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林小杂粮产业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思路

2022-11-11李海录冯瑞瑞强羽竹李振姣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榆林杂粮产品

李海录,冯瑞瑞,王 孟,强羽竹,井 苗,李振姣

(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陕西,榆林 719000)

1 榆林市小杂粮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对小杂粮研究报道较少,更偏向于杂粮的营养价值和二次加工,认为杂粮中含有的物质对人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国内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柴岩等对荞麦、糜子、绿豆等一些小杂粮作物的栽培和育种进行过研究,之后逐渐有对杂粮产品营养价值以及小杂粮市场开发等方面研究。小杂粮与玉米、马铃薯在榆林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有着同等地位,杂粮种类有糜子、谷子、黑豆、绿豆、荞麦等近20类,种植品种达100多种,全市小杂粮种植面积约占全市粮食总播面积的1/3左右,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14万公顷左右,平均产量120kg每亩左右,年产量22 万吨左右,2014 年以来全市小杂粮亩产水平较2010 年增加20%左右,小杂粮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榆林小杂粮主要栽培品种有谷子、糜子、绿豆、黑豆等等,其中米脂县种植的谷子面积最大,绿豆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横山区,荞麦种植区主要为定靖二县,其它种类各县种植面积不成规模,零星状分布,当地人们口中的“米脂小米、定靖边的荞麦、横山绿豆”其实是对当地小杂粮分布的描述。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一方面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原始单一,杂粮产业机械化水平发展落后,而另一方面作为榆林杂粮种植独特的传统小杂粮产业,薪火相传养育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同时因小杂粮多种植在梁、涧、塬、峁、丘陵沟地上,远离工业污染,其产品是消费者颇受青睐的天然绿色食品。

2 榆林小杂粮优势分析

2.1 环境资源优势

榆林位于黄土高原北侧,毛乌素沙漠最南端,属于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糖分及营养物质积累,是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区域,年降雨平均在400mm以上,平均无霜期为134~169d,此外这些地区土体土质深厚疏松,土壤分布广,土壤熟化层肥厚,并且含有丰富的植物生长所需矿质营养成分,非常适合生产优质杂粮,这些条件都是小杂粮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2.2 生态无公害优势

榆林小杂粮产品营养成分含量高,环境适合小杂粮生长,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没有污染的丘陵沟壑山区,因此生产的小杂粮产品不仅外观优质,而且是绿色天然的有机产品,通常在榆林种植的小杂粮品种,其营养含量要比区外种植的营养含量高,营养含量甚至高于原产地。

2.3 小杂粮质量品质

榆林地区无霜期短,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所产小杂粮不仅口感纯香、品质优良,而且营养成分积淀丰厚。此外小杂粮富含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其营养价值非常高。小杂粮在榆林种植历史久远,当地人们的认可度高,在多年的生产实践当中,榆林人总结出了许多有益于杂粮栽培种植的经验,近年来榆林依托高校及科研院所引进及培育出一系列杂粮优质品种,这些都是发展榆林小杂粮的优势条件。

2.4 市场与品牌优势

有报道称国内小杂粮价格普遍低于国外价格,小杂粮产业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升,食品消费亦趋向多样性。人们对膳食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重视,追求营养价值丰富、绿色健康的食品消费观念,而不再是过去仅仅限于解决温饱阶段,由于小杂粮营养价值非常高,其次榆林当地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因此由杂粮衍生的食物种类多种多样,备受当地人喜爱,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榆林小杂粮发展较快的原因之一,分析国内外小杂粮市场,小杂粮市场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小杂粮产品将供不应求。随着人们食品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人们在食品消费的同时不仅注重食品的营养价值、绿色安全健康等观念,而且还关注产品的品牌,及产地等等因素。榆林部分杂粮产品享誉国内外,如:“大明贡绿豆”、“中国小米之乡”、“中国黑豆之乡”、饮誉日本的“榆林荞麦”等一批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的小杂粮产品。

2.5 榆林小杂粮产业发展机遇

随着榆林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榆林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给榆林当地的生态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目前榆林已经出现了一些有代表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农民”的新型经营模式,既解决了农民销售难的问题,同时也带动了当地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榆林新型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例如:以营销荞麦为主的定边县国泰贸易有限公司及米脂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网络名人直播带货,更有县委书记做客直播间为家乡农产品代言等等,借助现代科技网络力量为榆林市小杂粮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加速榆林特色小杂粮产业发展,提升杂粮质量品质,对与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健康绿色食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榆林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种植分散、难以实施标准化生产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北面与毛乌素沙漠接壤,南部以丘陵沟壑区为主,受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地小杂粮种植分散。以南部丘陵沟壑种植区为例,虽然这些地区适合小杂粮的生长,但是小杂粮产量一直以来都是发展小杂粮产业的制约因素,由于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实施配套的水利设施及机械化科学生产,通常要提高单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合理增加种植密度,科学水肥一体化管理,但是在旱地山区操作实施困难重重,致使小杂粮的产业生产水平提高缓慢。

