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媒介的发展

2022-11-08吴思怡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26期
关键词:媒介创作艺术

吴思怡(大连工业大学)

当代社会生活审美离不开媒介,新的媒介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甚至颠覆了我们的思维。媒介作为承载传递信息的载体被人们所认知。艺术的创作,生产以及传播都离不开媒介,作为把理念与形态连接的桥梁,逐渐成为艺术界与日常生活的“热搜”。本文将从媒介的界定、媒介的发展、媒介对于当下的应用与媒介的意义入手,探讨媒介的起源和当下新媒体艺术时代对于媒介的应用,以及媒介对于新媒体与交互设计艺术的影响等进行探讨。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设计也伴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着。艺术创作形式的多样性离不开艺术媒介的发展。当下的互联网、无线网络以及各种影视媒体的飞速发展,原本传统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设计要求。如影像设计、网络设计等。媒介的革新给我们带来了极其自由的创作空间。新媒介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推动了设计与媒介的融合发展。

一、媒介的界定

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即讯息”。信息无处不在,媒介也无处不在。那么媒介是什么?媒介在英文中被称为medium,是一个来自拉丁的词汇,原意思为中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第一是指传递信息的方法和手段;第二则是材料、形式;第三可以从生物学角度来论述。例如,培养基培养皿等介质。如果从传播学角度来说,通常指的是手段、方法等。因此,媒介就是指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方法与手段。它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载体,当承载了信息之后,媒介就成了媒体。它相当于连接双方并传播信息的一个工具,成为一个桥梁。而在艺术或艺术设计中,艺术是一种象形的语言,通过视觉感官的输入以达到某种审美感知。在艺术的领域中,媒介往往指的是某种材料、形式和方法组成的一个系统。它不仅指创造艺术的基本物质手段,也指用于传播的电子传媒。艺术媒介与传播媒介在定义上虽然有所不同,但他们仍然有相通的部分,他们传播媒介中包含着艺术媒介的部分,而艺术媒介也拥有传播媒介的特性。尽管如此,传播媒介也不能代表艺术媒介,浩大的艺术王国总有传播媒介无法触及的部分。与传播学不同的是,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候需要审美和想象再凭借某一种媒介的自身属性进行艺术创造,媒介自身的特点属性作为划分艺术门类的主要属性。早在古希腊时期,媒介就被作为划分艺术分类的依据之一:“只要两个艺术作品运用不同的质料、工具和方法,希腊人就认为他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作品。”

若要讨论现代媒介,就不得不了解当下新媒体艺术和新媒介艺术的关系。当下关于新媒体的讨论热火朝天,在概念方面也难得地统一。新媒体艺术主要指的是,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在当下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显示为“融”。融媒体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新媒介艺术则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新媒介艺术包含着新媒体艺术。但新媒介艺术并不仅仅限于材料的更新,也是思想观念上的创新。

二、媒介的发展

媒介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从人类活动开始就已经诞生,但到了20 世纪时候才引起关注,开始了研究的热潮。1964 年,现代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所著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自此以后,掀起一阵研究的潮流。随着艺术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对艺术媒介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在艺术创作中,从创作、传播到被人接受的过程中,媒介都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介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早在古希腊时期,研究者就已经对艺术创作时使用艺术媒介进行创作做出了阐述,但只是那时候在使用艺术媒介通常以材料来表述。但新环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与旧环境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美国理论家马克·波斯特依据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特点,将信息方式分为三个阶段:口头媒介交换、书写媒介交换、电子媒介交换。人们当下就处于电子媒介交换时期。媒介的发展一环套一环,每一环、每一个新的环境都和旧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媒介作为连接艺术作品和观众的桥梁,不论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媒介的应用

首先,媒介对于艺术而言是一个载体的功能,因此艺术媒介不等于材料。关于媒介与材料的区别,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中认为:“只有在材料被用作媒介时,才有表现与艺术”。

