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态化疫情背景下幼儿体育培训行业健康发展和政府规制策略研究

2022-11-12马岗峰田国祥吕广霞郁超然

体育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规制机构政府

马岗峰 田国祥 吕广霞 郁超然

常态化疫情背景下幼儿体育培训行业健康发展和政府规制策略研究

马岗峰 田国祥 吕广霞 郁超然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系,江苏 徐州 221000)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部分幼儿体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和政府规制状况进行调查,针对政府规制在幼儿体育培训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在政府规制方面建议完善校外幼儿体育培训机构监管机制,加强政策的宣传和引导,不断创新监管和监督手段,尽快出台幼儿体育培训相关法律、法规。在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建议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打造竞争优势团队;着力提升线上产品的竞争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获取优势地位;机构—政府—社会三方协同治理,共同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疫情防控;行业健康发展;政府规制;策略

2021年7月,国家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学科类和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提出新的规定,禁止周末及节假日进行学科类培训,同时对非学科类在资质审批、课程内容及标准、招生条件等方面设定了新的要求,可见国家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方面下大力气和真功夫了。对于非学科类的幼儿体育培训机构来说,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对于政府监管部门来说,优化规制方法和手段使幼儿体育培训机构良性健康发展是重中之重。因此,政府如何规制幼儿体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关系到市场能否良性运行。体育产业中的政府规制,是指体育产业政府管理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令,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体育产业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体育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和特殊行为。客观分析政府规制过程中的问题及现象,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得出政府规制优化和幼儿体育培训机构健康发展的策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30家幼儿体育培训机构和监管部门9名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以政府规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

对具有代表性的30家幼儿体育培训机构、家长、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涉及各个运动项目,得到单位规模、政府规制、运营机制、教学模式和内容、受教育者的反馈等方面真实的资料,并进行分析。

1.2.2数理统计法

所有问卷调查结果均运用Excel、Word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图表制作,确保论文所用数据的科学、可靠。

2 结果与分析

2.1 政府规制在幼儿体育培训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国家体育战略等政策机遇,我国的幼儿体育培训机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双减”规定出台的形势下,也促进了艺体培训向正规化、法制化理性发展。通过前期调查和分析总结出政府规制工作存在的问题:政府监管部门宣传工作不到位,致使国家政策不能完全落地;监管部门权责关系杂乱,没有发挥最大效用;监督频次和力度不够,助长机构“随意发展”;政府监管手段缺乏创新,灵活性不高。因此,建议从立法层面、政府工作层面和培训机构自身发展层面加强创新性改革,促进幼儿体育培训机构健康、有序、良性发展。

2.2 规范幼儿体育培训市场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2.2.1完善校外幼儿体育培训机构监管机制

幼儿体育培训机构在发展过程中,政府监管效果至关重要,多部门管理势必会造成机制混乱,这也是培训机构不能规范运营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势在必行。各监管部门的职责确定是首要任务,对社会上常见的和非常见的违法违纪行为明确界定监管的部门,防止出现“踢皮球”的现象。坚持主管和审批部门共同负责制,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明确监管部门的主体责任,确定规制主体权责关系,对于问题解决起到直接的作用,利于形成工作合力。政府应当根据实际管理需要,设置监管部门,越少越好,责任尽量集中,分工有序,管理界限清晰。同时,配套的针对幼儿体育培训机构的评估体系要经过专家的多次验证,确保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2.2加强政策的宣传和引导

充分发挥政府监管部门的宣传引导教育作用,加强体育培训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不光要向培训机构宣传国家政策,也要向家长讲解国家政策的初衷、精神以及涵义。政府相关部门要不定期采取座谈会、通报会、学习研讨会等形式对机构负责人进行政策的宣传和引导,思想上引起重视。同时也要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图文和视频的方式,切实提高培训机构领导对政策精神实质的把握和家长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2.2.3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和监督手段

