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居环境为基础的建筑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以东莞市天寰广场项目为例

2022-11-11何镇泰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住区生活圈空间规划

何镇泰

(东莞市寮步镇规划管理所,广东 东莞 523400)

0 引言

对于适居环境与文明建设、居住区建筑规划的关系,吴良镛院士曾提出:“人居环境主要包括人、自然、居住、社会和支撑系统五大系统,而生态文明建设与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土空间优化以及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六大体系建设,其中适居的生态生活体系是居住区建筑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适居环境理念的规划建设对于建筑空间规划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安全格局的角度控制绿地系统、人居体系、绿色交通体系等多种体系的均衡与完善,能够最终实现生活圈的合理划分、生态栖居。

1 基于适居环境理念的居住区建筑空间规划设计应用

1.1 居住区建筑空间规划的生活圈体系构建与完善

居住区建筑空间生活圈体系包含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与文化艺术,其中又分五大系统与五大层次,涵盖空间、环境、受众等(见图1)。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遵循区域全覆盖、形成完整的支撑网络与区域内设施数量与规模的均衡、区域间连通性组成三大基本原则,由此建立生活圈体系的供需平衡。该平衡以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点”“量”的供需匹配为导向,其中“点”的匹配聚焦于可达性,“量”的匹配聚焦于承载力;体系核心在于服务区的构建与特征——以设施为中心,最近可达为原则,构建独立生活圈体系,体现“点”布局特征的同时,也是“量”的单元。

图1 居住区建筑空间生活圈体系

由于人的自由追求与居住区建筑规划建设中存在较好、一般、较差三类供需匹配空间,在人居类型(容积率、建筑密度)中寻求较好的人与空间接触机会的供需匹配模式,通过提取不同人居类型中较好、较差、一般的典型人居空间,总结生活圈基本规划思路。以时间为单元划分人居空间生活圈的基本结构形态“5min住区生活圈”“10min住区生活圈”以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15min住区生活圈”,通过对便民服务设施、社区服务设施、城市服务设施的划分,可以从单个方面出发推进生活圈规划体系的完善(见图2)。基于合理共识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基于“城市人”理论指导,人追求自存/共存的平衡,在住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筑空间规划配置中引入“自存/共存”衡量模型——模型的基石是人的理性共识,生活圈中设施使用者与提供者为一组典型城市人。体系构建的核心在于物性的规划匹配,“可达性”与“满意度”是目前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合理与否的基本使用视角。

图2 人居空间生活圈基本结构形态

1.2 居住区建筑规划设计应用内容要求及原则

科学、合理地利用空间、土地、水文等资源,是适居环境理念在居住区建筑空间规划中实现的基本要求。在居住区建筑空间规划中,无论是建筑内部的居住环境还是室外的生活环境,在完整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都应该在使用、依托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人的使用感受,避免自然环境被规划空间破坏的同时,也要避免环境对人的不利影响,综合考虑人与环境的共生。现将基于适居环境理念为基础的居住区建筑规划设计应用内容要求及原则进行总结(见表1)。

表1 基于适居环境理念为基础的住区建筑规划设计应用内容要求及原则

2 东莞市天寰广场项目案例分析

2.1 项目简介

东莞市天寰广场项目规划设计分为城市广场建设和道路、绿化景观、桥梁两部分。该地块位于东莞市寮步镇,距离东莞市中心10km,距离广州市区62km。项目周边路网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经由松山湖大道快速接驳到达东部快速干道、珠三角环线高速与环城路,环城路不仅成为通畅的交通圆环,还将寮步镇融入“环城路30min经济圈”,可快速到达东莞市中心。

