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雷钢琴四手联弹作品《洋娃娃组曲》的艺术特色研究

2022-11-11杨佩红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摇篮曲洋娃娃旋律

杨佩红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110000)

加布里埃尔·乌尔班·福雷(GabrielUrbain Fauré,1845—1924)是19世纪末有影响力的法国作曲家之一。他自幼学习了管风琴、和声、对位法、钢琴和素歌。法国著名作曲家卡米尔·圣-桑(Camille Saint-Sa⊇ns)教导过福雷,他对福雷的作曲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洋娃娃组曲》是福雷创作于十九世纪末的一套钢琴四手联弹作品。整套作品围绕一个小女孩的生活展开,以精致的音乐构思与新颖的和声语言,体现出福雷独具辨识度的音乐创作风格。

1 福雷《洋娃娃组曲》的创作概况及国内研究现状

福雷创作的钢琴四手联弹作品《洋娃娃组曲》是他最为活泼、愉悦的代表作之一。这套作品创作于1894—1896年,由六首轻松恬淡、富有童趣的钢琴四手联弹小品组成,是福雷献给一位名叫伊莲娜·巴达克(Hélène Bardac)的女孩的礼物。伊莲娜是当时优秀的歌手艾玛·巴达克(Emma Bardac)的女儿。艾玛·巴达克于1908年成为德彪西的第二任妻子,但在19世纪90年代曾与福雷有过一段感情。福雷于1894年创作的《动人歌曲》便是献给她的。这套《洋娃娃组曲》也是在《动人歌曲》完成后不久便开始创作的。《洋娃娃组曲》标题中的“洋娃娃”一词,既代表可爱迷人的金发小女孩形象,也是伊莲娜本人的昵称,因为她活泼的性格十分招人喜欢。福雷非常喜欢伊莲娜,视她为自己的亲生女儿。这套组曲记录了伊莲娜从出生开始的生活事件。福雷为每首小品都命名了标题(第一首:《摇篮曲》;第二首:《拉乌尔先生》;第三首:《洋娃娃的花园》;第四首:《凯蒂圆舞曲》;第五首:《柔情》;第六首:《西班牙舞曲》),这是他唯一一次主动为自己的钢琴作品写作标题。

《洋娃娃组曲》反映了福雷对创造具有特色的和声以及旋律语言的理解。六首小品都以基本的三部曲式为基础,但每一首都有着别出心裁的亮眼之处。福雷通过这部作品延续了19世纪的标题音乐传统,并专注于整套作品的统一性和流动性。

近年来,福雷在国内钢琴教育体系内的知名度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演奏、研究他的作品。但《洋娃娃组曲》是一套四手联弹作品,且内容略显童稚,它在钢琴教学与演出中出现的频率相比于福雷的独奏作品略逊一筹。通过在中国知网的检索,笔者共搜集到以福雷《洋娃娃组曲》为直接研究对象的文献两篇,分别为:《浅谈福雷钢琴作品〈洋娃娃组曲〉的艺术风格与演奏》[1]和《加布里埃尔·福雷Op.56〈洋娃娃组曲〉两种版本演奏分析与研究》[2]。前者聚焦于作者对《洋娃娃组曲》音乐本体与特点的研究,并辅以作者亲身演奏后得出的演奏体会;后者则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演奏经验,将福雷创作的四手联弹原版与法国钢琴家柯尔托改编的独奏版相对比,并探讨它们在音色、音乐、触键、踏板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2 福雷《洋娃娃组曲》的艺术特色

2.1 《摇篮曲》

《洋娃娃组曲》的第一首作品题为《摇篮曲》,是一首中速的快板。这首《摇篮曲》是整套组曲中最为著名的一首作品,多年来被改编为很多不同的演奏版本。《摇篮曲》的主旋律来自于福雷1864年为苏珊娜·卡尼尔(Suzanne Garnier)创作的《花园里的歌》。1893年,开始创作《洋娃娃组曲》时,他重新使用了这个旋律,并将其改名为《摇篮曲》,使其更加契合作品的语境。

