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陶瓷中的颜色词“青”之漫谈

2022-11-04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0期
关键词:青瓷青花瓷青花

彭 星(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东汉晚期刚诞生的成熟瓷器主要以青瓷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隋唐时代,南方地区产生了洪州窑、越州窑、越窑、婺州窑等有名的青瓷窑口。宋代制瓷业持续繁荣,汝窑、官窑、龙泉窑、耀州窑等生产的青瓷亦是精妙绝伦。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窑更是闻名于世界[1]。这些窑口的青瓷产品色调不一,有黄绿、青绿、淡蓝等不同色调,而古人均以“青”称之。在古代汉语的环境下,此种称呼是合适的。但近现代以来,“青”的常用含义发生了改变,而古代瓷器的名称却被沿用下来。这导致今人对以“青”类瓷器命名原因的不甚理解,如越窑青瓷偏黄绿色,汝窑天青色瓷带有蓝色乳光,景德镇青花瓷呈现出显著的蓝色等。笔者从汉语颜色词的角度对“青”进行解读,并结合古代陶瓷的相关记载及实物,对古人笔下的“青”类瓷器进行解读。

一、“青”的今义

“青”在现代生活中更多用于表达年轻、幼稚等隐喻义,即便表颜色,也容易被理解为偏绿的色泽。万海静等[2]指出,在现代日常生活中“青”隐喻意义的运用大大超过了其颜色义的运用,如幼稚、心情愤怒、年轻、友谊长存等含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年轻”的含义,占到隐喻义的85%。这说明现代人更偏向于选用绿、青、灰等词描述色彩,以减轻对多义性“青”的运用。姚小平等[3]研究认为,“青”从殷商到近代都作为基本颜色词使用,而且表达“绿、蓝”色义,直到现代,“青”才脱离颜色词的序列。刘丹青[4]也持类似的观点,他指出“青”在古代是基本颜色词,但在现代汉语中“青”的意义分别包括在“绿”和“蓝”中。李凯蕾[5]认为,虽然“青”仍可表颜色义,但多用在绿色植物名中表示绿色的含义,其“蓝色”“黑色”义在逐渐弱化甚至可能消失。

此外,在自然科学中,对色彩的划分与我们的生活用语不完全相同。色彩学严谨地将颜色划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每种色彩分别有不同的波长范围。“绿”“青”“蓝”对应的波长范围分别是577~492 nm、492~450 nm、450~435 nm[6]。在这种情况下,“青”表示绿色、蓝色之间的色调,与“绿”“蓝”是存在明确界限的。

二、“青”的古义

“青”在古代表颜色义时较为复杂。张清常[7]也认为,自先秦时期起,“青”兼有蓝、绿、黑三种颜色的含义,并认为“现代有的字典词书以‘青’释‘青’,等于没说”。赵晓驰[8]对张清常先生的观点进行了补充,他认为 “青”的本义包括绿色、蓝色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颜色,黑色是引申义。从上古时期开始,汉语不会对蓝色和绿色进行严格的区分。因为当时的科学语言在对光谱连续系统进行切分时,是把蓝光和绿色当成一个整体加以概念化和词汇化的,即将其作为一个义位进行称名。但黑色义与“青”的相关性并不是很强,“青”表达黑色义是从唐代以后开始的。

笔者认为,古代用“青”表达蓝、绿二色是较容易理解的。以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句为例,古人用“青”形容泰山,草木葱茏的青山从近处看会显出绿色,从远处看往往显出蓝色,这足以说明蓝色、绿色容易混同。用“青”表示蓝、绿色的例子非常多,例如先秦《荀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蓝表示的是一种绿色的染草,而青表示染草提取物之“蓝色”;《诗经》中“瞻彼淇奥,绿竹青青”;《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中“室如县罄,野无青草”,可知青很早就表示绿色义。

“蓝”从唐代才开始进入基本颜色词的行列并表达“蓝色”义,一直沿用至今。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蓝”为:“蓝,染青草也。”即“蓝”的本意是一种植物。唐朝白居易《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中的“蓝”亦是译作蓝草[9]。又如唐朝韦应物《送秦系赴润州诗》中写道:“常怀旧卷映蓝衫。”此处的“蓝”是表蓝色的。虽然表颜色的“蓝”逐渐开始使用,但“青”仍然常表示蓝色,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青衫”就表示一种蓝紫色[8]。总之,蓝色系统词汇不仅出现得很晚,而且使用的频率也不及青色系统词汇,古人在看到蓝色时仍习惯以“青”称呼之。

三、古代陶瓷中的“青”

较早以“青”形容瓷器外观的应该是唐代的越窑青瓷、宋代的龙泉青瓷,此种情况下“青”的表意偏向绿色。元明时期,青花瓷开始流行以后,“青”也常用于形容蓝色的瓷器。及至晚清,“青”仍经常表示蓝色,但颜色词“蓝”“绿”的使用也开始增多,于是青的含义又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出现了文人将“秘色瓷”与青花瓷相提并论的讹误。民国时期,用“青”表颜色的情况就更少了。民国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特地为“青”作出解释:“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

