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探索

2022-11-05李思达湖南师范大学

艺术评鉴 2022年13期
关键词:音乐专业大学生

李思达 湖南师范大学

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高校培养输送的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外,还需同时具备适应岗位的其他职业技能,因此,人们也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内涵与导向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然而,学校在育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教学内容与职位需求衔接不够的现象。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集合了艺术实践、舞台表演与教育理论的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重专业的情况,长久看来,这对他们的综合能力培养而言没有优势。而音乐专业具有的独特艺术内涵又一直深受大众追随,近年来,音乐专业持续热门,学习人数居高不下,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已成为热点问题,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就业及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音乐专业大学生在当前社会形式下如何更好地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高校如何有效地在音乐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需求?音乐类大学生该具备何种创新创业思维?高校应从哪些角度对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笔者在校期间是一名音乐专业学习者,毕业参加工作后成为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者,在学习期间与工作阶段,常对此课题相关问题开展思考。笔者认为,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目前的创新与创业能力还较弱,不论是从宏观的角度或人才角度出发,还是从微观角度指引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的角度出发,有效提升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四个部分开展,第一部分为概念界定,分析何谓音乐专业的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第二部分分析现阶段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第三部分结合现状提出相关策略,总结提升音乐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期待笔者的相关研究能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发展与培养提供些许贡献。

一、与音乐教育融合的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

(一)与音乐教育融合的就业教育

就业教育就是结合目前市场的引导,以大学生毕业后从业为目标,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准则开展的系统教育,主要包括心理、观念、能力、意识以及规划等多方面的教育。

就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教育而言,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应了解现在的从业方向。一般情况下,音乐专业毕业生可选择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途径主要有:各阶段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校外艺术培训者、各级别团体艺术表演者、音乐理论工作研究者等。学生了解相关岗位之后,就能在学习阶段明确受教育的内容和方向,思考自己应当获得何种能力以应对社会的需求。其次,了解现有国家的政策和法规,主动将自己的理想、期待与现有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不论从事何种岗位,专业能力都是最基础的,具备专业的思维能力,具备个人弹、唱、演、讲,掌握基础的音乐鉴赏、音乐表演、音乐理解能力,能结合音乐技能解决工作中的相关难题是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不仅如此,学生们还需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健康向上的人格特征等,提高整体素养,使自身更具竞争力。

(二)与音乐教育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兼顾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使其具备创新意识的教育,这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不只体现在学生的在校阶段,对已经毕业的学生仍会产生持续有深度的影响。从另一层面看,创新创业教育能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整个人生展开思考、进行职业规划,在自我发展的不同阶段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是一种实用性非常强的教育内容。

音乐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形成自主意识,明确创业与就业的联系,将创业目标设为自己的就业选择。第二,在创业过程中养成较为健康的心理,例如,承受能力、受挫折能力、独立性、果断性、决策性与领导力等。第三,能将专业与创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音乐学科内涵的创业模式,一般来说,音乐专业的创业方向主要有成立工作室展开音乐教育、提供音乐相关服务如录音棚、成立相关演艺公司等。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创业能力和深厚的专业功底,例如,专业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等。创业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们可以将培养学生的基本创业素质与能力作为主要的目标与任务,力求使音乐专业的谋职者成为岗位的创造者。

二、现阶段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一)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引导薄弱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高校在育人目标中往往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将其培养目标设定为对口的相关工作能力。以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专业为例,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适应于中小学或专科、本科院校专职音乐教师,因此教育课程设定为音乐教育学、中西音乐史、教育心理学、视唱练耳乐理等相关专业,音乐表演专业更是将演唱、演奏水平放在培养的最凸显位置。特别是大学阶段处在半开放的教育状态,不论是班导师还是专业导师,一般来说,都是主要完成对学生的相关学业引导,对学生毕业之后的出口动态而言,关注度并不高,对学生的就业方向多有引导,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鲜少参与,部分学校在引导学生就业和创业方面的观念较为薄弱,学生本身对专业学习之外的其他内容缺乏了解,例如,就业、创业环境以及政策等,大部分学生都还在按部就班地学习音乐专业的知识,这也就增加了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难度。

(二)音乐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动力不足

音乐专业类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学生学情特征,艺术类学习者一般思维较为开阔,性格较活泼,较关注内心世界的追求。加之一般艺术专业学习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音乐专业学习者的家庭物质基础确实较为优渥,在学习阶段并没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因此他们会将自身的精力与目光更加地集中于专业学习,享受专业学习的乐趣而不考虑其他,导致很少有同学主动思考创业或就业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从大环境看,自主创业还具有复杂性和艰难度,要求从业者有很强的市场关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养成对相关联专业的同学而言具有自主性,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长时间地引导与培养。其次,对于音乐专业学生而言,在读书阶段一方面要增进自己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创业技能,这本身也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根据笔者在音乐院校对学生进行的相关调查了解到,在大一、大二学习期间,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距离就业与创业还很远,大三、大四时,不少学生依然在就业、创业、转行和其他选择之间纠结与徘徊。据以往经验看,音乐专业学生创业项目一般与培训机构、音乐创作工作室相关,而学生本身并没有受过相关专业的指导,因此,创业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如果在初期遭受挫折或遇困难,很容易失去信心,从而放弃。学生在毕业时选择创业还是就业,如何优化自己的专业能力形成最合理、最大化的资源转化,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完成,一旦缺乏内心的动心与期待,那么音乐类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必然会受较大的影响。

