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探析

2022-11-04马忠

成才之路 2022年28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马忠

摘要:全球化趋势加速迫使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传统单一获取西方文化的英语教学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而应更注重跨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能为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打好基础。文章结合跨文化交际理论,从国家、学科、学生三个层面探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论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问题及归因,以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找准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关键点、核心点与保障点。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流;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8-0061-04

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大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投入,目的是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际型人才,助力国家紧跟全球化进程。现阶段,英语教育已经由以往的仅重视西方文化与语言的教学模式转变成注重中外语言与文化差异,由此英语教育已经步入了双向学习模式,更加注重中外文化与语言的交流,致力于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一带一路”倡议增加了国际交流的机会,但从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来看,不能满足无障碍交流的需求,同时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有些欠缺。小学阶段作为英语学习的启蒙时期,应当以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培养优秀的跨文化交际型人才打好基础。语言与文化的融合,以及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使跨文化交际的培养必须从英语教学做起。本文基于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被重视的程度愈发提高,我国英语教育事业也在持续发展。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与国家未来的希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当是必备能力。下面从国家、英语学科、学生三个层面分析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国家层面

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源远流长,其传承与传播需要外语的助力。从“海上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其不仅代表商品的流通,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播,这无疑为21世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创设了先天条件。在此背景下,英语教育进行了改革,从利用英语学习西方技术过渡到运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可见英语教学目的更偏向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而自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正式纳入了课程教学,之后在2011版与2017版的文件中均提到重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培养实践性英语人才作为迎合全球化进程的需求,这为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提供了可行性。小学是英语学习的启蒙与初级阶段,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最佳时机,教师应使语言能力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齐头并进,以吸取优秀外来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学科层面

英语学科自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成立而设立,发展至今经历了自然发展、曲折发展、快速发展与成熟发展四个阶段。其教学目标与方向发生了多次更迭,从1916年强调学生初步认识国外图文以供实用的教学目标,到2001年提出重视文化意识培养的观点,确定文化意识是有效运用语言的保障,直到2012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的,要从实际出发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新课标多次强调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是重点教学任务,要做好细化工作。由此可见,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势在必行。加之现阶段全球化态势发展迅猛,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英语教育也更加趋于国家化、标准化。因此,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已成为英语教学的目标。

3.学生层面

文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形成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主体的生活背景与文化语境等,其中包括风俗习惯、信仰、价值观取向等。对学生层面的分析需要结合实际,用数据说明事实。因此,笔者通过《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调查问卷》的编制、发放、数据回收,从认知、情感、语言三个角度入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本次问卷共计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为95%,其中男女比例为6∶5。具体调查结果如下。第一,认知角度。认知通常被定义为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与加工信息的过程,属于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针对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认知角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问西方节日中Halloween是几月几日时,有70.53%的学生认为是10月31日,28.42%的学生选择了11月1日,此题项意为万圣节的日期,正确答案为10月31日,但是接近三成学生选择错误;在问西方感恩节时会吃哪种食物时,119名学生选择了南瓜饼,但是其余选项接近40%,这说明学生对该节日的认识不够充分;在问澳大利亚的首都时,有50人选择了除去堪培拉的地方。综合上述结果得知,学生对使用英语国家的基础文化常识掌握得不充分,说明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认知存在一定问题。第二,情感角度。情感是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一种较为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现象。对学生情感角度的跨文化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并有75.79%的学生愿意用英语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文化,由此说明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意识有一定的认知,并有较高的热情。但有近一半学生认为学习西方文化对学习英语的帮助不大,说明当前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此外,还有78位学生不敢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文化,原因可能是英語交际能力不强,也反映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缺失或质量有待提升。第三,语言能力角度。语言能力是指掌握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人能够说出或理解前所未有的、合乎语法的语句,能够辨析有歧义的语句,能够判别表面形式相同而实际语义不同或表面形式不同而实际语义相似的语句,以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运用能力。对学生跨文化语言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考查电话用语时,有46.84%的学生认为“Hi!I’m Ling Li.”是正确的,然而在西方国家通常是先说“Hi!This is Ling Li speaking.”,此结果表明该部分学生仍旧停留在中文语境中,对交际准则与思维的认知程度欠佳;当别人夸你的时候,115位学生选择了“Thank you!”,但是仍有31.58%与7.89%的学生继承了中国人谦虚的思维回答了问题,这种回答方式显然是有悖跨文化交际准则的;当遇到英语教师时,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Hello,Miss Liu!”,但是有46.84%的学生选择了“Hello,Teacher Liu!”,这显然是不规范的;当在社交场合因失误犯错时,47.37%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I’m sorry!”,但是仍旧不到半数,这说明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待提升。综上所述,从三个角度的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欠佳,只有情感方面的回答较好,其他两个层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学校应结合新课标理念与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1.教学目标模糊,认识不到位

清晰的目标是完成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应当以知识与能力、文化意识、情感素养为主体,遵循三角能力原则,根据教学条件与学生需求制定清晰的目标。然而通过调查发现,仅有35%的教师非常明确教学目标,其余教师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目标模糊不清,认识不到位。在知识目标方面,通常以能够听懂、会说为主,如掌握what、is、your、my、name等单词即可;在能力目标方面,通常以能够正确使用或说出“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等句子为目标,但在与外国人对话时提出此类问题是非常不礼貌的;在情感目标方面,通常以能够运用所学句型介绍和询问他人的名字,培养学生大胆交流为目标,但是在不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基础上,很难进行进一步的交流。這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存在目标上的出入,应当以西方文化辅助语言交流。

