体分工,对场地、器材进行定期维护。此外,加强农村学校与周边学校或校外教育机构合作,实现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弥补当前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的短板,提高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

3.4 全面把握扶持实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体育教育均衡发展。要注重农村学校体育的扶持实效,力争每项扶持都能精准落实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中去。首先,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氛围。农村学校大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且教学内容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想要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要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中乐、乐中学、学中有收获”。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游戏法、比赛法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因材施教,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对于接受能力不太强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尽量安排一些运动量小、难度低的运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而对于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增加运动难度。其次,增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国家多次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着力保障青少年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重点突出大课间的实效性。要求全校师生共同参加,学校领导起带头作用,确保大课间至少20分钟真正用于师生体育活动中。活动内容和形式尽量做到丰富多彩,不能仅限于跑步、武术操,可适当的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项练习等。此外,学校在放学后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师为学生提供1小时专项运动指导,并且布置相应的家庭体育作业。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1]胡庆山,曹际玮.农村学校体育的生态困境及其治理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4):82-88.

[2]教育部关于发布《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初中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s7059/201609/t20160928_282532.html,2016-09-05.

[3]宋娜梅,寿在勇,梁建平,等.影响西部城乡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因素调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2):131-134.

[4]于素梅.新时期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精准扶持”及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0(8):91-94.

[5]黄北翔,杨锋.新时期湖南省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战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7):26-30.

[6]钟丽萍,张杰,尹廷廷.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研究:基于精准扶贫视角[J].体育科技,2021,42(1):63-65.

Study on the Predicament and Precise Support Path of Rural School SPORTS in Southwest Hunan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aking Chengbu Miao Autonomous County as an Example

LI Xiang, etal.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7, Hunan, China)

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型研究项目(CX20211091);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马拉松赛事助力乡村振兴:内在机理、发展态势及优化路径》,项目编号:S202111535045。

李翔(1994—),硕士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器材器材体育教师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现代体育活动中自制体育器材的运用及开发
我国冰雪体育器材装备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中小学体育器材短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