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杂技剧戏剧化方式多元探索
——论红色题材杂技剧的创作(红色题材杂技剧创作研讨会入选论文)

2022-11-06付天杨

杂技与魔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戏剧化杂技戏剧

文|付天杨

(作者单位:长春市艺术研究所)

2021 年,红色题材杂技剧成为杂技舞台的焦点。中国杂技人用精湛技艺守望这项传统艺术的同时,也在不懈寻求新的创作突破口,承载起时代使命,用杂技艺术诠释红色基因、追寻红色文化根脉、歌颂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的精神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杂技融合各家之长,尤其是在戏剧化的学习过程中,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现代审美的杂技剧创作之路。

一、红色杂技剧舞台表演方式的戏剧化探索

通过舞台空间介入的方式,红色杂技剧打破了以往写实语言的约束和舞台呈现的单一,不仅用光彩夺目的视觉张力呈现一个个精美的场景,更赋予了它们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人性的光芒。一些其他艺术形式也广泛借鉴到杂技剧中,舞台上的新材料、新媒体、新技法层出不穷。这些手法的运用使杂技剧的戏剧化表现手段达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高度。

1.多元艺术形式下红色杂技剧的戏剧化表达

杂技剧《桥·家》的舞台呈现展示出创作者超强的艺术驾驭能力和审美修养,丰满的视觉描绘语言让观众领略到其所表达的时代变迁和民众朝气蓬勃、万众一心的精神。剧中运用灯光、道具和舞美设计等,巧妙地展现了科研人员在星夜之下攻坚克难的场景,丰富了整部剧目的视觉表现手段。尤其是利用演员肢体语言表现科学符号与科研人员手中图纸的配合,变换成各种形态,令观众形成联想和对比,使整幕戏的舞台表现含蓄而富有张力。在安静而温柔的音乐中,让观众感受攻克科技难题的艰辛,艺术构想大气新颖,极大地提升了杂技剧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心理达成了深度契合。

《桥·家》中主人公卫荣光完成深水焊接任务的一幕,将杂技表演和LED 深度融合,营造出一种压抑、窒息的水下氛围。在戏中,杂技舞台整合了新媒体技术,巧妙地运用LED 呈现了水下的景象,背景音乐用秒表的嘀嗒声配合,展现出一种庄重的戏剧仪式感。整幕戏让观众沉浸在一种密闭空间中,与剧中人物感同身受地体验着时间流逝带来的压迫感与紧张感。在整幕表演中,导演展现的视觉效果不是以往杂技热烈、艳丽的舞台效果,而是将华丽与凝重结合在一起,以一种浪漫主义风格拓展了杂技剧的戏剧容量。

2.跨界美学运用下红色杂技剧的戏剧化表达

中国杂技人在继承杂技本体,全面创新杂技艺术的道路上创出另外一片天地。杂技艺术本体的审美特征的坚守,与探索创新的现代表达手段,从来就是对立与统一地存在于今天的杂技创作中。尤其在跨界、混搭流行的今天,如何在发展与进步的同时保持杂技艺术的特色,如何保有杂技艺术的形式特征又赋予其新时代的能量,是所有杂技从业人员要面对与思考的问题。

杂技剧《战上海》呈现的便是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战上海》的制作团队对原有的文本进行全新的打造,用舞台纵深和舞台的切割打破了传统戏剧舞台的线性布局,并杂糅了歌舞、影视等艺术语汇,表现上海解放前波谲云诡的复杂局面和攻城战斗的激烈场景。在“暗巷逐斗”一幕中,演员在舞台上互相追逐、斗智斗勇,舞台场景不停地切换,并用不同的杂技动作表现追逐的激烈。这种影视剧常用的追逐场景被杂技剧舞台利用,电影表现手法的运用也拓展了杂技剧的叙事技巧。

二、红色杂技剧内在表现方式的戏剧化探索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促成了红色戏剧的诞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红色戏剧成为民众反抗压迫的巨大精神力量;新中国成立之后,红色戏剧的影响力遍及戏剧舞台。新时代,社会和民众对红色戏剧的需求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迫切。中国杂技人面对的课题是如何保留杂技“惊险奇绝”的舞台表现方式,同时又能打破大众习惯性审美思维,融入红色基因的戏剧化创作。

