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原平凤秧歌艺术特征及传承发展研究

2022-11-12

戏剧之家 2022年17期
关键词:原平秧歌山西

张 飞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2)

山西作为中国著名的煤炭之都,也是商贸往来的要道,因而为此地的文化、经济交流提供了便利。还在文化融合中促使了本地传统文化的发展,滋养了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形成。其中,就包含了山西原平凤秧歌。原平凤秧歌是山西原平县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这既是山西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也代表了山西悠久深厚的文化特色。原平凤秧歌产生于山西民间,是劳动人民自发性创作而成的集体性舞蹈。其历史悠久,艺术特征鲜明,表演形式和舞蹈动作独具风格。作为山西传统民间舞蹈形式,原平凤秧歌的艺术特征和历史价值深厚,它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也值得保护和传承。

一、山西原平凤秧歌艺术特征分析

(一)表演道具独特出众

原平凤秧歌的艺术特征体现在道具的运用上。与其他各地的秧歌有所不同,原平凤秧歌有自己独特的道具——竹圈甩帽。竹圈是通过特殊加工的竹子制作而成,只能通过顺时针的轨迹才能甩动。其他的形式甩动都有可能将竹圈摔断,可见想要表演好竹圈甩帽需要长时间的技巧训练,这要求艺人对竹圈的力度把握适宜,动作要美观大方,符合动作要求,才能完美演绎出原平凤秧歌之美。也正是因为竹圈甩帽的道具运用,才让原平凤秧歌舞蹈姿态更加生动,风格别致。此外,男表演者身背腰鼓,女表演者手持小锣,既伴奏也作为道具。原平凤秧歌本就是集体性的民间舞蹈,在各种道具的辅助下,场面十分红火热闹。

(二)表演形式匠心独具

原平凤秧歌将不同角色的穿着都进行了服饰的搭配。例如,男表演者大多打扮成为武士模样,女表演者则打扮成偏向农村化,身着色彩靓丽的服饰,灵巧可爱。媒婆角色扮演要抹上鲜艳的腮红,黑痣弯眉的妆容,使媒婆形象生动逼真,具有突出的人物特点。原平凤秧歌的艺术特征体现在表演形式上。原平凤秧歌的舞蹈形式有:踩街、踩圈、开轱辘。这既是原平凤秧歌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最突出的艺术特征。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具有各自的特色。

“踩街”,顾名思义是在街上穿行或在广场上进行秧歌表演,过街秧歌队形变幻多样,还有特殊的角色,如“疯公子”“野太医”等,也有俊男俏女手持道具,敲锣打鼓。在表演队伍的最前方,有一位击镲者把握整体的节奏和表演队伍的方向,井然有序。到了踩圈秧歌后,必会迎上开场一舞,进行逗趣指引,使人心向往之,舞者动作肢体大方,每个动作都独具鲜明的特色。踩圈秧歌将舞蹈和唱曲儿进行有机结合,热闹非凡。通过男角的逗引,将每个女角引出,表演才艺绝活或跳“扭麻花”“掏八字”等舞蹈动作。而后围圈而舞,围圈而唱,轻巧欢快,身体的各个部位与节奏相互配合,充满美感。每个表演者将灵活的身姿,欢快的音乐融合,完成一系列舞蹈动作。使每个角色都有趣精彩,节奏欢快,唱词有趣,舞蹈幅度大,形式多样,又结合山西特色的乡土人情,赢得观众的掌声。

而后,便是“开轱辘”,又叫大秧歌。大秧歌的曲目众多,大多带有故事情节,如《秋收》《过大年》《等新郎》等。舞姿多样,时而丑态呆傻,时而灵活俊俏,看得人眼花缭乱,大声喝彩。开轱辘是最具有情节特色的表演,将群众日常生活劳动或是习俗中的琐碎事件、人物矛盾等情节编写为秧歌内容。秧歌情节丰富多样,种类多元,这些都是山西劳动人民日常发生的事件或是周围的山水美景,通过秧歌的形式表演出来后,营造了氛围,让观众有更深刻的艺术体会,展现了山西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美好景色和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唱词语言自成一派

