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谨防猪群应激反应综合征

2022-11-04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兽医局048100刘国信

新农村(浙江) 2022年11期
关键词:猪群仔猪综合征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兽医局(048100)刘国信

在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不良因素的刺激增多,特别是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饲养密度大,人为干扰多,加之环境污染、免疫抑制、抗病力下降等,使猪体对外界不良因素异常敏感,导致应激反应综合征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对养猪生产和猪肉品质都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季节,更是猪群热应激的高发时期,因此,对于规模猪场而言,加强群体预防水平非常必要。

1.病因

应激是机体受到应激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全身性非特异性应答反应。诸如配种、繁殖、分娩、泌乳、精神紧张等都可作为应激原引起机体应激反应。而像断奶、转群捕捉、驱赶、惊吓、拥挤、保定、运输、高温、噪音、电刺激、空气污染、免疫注射、环境突变等一系列异常刺激,当强度和作用时间达到一定量时,便可引起应激综合征的发生;另外,猪应激反应综合征的发生还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硒缺乏、蛋白质缺乏等有一定的关系。

2.发病机理

本病的发病机理较复杂,目前的认识是,当一定的应激原作用于机体后,引起猪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发生一系列生理与病理的适应反应最后导致应激综合征。如在应激因素作用下,通过神经传递,下丘脑接收到刺激信号,分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该激素进一步作用于垂体前叶,使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增多,ACTH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上腺,促使糖皮质激素的释放。

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在血液中浓度升高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随分泌量增加,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有利于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另一方面,它能促进分解代谢,阻碍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抑制免疫反应,使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同时干扰胃肠机能,引起生产性能降低。在此过程中,如应激原的强度大、作用持久,大剂量的肾上腺素会在短时间内遍布全身,从而引起动物急性衰竭而死亡。

3.应激表现形式与临床症状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生猪的饲养密度大,生存环境过于拥挤,温度过高;或人为干扰过多,动物不断受到惊扰,使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大幅度上升,且以良种猪、瘦肉型猪发生较多,轻者引起发病,重则可造成急性死亡。猪常见的应激表现形式与临床症状有:

(1)猝死性综合征又叫突毙综合征,即生猪受到极强的刺激,未表现任何临床症状便突然死亡,这是应激表现最为严重的形式。如个别应激敏感猪在受到抓捕惊吓或免疫注射时突然死亡;有的公猪在配种时,由于过度兴奋而死亡;有些猪在车船运输途中突然死亡等。

(2)急性应激综合征

临床上由不良应激引起的急性应激综合征很多,如猪心性急死病、桑葚心猪、应激性肌病、恶性高温综合症、胃溃疡、急性大肠杆菌病、咬尾、咬耳症、母猪无乳症、皮炎、肾病等等。一是猪心性急死。也称致死性昏厥、急性心衰竭。主要特点是急性死亡和心肌及全身横纹肌变性,仔猪和育肥猪都可发生,死亡多突然发生于酷热的季节,事先无任何症状。

二是桑葚心猪。3~5月龄猪最为常见,突然死亡,有的病例可见病猪疲惫无力,运动僵硬,皮肤发红。最典型的病变是心脏广泛出血,心脏外观如桑葚。由于在心脏和其他组织中都发现有PAS阳性物质沉着于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前动脉的内膜下和管内,因而也称营养性微血管病。

三是应激性肌病。主要发生于肥育猪,特征是宰后肌肉水肿,变性坏死及炎症。轻者生前无症状,严重病例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皮肤发红,背部单侧或双侧肿胀,肿胀部位无疼痛反应;肌肉僵硬,震颤,卧地呈犬坐姿势;哺乳母猪泌乳减少或无乳,公猪性欲下降等。

临床上猪的应激性肌病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是PSE猪肉,又称水猪肉;②是以背肌坏死为主的肌肉坏死,又称背肌坏死;③是以腿部肌肉炎症坏死为主的疾病,又称腿肌坏死。PSE肉在宰后45分种PH值低于6,肌纤维分离,肌肉保水性差,纹理粗糙,不易作鲜肉,煮熟后耗损大,口味也不好,加工次品率高。

