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偶机“玩”进清华课堂

2022-11-06王喆宁

环球人物 2022年21期
关键词:弹珠玩偶木质

王喆宁

李占龙和他的作品《先驱》。

河北省石家庄市三环外,深秋的郊区略显冷清。在一间外表不起眼的二层民房里,不时传来工具碰撞的声响,之后又迅速沉寂。这是木质机械玩偶制作者李占龙的工作室,占地约300平方米。与外表截然不同的是,室内的墙壁被木板包裹着,其中一面墙上挂满了钳子、锯子、长尺等各式各样的工具。

10月19日一早,李占龙来到工作室。最近,他正在制作系列作品《悲伤是觉醒的力量》,其中《笼》这一作品刚刷完漆,进入收尾阶段。“一个孤零零站立的人偶,双手扶着头上的鸟笼,转动摇柄的时候,会有鸟哨声响起,人偶缓缓摘下鸟笼,向天空张望。”李占龙对《环球人物》记者介绍说,“其实这个笼子是人偶自己戴在头上的,边界也是自己对自己的限制。”

这一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李占龙的思考。他希望让年轻人意识到,不要受限于自己的想法,要勇于突破边界。从2018年开始接触木质机械艺术,到如今完成数十件作品,李占龙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又通过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将情感释放,渴望看到它们的人们做出善意的改变。

“就像‘悲伤是觉醒的力量’这一主题,我的落脚点还是觉醒,寓意经历过挫折和捶打,一个人定会有所成长。”李占龙说。

木质机械玩偶,以“曲柄摇杆+机械结构+表现玩偶”为主,涉及木工、雕刻、物理机械、绘画建模等方面的知识,需要极大的想象力,门槛也较高。

2018年某天,李占龙偶然在网上刷到一件令人震撼的作品——木质弹珠轨道和机关组成了大约1立方米的机械装置,下方是一个巨大的动力循环系统。弹珠被运送到最高点后,开始在轨道上运行,中途触发各种机关,产生不同效果。其中,最触动他的是“人生关卡”这一机关。“弹珠像人一样,排着队慢慢通过关卡。我发现,原来机械也可以做出思想性的表达。”

这深深吸引了李占龙。“首先它的材料是木头,易加工,其次它拥有思想的表达和创作空间,同时它还是机械装置,既有强烈的艺术美感,又有逻辑性和缜密性,完全满足了我对创作的需求,于是我一头扎了进去。”

李占龙开始没日没夜地学习。当时,国内很少有相关视频和资料。他用了1年时间,观看了上百个国外的相關视频,推断其中的机械结构,在观察和了解到不同作品的工艺、风格、材料和原理后,用图文记录下来,再将不同结构分门别类,进行思考和拓展。

“将繁杂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后,会发现某些结构还是很简单的。”李占龙说,“刚开始感觉它只是玩具,但随着积累和思考,以及不同艺术表达的冲击,我的脑海里逐渐形成了拥有自己风格的表达方式。”

李占龙系列作品《悲伤是觉醒的力量》之一《笼》。

李占龙的第一件作品《失败之母》。

2019年,李占龙创作了第一件作品——一台弹珠机,从前期设计、切割板材、制作零件,到打磨、拼装,再到刷漆、拼接,耗时几个月。虽然此前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实操经验不足,他对零件精度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当时对数据没概念,没有进行电脑建模和前期计算,完全凭感觉制作,后期发现,很细微的差距积累起来,会让最终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他命名这一不太成功的作品为《失败之母》。

因为木质机械玩偶的制作过程涉及木工和机器使用知识,那一阵子,李占龙一直泡在木工论坛上学习。恰逢木工爱好者手工达人大赛开启,不限目类,他决定参赛,“希望在一个作品中尽可能展现学到的理论知识”。于是,一件庞大且复杂的木质机械作品《先驱》诞生了。

这台弹珠机由上百个零件与木块组成,一颗白色弹珠和一些黑色弹珠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白色弹珠在“孤独”地爬升后,一路上触发不同机关,遭遇“障碍”。随着时间的流逝,黑色弹珠来到白色弹珠的轨道上,跟着它一起前进。“这颗白色弹珠就像开拓者,一路上会承受不理解或质疑,但终会被时代接受,拥有追随者。”

因为新颖的呈现形式与思想表达,李占龙凭借《先驱》获得比赛一等奖。在此之前,他因为选择这条新路抛弃了原来的工作,又不被家人理解,一整年独自居住在郊外的工作室里,孤独了许久。某种程度上,这件作品正是他对自己的鼓励。“那天我正准备吃饭,知道消息后获得了很大的鼓舞。”平时他中午只吃一碗面,那天兴奋地多加了一道菜,吃着吃着又忍不住哇哇大哭,“好像重新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在这之后,李占龙像打开了创作的阀门。2021年,他花费50天左右的时间,借鉴了动漫《哈尔的移动城堡》,制作出《移动森林》这一作品。最让他苦恼的是设计环节,“如何创新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确定立意,这都很难”。构思时,他修改了两三版方案,一直不满意。直到他偶然听到《幻化成风》这首歌的时候,被欢快的曲调勾起了童年的回忆,最终确定作品要表达无忧无虑的快乐,传递治愈和爱。

一个“飞虫”外形的森林飞行舱诞生了。舱里,面带笑容的老爷爷穿着老头衫,手里抱着吉他。摇动手柄,老爷爷身旁的花草丛里,齿轮带动着小动物们跟随节奏摆动。在数百个零件的联动下,自由之歌被奏响。李占龙说,他的作品不只是为了“玩”,更重要的是产生积极的影响,感染到他人。