在《摇篮曲》中,福雷通过创作新颖的和声变化,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具有前瞻性的作曲家的特质。对于绝大部分传统的摇篮曲来说,它们的调性变化通常是非常简单的,和声进行也围绕着“主和弦-属和弦”展开。福雷保留了摇篮曲这一体裁旋律简约的特点,但同时又创造出一个意想不到的调性变化,从E大调变化进行到C大调,再回归到E大调。同时,转调后的主题材料依然保留着初始主题的特征,这也使整首作品更加具有统一性。《摇篮曲》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它的伴奏声部在持续不断地模拟摇篮微微晃动的动感韵律,见图1。

图1 谱例1

《摇篮曲》成功地展现了福雷在用音乐塑造特定事物时的想象力。他用一个温馨、生动且极易被听者记住的旋律,描绘了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歌声哄女儿入睡的情景。整首作品不仅充满着梦幻、宁静且朴实的氛围,同时充满着温暖与爱意,因为它凝结着一个婴儿出生时的天真与纯洁,也寄托着福雷对这个孩子的美好祝愿。

2.2 《拉乌尔先生》

《洋娃娃组曲》的第二首作品为《拉乌尔先生》,是一首生动的快板,是福雷在1894年6月为庆祝伊莲娜两岁生日而创作的。由于这首作品的原文标题“Mi-a-ou”的读音接近于猫叫的声音,许多研究误把它的描绘对象认为是一只猫,但它指的其实是伊莲娜的兄长拉乌尔(Raoul)。咿呀学语的伊莲娜当时叫不清楚哥哥的名字,当她想称呼哥哥为“拉乌尔先生”(Monsieur Raoul)时,只能发出类似“Mi-a-ou”的音节。福雷通过大量的跳音、交叉、切分音和半音,为这首作品增添了乐趣与色彩。

在福雷眼中,伊莲娜是一个十分讨人喜欢的孩子,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欢乐。这首三拍子的作品就像一首儿童华尔兹一样,流畅、优雅、简单,但又充满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福雷的标志性作曲技法之一是写作大量的块状和弦和琶音。在《拉乌尔先生》中可以看到大量的减七和弦、小七和弦和三度音程出现在高声部的旋律线条中。尽管高声部充满了跳跃进行,但伴奏声部与之相反地以级进进行为主。两种不同的织体交织在一起,仿佛一个咿呀学语的孩童正在磕磕绊绊说话的场景。

《拉乌尔先生》最有特点的段落在于它的尾声部分。福雷突然标记的“更慢”和“PP”,无论在速度上、力度上还是音色上,都与前文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但随之音乐又重新发展到快板,并最后在“F”的力度中结束。这个尾声也伴随着一系列独具福雷特色的和声进行,F大调、降A大调、降D大调轮番出现,最后又回归到F大调,见图2。

图2 谱例2

2.3 《洋娃娃的花园》

《洋娃娃组曲》的第三首作品题为《洋娃娃的花园》,是一首小行板。它描绘了伊莲娜梦幻般地走进想象中的花园的场景,是福雷于1895年元旦送给伊莲娜的新年礼物。福雷在这首作品中引用了他于1876年创作的《A大调第一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Op.13)第四乐章中的一段旋律。

这首作品伊始,旋律声部演奏出一个美丽的、流畅的、具有歌唱性的旋律,伴奏声部以琶音和弦的形式进行伴奏。低音区流动的和声是按照对位法技巧进行创作的,给予了作品一种流动感。福雷使用别具一格的和声对这首作品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为听众带来了不同的音色与特性。值得一提的是,福雷通过等音、变音的手法拓展了和声调性的深度与音乐发展的广度,这种手法也展现了他音乐创作的成熟。通过旋律的等音变换手法,这首作品的核心音从E一直变换到了降D,见图3。

图3 谱例3

《洋娃娃的花园》的B段转到了升c小调上,音乐的性格变得更加严肃和阴沉。福雷将伴奏声部加了重音的旋律线条标记为“有表现力的”,暗示着这个片段整体上有着强有力的和声结构。为旋律进行伴奏的持续不断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则象征着“洋娃娃”伊莲娜在开满了美丽花朵的花园中漫步的烂漫场景。