对于媒介的应用就不得不提当下最热门的新媒体艺术了。所谓新媒体,就是运用了新材料、新方式、新工具和新载体等方式的一种新型媒体。20 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画家们逐渐摆脱了以颜料和画布为主要创作方式,随着技术的革新、照相机摄影机的诞生,创造了影像艺术。手机、电视、电话等设备为影像动画等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网络技术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艺术的传播效率和传播时间,让交互更加便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足不出户体验到艺术。例如,很多展馆都使用了新媒体方式,及线上展览,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艺术世界的美妙。不仅如此,新的技术和方式还衍生了很多不一样的艺术形式,如以计算机语言为媒介的生成艺术。生成艺术是将指使用自动的辅助系统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它的本质是使用计算机语言进行艺术创作,计算机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偏理性得语言,是一种思考问题得逻辑方法。将计算机语言与艺术融合形成一种表述的途径,也产生一种全新的形式,这种形式包含新的思想、颜色和图案等内容。它与传统的艺术不同,生成艺术可以通过计算机以极快的速度进行创作,这种方法减少了人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摸索,增加了艺术得表现形式,扩展了艺术家在创造艺术时的维度,使艺术家的创作更加丰富精彩。专业软件的诞生也让“生成艺术”不再是计算机编程爱好者的专属,也让艺术家的产能大幅度的提升。例如,Processing,p5.js,他们一方面提升了设计的效率,另一方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元素。在计算机编程中,其将虚拟和现实相互交流,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式。通过计算机语言的方式进行创作,创作方式在计算机的辅助下更加精彩。顶尖的生成艺术家在设计时需要关注两方面,一是系统的规则构建和对于生成的结果的择优选择,按照各种演变规则,取得更加丰富的创作结果。下面来了解下计算机语言辅助生成设计的例子。博洛尼亚大学的LOGO 设计运用了全部的英文字母创作出的视觉化语言。在设计中,其赋予每个字母一套独特的集合图案,图案或者单一,或者是组合,再或者是对称,他们都具有当地城市建筑的代表性元素。利用不同的语句组合的方式,从而生成不一样的团标志与符号。其不仅传播了logo 还展现了博洛尼亚城市的独特的城市样貌。不仅如此,博洛尼亚还抓住了网络的特性,在网络上开设了一个文字生成系统的平台。这样每个人都可以生成一个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标志。在生成设计中,设计师没有干预结果,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慢慢变成了创作者,这也是这个时代发展的结果,参与者对于信息的解释、使用以及与作品的作者合作。设计师要创造条件,使观众和参与者获得更多地参与自由。德国的视觉艺术家Andreas Nicolas Fischer,将视觉设计与生成艺术相融合,使用了定制的计算机生成软件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尝试了色彩、图案和图层等元素的组合,创造了粒子群。粒子群形成一个抽象的画面,创造了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在算法的精准控制下,粒子在画面上移动,留下了色彩丰富的行动轨迹,随着时间变化,轨迹形成了无法预测的抽象作品。

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不仅仅能给以影像为主的装置艺术带来新的东西,还可以为影像装置带来新的体验,这就不能不提沉浸式体验了。关于沉浸式艺术,可以归纳为:“观众走进艺术作品之中”“与之产生交互”——这样两个互相牵扯的条件。在这里的“走进艺术作品之中”划分为“沉浸(Immersive)”与“浸入(alternate reality)”两种类型。他们彼此有所不同,当下市面上流行统一称为沉浸艺术。“沉浸式”更加偏向与观众的身心体验被设计师所创造的张志所影响,但“浸入式”则是要求观众的五官感受到的信息,但不是在于声光电所创造出来的真实世界。多种感官的真实参与让观众对周围的情景的所感受,这个过程的环境确是虚拟的。其也由此产生了对应的情绪以及思考。早在20 世纪初期,艺术家在非叙事电影里就已经开始尝试制造沉浸式的直观体验,沉浸式艺术也一直在影视艺术领域不断前进。沉浸式艺术的兴起则来自VR 技术的发展。艺术家将新的技术融入作品当中,通过媒介建立了一座让作品和观众联系的桥梁,创造了空前的沉浸式体验,如2015 年的“雨屋”。雨屋是由英国的艺术团体兰登国际创造的一个影像装置作品。作品利用触觉感知和视觉感知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感知环境。兰登国际花费了3 年时间才开发出这个令人惊讶的系统。这个装置是由水为主,注塑贴砖、电磁调节阀、定制软件、3D 追踪摄像头、钢梁、水处理系统、格栅地板组成的辅助建成。从远处看,装置一直在不停流水,当你走入这个艺术装置,就和装置形成了一个互动,这时你会十分惊奇,这个装置会躲开人!即使毫无准备,你也不会被雨水淋湿。这就是3D 摄像头和电磁调节阀以及挺稳定的软件共同协调形成的作用。别看现场的雨下个不停,但丝毫不浪费。雨屋的水是循环使用的。装置用水都取自于生活,都是随处可见的自来水,但在滴落前会经过清洁处理。2016 年4 月,雨屋来到了昆明,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通过对沉浸式的梳理,其可以发现融合成为艺术作品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在现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考虑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实现更智能化、更真实、信息更全面的艺术呈现效果。实现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全方位信息沟通与互动,这将是未来艺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北京故宫中的186万件文物中,《清明上河图》一直是不可代替的国宝,它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历史化作。艺术家们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在2018 年的凤凰卫视与故宫博物院相连和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中,这一尘封千年的古卷,生动地展演了出来。这一展演挖掘了长卷的艺术神韵、文化内涵以及历史风貌,融合了先进的科技-8k 超清数字互动技术以及4D 动态影像,采用各种艺术形态,实现了观众与作品的多层次交互沉浸式体验,给人们一种新奇的感受,同时,可以领略到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魅力与生命力。

