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高价值专利运营探析

2022-11-04陆薇薇

科技与创新 2022年21期
关键词:华电科技成果专利

陆薇薇

(华北电力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北京 102206)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不仅人才济济、群英荟萃,科研项目层出不穷、比比皆是,而且科技创新成绩斐然、硕果累累。毫无疑问,高校是极其重要的专利汇聚地和供给地。全球专利数据库(incoPat)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1 月至6 月)全国高校提交专利申请超过16 万项,专利授权6.9 万项,然而,专利运营效果欠佳,转化率普遍较低。因此,高校在不断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模式,摸索运用各种手段综合实现专利的市场控制力或经济价值[1-2]。

1 政策环境

近年来,随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知识产权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密集出台,高校专利运营环境正在悄然形成,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已然成为高校近几年发展和关注的热点[3]。

自从2015 年修订和完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发布以来,几乎每年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办法发布,从国家层面指导了科技成果该如何落地,针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流程、转化方式、转化过程中的收益以及转化的具体步骤等,进一步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坚定了中国加速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的信念。

例如,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从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改革措施和机制保障等方面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工作作出了部署。2017 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指出“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目标应该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科研成果转化绩效突出,为国家和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等作出突出贡献[4]。2020 年,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以优化专利质量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导向,在注重高校专利数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高校专利质量,重点强调基于专利的创造、运用和管理,充分凸显高校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不难发现,中国针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这些政策也适用于专利。尤其是2020 年发布的《若干意见》,已经对高校的专利质量、如何创造高价值专利以及高价值专利的运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高校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把专利工作回归到保护创新的初心,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发展的同时,为社会主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2 高校专利运营模式

2.1 鉴于专利培育的高校专利运营模式

高校院所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以期产生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原创技术。从原创技术到产品运用,高校面临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大任务。但从国内高校的知识产权运营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专利保护范围过小,专利技术转化艰难”的问题,研发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远远没有发挥出对中国经济发展作贡献的作用[5-7]。

鉴于中国高校的科研模式和专利运营模式,本文提出从专利培育入手,遵从市场导向原则,从科学研究阶段开始,融入专利信息分析,形成专利技术培育并保护,实现价值放大;通过转化实施,实现专利价值化。

如图1 所示,在初始的科学研究阶段,通过专利分析明确目前技术领域总体专利情况,预测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产品市场需求;在培育和保护阶段,制定专利布局实施方案,通过知识产权分析引导技术研发路线,构筑成果保护体系,对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的申请,通过检索、查新、预审,确保高质量专利申请文本,获得最大可能的保护范围,使专利技术获得价值放大;在实施与转化阶段,结合高价值专利遴选,对专利评估,分级管理,对有实施价值的专利通过技术转让许可或商品化开发,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进而实施收益回馈科学研究。在此过程中,将以上过程通过流程文件固化,形成可执行的规范,融入华电科学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并长期推进。

图1 鉴于专利培育的高校专利运营体系

2.2 华北电力大学专利运营情况

华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华电”),1958 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1995 年,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为华北电力大学;2003 年3 月,学校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划转教育部管理,目前,华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12 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 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 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具有鲜明的电力特色。

为创新监管模式,构建共治格局,犍为县局牵头建立区域共治的长效机制,建成川西南“两区五县”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指导成立“犍为县乡厨协会”,首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体系,实现良性循环的行业自律新格局;实施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化电子监管系统建设,组建全县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监控指挥中心,打造“互联网+食品药品监管”的现代化监管平台,并为全县352支乡厨队伍配备“单兵”可视系统,建成集“监管部门、行业组织、经营个体”于一体的共治格局。

目前,华电的学科体系涵盖了火力发电和生物质、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各类新能源发电技术以及输电、配电、供电等电力工业技术,已有相关领域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华电各学科专业都在积极推进相关研究工作。华电与电力企业几十年来在各个研究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合作关系。

2020 年,华北电力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逐步展开,成果显著,其中,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3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为36 项,但是,与2018年高等院校最高值相比,合同转让数量不足其15%。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为2 091.65 万元,比照国家科技评估中心2018 年数据显示,转化合同金额与全国高校第一百名院校(重庆工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大学)尚有千万级的差距,远低于高校最高水平(上海科技大学8.3 亿元)。以华电近十年来电气工程领域发明专利运营情况为例,目前华电电气工程领域发明专利总量3 909,专利数据统计及运营情况统计如表1 所示。

表1 华电发明专利数据统计

由表1 可知,华电电气工程领域的专利运营比例为5.12%,不足一成。此外,华电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申请专利,数据显示,华电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总计产生1 749 项共同申请,合作申请量最大单位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有631 项。

2.3 从专利角度的专利运营分析

抛开高校的体制,从专利角度分析华电专利转化率低下的原因。华电近十年来作为原始申请人的专利有13 744 项,其中中国专利13 624 项,国外专利120项;而在13 624 项中国专利中,有效专利6 907 项,失效专利高达6 717 项,因未缴年费而失效的专利占比过大,为31.72%,授权状态的专利仅为31.46%,18.90%的专利在实质审查阶段(发明专利),还有少量专利为期限届满、驳回、避重放弃等状态。

