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生融合”视角下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研究

2022-11-05

武术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洞庭湖区洞庭湖民俗

秦 慧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的体育生活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经济落后地区凭借着该地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逐渐出现了体育特色小镇来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2014年10月,时任浙江省省长的李强在西湖云栖小镇第一次提出特色小镇的概念,也由此拉开了体育特色小镇的序幕。作为湖南省五大特色旅游区之一的洞庭湖旅游区,拥有着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并依托着该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民俗体育特色小镇。民俗体育特色小镇作为融旅游度假区、体育产业区和经济发展区为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小镇,无论是在产业还是文化方面,旅游还是社区方面,都有着良好的效益。本文从厘清体育特色小镇与“三生融合”的关系出发,找出其发展中的“三生失衡”问题,结合“三生融合”理念,以期优化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

2 体育特色小镇与“三生融合”的关系

当前,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随着政策、经济、社会的支持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管理机制缺失”“同质化严重”“核心产业链不健全”等问题。随后,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推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切实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随着“特色小镇热”的出现,“三生”理念运用到了特色小镇发展研究当中。“三生融合”是指在“生产”“生活”“生态”三个方面健康融合发展,通过三者协调融合推动研究主体可持续发展。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的通知》,通知中提到“特色小镇应在聚力发展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业社区文化旅游‘四位一体’”。可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三生融合”密不可分,特色小镇依赖“三生融合”而发展。

3 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的概况

3.1 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洞庭湖区包括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的一部分,是湖南省五大旅游区之一。民俗体育小镇是以所在地民俗体育文化为基础,建设与民俗体育相关的场地设施,举办当地独特的民俗体育活动。洞庭湖民俗体育现已开展有赛龙舟、舞龙、放风筝、荡秋千、跳竹竿、打陀螺等民俗体育项目,但各地区开展的民俗特色体育不一、开展程度不一。因此,要发展洞庭湖区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必须首先开展创新型民俗体育特色活动,发展除龙舟、舞龙外的各项民俗体育项目;然后可根据洞庭湖区水文化的特点,开展一系列如漂流、冲浪等的刺激性水上体育活动,吸引外省市群众参与,从而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形成洞庭湖区独具一格的水文化体育。

3.2 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优势分析

(1)资源条件优越。洞庭湖区自然资源优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洞庭湖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的居住,旅游和农业为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提供了优越的资源优势。岳阳和常德是洞庭湖区的千年老城,依山傍水的优越自然资源促使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健康发展。(2) 区位优势明显。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游,横跨湖南、湖北两省;其南面与“湘、资、沅、澧”四水相接,素有“八百里洞庭”的称号。洞庭湖区南面毗邻湘阴县和益阳市,北面接华容县、安乡县和南县,东滨岳阳市和汨罗市,西至澧县;无论是铁路、公路,还是航空,交通网路便利,可见优越的区域位置是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外部条件。(3)政府政策扶持。为推动小城镇与民俗体育城镇建设,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规范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文件精神,湖南省发改委颁布了关于《湖南省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专项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对产业小镇“实施专项支持,省本级设立专项资金,围绕特色产业小镇范围内‘两平台、三基础’重大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以促进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发展。

4 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三生失衡”的现实羁绊

4.1 “生产”与“生活”不协调,特色产业待发掘

明确生产理念是实现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目的的关键环节。小镇的生产理念体现在小镇内部的生产与再生产上,目的是实现居民及游客的体育生活需求。一方面,作为民俗体育小镇核心生产形式的民俗体育产业,在小镇建设过程中忽略了生产本身的涵义,使得其服务于体育生活的再生产的目的遭到忽视,使得产业定位不明确,产业发展创新不足,妨碍了小镇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生产脱离了生活的需要,导致民俗体育活动开展不能满足居民与消费者的需求,存在着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导致民俗体育参与者少,致使主导产业缺乏特色,所举办的民俗体育活动内容不够丰富,难以得到广泛的消费群体。