沉浸式在当下的运用不仅仅是在文物再现中,设计师也将这种新奇的方式融入商业中。个性化的沉浸式艺术餐厅的出现,为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也赋予了独特的特点。不仅仅是从味觉入手,他还结合了视觉、嗅觉、触觉等方式,真正达到了多感官并用,带给顾客前所未有的用餐体验。在投影的渲染下整个餐厅的氛围感急剧上升,显得美轮美奂,为食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吸引更多的食客来感受这种新奇的体验,让顾客享受美食的同时还感受到视觉的享受。艺术的特点和技术的融合带来了极大的商业价值。

如果说“新”,那就不得不提生物艺术了,生物艺术作为近年来最火的艺术形式,被广泛讨论。在21 世纪的今天,以生物媒介进行创作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物不仅仅在生物学医学的范畴运用,当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使用生物作为一种表达艺术的媒介,将艺术与技术、与生物和自然环境相结合,利用科学家的理性思维与艺术的感性思维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本身作为艺术语言的一种叙述,将自身的情感通过生物来进行表达。在创作中,人们可以使用任何生物作为媒介,小到细菌、苔藓,大到兔子、植物。这些都可以作为生物艺术的媒介。提到生物媒介就不得不提到李山,纵观李山的一系列作品,他在创作时大胆地将一块试验田搬进了美术馆。

不仅是李山,生物媒介也受到了更多艺术家的青睐。张晋创作的一组花卉摄影也运用了生物媒介来表达他的观念。张晋是化学博士出身,在这种背景下他对生物媒介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他运用他的知识创造了一个臭氧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他将蔬菜、花卉、植物等隔离在密闭的臭氧环境中,让他们继续生长。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这些实验体开始慢慢地发生变异。当他们发生变异后,再将它们从容器中取出,运用影像记录的方式,记录下他们的形态等。

四、媒介的意义

在各种新的材料、新的工具、新的载体等媒介的形式组合所产生的转变,为艺术领域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变,慢慢就形成了当下的艺术。新媒介对艺术与艺术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仅产生了一大批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例如上文所说的生成艺术和生物艺术,都是采用了新的媒介来创造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在新媒介的作用下,其还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以及受众的接受方式,通过全新的表达方式,其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体验。同时,也让观众意识到,新媒介的接入下,艺术不仅仅局限于视觉。在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成熟,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在这样的条件下,交互艺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外国艺术家制作一个树木浇水的交互装置,在展厅里面制作了影像装置的树木,但他与其他的树木影像装置不同,它通过互联网为媒介传播到世界各地,来自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个手机交互网页对树木浇水。与蚂蚁森林不同的是,这个交互作品在接受过多的浇水后,会模拟树木涝死的情况。这一作品链接了世界各地的用户,还引发了人们对哲学的思考。因此,媒介对于交互的意义可谓重大,它使人们在人与人的交互逐渐转化成为多方面交互,到日后会发展成万物互联。当万物互联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在当下时代,媒介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很重要,它不仅影响了人与人的交流,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例如,近年来流传的一句话,“最近的距离也是最远的距离”。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一对情侣或者朋友互相见面坐在一起,本应该是最近的距离,但双方手中都拿着手机,人和人的近距离却无法与人和手机的距离相比。归根究源,是因为信息圈的开放,人们通过手机这一媒介开阔眼界,不满足于仅从身边获取信息,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信息圈,渐渐忽略了身边的人。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艺术创作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的形式,艺术是联系而不是孤立,对于艺术的讨论,媒介是其中的原本,艺术与媒介是不能分割的。

新媒介对于媒介的探讨对艺术也有重塑的作用。它不仅仅延伸了艺术与媒介的关系,也成为解读艺术与媒介的新维度。从媒介的角度解读艺术,就是在当下这个时代对艺术理解的新方式,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不能忽视媒介对于艺术重塑的影响。

猜你喜欢

媒介创作艺术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Jazz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