由此可见,华北电力大学在有效专利的维护上存在不小的漏洞,专利授权后需要每年按时缴纳一定的年费,由于未缴纳年费而失效的专利实在可惜。事实上,很多专利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意向购买者,专利往往要比市场领先5~10 年,即一项专利技术很可能在授权好几年之后,才有转化的可能,如果还未等到市场对这项专利感兴趣,就放弃了对这项专利的维护,即放弃了所取得的专利权,那么,这项专利技术相当于贡献给了社会。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创造了价值,所谓的社会价值,但是对专利权人来说,相当于损失极大的经济价值。这很可能是影响华北电力大学专利运营效率的最大原因。

其次,技术转移转化的核心还是技术方案本身,而专利申请文件是技术方案最重要的载体[8]。原始申请文件的撰写质量以及审查意见答复过程中的反复推敲、反复斟酌毫无疑问直接影响到后续专利申请是否可以成功获得授权、授权后的稳定性是否极佳;而稳定性绝佳的专利显然是技术转移转化钟爱的对象。

因此,本文认为,在高校转移转化的前期,即图1中的价值形成及价值放大阶段,应积极做好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和保护。

3 高价值专利培育保护

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专利技术进行高价值专利培育,并通过知识产权多维保护,是实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途径。以“电力物联网”为例,华电在高价值专利培育阶段,建立一套管理规范,在高价值专利产生的每一个环节:高价值研发与创造—高质量申请与保护—高水平遴选与评估—高价值运营与转化,加强流程管控和专利信息利用,如图2 所示。

图2 高价值专利培育全流程

针对电力物联网的研发过程,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在项目初期通过分析本技术领域总体专利态势,出具专利态势分析报告,并根据态势报告结果和研发现状,对关键技术点进行深入分析,给出某技术点的专利布局策略,出具专利布局分析报告,并在电力物联网二级技术方向,通过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培育高价值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

在立项前,首先要做好专利查新检索工作。目前,众多高校已经成立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依托图书馆的信息检索分析能力,服务于科研团队,在项目立项期间,了解项目涉及的技术现状,防止重复立项。

在研发过程中,专利信息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需要跟踪目前竞争对手或合作单位的研发情况,而且需要定期的监视竞争对手专利申请的法律状态,结合竞争对手的布局和科研成果进行自身专利布局的同时,不忘规避侵权风险。同时,对自有专利的稳定性分析也至关重要,哪些专利创造性比较高,保护范围比较广,需要维持的年度比较久,也需要专人专员定时进行统计和跟踪。

对于研发过程中产生的灵感,需要养成首先进行专利查新检索的好习惯,对拟申请的技术方案要进行新颖性和创造性预评估,确定权利要求合理的保护范围。

在项目结题后,需要对递交后的专利申请进行审查流程的时限监控,切莫错过相关期限。在答复审查意见的过程中,也要做到和审查员多沟通多交流,以期达到尽快授权的目的。

与此同时,建立高校高价值专利遴选和评估机制,对电力物联网核心架构的重要专利从技术维度、法律维度、市场维度3 个维度入手,将3 个维度的指标充分融合建立评估模型;结合电力物联网行业的特点,考察是否有独有的行业指标,如有,则可加入到评价体系中参与价值的评判,如图3 所示。

图3 高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对现有专利进行遴选后,将不同的专利分级分类管理,划分为核心专利和外围专利,对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期内新申请的专利均进行评估。

基于进行价值评估的专利,对于核心专利,证明其市场前景良好、技术可行、保护合理的专利技术,应尽早实现其产业化,作为重点进行转移转化运营;对于外围专利,应在考虑专利组合协调性之后,选择性维护对于在未来市场占有率有一定影响的防御性专利,同时关注跟踪该专利技术发展走向,若发展潜力大,则可进一步对专利技术改进或者修改其原先的申请文件,灵活运用专利优先权的概念,除了能对权利要求进行重新布局外,还可以变相延长专利保护期限。

全流程高价值专利培育,通过流程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的作用,对高校科研成果进行有效的挖掘和保护,同时结合专利信息利用,形成满足市场竞争需求的高价值专利和专利组合,为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放大提供可能性。

4 结论

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关键是提升专利的保护和运用能力。对高校而言,随着高校拥有的科技成果俱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成为实现高校科技创新的主要手段,但目前高校专利的质量和维护均有大幅的提升空间。

因此,高校应针对科研团队建立高价值专利全流程培育机制,从科研成果的价值形成到价值放大,积极挖掘和培育高价值专利,形成有力的专利组合,进一步形成专利池。

同时,对于相关技术领域的高价值专利、专利组合以及专利池,应当充分利用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的力量,在相关技术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管理运营服务,必要时可依托中心组织参加相关技术转移转化大会、参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工作,推进相关技术领域的产业化进程。

此外,充分利用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力量,服务科研,服务创新,提升高校专利质量,为后期的专利运营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华电科技成果专利
北京市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调查与分析
刘吉臻:怀揣家国的“华电”人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