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振兴视阈下的明制汉服创新设计研究

2022-11-04付婷婷

纺织报告 2022年10期
关键词:汉服纹样服饰

付婷婷

(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上饶 334000)

汉族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劳动和信仰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汉服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服装体系。明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深受儒家礼治思想的影响,汲取了周朝、汉朝、唐朝及宋朝的服饰精华,重新提出了一套非常严密且周备的服饰制度,旨在突出“辨贵贱、明等威”的思想。在传统文化振兴视域下,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明制汉服,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须加强对明制汉服的创新设计,在保留传统服饰文化的基础上,巧妙融入各种新兴的时尚元素,让明制汉服得以新生,形成一种“古衣新穿”的效果,进而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服饰之美。

1 明制汉服的概述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传统服饰,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服饰特点。

1.1 男子服饰

明朝男子服饰常见的形制有曳撒和贴里。其中,曳撒的特点为长衣式样,袖子长且窄,领子有圆有方,上衣和下裳连在一起,上有横褶,下有竖褶。贴里是一种腋下系带的袍,深受士人的喜爱。两种服装形制均分为上下两截,不同之处在于曳撒前襟分裁,腰部下方是马面,有摆;贴里则是分开剪裁前后襟,下身是褶裙,没有摆。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可知,明朝男子服饰大多以“飞鱼服”为主,形制多为贴里与曳撒等,但所有服装上的花纹都是飞鱼。在明朝时期,飞鱼服属于一种赐服,其荣宠程度仅次于蟒衣。“飞鱼”的纹样为两角、鱼鳍和龟尾,类似于蟒形,该纹样的记载可追溯至《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这里的龙鱼可以飞,故被称作飞鱼。

1.2 女子服饰

明朝女子服饰主要由袄、比甲、马面裙组成。袄属于一种有衬里的上衣,可分为长袄(过膝)与短袄(未过膝),领型有圆领、竖领、交领等。其中,竖领最早出现在明朝中期,是一种创新形制,又被称为立领斜襟。琵琶袖盛行于明朝时期,袖口小且袖身大,形似琵琶的弧线,腋部比较窄,有利于肘臂屈伸,且比较美观。比甲是一种对襟马甲,没有袖子和领子,衣身两侧开衩、过膝,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该服装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背心式服装和唐代的半袖上衣。马面裙的裙身两片布料前后交叠,裙头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片,服装中间有一段光面,两侧打褶,褶子没有固定数。马面上通常有两条襕纹,一条是膝盖处的膝襕,另一条是底边的底襕。马面裙的裙摆比较宽大,女子穿着马面裙行走时,裙褶会轻轻摆动,显得十分典雅。

2 明制汉服的审美价值

2.1 传统美

明制汉服的传统美具体指对周朝、汉朝、唐朝及宋朝汉服元素的传承,如龙纹、盘领衣等传统汉服元素,均在明朝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明制汉服作为我国传统服饰,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物质内涵与精神内涵,还体现了文化延续的层次性,对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明朝建立后,汉服得以恢复,明制汉服也承担起继承与弘扬传统汉服的重任,尤其在程朱理学盛行的背景下,当时人们非常重视对传统制度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1]。

2.2 华丽美

明制汉服的华丽美主要体现在色彩、装饰、图案及面料等方面,相较于唐宋汉服,明制汉服的材质更加考究,色彩搭配更加明艳,图案更加复杂和精美。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受到各种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资本主义思想开始萌发且有所发展,致使富人群体的消费心理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礼制受到了较大冲击,进而使明制汉服的风格越来越华丽。其中,明朝时期的凤冠霞帔更是将明制汉服的华丽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另外,明制汉服在色彩运用上十分大胆,加上当时我国染色技术的蓬勃发展,出现了种类繁多的色彩,使服饰色彩更加艳丽。

