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惠源:逐梦“食品强国”

2022-11-04姜正伟

银潮 2022年10期
关键词:燕麦粮食爱心

文 姜正伟

姚惠源作食品健康与安全主题发言

姚惠源,1936 年出生。现任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会长、中国粮食工业协会大米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首任院长、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粮油学会终身成就奖”“江苏最美资助人”等多项称号。是我国首批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博士生导师,我国稻谷加工工程理论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免淘米”“营养米”“大米抛光机”“米乳”“全谷物食品”等重大粮食精深加工新工艺、新技术创始人。

2022 年8 月5 日,内蒙古武川燕麦文化(南京)推介会暨燕谷坊武川燕麦生活馆启动揭牌仪式在江苏省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举行。燕谷坊集团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立足我国全谷物食养健康产业链开发,始终践行“一手农民、一手市民”的企业使命,开发了燕麦胚芽米、燕麦肽、燕麦奶等燕麦全谷物农产品。该集团董事长兼CEO 何均国赞叹:“姚教授是我们的恩人。”2004 年7 月,“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风趣地对姚惠源说:“我们使水稻增了产,你们使水稻增了值。”

立志毕生研究食品科学

1936年,姚惠源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江南水乡——浙江绍兴。1956年,他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为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国家因发展需要,在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现为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迁往无锡,正在读大二的姚惠源也随迁无锡。

“当时,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无锡新校区几乎什么都没有。”谈起当时学校迁移的往事,姚惠源至今历历在目,“整个系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桌椅板凳等都是用火车从南京运往无锡,同学们拉着木板车一台台、一件件运到了新校区。”

“粮食专业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国家对我们很好,求学过程虽然艰苦,但我学有所成、报效国家的热情很高。”姚惠源回忆,当时国家为解决温饱问题,十分重视粮食的生产和加工,提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备战备荒为人民”等口号,“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我就要把毕生精力献给食品科学,为中国早日成为‘粮食强国’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大学毕业后,姚惠源响应国家号召,满腔热忱地投入到粮食工程项目设计和建设中。1964年,他被选派参加原粮食部科研院主持的援助马里蒸谷米厂工程设计。1965年,他又参与原粮食部科研院合作研究“速煮米”且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1977 年,由他主持研制的NF15 喷风米机获原商业部科技成果奖,成为我国至今仍在批量出口的粮食机械优质产品。

1978年,改革开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姚惠源分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环境,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尽可能多地做出点成绩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们的科研思路就难以打开,所处的发展环境也肯定没有这么好”。

科研托起食品强国梦

上世纪80年代初,一名教授从日本访学回来向姚惠源汇报说,日本人吃的大米不用淘,可以直接放在锅里煮。

“国外同行能做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随即,姚惠源组织开展“免淘米”项目研究。他带领同事们进行重点攻关,发明了稻谷“抛光”技术,米不用淘洗就可以直接加水蒸煮。

“‘免淘米’项目的成功轰动了全国,来找我们的人络绎不绝,当时,我就想着如何将稻谷‘抛光’技术造福社会。”姚惠源介绍,他带领科研人员吃住在镇江丹阳粮食机械厂,制造出大米抛光机,并推广到全国农业家庭,造福了千万百姓。

1988 年,姚惠源又成功研究出“营养米”,填补了国内空白,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营养强化大米”的新工艺,对提高大米营养效价、改善我国膳食结构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内取得诸多突破之后,姚惠源又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主攻粮食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工作,先后主持大中型工程设计项目20 余 项。1990 年 至1991 年,他带领科研团队设计承建泰国曼谷日产250吨面粉厂的大型工程项目,首次将价值100 余万美元的中国全套面粉加工设备送出国门,实现了零的突破。

一度时间,由美国和日本化学合成的大米香料占据市场主要地位。为打破这一垄断,姚惠源力主开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香料。

有一次他去云南西双版纳出差,在一家饭店喝到一碗糯米香茶,出于职业敏感,他了解到这是当地糯米香茶植物树的树叶干制而成的,就到当地市场上购买了这种香叶带回学校,经论证这是中国特有的资源。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要想挑战和替代发达国家的成熟产品并不容易。姚惠源领着一批博士生,克服多种困难,终于研制出中国独有的天然大米香料。

