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转型:“互联网+”时代中小型博物馆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2-11-10叶婉婷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30期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互联网+

叶婉婷 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在“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融合发展的时代语境下,国内许多大型博物馆也搭乘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便车,从传统展览展示场馆升级为公众文化消费空间,实现了从“博物馆的气象万千”到“人的气象万千”的深刻转变。相对于发展较为完善的大型博物馆而言,目前大多数中小型博物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展陈内容陈旧、管理服务滞后、专业人才不足、资金供应短缺、宣传渠道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中小型博物馆应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实现全方位变革,营造满足受众个性化、碎片化、及时性需求的文化体验,推动场馆朝更加现代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博物馆是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非营利性机构。我国博物馆历经百年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分类分级制度,并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其中,中小型博物馆是指相对于国家级、省级大型博物馆而言的市、区、县级博物馆。这类博物馆占比大,分布广,已经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

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下,新兴的互联网思维已经逐渐深入博物馆行业内部,这是中小型博物馆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但与国家级、省级大型综合博物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创造的各类成果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在数字化技术利用的主动性以及技术利用的深度和效益方面相形见绌。因此,加快中小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发展对解决其藏品保护利用与满足公众参观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以及拓展自身新业态,创造新价值,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中小型博物馆及其数字化转型的概念界定

根据中小型博物馆所处的层次和特点,可将其定义为:由市、区、县级地方政府主办,文化行政部门管理,在藏品数量、展示空间、展览内容、拨款经费、人才资源、面向观众等方面规模比较小的,主要满足地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遗址、历史、艺术、科技等类型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是满足地方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阵地、展示地域文化的窗口以及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小型博物馆与互联网不断融合渗透,因此,中小型博物馆的服务工作与责任也应被重新认识。从本质上看,博物馆与互联网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即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场馆演变成巨大的文化信息库,而互联网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能够对馆藏资源进行一系列的整合、存储、加工、利用和传播,从而提高藏品保管的工作效率,增强博物馆的服务能力。基于此,中小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是指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盘活馆内所有可利用的有形和无形资源,同时支持自身突破现有的发展框架,探索适合自我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内容,以实现本馆从藏品保护、管理运营到服务大众的理念与方式等领域的全新变革,使博物馆释放最大的潜力并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中小型博物馆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发展迎来了新机遇。文化和旅游部、文物行政部门越来越重视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如2016年出台的《“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确立了“互联网+博物馆”的发展模式。近年来相关部门又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物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了未来几年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为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指导性建议。

中小型博物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物资源保管利用方式原始,展陈内容陈旧

文物资源保管工作是博物馆展览陈列的前提。一直以来,大多数中小型博物馆仍主要通过人工测量、记录、检查等步骤来完成馆藏的管理工作。这一管理形式程序繁杂,耗时耗力,还容易造成登记疏漏、重复、丢失等问题,不利于藏品的保护以及教育和展陈活动的开展。

此外,大多数中小型博物馆的展陈状况一成不变。馆藏文物展示往往以“展柜+展示牌”的传统简单方式进行布置,形式千篇一律;内容通常是以“年代+名称+基本构成+作用”进行解说,枯燥且没有亮点。尤其是对馆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展示,若仅仅是“静态化的解说”,而无“活态化的互动”作为辅助,非遗就失去了本身的色彩,同时也难以满足数字化时代观众个性化、碎片化、沉浸式的文化阅读需求。

2.管理模式过时,专业人才不足,管理服务滞后

首先,我国大多数博物馆属于事业单位属性,中小型博物馆更是受到机制体制的束缚,缺乏创新的动力;其次,大多数中小型博物馆的组织架构缺乏活力,管理方式滞后,在当今时代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最后,博物馆的事业单位属性直接影响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构成,这一点在中小型博物馆中更加明显。目前,我国中小型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选拔范围较为固定,人才大多是来自基层的行政管理者、历史与文博等相关专业人士,而这类人员在博物馆的网络运作、商业开发、宣传传播等领域的能力往往有所欠缺。

3.财政拨款紧缺,资金来源单一,发展动力不足

公立博物馆把国家和市、区、县政府全额财政拨款作为日常运营资金的主要来源,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博物馆而言,这仅能维持馆内人员基本工资、日常陈列开放和一些基础设施安全维护的支出,而一些藏品修复养护、高水平的文物精品展览等所需资金则明显供应不足。此外,资金短缺还容易使中小型博物馆难以应用新兴技术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和开展新基建。因此,中小型博物馆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在需要资金来源上广开渠道,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生产性开发,打造文创产品并投入市场获益,这是破解中小型博物馆经费紧缺难题的重要途径。

4.传播渠道单一,网络传播匮乏,场馆知名度低

大多数中小型博物馆主要还是鼓励参观者到馆参观,并配合馆内的宣传册、指示牌和讲解员的讲解来欣赏实体展品,其发展并没有突破时空限制。虽然参观者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和新闻报道,购买相关书籍等来满足参观需求,但这些途径总是存在不确定性强、成本高、观众接受被动等问题。在信息爆炸的全媒体时代,“一张报纸知天下”的博物馆传统宣传手段已经过时,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模式已经变成一种强交互性的信息交流活动,极大地表现出个性化、时效性、碎片化的信息消费特点,这对博物馆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小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探索