李占龙于2021年完成的作品《移动森林》。

上图:《移动森林》细节图。下图:李占龙在工作室里琢磨作品。

李占龙的童年是野生、好动的。小时候,他的玩伴不多,自然界的昆虫成为他的主要观察对象。“下课或者周末,我喜欢在郊外,或者一些废旧的房子里翻砖揭瓦,观察、捕捉和饲养各种虫子,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除了喜欢“会动的”,李占龙对机械也充满兴趣。家里大大小小的机器被他拆了个遍,“拆开看完也不懂是什么原理,只是好奇”。上小学的时候,他迷上了画画,喜欢在纸上涂涂改改。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拿到零花钱后,他会买毛笔或纸张,用来画画。

慢慢地,李占龙开始摸索着做一些手工。“当时早上5点起来上学,我一个人沿着村里的路,边走路边捡雪糕棍,有方形的,还有扁的。”带回家洗干净后,他用削铅笔的小刀把棍表面刮净,作为手工材料。从会动的小乌龟、发射子弹的手枪,到转动的风扇,他制作了许多简易玩具。

上初中后,李占龙在物理课上解开了自己对机械原理的一些困惑。“我開始接触到杠杆、滑轮等简单构造和电力知识,当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还当上了物理课代表。”高中阶段,他的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虽然一直对绘画感兴趣,想要学习设计类专业,但他阴差阳错地于2007年考入河北经贸大学法律专业。

在热爱机械的同时,李占龙是浪漫、多思的。他喜欢写诗,在“胡思乱想”的时候记录下来。看电影也是他的爱好之一。科幻的、治愈的,他涉猎了不少小众电影,在看到某些场景时,也会不由自主地思考。

“法律专业和我的性格是有冲突的,我喜欢创作和变化。”李占龙逐渐发觉自己并不适合这一专业,于是从大三开始找工作,第一份工作是销售,对他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当时我的朋友少,所有人都觉得我这个性格走到社会上不吃香。和人打交道是我的短板,所以我要看看自己的短板有多短。”

一整年的时间里,李占龙每天拿着资料,去各个公司的办公楼里,向工作人员推销自己的业务,虽然十分努力,但绩效一般。那时,他认识了一位同事,口才很好,同样业绩一般。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同事换了一家保险公司,3个月就干到了经理的职位。这让李占龙意识到:他不是没有能力,只要用在合适的地方,发光的速度是很惊人的。

李占龙决定,再次尝试自己热爱的设计类工作——开服装店。2013年,正值网店兴起,他学习了半年如何开网店,之后做起了生意。当时,楼上是办公区域,楼下是卧室,他每天早上一睁眼,就陷入全天无休止的工作中。“虽然不需要和人打交道,但365天都要工作。长期的紧张情绪积压起来,也没有发泄的途径。”七八年的时间里,他虽赚了不少钱,但追求变化的心一直被“锁”住了。“我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像一台‘印钞机’,精神上越来越空虚,很煎熬。”

李占龙极度渴望逃离这样的生活。

一次偶然,李占龙在论坛上看到驴友们徒步川藏的写实性纪录,心底愈发对外界充满渴望,打算走出去看一看。因为多年来一直在电脑屏幕前工作,当真正进入社交场合后,他“连手都不知道放哪儿”。有些“社恐”的他担心遇到坏人,为了保护自己,特意找教练学习了防身术,又拿出从小练习的双节棍带在身边。规划出路线,他向妻子“请好假”,将网店交由妻子打理,背上包走出家门,开始独自徒步旅行。

想象中的刺激和意外并没有发生。这一路上,李占龙更多的感受是平淡。他白天不停地走,晚上倒头就睡,从西安、成都,走到雅安、泸定,再到西藏。“每到一个地方,我会刻意地去寻找能够触动我的人和事。”他专门找青年旅馆住,企图从他人身上看到不同于自己的点,“但发现大家都一样,都在忙着挣钱养家”。

李占龙回到家,把用来保护自己的双截棍扔到一边。他意识到,自己从前的不安全感并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源于内心。“我以前渴望借助外力变得强大,其实内心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从那时起,他开始静下来,思考内心最真实的诉求。

因为一直对制作、设计充满热爱,李占龙来到天津一所学校学习木工。中规中矩的锯、凿、刨,再做成传统家具,并不能满足他的创作欲。他待了两个月,熟悉了木头的特性后,决定以木头作为创作材料,去摸索新的创作类目,比如雕刻、木版画等,终于在2018年发现木质机械玩偶这一艺术形式。

从那时起,4年多的时间里,李占龙一直试图填补国内相关知识的空白。他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整理出木质机械的教程以及历史和鉴赏素材,结合实践创作经验,录制了相关视频,将更多知识分享到网络平台上,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学习。有网友看到他的故事与作品,忍不住感叹:“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才华,只要细心找寻,就会发现那别具一格的闪光点。”

今年9月,李占龙受清华大学邀请,完成了4期在线分享课程。虽然是线上交流,但同学们对《移动森林》这类梦幻的大型装置很感兴趣,在结束分享后,都表示想看更多关于装置的视频。在提问环节,很多人对制作方面的技术问题感到好奇。“学生们问得最多的就是机械知识,比如木头材质稳定性对结构设计的影响等。”

谈及木质机械的教育意义,李占龙说:“它具有科普性,包括物理知识等,从中能锻炼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并且将理性与情感相结合,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求。”他相信,未来这一艺术形式会发展得更好。

1988年出生于河北省,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现为木质机械玩偶制作者,国际行业刊物《Automata Magazine》(自动装置杂志)中国籍专栏作家。

猜你喜欢

弹珠玩偶木质
弹珠
圆珠笔打造弹珠机
杨亚州“玩偶”六十载
木质风景画
动一动,手指玩偶
弹珠游戏
当当心爱的玩偶不见了
木质燃料
木质燃料
木质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