南宋蒋祈《陶记》[10]中记载道:“其视真定红磁、龙泉青秘,相竞奇矣。”可知此处的“青”指偏绿的颜色。此外,书中未提到表颜色的“蓝”字。

明代王宗沐(1524—1592年)《陶书》[10]中记载了大量“青”类词汇,其中有时表绿色义,有时表蓝色义,若不了解古汉语中青的含义则特别容易曲解瓷器的颜色。如含有钴元素的矿物被称为“青料”,而这些青料在烧成之前是偏灰黑色的,在烧成之后,青料绘成的青花图案多呈亮丽的蓝色。在“御供”条中,记载了大量的“青花白地”器,即青花瓷,可知此处的“青”表义为蓝色。明末宋应星(1587—1666年)《天工开物·陶埏》[10]中“(青花料)调研时色如皂(皂为黑色义),入火则成青碧色”“上者(质量好的青花料)出火成翠毛色”这两句话非常特别,按现在人的理解,“翠毛色”“青碧”应是偏绿色的,但钴料是不可能烧成绿色的,青花料烧好之后肯定是偏蓝色的。因此 “翠毛色”“青碧”应表蓝色义。

清代唐英(1682—1756年)《陶冶图编次》[10]除了记载“青花”“青料”外,还出现了“霁青”,也就是现在说的霁蓝瓷器,其还用“青翠”一词形容青花瓷图案的发色。唐英《陶人心语》[10]“陶成纪事碑记”节内不仅提到“青花”,还出现了“青釉”(实际上呈现出蓝色的釉)的记载:“新制法青釉、系新试配之釉,较霁青泛红深翠,无橘皮棕眼。”但此“青釉”是指用于烧制钴蓝釉瓷的原料,使用的是“蓝色”义。该章还介绍了“仿龙泉釉,有深浅二种”“仿铁骨哥釉,有米色、粉青二种,俱仿内发旧器色泽”,在提到这些铁系青釉时,作者并未将其与钴蓝釉混同,说明唐英明确区分了“青”蓝、绿二义。

问题就出在后人对唐英《陶冶图编次》的解读上。晚清朱琰(1766年进士)著有《陶说》[10]。在注“瓷器青花、霁青之大釉,悉籍青料……”时写道:“(按)晋曰缥瓷,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曰雨过天青,吴越曰秘色,其后宋瓷虽具诸色,而汝器宋烧者,淡青色;官窑以粉青为上;哥窑、龙泉色皆青;陶器青为贵也。白地青花,亦资青料。明宣德用苏泥勃青,嘉靖用回青,青非不佳产地太远……”此处,朱琰片面地将“青”视为蓝色,并将铁系青瓷与钴系青瓷(实际上是钴蓝色)混同,这是不可取的,所以《陶说》中“哥窑、龙泉……亦资青料”的说法存在问题。

与朱琰时代相近的梁同书(1723—1815年)在《古窑器考》[10]中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书中提道:“陶器青为贵,五彩次之。夫瓷器之青花、霁青,悉籍青料……晋曰:缥瓷。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曰:雨过天青。吴越曰:秘色。其后宋瓷虽具诸色,而汝器宋烧者,淡青色。官窑以粉青为上。哥窑、龙泉色皆青,白地青色亦资青料。”此段像是《陶冶图编次》《陶说》中相关论述的混合,而不是作者亲眼目睹各种瓷器后下的结论,否则不会出现将唐宋青瓷曲解为与青花瓷同色的错误。

清末陈浏、民国许之衡(1877—1935年)对“青”“蓝”“绿”的关系做出了较合理的解释。陈浏《陶雅》[10]:“蓝色之最淡者,曰‘天青’。青色之较浓者,曰‘天蓝’。”“苹果绿,亦谓之苹果青。”《饮流斋说瓷》[10](民国刊印本)又明确地指出:“古尚青,凡蓝也、绿也,皆以青括之。”这二人的观点清晰地表明了颜色词“青”古今表意不同的事实,也终于为我们理清了青、蓝、绿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结论

第一,从现代汉语来讲,“青”在现代生活中多用于表达年轻、幼稚等隐喻义,当其表颜色义时多用在绿色植物名中表示绿色的含义。从现代色彩学的角度讲,“青”是介于蓝色、绿色之间的颜色,与蓝、绿是并列的关系。

第二,从古汉语来讲,“青”在商周时期就成为蓝、绿两种颜色的统称,并且从唐代以后兼有黑色的含义。隋唐以后蓝色系统颜色词开始出现,但未能动摇“青”在颜色词中的地位。从民国到现代,“青”表颜色的功能逐渐被“绿”“蓝”二字分化,人们对颜色词“青”的认识逐渐模糊。

第三,由于“青”在汉语中用法的变化,造成了今人对一些古陶瓷名称的不解。譬如“青花瓷”“越窑青瓷”虽都用“青”形容,但表义分别为蓝色、绿色,在古汉语习惯中是合理的,在现代汉语习惯中却容易使人费解。因此,在我们对古代陶瓷的称谓、特征认识不清时,可以适当地将其置于古汉语的环境中去理解它们,即“以古论古”。

第四,在古汉语中“青”的颜色义很广,但古人似乎很少对蓝、绿以及二者之间的颜色产生误解。这是由于古人采用了很多方法,将不同的青色进行细化,比如两个表颜色的字连用,如“粉青”“灰青”;又如给“青”加上一个具有比喻意义的前缀,如“豆青”“霁青”等。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得古人在频繁地使用“青”时,又不至于表义出错,确实是很高明的。

猜你喜欢

青瓷青花瓷青花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夺得千峰翠色来——王玮的青瓷艺术
青花
试论青瓷艺术创作
龙泉青瓷
纯净的青花瓷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