2.3 创新美

明制汉服是在前朝服饰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成的。以“补子”元素为例,该元素最初出现在唐朝时期,具有“赐福”的寓意,实际应用范围十分有限。然而在明朝时期,该元素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与延伸,开始引入官服中,成为官服阶级的典型代表,当时还制定了“补服”制度,体现了明制汉服对我国传统汉服形式的创新。

3 明制汉服在创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 夸张变形

纵观当前我国影视剧中的明制汉服可以发现,这些明制汉服的造型夸张,色彩和图案变化多样,形制是裸肩交领,将袖与肩进行拼接,这种设计完全不符合真实的明朝历史。相关资料显示,明朝妃嫔的服饰多为“燕居冠服”,也就是红色或黄色的大衫,搭配深青色霞帔,服饰的花纹则使用金绣的云霞龙纹,且颜色的使用也有明确的规定,只能是黄色和红色的大袖衫。同时,明朝是高度封建的王朝,女子的服饰必须完全遮住身体,若暴露身体,就会被视为“耻”。但当前市面上的女子明制汉服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往往将汉服设计得较为“暴露”或者随意增减装饰,进而失去了明制汉服原本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3.2 不合理改良

当前市面上能看到的现代明制汉服大多是商家在传统明制汉服形制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良或复原,虽然服装的整体形制大致正确,但细节上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如穿衣体验不适、衣领过大或过小、穿着时活动不自由等。有的商家为了节省成本,会对明制汉服进行不合理的缝合与裁剪,这些行为都会让人们对明制汉服产生错误的认识,进而影响明制汉服的传承与发展。

4 基于传统文化振兴的明制汉服创新设计

4.1 款式的创新设计

现如今,我国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振兴与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喜欢汉服文化,明制汉服也受到了当下人们的喜爱与追崇。但为了让明制汉服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方便人们日常出行和工作,需要对明制汉服的款式进行合理的创新设计。因此在具体实践中,设计者需要综合考虑现代人的审美和穿着需要,合理调整明制汉服的款式,如通过缩短明制汉服的衣袖、衣长和衣摆,对衣领进行改良,使明制汉服更加适应现代大众的审美与穿着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设计者应保留明制汉服最基本的样式,不可盲目改良,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打破传统汉服规范框架的基础上,有效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对深衣、交领、长袖等元素进行巧妙设计,重新整合明制汉服,让更多人被新式明制汉服所吸引[2]。

4.2 面料的创新设计

传统明制汉服多采用绸缎和棉麻等布料,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纺织工艺技术迅速发展,涌现出形式多样的面料,包括烧花棉、织锦缎、提花棉、贡缎、真丝等。基于此,在明制汉服创新过程中,设计者应加强对面料的创新设计,对各种面料进行合理搭配,在确保汉服具备良好舒适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明制汉服的制作成本。如褶子与对襟的制作,可采用雪纺面料,以更好地呈现出明制汉服飘逸且轻盈的风格;为让明制汉服显得更加垂坠飘逸,可使用纯色雪纺、印花雪纺及渐变雪纺;在制作高级华丽的明制汉服时,应选用锦织绸缎。这类面料的色彩鲜明、表面光滑,具备极好的垂坠感,能用来制作裙头,既能起到点缀作用,还能增加摩擦力,进而避免裙子下滑。

4.3 纹样的创新设计

传统明制汉服纹样类型多种多样,拥有十分丰富的寓意。我国传统服饰的纹样均与民俗文化、信仰、动植物等有关。在传统明制汉服中,设计师会通过神圣仙佛、飞鸟走兽及动植物来表达情感,将这些纹样作为表达美好愿景的标志。基于此,在现代明制汉服的创新设计中,应在保留传统明制汉服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适当引入条纹、草木纹、人造纹等素材,既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现代大众对汉服的审美需求,也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明制汉服。另外,对于纹样工艺的制作,设计师可尝试采用具有创新性的镂空、提花等工艺手段,不再局限于传统明制汉服的刺绣工艺,让大众能看到明制汉服更多的面貌。