2.4 《凯蒂圆舞曲》

《洋娃娃组曲》的第四首作品题为《凯蒂圆舞曲》,是福雷于1896年为了庆祝伊莲娜的四岁生日而创作的。这首圆舞曲的灵感来源于伊莲娜的宠物狗凯蒂(Ketty),它喜欢跳跃、旋转。但由于福雷在为作品命名时误将将“Ketty”拼写成了“Kitty”(Kitty有“小猫”的意思),便误导很多人以为这首作品的名字叫做《小猫华尔兹》,但实际上它指代的对象是一只小狗,是伊莲娜孩童时期最喜欢的玩伴。因此,这首作品描绘了伊莲娜无忧无虑、快乐活泼的童年时光。与这套组曲的第二首作品《拉乌尔先生》类似,福雷用舞曲的风格记录了这种欢乐的感觉。

这首作品自始至终充斥着极具流动性的音阶,高声部中大量的双手交替织体强化了这种流畅的律动感,见图4。这首圆舞曲在音乐材料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福雷一直在横向的旋律性织体及纵向的和声性织体间交替变换。在凸显和声结构的片段,通过和声进行,人们似乎能够看到弗雷的音乐受到了早期爵士乐的影响。

图4 谱例4

2.5 《柔情》

《洋娃娃组曲》的第五首作品题为《柔情》,是一首行板。这首温柔的作品映射出了福雷内心敏感细腻的一面。他的音乐创作技巧以及美学思想都在这首作品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现。这首创作于1896年的《柔情》,融汇着复杂的和声、大胆的乐思和精妙的变化。

在一封私人信件中,福雷曾经这样解释自己的音乐风格:“我总是喜欢看阳光在岩石上、在水面上、在树林中、在平原中嬉戏,并产生各种各样的光影效果,有的耀眼,有的柔和……我希望我的音乐也能展示出如此多样的可能性。”毫无疑问,《柔情》展现出了福雷音乐的可塑性。这首作品第一个段落的低音线条对和声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每一处细微的变化就像福雷所描述的阳光一样,变幻莫测,独具特色,见图5。福雷总是喜欢强调低音线条的重要性,并认为低音线条轻微的变化会对整部作品的音乐风格与和声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这首作品就是对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明。

图5 谱例5

在《柔情》的第二个段落中,两个演奏者演奏了相同的演奏旋律,但节奏错落。这种创作手法增强了整首作品的流动性,也展现了福雷平衡横向旋律线条与纵向声部构建的能力。

2.6 《西班牙舞曲》

《洋娃娃组曲》的第六首作品题为《西班牙舞曲》,是一首快板。这是一首三拍子的舞曲,从其名称就可以看出,它与西班牙的民间舞蹈有着紧密的联系。这首作品创作于1896年,灵感来自于福雷的岳父埃曼纽尔·弗雷米埃(Emmanuel Frémiet)的一尊青铜马术雕像。这尊雕像被放置在伊莲娜家族的住宅里,是一件让她非常着迷的艺术品。可以说,福雷以“爱屋及乌”的心态创作了这首作品。这首《西班牙舞曲》充满了激情活力与演奏技巧,专注于节奏的统一性和演奏的技术性。作品中十分突然的调性转换展现出福雷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

《西班牙舞曲》使用了大量和弦、大跳、跳音、震音等元素来展现热情、奔放的西班牙民族风格,同时速度极快,对演奏者的技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首作品从头至尾保持着高度的激情与活力,为《洋娃娃组曲》画上了一个热情似火的尾声。这首作品在整套组曲中也别具一格,因为它是唯一一首在主题旋律部分两个演奏者所演奏的节奏与织体比较相似的作品,见图6。

图6 谱例6

3 结语

《洋娃娃组曲》以儿童为主题的四手联弹组曲凸显了福雷在音乐创作方面的成熟,它不仅深刻地展现了福雷在创作生涯中自始至终保持的风格统一性、对新的和声语言的不断追求,也展现了19世纪末法国钢琴音乐的精致与优雅。

猜你喜欢

摇篮曲洋娃娃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给你的信
摇篮曲
我的机器人朋友
我的机器人朋友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摇篮曲
三十六计第九计:隔岸观火
洋娃娃挂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