检查应当是监管部门的常规工作,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每年年底进行年终考核,平时检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得出最终考核结果,合格者可以继续办学,基本合格者立即整改,不合格者限期整改甚至停止办学。措施的严厉、代价的高昂才能促使幼儿体育培训机构思想上重视起来,自身实力才能不断提升。

建立保证金制度。每个机构提前交纳一定数额的“风险保证金”,避免在资金流断裂、经营不善等情形下,机构无法兑现当初的承诺,需要退回家长部分学费,这时候只需要启动“风险保证金”应急预案即可解决问题。“关口前移”的工作方法能有效避免事态严重化。

建立评级制度。政府官方的机构排名是家长非常关心的,适时进行排名并向社会公布可以给家长参考。评级制度不是简单的排名,而是详细的指标达成情况的公示,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评级细则,既有最后的排名也要有细化指标的评价,让家长择其要点而选择。同时,对于机构来说,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丰满羽翼,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立监督体系和举报激励制度,发动协会组织的力量,互相监督,协会层面能处理的先协会处理,如果影响面较大,政府监管部门介入。同时鼓励家长参与监督,设立举报电话等简易途径,并保护举报人的安全,这样才能使外部监督机制运转更加有力度。

因此,多样化、创新的监管手段,既让机构吸取教训,又能体现出政府服务的公信力和威信力,同时也能促进当地本行业的良性发展。

2.2.4尽快出台幼儿体育培训相关法律、法规

政策法规是对一个行业的引领和约束。在现行的培训法律法规中,关于幼儿体育培训的相关政策法规几乎没有。幼儿是特殊的群体,身心发展特点和青少年有很大区别,不能用青少年体育培训的政策法规直接套用幼儿体育培训。建立一套幼儿体育培训的监管制度,包括准入制度、教练员持证上岗与认证制度、“黑白名单”评级制度等等,以制度去约束和管理,有理有据。

由图1知,86.67%的机构认为政府有必要制定明确的管理办法,而且他们都认为明确的管理办法有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和自己的经营,这说明绝大多数机构都愿意做到有法可依。在国家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情况下,出台规定的管理力度越来越大,明确的管理办法可以在政策激励上、规范经营上、补齐短板上提供可执行的方案。

由图2知,调查幼儿体育培训机构最希望国家出台保护和扶持的政策,可见他们希望自身发展和国家协调共进,政府的政策支持才是他们的底气和动力。其次,行业准入规定、教练员的管理办法等也是他们期望出台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不断提升自身规范度,不断接收政府部门的“关爱”,在政策规定的框架下健康发展。

图1 国家是否有必要围绕校外幼儿体育培训机构制定明确的管理办法调查

图2 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最迫切需要国家出台的首先规定、办法

2.3 幼儿体育培训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如图3所示,60%的幼儿体育培训机构负责人认为未来发展很有前景,也有小部分不太看好,这说明大家对这个培训市场总体看好,期望值很高,也存在忧虑。如何让幼儿体育培训市场常态化疫情下和“双减”政策下稳步发展,需要相关方面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共同努力。

图3 当前校外幼儿体育培训市场的整体发展态势

2.3.1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打造竞争优势团队

人才是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培训机构使尽浑身解数招揽人才和留住人才。但是,目前调查得知,大部分教练的学历水平偏低,入职时间较短,同时存在跳槽频繁的现象,流动性大,不能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建议公司建立员工激励机制,通过优化收入增长机制、成长平台、情感关怀等措施让员工有归属感、安全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增加专家型教师的数量,在行业内树立知名度,并成立“优秀教师团队”,以老带新,体现出梯队和层次的特点。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定期邀请业界里的专家来培训,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扩展知识面和眼界,提升自身教学素养。

2.3.2着力提升线上产品的竞争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尤其在“双减”和“课后服务”两项政策下,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线上培训成为学校以及培训机构重要的教学方式,幼儿体育培训也不例外。建立线上幼儿培训课程,让消费者跨越地理和时间的界限,体验线上线下两种不同运动场景。以线上课程产品吸引消费者,线下课程产品留住消费者,最后再利用线上课程增加与消费者之间的黏合度,最终形成产品服务链条闭环。