4.4 色彩的创新设计

在明朝时期,服装的颜色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尽管传统明制汉服在成熟印染技术的支撑下拥有更加华丽和丰富的色彩,但不符合寻常百姓的日常穿着需求,人们往往更喜欢青色或淡色的服饰。因此,在明制汉服的色彩创新设计中,应打破传统明制汉服的色彩限制,尝试使用当下深受人们欢迎的色彩,提高明制汉服的吸引力。如目前我国流行的芒果雪糕色、青金石蓝、铜绿色等颜色,设计者可将这些色彩合理融入明制汉服设计中,在保留明制汉服原有文化风格的基础上增加更加多样的色彩因素,让明制汉服更具美感和吸引力。

4.5 设计流程

4.5.1 明确形制

结合现代婚礼仪式的实际情况,对明制汉服的款式进行创新设计,其中,婚礼庆典仪式礼服可沿用明制汉服中的大衫霞帔,这是明朝时期最为贵重的皇后礼服;娶亲仪式礼服可选择袍服中的通袖袍,搭配精美、华丽的图案;敬酒仪式礼服可选用明朝女子日常穿着的襦和裙。

4.5.2 图案的提取

大衫霞帔的图案为暗纹与霞帔纹饰;通袖袍的图案为云肩刺绣图案等,如缠枝花纹可用于袄裙或通袖袍刺绣图案的底纹,象征着生生不息、长长久久;凤凰牡丹云纹用于霞帔或是袄裙裙裥,象征着吉祥如意等。对于图案纹样的创新设计,设计者可采用变换、组合及重复的方式,如在通袖袍图案设计中,通过自由组合云纹、牡丹与凤凰,将这3种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组合起来,具有“荣华富贵、吉祥如意”的含义。

4.5.3 色彩的创新搭配

设计者打破传统明制汉服对颜色的严格规定,结合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进行自由搭配,使色彩更符合消费者的审美,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

4.5.4 款式的创新设计

对于大衫霞帔的款式设计,可选择对襟大袖衫与霞帔搭配,颜色以正红色为主,霞帔使用深青色,图案纹样选择云纹与凤凰牡丹的组合,内搭青色、翟鸟纹的大袖袍服,这样的明制汉服设计更加典雅高贵且端庄大气;对于通袖袍的款式设计,以正红色为主,使用圆领琵琶袖,袖口缝制白色袖缘,云肩区域采用平铺法绣制缠枝花,整个服饰的图案采用凤凰牡丹云纹,这样设计显得既简单大气又富贵华丽;对于襦裙的款式设计,上襦设计成交领右衽短袄,搭配“鱼肚袖”,考虑到是婚礼上的敬酒服,需适当减小鱼肚的弧度,下裙为马面裙,裙子的样式与宽度等均保留传统明制汉服的特点,并在马面裙上平铺绣上凤凰牡丹云纹与翟鸟纹。

明朝的霞帔与宋代略有不同,宋明两代霞帔虽都是两条,但明代前端裁为斜边并缝合,挂坠子,后端平直。庶民新娘的霞帔不可用龙凤纹[3]。

新娘着装,会典只载为“盛服”,亦当为女子当时之大礼服,如翟冠、大衫、霞帔等。从小说描写以及其他艺术形象来看,后期新娘礼服基本如命妇装束,戴凤(翟)冠,穿大红圆领袍,不用大衫,霞帔或用或不用,盖锦袱(盖头),束带(图1)。

图1 宋代昭宪皇太后杜氏画像中的大衫霞帔(左)和明代《中东宫冠服》中的大衫霞帔(右)

5 结语

在传统文化振兴视阈下,设计者应深入研究明制汉服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并充分了解当代社会对汉服的审美与穿着需求,对明制汉服的款式、图案纹样、色彩等进行创新设计,进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各方面需求,提高明制汉服的吸引力,让更多人喜欢和接受明制汉服,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明制汉服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而传承与弘扬明制汉服文化,推动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振兴。

猜你喜欢

汉服纹样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汉服新“江湖”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上台说汉服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汉服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