1.用时代精神守望红色底蕴

魔术剧《红》以浓郁的情感色彩和诗话的追求,反映了战争年代妇女在革命浪潮推动下的觉醒。《红》的感情线索的树立和构建看似简单,实则处理不好极易有苍白、突兀之感。舞台上运用魔术与肢体表演表现出真挚的情感和感人至深的情节。这些不仅源于创作者对儿女之情发掘得入情入理,更有时代的风起云涌,有史实支撑又有情节依托,情感饱满却不矫情。红色杂技剧的艺术价值观从一开始就在向人文精神和开拓人性深度的方向探索,人物摒弃了单一、片面的塑造,向立体、全面的方向发展。观众感受到杂技艺术也能较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2.用现代艺术语言讲述红色故事

任何时代的创作都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作品展现的精神就是当代人的所思所想。艺术作品是媒介,是时代变化的记录者,是时代精神的阐述者。杂技要承担起这项使命,成为现代生活的解析者。红色杂技剧在记录历史和时代的同时,需要兼容更多的现代艺术元素,用以呈现更多彩的形态;同时也要努力打造属于杂技剧自己的艺术体系。

杂技在摆脱单一艺术创作理念的过程中,兼容了众多当代艺术元素,又结合自身的艺术特点,使得杂技艺术解读现代人的生活能力和艺术手段不断丰富。红色杂技剧的诞生,便是杂技人摆脱旧有的艺术创作惯性,找到了更现代更多样的表现。杂技剧《战上海》“铁骨攻坚”一幕中,演员奋力向软梯上攀爬,在强攻制高点时,演员时而失手坠落,此时已不再是杂技技巧表现,而是将观众情感带入到剧情中,参与到戏剧情节中。当连长江华看到无数战友在身旁倒下,他为了保护战友,毅然用胸膛挡住射向战友的子弹时,不需要语言,导演已经用紧凑的节奏和演员的肢体技巧让观众感受到革命先辈为了胜利和掩护战友牺牲个人的坚强信念。近几年创作的多部红色杂技剧,都以情节紧凑、节目丰富、美学体现符合现代人欣赏习惯和接受方式而受到大众的赞誉。这些在不断积累和磨合中产生的优秀作品,真正体现了杂技人用现代艺术语言讲故事的能力。

3.用现代审美承载红色基因

杂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穿越三千年的时空羁绊,在新时代下承载着探索创新的精神。杂技剧打开了一扇与现代审美融合的大门,在与各种艺术门类碰撞交融中,杂技成为戏剧舞台上闪耀的美景。

杂技剧《战上海》散发出革命者浓烈的激情和血性,演绎了超越生死的豪迈气概;杂技剧《桥·家》则极具震撼力与艺术魅力,同时又充分体现了杂技艺术的本体。这两部杂技剧在整体风格上都没有简单机械地移植其他门类艺术的表现手段,而是从尊重杂技本体艺术特色开始,融入了现代审美的表达手段,并在作品中充分展现民族文化内涵,通过杂技与戏剧的碰撞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带给观众崭新的审美体验,同时又带给观众一定的思考。现代杂技人创造性地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和舞台风格,融合了现代审美意识,创造出了丰满又象征意味浓厚的舞台意境,赋予了杂技从未有过的华美、大气与清新的时代风格,大大提升了杂技的审美品格,创造出全新的杂技剧样式与风格。

三、红色杂技剧戏剧文本的现代化探索

通过近几年红色杂技剧的创作,我们可以发现,杂技剧的创作群体具有极强的文化意识、敏锐的艺术思维和出众的创作能力。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给了编创人员不尽的艺术灵感。中国杂技人在文本的创作和选择上独具慧眼,用扎实的文本体现杂技之美,展示时代的风采。