四是恶性高温综合征。多见于长途运输中的肥育猪,由于生存环境突然改变、拥挤、高温等,使猪发生肺炎或胸膜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全身肌颤,死亡率较高。某些待宰肥育猪,因为使用全身麻醉药物如氟烷、胆碱等也可引起应激综合征(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前期表现肌肉颤抖和尾端发抖,继而表现呼吸困难,体表充血、紫斑,体温迅速升高达43℃,心跳亢进,后肢痉挛收缩;重者进一步发展,导致全身无力,肌肉僵硬,最后死亡。

五是急性胃溃疡。由于应激引起胃泌素分泌过度,形成自体消化,出现急性胃溃疡;发病生猪表现胆小,神情紧张,有恐惧感等。

六是急性大肠杆菌病。多见于仔猪。机体在应激因素作用下,抵抗力下降,肠道常在菌成为条件性因素,导致非特异性炎症,造成仔猪腹泻、下痢,重者也可导致死亡。

(3)慢性应激综合征

长时间、低强度的应激因素刺激,动物不断进行生理适应,使免疫机能、抵抗力下降,引起各种继发性疾病。

慢性应激一般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容易被人们忽视。如噪音、冷应激、饥饿等都可能产生不良的累积效应,致使猪的生产性能下降,抗病力降低;有的还可能出现“暗猪肉”现象。暗猪肉是由于所受的应激原作用的强度小而时间长,肌糖消耗较多,糖原储备水平低,体内乳酸生成少,并被呼吸性碱中毒所产生的碱中和而形成;这种猪肉色泽深暗,质地粗硬,保水能力差,切割时没有液体渗出,品质降低。

4.综合防制措施

注重猪场选址建设,科学饲养管理,保持合理密度,保证饲料营养均衡,给动物应有的福利待遇,尽量减少应激因素;定期检测并淘汰应激敏感猪群,选育和引进抗病、抗应激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发病后及时采取措施,对症治疗。这些对预防猪的非特异性应激反应至关重要。

(1)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应激因素猪场建设应科学合理,远离闹市区,保持环境安静,注意采光和通风,避免噪音、空气污染及人为干扰;饲料配方合理,营养均衡,注意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保证有效供给。

平时尽量减少应激因素,如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防止猪群过度拥挤;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通风降温,避免过冷过热;阉割、断尾、断奶、转圈、免疫注射、出栏时不要过度驱赶、抓捕,避免惊吓刺激;补饲、换料要循序渐进,切忌突然变换。

夏季长途运输一定要给足饮水,并定期用冷水对运输车厢冲洗降温,运输前可预先注射氯丙嗪等药物进行预防;因进入屠宰场的生猪来源不同,混群后极易发生剧烈争斗,故应采取一定的隔离防护措施;实施人道屠宰,避免野蛮行为。

(2)选育和引进良种,淘汰应激敏感猪群平时注意观察猪群,对于体温易升高,肌肉好颤抖,皮肤易发红,仔猪兴奋好斗,母猪繁殖障碍,公猪性欲差的猪群,在选育种猪时应有的放矢选择;对容易发生应激反应的猪群,通过血型鉴定、氟烷检测和CPK(磷酸肌酸激酶)值测定检出应激敏感猪只并及时淘汰,使应激基因频率下降,从而选育出抗应激的优良品种。

(3)及时治疗缓解症状应激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是镇静和补充皮质激素,一旦发病,只要及时有效治疗,一般应激症候能缓解并治愈。

镇静剂中的抗应激药物以氯丙嗪注射液为首选,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2毫克,肌肉注射;对因肾上腺和甲状腺机能低下引起的应激失调,可肌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进行纠正;如应激使分解代谢增加,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还可同时静注5%碳酸氢钠50~200毫升,以补充电解质,纠正体液酸碱平衡;另外,在猪群转群前9天和前2天可给予亚硒酸钠VE内服,剂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0.1毫升,或于转群前1天给予阿司匹林内服,剂量为每日每千克1.5毫克,能有效预防应激对仔猪抗自由基系统的不良影响和抑制猪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加剧。

猜你喜欢

猪群仔猪综合征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考前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