2.语言操练形式化,文化讲解浅显

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以练习单词与句型为主,且过于形式化,没有深入地讲解单词或句型背后的西方文化知识。例如,在Thames一词的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发音上,并未对Thames这个标志性地点的历史文化与作用进行讲解,导致学生缺乏对语言文化知识的了解,不能对其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通过某个课堂笔记可知,在对英国菜“fish and chips”进行介绍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将二者的图片进行呈现,这看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单词,但课后调查发现,学生对英国食物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是教师的讲解到此为止,并未对英国美食进行详细的介绍,跨文化知识讲解被压缩,不能有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此外,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没有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作为重点。例如,在讨论Christmas时,教师设置对话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单词和短语进行对话,营造了较好的课堂气氛。但教师并没有顺势讲解其背后的文化知识,让学生体验Christmas与中国春节的差异,课堂教学浮于表面,使得学生失去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机会。

3.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评价不合理

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良好的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针对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笔者进行了15个课堂教学过程记录,发现15节课的教师均采用了讲解法,而未采用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讨论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同时观察了教具的使用情况,多以教材结合PPT为主,对于实物的运用较少。在教学评价方面,通过对4位教师的访谈,发现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效果多利用考试进行评价,比例占82%,而其中两位教师曾利用课堂过程记录法与随堂小测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反馈,其比例占50%,但是缺乏完善的考核量化表,只是通过主观问题与经验进行,可见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教学评价并不完善。

通过对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问题进行探讨,笔者发现教学目标模糊、认识不到位应当归因于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水平有限,语言操练形式化、文化讲解浅显化归因于教学目标错位,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评价不合理应归因于教学设备的缺失与教学评价的不完备。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效果。

1.关键点是加强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

第一,纠正错误认知。英语教师需打破“应试教育”思维,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意识到学习英语并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传播中国文化,为了与外国友人实现无障碍交流,因此必须纠正对英语教学的认知,将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作为重要任务,摒弃急功近利的英语教学观,积极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第二,丰富自身文化知识结构。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当具备完善的文化知识结构,以开放的心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师可参考与学习著名学者的英语教学观点,如毕继万的《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中所强调的英语教学应从词语、礼貌、思维方式、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与跨文化适应等方面综合探究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的关系,实现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教育相结合的目标。还可参考龚亚夫的《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文化意识培养应当是现阶段英语教学的核心与基础,纵然该观点是针对高中英语教学的,但也不妨借鉴其教学思想,将阅读教学、听力训练与跨文化意识培养作为教学重点。此外,教师应利用慕课、APP、实地考察与学习等方式拓宽自身的文化素养认知,增强文化自信,发展多元文化意识与培养思辨能力。

2.核心是激发学生理解汉英文化差异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纵然教师讲得天花乱坠,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无用功。第一,教师应深度挖掘英语教材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教材已有的文化元素。例如,对教材中出现的外国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教师可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汉英文化的理解。又如,教师可增加如社交称谓Miss、Mr的专题讲解,通过创设对话情景让学生使用正确称呼进行实时对话,了解语言文化的差异。第二,设置明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教学目标,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知识目标可设定为理解对话意思并正确朗读,听说读写与理解句型,能够在语境下理解单词的意思;能力目标可设定为在真实情境下恰当运用核心句型,用准确的单词形容某事物;情感目标可设定为以得体的方式与人交流。在调动兴趣方面,教师可根据场景需要优化座位安排,通过主题活动增加学生角色扮演的机会,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效培养。

3.保障是完善文化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注入文化导向是实现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保障。第一,教师应适当增加语言测试中对文化因素的考查内容,合理设计测试题项,可将对文化的考核放在选择题与连线题中,以简单准确地反馈教学效果。第二,教师应改善学生的文化失语现象,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设置传统节日的短片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倡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第三,教师应多进行课堂实录与课下访谈,了解学生所想、所学、所用,以此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从多角度以文化导向为保障建立教学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培养跨文化意识是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而文化与语言唇齿相依,小学是英语教学的初级或启蒙阶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符合社会需求的重要桥梁与必经之路,因此英语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水平等因素综合制定跨文化意识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夏心怡.文化差异视角下中小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讨[J].校园英语,2020(37).

[2]杨雨花.核心素养观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之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J].校园英语,2021(19).

[3]張萍,林荣倩.小学英语课堂文化意识培育的实施路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03).

[4]毕继万.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国外语,2005(01).

[5]赵文晓.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J].校园英语,2021(06).

[6]闫世超.浅析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J].校园英语,2020(43).

[7]陈卉.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例析———以北师大版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教学实践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6).

[8]肖鹏.跨文化交际视野下新型小学英语会话教学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6).

[9]管玲.基于校本的小学英语文化资源开发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J].校园英语,2016(23).

[10]郑燕宾.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J].校园英语,2019(17).

Explo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nsciousness in English Teaching

Ma Zhong

(No. 11 Middle School,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The accelerated trend of globalization has forced the reform of English teaching.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that only acquires western culture is no longer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bu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ivat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cross -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raining cross -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alen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the country, discipline and students,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attribu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wareness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to find the key points, core points and guarantee poin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wareness.

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crosscommunication awareness; cross culturalcommunication;teachingstrategies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流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