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酚酸A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2022-11-11周丽娜

陕西中医 2022年11期
关键词:酚酸丹参脑组织

周丽娜,辛 欢,杨 敏,方 芳,张 艺

(武汉市第一医院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0)

再灌注损伤为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生与炎性反应、兴奋性氨基酸、钙超载以及氧自由基生成关系密切[1]。故而临床通常使用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降血脂等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治疗[2]。中医学将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损伤归为“中风病”的诊疗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为风、火、痰、瘀、气、虚六端,致瘀血阻于脑络,发为本病,故治疗中常以“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治疗效果常较为理想[3]。丹参酚酸A提取自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丹参,其不仅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同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4]。热休克蛋白(HSP)是因缺血、缺氧、损伤等应激刺激而诱导产生的应激性蛋白,HSP70为HSP中最主要的一种[5]。脑缺血以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进而促进HSP70在脑中的分布和表达,另外,HSP70还具有脑细胞保护功效,可以增强脑细胞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性,降低致死性的损伤[6]。目前临床上对于丹参酚酸A干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尚未清楚。有研究显示,丹参酚酸A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进而对相关症状进行缓解[7]。有研究认为,丹参酚酸A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炎症反应以及血液黏度,改善患者相关症状[8]。也有研究显示[9],丹参酚酸A可对HSP的表达产生影响。故本文探讨丹参酚酸A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试探讨其脑保护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取80只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220 g,自由摄食饮水,购于南京君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低温高速离心机(Eppendorf 5427 R)购于Eppendorf 中国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DR6000)购于HACH;酶联免疫吸附仪(M266494)购于北京若水合科技有限公司;恒温培养箱(ZHS-100 M)购于上海喆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轮转式石蜡切片机(ERM3000)购于常州市郝思琳医用仪器有限公司;高压蒸汽消毒锅(LS-50 HD)购于滨江医疗。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技术公司;氯化三苯四氮唑(TTC)购于美国Sigma公司;HSP-70抗体试剂盒、HSP-70 mRNA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购于北京百奥莱博科技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实验分组及造模方法[10]:选用8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线栓法制备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10 mg/kg丹参酚酸A)和高剂量组(30 mg/kg丹参酚酸A)四组,每组20只。采用45 mg/kg的戊巴比妥钠(2%)对大鼠进行腹腔麻醉,在其颈部正中位置进行切口处理,将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左侧颈总动脉进行分离。将ECA起始端、CCA近心端结扎后,通过夹子将翼腭动脉进行短暂夹闭,以此来防止误插,再将线栓插入到CCA中,插入的深度从分叉部位计算为(18±0.5)mm。拉线栓使线头退至颈外动脉为再灌注的处理方法。维持术中的肛肠温度为(37±0.5)℃,再灌注72 h,缺血时间为2 h。在再灌注后2 h及缺血期间保持大鼠体温在(37±0.5)℃。丹参酚酸A高剂量和低剂量组在术后60 min、1 d、2 d,分别将30 mg/kg和10 mg/kg的丹参酚酸A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给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处理。建模成功的标志为大鼠手术麻醉清醒后出现提尾时向一侧转圈、站立不稳、左侧肢体瘫痪。

1.3.2 术后24 h 脑梗死体积测定[11]:每组随机选择5只大鼠,断头处死进行取脑,将低位脑干、小脑、嗅球弃去,将其置于-20 ℃冰箱进行20 min的冷冻处理,在距离额极3 mm的位置进行切片处理,每片的厚度为2 mm,之后将其置于含有1%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的水溶液中,在37 ℃条件下进行30 min的孵育处理。此时缺血区域逐渐转变成白色,有正常血供的脑组织逐渐转换成红色。染色后采用10%的甲醛溶液进行24 h的避光保存处理,拍照后,梗死面积采用病理图像分析仪进行测定。根据公式V=(A1+A2+A3+A4+A5)t/2对梗死的体积进行计算,其中A为梗死面积,t为切片的厚度。