2.2 总体设计规划分析

本项目选址环境良好,用地也比较方正,在总体布局上合理布局建筑,将地段周边道路、景观和最佳朝向三者和谐统一起来,创造出既方便实用又有地域文化和创新精神的新建筑是本项目的难点。同时单体设计尽量考虑户型的紧凑性,严格控制公摊,尽量扩大使用率,并节省造价。规划通过点式错位布局,争取优势的景观资源,强调对其最大化的利用。其次,强调住户的平等与共享,将城轨对住宅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户型布置以南北向布置为主,最大限度满足采光要求及景观要求。规划塔楼延边布置,结合裙房商业,打造城市标志性形象。在立面设计上造型简洁大方,在加入地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运用活泼现代的处理手法使造型既富有现代气息,又有创新精神。

2.3 详细规划设计分析

2.3.1 规划总布局

东莞市天寰广场项目采用市政全点式规划布局,该布局形式相比全板式双拼,能围合足够大的中心园林,无论视线与楼距均比原设计要宽松。采用较为统一的建筑体型,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群,更容易在区域空间中形成视觉中心。打造地标,减少对周边楼宇的压抑。打破单调的建筑形体,旨在打造滨水主题的TOD城市综合体,副楼通过70、80、100m三种建筑高度,层层退台,形成错落有序的天际线。两个地块结合寮步镇总体规划统一设计,通过“站前广场-下沉商业绿化广场-住宅主入口-住宅中心花园”的景观轴线,串联轨道站、塔楼下部的裙房商业及另一地块的住宅,以生活超市为核心,联动整个商业街区,运用餐饮及休闲商业补充商业街区业态,打造具备人气的商业氛围,最终形成能够激发城市活力的复合空间形态。整体区域建筑景观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东莞市天寰广场项目鸟瞰

2.3.2 道路出入口及交通组织布局

居住区出入口与商业地块形成轴线关系,在通过主入口的设置提升商业人流的基础上,使居住区归家更为便捷。区域共设置两处车行出入口,机动车车行道路沿建筑外围设置并进入地库,不影响商业办公及居住步行的流线。出入口位置分配均衡,在满足规划要求的基础上方便管理,为居住区居民创造安全舒适的交通空间。商业出入口连通“城轨广场-商业街-住宅出入口”,形成渗透性极强、激发城市活力的复合公共空间。办公出入口位于场地内侧,创造了相对独立且舒适的办公出入体验。规划区域内中心庭院设置一条宽4m的环形消防车道,使消防车能迅速到达区内的每一个角落。消防车道平时隐藏在绿化园林内,成为居住区景观的一部分,在满足消防车作业要求的基础上也实现了功能的美化。

2.3.3 滨河湿地网络与住区组团的结合

以“湿地-人居”共存共荣为原则,滨水湿地系统与适居功能共同决定空间布局。项目规划道路顺应湿地廊道的走向,将慢行系统纳入湿地保护带中。滨水两岸设置亲水平台、水上栈道,丰富滨水活动空间。项目以海绵城市理论为支撑,结合场地高差进行雨水收集。以滨水湿地廊道为绿化空间景观的主轴,以湿地斑块作为景观空间节点,再通过丰富的湿地生态环境来完善区域的绿地景观系统。运用边缘式、嵌入式和分割式等方法,实现滨河网络与居住组团结构的耦合。在创造安全滨水湿地使用环境的基础上,让附近居民在空间和情感上与滨河相连。

3 结语

居住区建筑空间规划的核心要点是对人认识的改变,是人与人、人与空间关系的重构。住区每一个生活空间都积淀了很多在地的智慧和人文资源。通过对当地环境、居民的理解感受,运用知识加以转化,从而去帮助他们进行有效表达和评述,成为空间营造的真正主体——不仅是空间的使用主体,而且让他们成为规划空间真正的缔造者。

猜你喜欢

住区生活圈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路径思考
以人为本的社区生活圈模式探析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基于GIS的生活圈居住区规划与优化研究
——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为例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广州周边:价格洼地!“一小时”生活圈 7字头置业广州后花园
基于CPTED视角下的住区场地空间安全性研究
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