(三)应届毕业生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分离

音乐类艺术院校分为专业音乐院校、综合院校下设的音乐学院,专业音乐院校以音乐表演为强项,对学生的专业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综合院校下设的音乐学院更多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艺术类专业院校相比,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较弱。音乐专业大体上可以分为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两个大方向。不论是何种专业,学生均会选某一项技能作为主专业开展学习,而音乐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将重点放在演唱与演奏能力的提升上,对于其他的综合学科能力缺乏关注与培养,加上音乐专业的学生自高考开始便对文化理论要求较低,因此在文化素养上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较为薄弱,其综合能力素质相对有限。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竞争日益增强,对人才的要求与需求也在逐渐提升。音乐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创新创业的相关培训,对于创新、创业需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对欠缺。如果将音乐专业的学生放至创业市场,就会缺乏投资、管理、考核等相关专业基础,也就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课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探索

(一)构建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的育人目标

普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注重以综合能力发展为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全面的人才。而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在培养制度上而言,专业相对于学习更为重要,特别是音乐类院专业的学生,几乎从决定开展专业学习开始,就基本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方向,例如,学习声乐演唱的学生、学习钢琴演奏的学生,在高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实际在不断地强化其专业能力,那么在就业上也就决定了其一定会产生就业出口较小、就业途径较窄的问题。在新形势下,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与特色,立足具体项目,根据音乐专业的创新创业需求,将实习培养目标和实际需求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创新与创业需要的能力,通过构建合理的学习目标,不断优化课程建设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符合音乐专业实际发展的创业教学体系,力求培养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越的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要及时更新理念,不仅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地加强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应将“创新创业”的理念深深地扎根至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心中,为音乐专业的学生种下一颗“创新创业”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促进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

(二)促进“开阔眼界拓展思维”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为了更好地符合社会以及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以培养“高素质、专业性强、操作性强” 的人才为目标开展的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模式,将企业的需求与院校的培养紧密结合,并充分将企业的设备、技术与经验和院校的教学资源、人才资源相结合,形成有效资源共享的培养手段。校企合作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视野,一般而言,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方式和接触的社会环境较为简单,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相关专业的企业。另一方面,通过企业与校园的合作方式,确实能有效激发音乐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学生们在与企业的交流沟通中,常能通过参观演艺公司、艺术培训机构、音乐录音工作室等找到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能力,主动思考自身努力的方向,找到自身创新创业的发展途径与角度。如今,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许多高校更主动邀请相关专业人士现身说法,对音乐专业大学生以讲座、论坛等形式开展活动,前辈们主动与同学们分享创业方式,谈论创业心得,讨论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如何合理调整心态,如何有效结合音乐专业知识展开创新创业,对促进音乐类大学生主动思考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形成“专业+综合能力双管齐下”的实践探索

创新创业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将其融入至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与音乐素养。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应及时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以达到专业与综合能力较为突出的育人效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重视合奏课与合唱课程,通过结合师生组、同专业组、不同专业的合同合作,重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协同合作中获取实用性强的音乐专业能力。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教学讨论环节,由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关于课题、教学与表演等内容,集思广益助力学生思维迸发,更好地促进专业学习。再如,通过在校园内、校园外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仅局限于专业类的各类比赛展演,还可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从事音乐专业家教、琴行教员、音乐见习生、音乐教师、公司工艺部指导等。通过深入一线的实践工作积累经验,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四)打造“进阶式成长”的创业仿真模拟课堂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从来都不仅以书本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进行,而要通过实际操作结合才能获得。很多时候,即使学生们通过在课堂中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对创业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无法在实际真实的场景中有效发挥,而仿真模拟课堂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让学生将部分过程模拟一遍从而达到效果。仿真模拟课堂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第一,课堂仿真模拟训练模式,主要结合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设置,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清单与要求,模拟建立创设公司,例如,开设艺术培训公司,模拟招生、课程顾问、课程设置、与家长沟通的流程。第二,课外仿真模仿课堂,也可以称为仿真模拟第二课堂,这种模式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导师作为实践教师,与校内课程任课教师通过共同沟通对学生展开创新创业的进一步培训,更深层次地拓展学生的创业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结合“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具体的活动方案给予学生操作的可能,并通过研究报告、分析报告和经验交流等形式反馈教学效果,实现课外仿真模拟训练的常态化。这种“进阶式”的仿真模拟课堂还可以与学生的学年培养相结合,形成以学年为周期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展,例如,第一学年,以课堂内课程学习为主,结合课堂仿真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创业基本流程;第二学年,以建立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素养为目标,将重点更多的放在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与市场营销等课程上;第三学年,开设创业实践课程,内容主要是对相应案例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建立创业团队等活动方式,助力学生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第四学年,针对有就业创业想法的同学进行实地指导,稳步提升创业的成功概率。同时,还可以促进创新创业优质教育课程的建设力度,推出微课、视频公开课以及慕课等多种具备现代化特征的开放课程,完善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制度以及学分认定制度。

四、提升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一)契合国家政策发展方向

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例如,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见指导》,2020 年,湖南省推出了《大学生创业补贴优惠政策与扶持最新标准》,明确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工作要点,通过设立创业基金、减免税收以及实施创业补贴,从政策上支持大学生创业。

(二)符合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

就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终身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从教育目标看,不论是就业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都能助力音乐专业大学生顺利毕业,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更好地实现专业技能在就业中的结合与转化,引导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实践与成长。从就业目标看,创新创业教育能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并在学习中更加注重完善自我能力,有利于形成自我成长的终身评价机制。

(三)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

高校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更多的是在原有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中进行。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创理念的更新也能对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有效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发展,促进高校在不断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拓宽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更好地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支持。

(四)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的探索表面上解决的是学生的就业问题,但实际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从双向思维的角度来培养人才,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还能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引导学生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鼓励学生创造就业岗位,不断减轻社会负担,减少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经济发展,形成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音乐专业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大学生就业趋势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