1.3.3 神经行为学评分标准[12]:采用 Longa评分法对苏醒6 h以后的大鼠随机抽取5只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其中昏迷或者不能自己行走的为4分;向右侧倾倒者为3分;向右侧旋转为2分;右侧前肢不能完全伸直为1分;无神经缺损症状为0分。当大鼠出现提前死亡、呼吸困难或处死后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均弃用。

1.3.4 脑组织相关因子水平测定:再灌注72 h后,于各组分别随机抽取5只大鼠,麻醉后,断头处死取脑,将低位脑干、小脑、嗅球弃去,将其置于-20 ℃冰箱进行20 min的冷冻处理,将脑组织进行离心处理,制备成10%的脑匀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GDNF及BDNF水平进行测定;应用硫代巴比妥法对MDA水平进行测定;应用DTNB法对GSH-Px水平进行测定;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对SOD水平进行测定。

1.3.5 脑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分别在灌注24、48、72 h后给予大鼠再次麻醉,经过PBS(含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将脑组织取出,以视交叉和其位置向后4 mm位置,按照这两点进行冠状切片处理,之后常规脱水、浸蜡、包埋,再进行连续的冠状石蜡切片,片厚为5 μm。

1.3.6 原位杂交法检测HSP70 mRNA[13]:将上述切片进行常规脱蜡、水化处理,通过原位杂交试剂盒对大鼠脑组织中的HSP70 mRNA进行测定,当胞核或者胞浆为棕色颗粒时,即为阳性染色。以PBS代替核探针,作为阴性对照,其他步骤同上。最后将阳性细胞进行统计,并通过高倍显微镜(×400)对其进行观察,随机选择5个不重叠的视野,进行阳性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1.3.7 免疫组化法检测HSP70蛋白[14]:DAB、SP试剂盒、一抗HSP70多克隆抗体均由北京百奥莱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上述切片进行常规脱蜡、水化处理,将第一抗体加入其中,之后通过常规SP法进行切片的染色处理,显色通过DAB进行,蒸馏水冲洗、脱水、透明、封片处理,当胞核或者胞浆为棕色颗粒时,即为阳性染色。一抗采用山羊血清或者PBS代替,作为阴性对照,其他步骤同上。最后将阳性细胞进行统计,通过高倍显微镜(×400)对其进行观察,随机选择5个不重叠的视野,通过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各个视野下的光密度值,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大鼠造模24 h后脑梗死体积比较 见表1。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均低于模型组,且高剂量组脑梗死体积明显更低(P<0.05)。

表1 各组大鼠造模24 h后脑梗死体积比较(mm3)

2.2 各组大鼠造模72 h后脑组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2。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BDNF、GDNF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脑组织BDNF、GDNF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SOD、GSH-Px水平低于假手术组,MDA水平高于假手术组,且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脑组织SOD、GSH-Px水平呈现逐渐升高趋势,MDA水平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各组大鼠造模72 h后脑组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3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行为学评分比较 见表3。实验24、48、72 h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

表3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行为学评分比较(分)

2.4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缺血皮层内HSP70 mRNA表达比较 见表4(图1)。实验24、48、72 h后, 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缺血皮层内HSP70 mRNA阳性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三组大鼠缺血皮层内HSP70 mRNA阳性细胞计数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缺血皮层内HSP70 mRNA阳性细胞计数比较(个)

A:模型组;B:低剂量组;C:高剂量组;D:假手术组

2.5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缺血皮层内HSP70蛋白表达比较 见表5(图2)。实验24、48、72 h后, 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缺血皮层内HSP70蛋白表达OD值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缺血皮层内HSP70蛋白表达OD值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缺血皮层内HSP70蛋白表达OD值比较

