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探讨

2022-11-10李婷

格言·校园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群文内涵青春

李婷

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阅读不仅是引导学生扩展语言知识的途径,同时也是提升他们文化底蕴、情感能力以及价值观念的渠道,也就是说,阅读关系着学生未来的人格发展以及能力发展,是影响他们未来成长的核心要素。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此时更加需要丰富而积极的元素对他们施加正向影响,所以就更加需要多样性、广泛性、深入性的阅读来支撑。因此将群文阅读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之中就成为教师重点探索的任务。

一、高中开展群文阅读的重要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与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对他们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阅读在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中占比非常高,是决定学生语文水平的最重要部分。而高中语文教学属于高阶内容,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阅读思维与广阔的视野,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与速度,所以积极地在高中语文课堂开展群文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群文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速度和效率。依托多篇相关文本,学生在阅读时能够读到更丰富的内容,不仅能够拓宽视野,同时还能够吸纳丰富的知识。而基于思考和分析,学生对于关联性文本的理解能力大大增强,继而就能够有效地增强阅读速度与效率。

其次,群文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多元化思维能力。群文阅读不是简单的单篇阅读,而是要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本之间的关联性,用合适的方法去探索其内在联系,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思维,从多元角度去考虑问题,继而就可以养成多元化灵活化的思维能力。

最后,群文阅读有助于推动学生长远的能力发展。群文阅读是一种受益终身的阅读过程,在阅读时学生思想能够受到熏陶,让他们变得博闻强识,还能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的美好体验会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阅读,从而养成终身阅读习惯,使得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道路更加阳光,从而获得最长远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有效策略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教师施加有效影响的核心阶段,此时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就会更加自主地参与学习,谋得未来的良好发展。所以基于群文閱读的重要教学价值,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时积极主动地探索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通过多样的方式锻炼学生的阅读技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

(一)灵活群文阅读,借主题模式发散阅读视野

有效的群文阅读是具有一定灵活性的,学生能够在其中自由吸纳知识、感受文本魅力,这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也为他们提供了多样阅读的平台。而群文阅读通常是将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征的文章进行组合,拓展阅读内涵,以“大概念”的思维引导学生综合地开展阅读,看待文本中的内容。所以确定主题模式是灵活阅读的前提。教师应当在教学时灵活地结合主题来推动群文阅读,让学生在主题的引领下更加全面地开展阅读,提升阅读视野,增进阅读水平。

以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以诗歌和小说两种形式的文本呈现了不同时期不同作者对于青春的思考。这是他们在意气风发时写下的动人作品。如《沁园春·长沙》《红烛》《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致云雀》等,无不显示了作者对于青春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教师可以以“青春”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鼓励学生阅读歌唱青春的作品,让他们从群文中感受到不同作者对于青春的体会。在跌宕起伏的年代,作者有的忧国忧民,有的憧憬未来,有的感慨人生,有的向往自由,虽然他们的思想不全然相同,但他们的最终主旨都是一样的,歌颂着青春思想,倾诉着青春赞歌,并且用自己的行动努力去达成所追求的目标。由此,在这样的发散式的主题阅读环境下,学生的思想更为开阔,所理解的青春又能够被重新塑造和定义,他们会从不同的方向去理解青春的含义,了解青春所能够或所应当追求的东西,继而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本的内涵,被其中的慷慨和壮阔所吸引,从而不断地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形成全面的阅读认知。

(二)群文自主分享,借交流体验促进阅读技能

传统的阅读方式是以单一的文本为主,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同时也降低了学生收获关联知识的可能性。而群文阅读不仅有丰富的文本作为支撑,同时还注重分享与交流,这就使得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阅读文本中吸纳更多的知识,并且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形成更为有效且独特的阅读技能。这是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的过程。所以教学时教师应当利用群文的广泛性、深入性,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分享,在不同的阅读经验中收获更饱满、更立体的知识,从而提升阅读技能。

以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以写景抒情为主,文本也多为散文。而散文是学生阅读理解时较为困难的一种体裁,学生往往被文字本身而束缚,无法深入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不利于学生有效地提升阅读能力,还会使得他们畏难退缩。所以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及时表达出他们阅读的感受以及阅读的方法,以推动自身技能的提升。比如有的学生阅读散文时会重点关注写景的语句,并结合语句进行分析,如《荷塘月色》中“叶子出水很高……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一段对于景物的描写,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情愫,亭亭、袅娜、星星、美人等等,无不渗透出作者对于荷塘月色的喜爱,而在《故都的秋》中,有“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下起雨来了”,通过这一句,我们就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眼中秋的清、静和悲凉。在交流分享中,学生能够体会到他人阅读的角度,习得他们良好的阅读经验,由此就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技能,让自己的群文阅读过程更丰富、更顺畅。