馆藏资源数字化管理,建立数字化博物馆

1.文物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展示

首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等技术对馆藏文物的视频、音频、文字、形态等资料信息进行采集、编目、建档、备份,完善藏品检索统计、库存管理、数据共享的功能。其次,搭建数字化展示平台。一方面,便于观众虚拟游览、预约参观、报名活动、查看最新消息,实现文物资源全域共享;另一方面,有利于工作人员查询馆藏信息,监测流量,统计点击量、收藏量、点赞数等数据,从而方便文博策展人确定线下展览主题,节约成本并减轻文物的损耗。

2.场馆展陈数字化设计

中小型博物馆应当以场馆现有的硬件设备为基础,搭建能满足文物资源管理和展示需求的平台,促使文物实现线下数字化。一方面,利用多媒体影像、屏幕投影、虚拟现实、触控屏幕等多种数字化展示形式,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受,打造数字化互动场景,彻底改变中小型博物馆传统的展陈模式;另一方面,开发多种多样的多媒体创意资源,即利用数字动画技术、投影技术、三维立体仿真技术等,制作趣味动画场景并在展厅里呈现,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观看展览。

3.健全数字化安防系统

安防系统是博物馆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博物馆安防设施较为落后,甚至部分博物馆的视频监控系统几乎只是摆件,不能防范盗窃、破坏等犯罪行为。信息技术发展则为中小型博物馆安防系统的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各中小型博物馆应当加快搭建包含数字视频系统、自动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智能分析系统等在内的联动综合安防平台,将人防、物防、技防三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反应能力和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从而保障博物馆财产安全,同时也为游客提供安全、良好、有序的现代化博物馆环境。

创新数字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服务质量与效率

基于“互联网+”理念,中小型博物馆应当深入分析当前信息技术的特点,将数字技术融入中小型博物馆管理的各个环节。首先,应推行创新、开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博物馆的竞争意识和服务属性。其次,推动博物馆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变革。一是在保管部、陈列部、教育部外增加数字化建设部;二是以扁平化管理思想为基础,缩短垂直行政层级,以精简部门为要求,促使业务相近或联系紧密的部门进行合并;三是采用自动化办公模式,使信息发布、行政审批、个人办公、办公交流、资源管理等功能集中在统一的平台中,促使工作网络化和规范化。最后,通过“内育外引”的方式解决综合性人才缺乏的问题。一是内育,注重对本馆从业人员的培养,即有效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对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二是外引,各地中小型博物馆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更多企业联合,实现同各企业人才、资金、技术、创意、资源、市场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以促进中小型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开发与销售文创产品,丰富资金来源

1.“文化+科技”打造新文创产品

“构建IP”是“新文创”生产的核心内容,被公认为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的六大趋势之一。对于广大中小型博物馆而言,利用特色鲜明、自带强大流量、变现能力强的文化符号,即培育博物馆的IP来打造博物馆消费的“引爆点”,有利于打造博物馆形象。卡通动漫、短视频、文物小游戏等高频、碎片化的互联网原生内容具有开发成本小、培育周期短和见效快等特点,因此可以根据中小型博物馆的实际状况,将其作为核心产品应用于中小型博物馆文化IP的开发中。在开发文化IP时,一是要将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思维作为产品开发的理念指导,变“独创”为“众创”,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创意设计;二是通过在实物产品上额外使用3D打印、AR、VR等技术来提升产品的体验感,有效创造“差异性”;三是打造数字文创产品,如小游戏、小程序、微动漫、纯音乐等数字产品,迎合新时代消费者的碎片化体验习惯,对其进行快速推广并吸引受众。

2.借力电商平台,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文创产品

随着国内电商经济如火如荼地发展,中小型博物馆可以加入电商行业来增加馆内文创产品的产销率。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捕捉、管理、处理用户数据,有利于更加准确高效地统计消费者的基本信息和访问、收藏、关注、购买、评论、转发、分享等各类信息,实现精准营销。在进行电商营销时,要利用“带货直播间”打造更加快速变现的销售途径,从而增加用户黏度。在线下,博物馆应注重提高服务意识,深入挖掘自身的独特性,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做好博物馆品牌与受众之间的连接互动,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拓宽新媒体传播渠道,提高场馆知名度

构建博物馆“三微一端一网”的媒体传播矩阵,是博物馆教育服务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中小型博物馆应当以官方网站为端口,发布具有时效性、权威性的新闻,同时完善网页各部分内容;以微信为后盾,设立“服务号”“订阅号”等,精准投送消息,利用小程序提供便捷服务,打造“熟人圈子”;以微博为平台,通过创造和推送话题,以及参与讨论热点话题等带动粉丝互动;通过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推送文博类节目;开发移动客户端App,制作系列互动课堂、公益讲座、小游戏等。其次,中小型博物馆新媒体环境建设需要打破不同媒体平台之间的界限,建立立体传播矩阵,实现同一展览资源多平台共享的目标,从而提升场馆影响力。

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基于云计算、大数据、VR、3D技术等互联网科技进行数字化转型发展是中小型博物馆实现馆藏资源保护,创新群众文化体验的有效途径。数字化转型发展将成为未来中小型博物馆工作业务的核心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小型博物馆会朝着虚拟化、智慧化方向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数字化互联网+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起舞
博物馆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