A:模型组;B:低剂量组;C:高剂量组;D:假手术组

3 讨 论

根据缺血性脑梗死再灌注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病应归为中医学“中风病”的诊疗范畴,中医学对本病最早的阐述可追溯至《黄帝内经》,而《诸病源候论》则将本病的病因病机总结为“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邪侵袭相关,而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后世医家提出了“五志过极、蒙蔽心神”“痰湿内生,痰瘀阻络”“元气亏虚、脑窍失养”等多种学说,并进行辨证应用中医药疗法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5]。自由基学说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其认为在脑部缺血以后,大脑通过一氧化氮合成酶途径、超氧化酶和白细胞及血小板表面NADPH氧化酶途径、花生四烯酸途径、黄嘌呤氧化酶途径合成大量自由基,从而损伤脑细胞,造成再灌注损伤[16]。

研究显示[17],人体内细胞可以通过非酶系统以及酶系统实现自我抗氧化的效果。GSH-Px和SOD是人体抗氧化酶系统中的重要物质,其中GSH-Px是特异性过氧化氢分解催化酶,可促进还原型谷胱甘肽转化为氧化型谷胱甘肽,致使自由基向无毒的羟基转化,从而达到抑制氧化物损伤的效果,保护细胞。SOD是抗氧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清除体内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促使其发生歧化作用,进而对自由基损伤产生抑制效果,为监测自由基清除能力的重要指标[18]。MDA则为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其不仅可与脂质发生交联反应,同时也可促使脂质向高分子聚合物转化,并在细胞内沉积和溶酶消解,当上述高分子聚合物浓度较高时,就会对细胞的DNA结构产生损伤,诱导细胞发生凋亡[19]。本研究各组脑组织SOD、GSH-Px及MDA水平结果提示,经丹参酚酸A干预后,不仅大鼠体内的氧自由基可得到有效地清除,同时缺血再灌注性细胞损伤也可得到明显控制。有研究显示[20],给予大鼠1个月的丹参酚酸盐喂养以后,其肾脏组织的SOD活性显著升高,自由基含量降低,肾功能得到显著改善。Wang等[21]研究显示,丹参酚酸盐可以对羟自由基进行有效清除。Sun 等[22]研究显示,丹参酚酸盐可以对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系统产生的铁离子依赖羟自由基和氧自由基进行有效清除。机体内自由基被有效清除后,GSH-Px和SOD的消耗量大大降低,其活性相应增加,脑组织抗自由基损伤能力增加。

本研究所用的丹参酸酚A提取自中药丹参,丹参具有“活血通络,通经止痛”的功效,常与桃仁、红花、三七、川芎等药配伍,可用于冠心病、脑梗死、关节肿痛、月经不调等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23]。丹参多酚酸为丹参主要有效成分,属水溶性的有机酸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脑梗死水肿面积的作用,可有效对脑组织神经功能进行保护[24]。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BDNF、GDNF水平明显较高。这是由于BDNF、GDNF是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元的生长和分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神经元抗缺血损伤的能力与脑组织中的BDNF、GDNF变化关系较为密切,而给予大鼠外源性的BDNF、GDNF同样可以发挥保护缺血性脑组织的功效。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25],BDNF、GDNF具有减少脑缺血后梗死面积的功效,有助于修复大鼠受损的神经元。上述结果也证实了高水平表达的BDNF、GDNF可以减少神经元的凋亡,减轻缺血性脑组织损伤,也是自身的一种保护机制。这种机制可能与下述因素关系密切:①钙超载的降低,促进神经元突触的生长和发芽;②对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的拮抗效果;③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进而引发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正常情况下,脑组织内的HSP含量相对较低。当出现脑部缺血时,HSP-70会在变性蛋白的诱导下增加合成量,进而增强脑细胞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性。有研究显示[26],HSP-70不仅可在大脑缺血早期保护脑组织细胞免受损伤,在缺血后期对细胞修复的作用也较为显著。本文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高剂量的丹参酚酸A可以促进HSP-70蛋白的表达。这可能与丹参酚酸A消除自由基的特性有关,可以较好地减少神经细胞损伤,减轻能量消耗,促进HSP-70蛋白基因的表达。

综上所述,丹参酚酸A可以有效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自由基进行清除,减少梗死面积,增加HSP70蛋白基因的表达,具有缺血脑保护作用。

猜你喜欢

酚酸丹参脑组织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基于数据驱动和机制模型的丹参提取动力学研究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