1995年,该自主创新的产品随科技部组织的参展团赴美国洛杉矶参加美国发明家年会,最终该香料以纯天然及其成分与天然米香成分一致,获得了当年美国发明家国际金奖。

2004 年7 月,由姚惠源承担的国家“十五”期间我国稻米及其副产品高效增值深加工技术项目成果在湖南省长沙市鉴定时,时任鉴定组组长袁隆平对姚惠源风趣地说:“我们使水稻增了产,你们使水稻增了值。”

谈起“稻米及其副产品高效增值深加工技术”项目的成功,姚惠源一脸自豪:“通过我们的努力,使稻米资源得到了广泛利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粮食安全性和农业综合效益,对提高我国粮食资源附加值,增强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一项目具有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2005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 年10 月,姚惠源担任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首任院长。此时,食品学院获我国首批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博士点,姚惠源是该博士点的首批博士生导师。他为此付出了极大心血,先后培养出30名博士生和博士后及26名硕士,这些学生如今都是奋战在食品工业战线的“姚门子弟”。

2008年退休后,姚惠源依旧觉得时间不够用,他常年奔走于食品科研院所、生产基地间,倾注全部心智研究我国全谷物食品且成果颇丰。

燕麦是全世界公认的有利于健康的谷物。姚惠源组织一批批专家深入我国“燕麦之乡”——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助推燕谷坊集团在全谷物基础科学研究、精深加工等方面献智出力。“从燕麦种子繁育到食品研发,姚教授亲力亲为,研发出肽、乳、水等系列产品,尤其是燕麦胚芽米、燕麦全粉、燕麦芯粉等燕麦全谷物农产品。”燕谷坊集团董事长兼CEO 何均国说,“如今,集团已发展成集智慧农业、终端新零售、餐饮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的‘燕麦+’产业生态链综合运营商。姚教授是我们的恩人。”

回忆起年轻时的那股子冲劲,姚惠源至今满怀喜悦、心潮澎湃——“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粮食生产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食品和粮食工业水平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年轻时,为‘粮食强国’奋斗;退休后,更要为‘食品强国’出力。”

惠泽学子 珏美江南

对于学生们来说,姚教授不仅科研成果和学术道德令人敬仰,他与师母之间的伉俪情深更让人羡慕。姚惠源在南京工学院与同窗胡珏琴相识相爱,相濡以沫60载,

2014 年2 月,胡珏琴不幸去世。告别式上,姚惠源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拿出夫妻两人毕生共同积蓄中的50万元,再募集50万元,建立“姚惠源·胡珏琴百万奖助学爱心基金”,资助食品学子。“我和珏琴受过国家的恩,要报答党和国家。她早年因家境贫寒接受了国家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才能够继续学习,生前就一心想着为那些和她有一样经历的苦孩子们做点什么。”

为募集更多基金,姚惠源编写了400 字的“爱心邀约”发给知己好友及多年的合作伙伴。50 万、165 万、195 万、215 万……目前,该爱心基金已达700多万元,奖励和资助江南学子454人次。

“人的一生,能为社会、为国家留下点什么才是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我和夫人的共同心愿是把我们的爱心留下来、传下去,让更多的后继者去实现‘中国食品强国梦’。”

李才明曾是“姚惠源·胡珏琴百万奖助学爱心基金”的受助人。如今,他循着姚惠源的奋斗足迹,已成长为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攻食品科学与工程、淀粉质资源开发与利用、淀粉生物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说:“这样的爱心必然会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将来他们有能力回馈社会之时,定会传承爱心。”

“惠泽学子、珏美江南”,“姚惠源·胡珏琴百万奖助学爱心基金”如今已成为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精神的薪火相传。

第二届奖学金获得者金亚美说:“姚教授用毕生智慧与精力搭建了两座桥梁,一座通往小康生活的彼岸,一座架起了爱心传递的彩虹。我是无数受爱心滋润的学子中的一人,现在在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任教,从他身上学习为师之道、教学之道,他至诚报国,甘于奉献,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为新时代身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

一生科研,硕果累累;一生教育,桃李天下;一生奉献,薪火相传。虽然退休多年,但姚惠源退而不休,甘做嫁衣,在食品强国的逐梦路上不断奔跑。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姚惠源在国家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召开的会议上说:“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我很幸运目睹我们国家一步一步走向辉煌。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继续不忘初心担使命,甘于奉献不言老,一如既往地为党做一些工作,为学科建设作一些贡献。”

猜你喜欢

燕麦粮食爱心
五寨燕麦晋粒康“边煮边发芽”的神奇谷物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燕麦奶不含奶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爱心树(下)
行了,我像所有的他们一样
爱心
燕麦是一把双刃剑
爱心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