1.红色杂技剧的成功在于其“超文本”的综合表现力

杂技剧是以舞台为载体的综合性艺术创作。杂技剧的编创人员都是戏剧文本的解读者、演出方式的阐述者、舞台效果的审视者。所有成功的杂技剧都是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上,并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视觉、听觉等感官的戏剧形象。杂技创作者的思维演变,才是杂技剧在戏剧化探索中的强大驱动力。杂技剧《战上海》一共八个场景,每个场景都挖掘出文本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演绎戏剧的时代精神。《战上海》中加强了杂技剧人物戏剧形象冲突,其中有白兰与江华的恋人情节、白兰与特务的冲突,还有解放军攻城的紧迫感与大背景的无形冲突。因为戏剧冲突的尖锐,剧中相关的杂技动作设计才有了坚实、广阔的创作空间。《战上海》中每一个篇章都设计出了强烈的雕塑感和画面感,这种视觉效果都是以稳健的文本为基础,才能发挥出巨大冲击力的。

2.红色杂技剧的成功在于其对文本信息量的去繁留简

去繁留简要有丰沛而庞大的信息做支撑,这样才能在复杂的信息中搭建有序而精美的内在结构。平凡的生活素材被提炼和升华后,往往背后凝结着更多的艺术智慧。魔术剧《红》看似描写平凡的女性,但并不空泛,因为在创作过程中只有创作者对历史深入挖掘,才能将故事结构搭建得完整、情节梳理得层次分明。《红》的文本创作看似简单,却构思巧妙,再复杂的故事也通过最简单的“点”呈现给观众。《红》就是通过“点”的选择,用女性的情感之路,搭建出立体的视角去展现风云翻滚的革命年代下普通中国女性的觉醒之路。

3.红色杂技剧的成功在于其文本亲近民族审美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中国杂技在舞台上之所以留给人们最鲜明的印象,是因为中国杂技传承着民族文化的基因,也不断接受着民族文化的滋养。因此,中国杂技也最适合去呈现符合中国文化的不朽雕像。

近期创作的杂技剧在红色题材的选择上,也充分体现了用经典民族艺术样式塑造红色经典形象的大趋势。《桥·家》便是这样的典范。《桥·家》正是得益于文本的灵活编排和巧妙运用,使并不新鲜的题材焕发了强大的活力。《桥·家》的艺术价值在于其艺术上的完整和成熟,全剧不仅整体感极强,亮点也非常突出。《桥·家》的文本是以中国人最熟悉的家国情怀为切入点,讲述新中国第一代桥梁建设者如火如荼的革命热情。文本中的红色元素,不仅讲述得荡气回肠,还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奋勇争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中国杂技人的表演不仅具有中国符号,他们更将杂技创作体系中国化,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基因镶嵌进杂技艺术作品中。精神世界的打造比视觉形象的打造更为艰难,在《桥·家》中,我们看到了对中国人民不变的坚韧精神的打造,这也是最契合当下民众审美心理的。

在历史的潮流中,新的事物总是焕发出更为蓬勃的生命力,有着更为明朗的发展空间。红色杂技剧的发展一定是紧紧围绕着时代潮流和大众需求而前进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然需要面对传统与当代、中国文明与外国文明的艺术碰撞与交融,但也会由此产生更加优秀饱满的艺术语言形式,使之成为更加适合现代观众的艺术形式。

最近几年涌现出的红色杂技剧作品,都以杂技人特有的敏锐和对文化创新性的解读重新打造了杂技的舞台。红色杂技剧是中国人民人格化的雕塑,是中国人面对苦难自强奋进、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些优秀的剧目是中国杂技人面对时代问卷最有价值的回答,更是中国戏剧舞台上的纪念碑。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杂技剧以全新的文化认知和理论思辨,找准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坐标,既吸取其他艺术的精华,也守望自身的艺术本体,把优秀的红色文化基因吸收消化成为了中国杂技独具魅力的艺术语言。

猜你喜欢

戏剧化杂技戏剧
高空杂技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空中杂技师
LOGO GIRL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老鼠演杂技
从《烈日灼人》谈米哈尔科夫的电影风格
一场人性和利益的博弈
“戏剧电影”概念的使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