原平凤秧歌的艺术特征还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秧歌不仅仅是舞蹈,其中更融合了生动的歌唱形式。歌唱风趣幽默,有独唱、对歌等种类,原平凤秧歌的“唱”都是结合了民乐小调,语言地方色彩突出,以当地方言或山西晋语为主要内容。大多是对当地生活习俗或趣事进行创编,歌词自导自演,时而描写景色,时而说人说事,很接地气,让观众感觉十分亲切。内容简单易懂,唱词大多数较为简短,但是每句唱词都融入大量虚拟词汇,使人物形象变得更为丰满。虚拟词汇延长了唱词,需要表演者有足够的气息,才能将唱腔完美演绎出来。在方言的刻画下,使故事情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风趣幽默。例如《朝霞峪赶集》中描绘老汉吃东西:“我老汉净顾香得儿不儿一个,不儿一个,不儿!不儿!不儿!不儿!吃了一个没有数有余。”这些带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加入虚词后,将老汉吃东西形象地表达出来,既“俗”气,又不失灵活。

二、山西原平凤秧歌的传承发展研究

(一)加强文化宣传,推动传承发展

原平凤秧歌作为山西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除了要了解它的艺术特色、保护文化特色外,更重要的是要将它传承下去,才能使其源远流长地发展下去。原平凤秧歌是山西原平的文化名片,是山西民间文化多元化的表现之一。原平凤秧歌的历史人文价值不可估量,还具有旅游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值得去传承和发展。面对原平凤秧歌的传承问题,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与方法,使传承更为持久。因此,加强对原平凤秧歌的宣传,可以推动原平凤秧歌的合理传承。由于原平凤秧歌具有地域限制,使宣传度仅围绕周围地区,而观众越来越少,也使原平凤秧歌的演出越来越少,可以通过政府调控,推动原平凤秧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宣传的方式多样,可以利用媒体网络进行宣传,联系当地媒体,展现原平凤秧歌的艺术魅力。开设专访栏目,编辑视频,投放到电视台,利用传媒平台,大力宣传原平凤秧歌的艺术魅力。此外,网络媒体的延展性好,宣传速度快。通过网络宣传,可以精准地看到后台数据,通过点击率更新和制作不同的宣传视频和文章,增加宣传度。也可以进行实地宣传,如联系当地的志愿者和宣传组织,参与有关文化传承发展的交流会,让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参加,投入到保护原平凤秧歌的事业中来。还可以联系当地政府进行广泛宣传,在各地投放宣传广告,使群众潜移默化地感受原平凤秧歌的艺术魅力。

(二)培养高校青年人才,注入传承动力

让原平凤秧歌走进“高校”,走向新时代青年群体中,可以让传承变得更加持久。大学生是国家文化发展的根基,更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主力。原平凤秧歌应该交接到新时代青年的手中,以高校环境和教学资源作为媒介,让老一辈的艺术家“走进”校园,亲自展现原平凤秧歌的艺术魅力。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公共选修课程,让学生们系统学习这门艺术,使专业课和公共选修课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原平凤秧歌,参与舞蹈文化活动。与此同时,还可以开设专业的原平凤秧歌舞蹈培训班,进行专业化的舞蹈教学。原平凤秧歌内容复杂,舞步和唱腔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也需要极强的合作意识和默契,才能感受到文化精髓,呈现出更为完美的原平凤秧歌。除了宣传和教学,还要将高校学生带到民间进行采风和学习,身临其境地感受原平凤秧歌的艺术价值,主动成为山西民间舞蹈的传承者。

