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天文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读《中外天文学文献校点与研究》

2022-11-04陈明晖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5期
关键词:天文学新书文献

文/陈明晖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副研究员、博士)

研究古代科技应该从文献的梳理工作抓起,做好诠释和训诂工作,这样才有利于今人以史为鉴,做好科技创新。毋庸讳言,天文学比较晦涩难懂,只有少数既受过正规科学技术训练又具备史学素养的研究人员,才能够有效从事天文学交流史的研究。因此,在以往的中外交流史研究中,人文方面的交流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中外天文学交流无论从史料整理、研究成果还是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来看,都是远远不够的。

天文学与数学、中医药学、农学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科学。在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中,涉及天文学方面的,如干支、阴阳合历、天象记录、敦煌星图和水运仪象台等,也足可占有一席之地。比如,戴念祖先生考订了中国古代北极光的记录,并整理出北极光年表,借此来研究地磁轴的漂移和太阳活动的规律,为持“周期说”者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中外天文学交流史研究具有科学史、历史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2017年,邓可卉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天文学文献校点与研究》是近年来这方面少有的佳作。《中外天文学文献校点与研究》是《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丛刻》中的一本。邓可卉教授主要从事数理科学史研究,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史、数学史、古希腊数理天文学史等领域研究颇深。

《中外天文学文献校点与研究》对《革象新书》《表度说》《测天约说》《比例规解》《测食略》等13—17世纪中西五种天文学文献进行了点校,并对每种文献的成书背景、作者和译者,以及主要内容等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除了《革象新书》外,《表度说》《测天约说》《比例规解》和《测食略》为传教士撰写或为中外人士合作译撰。因此,这4本书不仅在写作过程中体现了中西交流,还对明朝末期的历法改革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限于篇幅,笔者仅谈谈《中外天文学文献校点与研究》涉及赵友钦和《革象新书》的部分。赵友钦出身皇族,是宋太宗的第十二世孙。在江山易姓、改朝换代的战乱年代,赵友钦为了逃避元朝的迫害,隐逸为道家,在炼丹术、天文、数学和物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赵友钦的著作主要有《革象新书》《盟天录》《金丹正理》《推步立成》《三教一源》等。除《革象新书》外,其他著作现在都已经散失。

《革象新书》是中国古代的一本科技名著。赵友钦的主要科技成就都体现在《革象新书》中。这本书由赵友钦的二代门人章浚梓刊行,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作序。《革象新书》主要涉及天象观测、历法编制等我国传统天文学问题。每篇的标题都用四个字表达,“天道左旋”“日至之景”“小罅光景”“月体半明”等。

学术界对于《革象新书》和赵友钦的研究比较多,王锦光、洪震寰和戴念祖等先生的文章和著作中都有所反映。王锦光和洪震寰的《中国光学史》以及戴念祖的《中国光学史》,都是围绕着赵友钦的光学实验展开的,尤其是关于小孔成像和日食与月食的模拟。赵友钦的这些光学方面的研究,还涉及亮度和照度的问题,以及如何控制变量的方法。

《中外天文学文献校点与研究》对《革象新书》和赵友钦的研究更加全面,并不局限于光学的内容。图书中既包含着古代学者的看法(如明初的宋濂),也有点校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关于《革象新书》的版本,《中外天文学文献校点与研究》中收录了两个版本,一个是《永乐大典》的版本,另一个是明代的王祎版本。这两个版本各有千秋,都曾被收入《四库全书》。对此,点校者认为:“王祎在其勘定《重修革象新书》时,更加详细地考证了赵友钦的生平,对《革象新书》原文进行了编辑,并且删除冗杂,指正错误之处,提纲挈领,使得原文文辞更加简明。但是四库纂修官认为他的润色、删节没有说明其原因,也没有进行校注工作,所以后人读来会不明就里。而(《永乐大典》中的)原书更容易使读者有据可考。”为此,点校者将二者均收录,并加以校点。笔者认为,点校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引而不发,希望能者从之”,为以后学界同人研究提供方便。

作为自己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中外天文学文献校点与研究》点校者在“提要”中作了系统的展示,即把书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赵友钦的天文思想和研究方法作了较为详尽的说明。

首先,赵友钦利用“勾股法”测量天体的远近。在中国古代的文献《周髀算经》中已有“勾股法”的论述,但是,赵友钦有所创新,“其覃思推究,颇亦发前人所未发”,特别显示出了赵友钦数学上的造诣。赵友钦了解《周髀算经》以来数学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天文学的主要观点和重要发现,以及一些测量的知识。例如,对测量日影的方法,赵友钦有所创新。对此,赵友钦还有较多的说明,并且考虑到能方便民间人士的测度,这也许就是当时的天文科普吧。点校者还注意到减少误差的方法,即重复若干次(“须当再验三四夜,以审定焉”)。顺便一提的是,无论是视觉误差还是测量仪器误差,导致误差最根本原因在于人类视觉生理所限。因此,我们不能以今人的标准对古人求全责备。

其次,赵友钦关于天地的计算。这主要体现在有关“割圆术”的论述。他写道:“日之圆径一度,以算术求其周数,计三度一十四分一十六秒,月之周径比似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度”“分”“秒”的进位关系并不是今天使用的六十进制。在“乾象周髀”中,对于圆周率的使用和算法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对刘徽和祖冲之的算法也作了详尽的论述。其中,还包含圆周率的数值。刘徽的数值为3.14(“圆径一尺,周围三尺一寸四分”);祖冲之的数值则分为“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对于如何推得圆周率,赵友钦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包含相关的操作方法和过程。

最后,赵友钦从“哲学”上加以概括。即“要之,方为数之始,圆为数之终,圆始于方,方终于圆,《周髀》之术,无出于此矣”。大意是,测算“圆”周率,要从“方”形开始,并且不断地割圆,以逼近其圆。

一言以蔽之,《中外天文学文献校点与研究》崇尚考据,既没有跟在外国人后面亦步亦趋,也没有打着中国传统的旗号故步自封,因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该书梳理了自汉末至宋初传入中国的域外天文学文献、元代传入中国的阿拉伯天文学文献、明清之际传入中国的欧洲古典天文学文献,以及中国天文学向其他国家输出的相关历史文献,能够为未来深入研究中西天文学交流提供丰富的史料集成。

猜你喜欢

天文学新书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意林》新书,pick一下
新书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我天文学会退出国际天文学协会
天文学,地球科学
现代天文学如何起步
新书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