(三)群文异同比较,借对比过程提升阅读深度

群文阅读时所选择的文本都是有一定相似或相同特征的,而这样进行组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深入探寻文章的本质,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思维,更好地提升理解能力。由此,在教学时需要注重文本对比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开展群文异同比较,通过不同或相同内容的对比与关联分析,帮助学生更加深度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抓住其中的思想和情感,了解文本语言运用的方法与途径,从而不断提升阅读的深度,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以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的文本均由古诗词构成,不同的作品体现了不同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境遇。阅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对比,寻找古诗词中的异同点,而后深入透彻地分析文本内涵,以达到深度阅读的效果。比如《短歌行》与《归园田居》两首诗对比来看,虽然从表面看,一个明确写建功立业的宏愿,一个写乡村田园生活的场景,看似两个完全不相关的诗词,但其本质内涵是有一定联系的。曹操之所以慷慨陈词,对未来建功立业充满憧憬,与他当时所处的背景以及经历有关,而陶渊明之所以在诗词中表现出享受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也与他官场生活的经历和遭遇有关。这两首诗其实都结合了作者的境遇,体现出了对待官场的感受,但却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够明显地发现两者之间经历与背景的不同,于是就会从作者的背景、个性、经历、遭遇等多个角度去理解古诗词,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实现深度阅读,并且提升了阅读情感和思想的把握能力。

(四)拓展阅读活动,借实践渠道助推阅读水平

实践是内化阅读思想最重要的渠道,群文阅读也同样如此。它与传统阅读不同的是,所涉及的内容更广泛,蕴含的思想更复杂,内容表达也更多样。这就使得学生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而多样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学生运用实践去及时内化吸收,否则将使阅读效果付诸东流。于是在群文支撑下,教师可以对阅读活动进行有效的拓展,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任务的形式推动学生去主动阅读,在多元的实践渠道下推动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提升。

以高一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的《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都是戲剧形式体现的文本,用一种全新的形式讲述了不同的人物遭遇,融入了深厚的社会情感。在阅读此类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阅读活动,来助力学生理解其中内容,深化思想内涵。比如可以选取不同戏曲中最感兴趣的一段对话,用情境的方式来进行角色表演。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地去挖掘不同言语表达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感受戏曲的艺术特色,体会其中的文化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撰写戏剧读后感,从自己认知的角度去理解窦娥的悲惨遭遇、鲁大海的人物性格等,并且从人物性格、时代背景以及思想认知的层面去分析人物为何有这样的命运。在这种多样的实践渠道中,学生会综合地看待每一部戏曲作品,认真总结作品所表达的人物遭遇及时代特色之间的关系,由此激发他们对作品的深层理解,提升阅读水平。

(五)注重思维梳理,借导图工具构建阅读体系

建立系统化的阅读体系是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就阅读体系而言,它本质上就是学生系统化的思维以及独特的吸纳知识的能力,这与群文阅读息息相关。多篇文本阅读带来的不仅是阅读量的增加,同时还促使学生的思维着力点更加多样化,让他们能够在关联性的事物中分析出更为独特的内容,吸纳更深层的内涵。所以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梳理思维,建立阅读体系非常重要。而思维导图就是助力思维梳理的最佳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尝试利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进行系统化的知识分析,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从思维打开认知突破口,利用群文滋养知识结构,继而建立有序的阅读认知体系,形成综合化的阅读能力。

以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选取了经典作品《论语》《孟子》《庄子》等中的经典篇章,意在引导学生从古人所追求的思想中习得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而文化内涵是群文阅读过程中所需要探索的深层元素。于是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庖丁解牛》《鸿门宴》等文本时,鼓励他们利用思维导图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从文化的角度深入,分析并梳理出这些文本中所渗透的核心文化思想。比如《庖丁解牛》中哪些行为或者语言体现出“道家思想”,《烛之武退秦师》中体现“礼”学的内容等等。通过对阅读内容的架构梳理,学生就能够清晰地了解作品的思想本质。继而再拓展思想层次,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综合性的中华文化架构和内涵,由此,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就会从文本层面上升到思想理念和文化层面,这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建立系统的阅读认知,促进阅读体系的全面建立。

结束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阅读是他们认识世界、提升自我、发展价值的重要途径。而就群文阅读来看,它从形式上和本质上都更加新颖,契合学生发展的需求,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文本的精神世界,由此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和情感塑造,这会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理念和思维方式,助力未来的成长。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探索群文阅读途径,借助合理的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分享、比较、实践、思维梳理,构建完整而强大的阅读体系,形成良好的阅读技能,以此不断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促进更高阶的文学素养。

猜你喜欢

群文内涵青春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挖掘习题的内涵
群文活动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