3.2 品种退化、种植效益不明显

小杂粮种植户一般采取自留种种植,这样就导致了小杂粮品种混杂、品种老化等问题,农户在生产实践中缺乏良种生产及提纯复壮技术,导致小杂粮品种退化严重。此外小杂粮产业缺乏配套的良种生产及供应体系,更新换代慢,致使许多数小杂粮优良品种无法推广,起不到增产增效的作用,导致小杂粮产量及品质普遍下降,病虫害频发,收益降低等问题。

3.3 商品意识淡薄、产品深加工能力弱

传统小杂粮种植多分布在南部丘陵沟壑山区,这些地区小杂粮生产主要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管理和经营,管理粗放不科学,环境复杂、生产条件弱,加之产区农民文化素质较差,缺乏商品意识。据相关报道,黄土高原耕作区传统小杂粮的商品率低,商品化空间巨大。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小杂粮产品出口一直以来都是以原粮为主要,几乎没有深加工小杂粮产品出口,传统小杂粮加工落后,加工主要停留在小作坊式的生产水平上,深加工精加工技术欠缺,小杂粮产品档次低,难以走向国际市场。

近年来,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榆林小杂粮产业发展迅速,出现一批有代表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但是大多数企业也大多停留在从农户及企业当中原粮收购,之后进行原粮分装,在进行统一销售或者零售,并没有做到小杂粮产品的深加工、精细加工。小杂粮的食用营养价值非常高,但是由于缺乏小杂粮主食食品、深加工营养食品、方便零食食品等原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杂粮产业的发展,通常杂粮食品主要以粥料为主,食用需要蒸煮,食用不方便、携带储存不便,这也是成为扩大小杂粮产业消费的瓶颈。

4 榆林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建立小杂粮现代标准化生产基地及农业发展服务体系

针对榆林特殊的地域环境条件造成的小杂粮不同层次的分布类型及耕种方式,可实施多元化分层次的发展思路模式,不同地域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针对性的实行地域、品种种植、栽培管理、推广技术等方面的多元化。在国家积极提倡的三农政策方针指引下,结合榆林实际情况围绕小杂粮产业发展,补短板强弱项,构建新引擎,着力打造小杂粮产业多元融合发展示范园,构建县域农业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品牌打造、销售流通、人才培养、高端农技服务等协同发展的现代有机农业发展服务体系。

4.2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榆林特色品牌

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下乡,对农民进行科学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新品种引进等技术指导培训,不断提高并树立农民的品牌意识,结合榆林地域优势、品质质量优势及市场品牌优势等,大力宣传本市优质小杂粮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开展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主流媒体宣传等方式,扩大特色品牌影响力,将榆林小杂粮的知名度在市场上彻底打响,打造榆林特色杂粮品牌,支持并鼓励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直销点,提升本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针对不同的县域情况,结合当地实际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思路,鼓励小杂粮相关企业创立产品商标,协调相关部门认定认证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打造特色的小杂粮农产品品牌,让品牌带动小杂粮产业产生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4.3 发展引进加工企业,提高杂粮产品附加值

小杂粮产业商品化空间潜力巨大,因此结合各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以小杂粮为主原原料的食品细化加工、新产品研发等研究,引进培育特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共同研发以小杂粮为主原料的食用产品,如将小杂粮原粮转化为膨化食品、调味食品、糕点、面饼等等二次深加工杂粮产品,使小杂粮从生产到深加工实现产业化,从而实现提高小杂粮产品附加值,促进小杂粮产业整体提质增效,带动区域经济更好的发展。

4.4 建立健全小杂粮市场营销和网络体系

发展“互联网+小杂粮”,利用现代互联网科技优势,大力宣传榆林市优质小杂粮产品,网络名人直播带货、县长做客直播间为家乡农产品代言等多种模式,扩大榆林特色品牌影响力,打造榆林特色杂粮品牌,探索榆林小杂粮产业电商营销渠道,实现传统交易向现代流通体系的转变。探索在有条件的地方在电子商务方面给与加强政策、技术、经济方面的扶持力度,拓展小杂粮产品电商营销模式,推动小杂粮产品网上销售,适当加强物流企业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降低农副产品物流运输成本,从而刺激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同时,加快推进建设农村电商综合示范村,鼓励农村有条件青年发展电子商务,加大对农村电商人才的扶持力度,探索发展农村“小杂粮产品+互联网”新型产业销售模式,从而把更多的榆林特色的小杂粮产品带出榆林。

5 小结

榆林一直以来是著名的小杂粮生产地,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品牌优势等,榆林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越来越优,近年来榆林不断的通过政策引导与扶持,优化农业结构等切实措施,榆林小杂粮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限制小杂粮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未来榆林小杂粮发展可以借助各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所通过不断创新研究、引进优质种质资源、先进的栽培技术及现代机械化配套设施,建立小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引进培育特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等多重举措,着力打造具有榆林特色的小杂粮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榆林杂粮产品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榆林感怀
走榆林
细粮VS杂粮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
杂粮小镇之歌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榆林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