(三)提高创新创作,注入持续传承力量

对原平凤秧歌进行创新性创作,可以更好地保障其传承发展。创新是民族音乐发展的关键,它不光是改变陈旧的模式,更能推动艺术变革和文化发展。时代在进步,不同时代民间舞蹈有其自身的审美要求,所以原平凤秧歌要不断进行自我突破和创作创新。因而,在原平凤秧歌中要融入时代的声音,展现这个时代的故事,在这个时代的影响下,进行舞蹈作品的全新打造,为原平凤秧歌注入新的发展力量,让更多的观众关注到,让“老”艺术活起来,才是推动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人民群众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因而要编创更多的好作品,创作更多的贴近群众心声的优秀舞蹈,赋予原平凤秧歌新的演绎形式。此外,还可以对原平凤秧歌进行表演形式的创新,将原平凤秧歌融入到群众中去,创编带有原平凤秧歌的广场舞,利用广场舞节奏感强的特点,让原平凤秧歌与现代广场舞相结合,每逢过年过节,组织社会人员参与凤秧歌舞蹈表演,推动原平凤秧歌的传承。使更多的人在每一个舞步中感受凤秧歌的舞蹈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学习原平凤秧歌,在全面普及传播中丰富民间舞蹈的传承途径。

(四)融入地方文化产业,促进创新传承

随着地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音乐文化形式也都进行了良好的融合,产生了丰富的产业价值。在此背景下,原平凤秧歌的传承发展也要借助地方文化产业之力,不断拓宽自身的经济发展之路,为文化传承提供必要的保障。所以,原平凤秧歌要在传统的音乐艺术表演过程中,加入与当前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相符合的内容和形式,融入到文化市场发展中,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才能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事实上,对于原平凤秧歌而言,走产业化之路,是确保自身能够在文化市场活跃,能够在老百姓群体间进行传播的有效途径,也是能够激发自身文化活力的有效措施。所以,原平地区的文化部门要加强凤秧歌在地方文化产业中的融合力度,搭建优势文化产业平台,进行原平凤秧歌艺术的表演,凸显地方优秀的民族文化特色。原平凤秧歌也要不断挖掘自身的产业价值,通过内容创作和表演创新拓宽产业化之路,为自身的持久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例如,在原平地区的旅游产业项目之中,加入民俗风情浓厚的凤秧歌表演,让游客在游览地方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文化魅力,在无形之中促进了凤秧歌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地方文化产业进行了深度融合和呈现。

(五)借助信息渠道进行音乐文化传播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经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各个方面。原平凤秧歌文化传承也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和拓展方式,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平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价值。因而,原平文化部门要积极鼓励民间艺人或凤秧歌传承人,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原平凤秧歌舞蹈艺术传承,使凤秧歌能够走出狭小的传播空间,走出地域传承的限制,让全国观众都能够一睹凤秧歌卓越的艺术风采。比如,依托当前的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原平凤秧歌舞蹈表演的视频段子,或者现场直播原平凤秧歌表演,吸引大众眼球,获得传播流量,加快这一艺术形式的文化宣传效应。再如,由原平当地文化部门牵头,组织当地凤秧歌传承人,形成文化宣传队伍,组织各种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文化宣传和表演活动,推动原平凤秧歌舞蹈的信息化发展。此外,地方也可以联手省文化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平台的打造,形成原平凤秧歌舞蹈信息资源板块,将原平凤秧歌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进行系统的上传,以供民间音乐教学工作者、民间音乐文化研究者、民间音乐学习者、民间音乐爱好者查询和使用,进行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快节奏背景下,民间璀璨闪耀的艺术文化很容易被忽视。走在时代前沿的我们,更应该去回首历史,传承和发展珍贵的民间舞蹈文化,将原平凤秧歌完整地保留和传承下去,注入新的元素文化,继续散发出勃然生机。原平凤秧歌不仅是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更是山西传统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博大精深,独树一帜,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也成就了原平凤秧歌独特的艺术魅力,赋予了其深厚的艺术价值。因而,在后续的发展中,我们依然要重视原平凤秧歌的文化价值,以科学、多元的路径推动凤秧歌的健康传承和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原平秧歌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山西叹五更
擅写反腐题材的“厅官作家”落马了
梨花
昌黎地秧歌
把咱的秧歌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