2.3.3增强核心竞争力,获取优势地位

根据对家长的调查显示,97.2%的家长希望培训机构的课程大纲是领先的、先进的,由此看出,家长对幼儿培训的效果是有很大期许的。然而,如今很多幼儿体育培训机构课程方案的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是自主研发,有的是境外和国外机构研发,基本上没有经过政府相关部门或者高校专家论证就直接应用于市场,科学性存疑。如今很多高校开设了幼儿体育专业,可以邀请此类专家进行指导和论证,形成科学的教学大纲,然后再投放市场,势必会收到良好的效应。并以此打造本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

2.3.4机构—政府—社会三方协同治理,共同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培训机构来说,从自身发展着手,在营销策略、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招生策略、成本控制等方面做系统化的顶层设计,确保机构的整体竞争力处在同行上游水平,对幼儿家长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同时,对家长进行产品需求的调研,了解现行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其他产品的需求,持续改进,同时注重开发出衍生产品,形成多种形式的产品集群和服务体系。

对于政府来说,加强教育、人社、民政、工商等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是工作突破点。然而对于多部门管理需要选一个管理主体部门整体协调,明确各自的监督责任,成立工作委员会,定期研究幼儿体育市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共同解决,以保证可以快速处置市场中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委员会应当为各协同治理部门提供法规、制度保障,保证做到有法可依。在当前疫情常态化和“双减”的大环境下,非学科类的体育培训机构的热度必然提升,规范幼儿体育培训机构的资质、场地、人员、招生、教学材料等方面重新核定是治理的基础工作,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主动参与协调,保证信息畅通。政府应当发挥非官方体育协会的力量参与监管治理,委员会应该有协会的一席之地,共同研讨对策,形成一个健康发展的共同体。

对一些违反规定或原则的机构,采取“一票否决制”“末位淘汰制”,不姑息不护短,确保把“进出机制”落实到位,形成良性运转,坚决维护家长和幼儿的合法权益。

对于消费者来说,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对培训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首先,家长应当配合幼儿体育培训机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给幼儿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其次,做好监督工作,发现培训机构出现不正常的现象要积极沟通或者举报,让监督不留死角,全方位监督违法失信的行为。

4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体育培训机构要想在国家“双减”政策下和疫情常态化情形下健康有序地发展,在自身运营要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独特的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政府的相关监管部门事项清单化、程序规范化、过程信息化、结果共享化,理清监管部门的职责,整合行政资源,有效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只有齐抓共管,每一个方面不孤立行事,真正形成幼儿体育培训共同体,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办成实事。

[1]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Z].(中办发〔2021〕4号),2021.

[2]柳鸣毅.新时代中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政策机遇与治理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1):12-19.

[3]徐俊.中国体育产业抗疫复工复产政策的影响效应及优化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7):47-57.

[4]杨婷,黄文贵.当前中国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与治理[J].教育学术月刊,2020(9):27-32.

[5]任波.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7):22-34.

[6]徐玲.地级市政府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文本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2021(3):46-54.

[7]王芳.供需视角下合肥幼儿体适能培训的发展路径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2020(2):139-143.

[8]吴昕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1(4):1-5.

[9]徐雪芹.共享经济视角下城市幼儿体育三方投资模式探究:以昆明市为例[J].体育科技,2021(2):64-66.

[10]刘沙沙.幼儿培训市场调查与诊断[D].河南大学,2014.

[11]何春彦.北京市幼儿体育培训机构的调查研究 [D].首都体育学院,2020.

Research on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fant Sports Training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 Strate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ormalized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A Gangfeng, etal.

(X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Xuzhou 221000, Jiangsu, China)

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社基金项目(2019SJA1033)。

马岗峰(1981—),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幼儿体育。

猜你喜欢

规制机构政府
互联网平台的封禁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共享经济下网约车规制问题的思考
完善地方政府行政作为法律规制的思考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内容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