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特色风貌塑造视角下的山水特色感知体系构建及管控研究
——以韩江新城产业与分区规划为例

2022-11-11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0期
关键词:廊道风貌山水

文/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周 青

0 引言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特色的塑造及风貌彰显等内容的重要性凸显,风貌规划由粗放、定性的风貌控制向“精细化设计、可落实管控”方向发展。山水城市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作为其风貌特色塑造的重要抓手不容忽视,可从强化人的感知和体验出发,通过特色感知体系的构建及明确管控手段支撑强化山水城市风貌特色塑造,发挥山水资源优势。研究以韩江新城产业与分区规划为例,从工作方法创新和技术运用角度入手,总结基于人感知视角的山水城市风貌管控。

1 构建山水特色感知体系

1.1 构建调研框架,系统性梳理山水格局和景观资源

现场踏勘是规划工作者认识城市的传统方法,但实际操作过程中,项目团队集中时间开展短平快的调研工作,对城市风貌易形成“笼统且碎片化的意向”,并无系统性。故此次规划事先构建风貌调研框架,旨在将“笼统而且碎片化的意向”转化为“系统性认知”。

根据调研框架对城市现有发展边界进行实地踏勘,了解“边界地区”建设情况;对能眺望到至高点或景观风貌良好的点进行标记,并对其现状风貌进行评估,提出风貌提升要求,将其作为山水感知体系中的高价值区域,对接下一步开放空间节点及眺望景观体系的建构;对见山近水的道路进行实地踏勘,通过梳理并形成现状线性开放空间体系,成为景观大道、慢行区及慢行道选择与风貌改造的依据。

1.2 构建开放空间体系和眺望体系,支撑山水特色感知和体验

绿化开放空间的系统性和山水景观的可见性共同决定了山水特色的体验感,故在现状感知体系的基础上,规划结合生态保护重要性和建设适宜性分析,梳理现状水网体系,形成“近郊山廊+滨水岸线+城市公园”复合开放空间体系(见图1),此外,规划有意识地复制新城现有“见山望水”的美好感受,依托多个高价值开放空间节点,形成“眺望点+视线廊道+眺望景观”构成的眺望体系,共同构建规划山水特色感知体系(见图2)。

1开放空间体系建构(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眺望体系建构(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 落实管控措施

在构建山水特色感知体系的基础上,将“无形的感知”转译为可落实的管控措施,成为山水特色规划能否传导落实的关键。因此规划基于此构架,深入分析开放空间和眺望体系的管控措施,将管控内容和法定性规划内容相结合,以确保其落实到位。

2.1 落实开放空间管控措施

在“近郊山廊+滨水岸线+城市公园”复合开放空间体系中,为强化山水城市特色资源优势,除公园绿地外,本次规划对城市建设布局进行留白,如近郊山廊,该留白区域作为城市集中连片建设地段的“金边银角”,虽禁止大规模建设,但其承载的景观生态功能是组团化山水城市的灵魂所在。

本次规划将留白区域划进管控单元范围内,引导管控单元内非集中建设区用地的管控研究。以F管控单元为例(见图3),该单元除建设用地外,还包含从岗山水库以西到北溪岸边的1条近郊山廊,该廊道内有村庄、林地、耕地、园地等,在以往的用地管控中,此类型廊道通常作为非建设用地进行留白,但此种方式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管控”的主张,故本次分区规划除引导传统建设用地的控规编制外,对开放空间体系中非集中建设区部分,识别区域内的低效建设用地,引导其以用途管控为导向的地类细化,并结合其邻近集中建设区提出管控措施。

3F管理单元全地类统筹管控(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 通过高度管控落实眺望体系管控

构建眺望体系是实现“见山、望水、留乡愁”的最直接保障。规划通过GIS技术进行视线分析,将眺望空间体系管控直接转化为视线廊道内建筑高度管控,从而落实眺望体系的规划内容。

在以往的规划实践中,高度管控基本围绕用地性质、城市区位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城市主导功能及城市重要地段5个维度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而对视线廊道的管控止步于“眺望空间体系规划”这种较“虚”的规划内容,视线分析局限于建筑师在建筑单体尺度上的思考,城市尺度上的视线管控落实受制于规划传导,难以落到实处。

本次规划通过对用地性质、城市区位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城市主导功能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高度管控的基本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感知体系建构遴选高价值开放空间节点作为景观眺望点,并基于眺望点形成两类视线通廊:观山视廊与眺水视廊。规划通过管控扇形视线廊道内的建筑高度,原则为保证一级观山视廊内建筑物遮挡山体不超过山体高度的80%,二级眺水视廊无遮挡。以此为标准构建若干建筑限高面(见图4),运用GIS技术进行栅格分析,最终得到建筑高度表面(建筑限高面—地形表面),从而对视线廊道覆盖区域内的建筑高度进行整体修正,最后将视线廊道的高度管控结果叠加到高度管控基准模型上,修正基准管控模型。在确定基本的高度管控后,结合功能和城市天际线美学特征,确定标志性建筑选点,突破“韵律与节奏”单一美学特征,增加标志物,以丰富城市天际轮廓线(见图5),最终得到高度管控模型。该高度管控不仅兼顾经济效益、区位等要素,而且可通过廊道内建筑高度的管控确保山水城市的“山水特色感知”不受开发建设的影响。

4建筑限高面建构(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5修正高度控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自此,规划以开放空间体系和眺望体系的建构,支撑山水感知体系,并通过开放空间范围内土地用途管制及规划区高度管控,落实开放空间体系和眺望体系的管控,从而使山水特色感知这种无形的规划设想,通过一系列管控手段得到真正落实,进而为风貌规划管控的落实提供参考。

3 结语

特色风貌感知的主观性及城市风貌品质呈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风貌规划的成果在传导机制及落实管控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研究以韩江新城产业与分区规划为例,系统性树立山水格局,构建山水特色感知体系,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开放空间体系和眺望体系的管控措施,将管控内容和法定性的规划内容相结合,以确保其落实到位。

猜你喜欢

廊道风貌山水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山水间》
爱在一湖山水间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包裹的一切
山水之间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一处山水一首诗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