4.2 “居住”与“生活”相扭曲,基础设施不完善

民俗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的体育生活需求。但是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开发者因急功近利而致使“居住”概念被曲解和“生活”理念遭缺失,小镇变成了旅游产品与地产项目等功利性项目,失去了其主要的休闲功能。一方面,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各区较分散,资源整合不到位,还存在着交通压力大、体育场地、场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致使小镇生活气息缺少;另一方面,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并未能吸引到长期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行业的参与,而体育特色小镇回报效率较小又慢,资金短缺,又加上有部分项目建设规模盲目投资而过大,市场需求孱弱。

4.3 “生态”与“开发”相悖离,人文生态遭破坏

生态理念的体现是实现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目标的重要依据,小镇的生态基础是其特色塑造的重要源泉。而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在发展中忽视了小镇的生态基础,忽视了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舍弃了特色来源。一方面,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未能挖掘具有特色且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其中洞庭湖区赛龙舟、舞龙、舞狮在民俗体育活动中开展较好,但是所拥有的打陀螺、风筝、潜水、跳竹竿等传统民俗体育文化未得到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该区的传统民俗文化没有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水污染、土污染是洞庭湖区最大的环境问题,不仅港口管理有着突出问题,也对渔业和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5 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 “三生融合”的建设路径

5.1 生产上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小镇创新性发展

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要厘清“生产空间”与“生活需求”的关系,开发出独特的产品,推动小镇“三生融合”发展。一方面,财政部门为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引入专项资金,从私人企业等拓宽产业的融资渠道,并提供相应的技术人才支持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有研究发现,“PPP模式在小镇建设运营中能够有效拓宽融资渠道,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优化小镇投资结构,降低项目建设风险,提高建设运营效率”,所以在小镇建设和发展中因应用合理的方式引进资金。另一方面,洞庭湖水资源丰富,龙舟文化得到充分发展,但要考虑到天气和气候因素,除龙舟等水上项目外,还可融入当地的特色传统文化,如常德的德文化、益阳的茶文化和岳阳的楚文化等等,根据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培育当地体育特色产业,以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并以此发展“特色”产品,如要加入时尚、科技、文化等要素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需要。

5.2 生活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体育特色小镇应从“生活”出发,在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同时,为小镇产业发展提高竞争力。洞庭湖区民俗体育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这不仅降低了原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影响了消费者对小镇的认可度,因此,在小镇建设中要注入生活指向性,完善基础设施配置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努力建设好洞庭湖区民俗体育特色小镇文化基础设施,构建好小镇的公共服务体系,丰富休闲、教育、观光、医疗、养老服务等产业的配套设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个性化要求日益强烈,市场也在快速变化中,加上民俗体育具有高度的的开放性和包容度,小镇体育服务也不断更新与升级,小镇建设可以从小镇居民生活入手,不断完备人才保障体系,满足小镇居民生活的同时,发动当地居民加入“体育+”产业建设,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也能促进居民与消费者的互动,捕捉到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为小镇发展做贡献。

5.3 生态上打造绿色生态景观,促进小镇“新文明”建设

坚持体育特色小镇“生态化”发展,是小镇建设目标的体现,也是“三生融合”理念的体现。洞庭湖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但是开发过度的现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在小镇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小镇生态环境。一方面,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在小镇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原生态的保护,合理利用当地资源,要从切断污染源、保护区域生态、调控土地资源等方面入手,打造绿色生态景观;另一方面,在保护小镇原有风貌的同时,挖掘小镇文化底蕴,小镇文化生态是小镇特色的重要来源,所以要将其作为重点开发和保护对象,促进小镇“新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洞庭湖区洞庭湖民俗
冬季民俗节
洞庭湖
民俗中的“牛”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民俗节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好一个洞庭湖
基于GIS的洞庭湖区水土流失变化监测
洞庭湖区荸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