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党史”教育的逻辑和路径研究

2022-11-04崔洋洋康丽滢

今传媒 2022年10期
关键词:承德党史红色

崔洋洋 尤 悦 康丽滢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一、承德地方红色资源概述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全体中华儿女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形成或赋予的政治、精神和文化内涵,并以精神或物质形式呈现出来的,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承德地方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承德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过程中,所形成的遗迹文物、纪念场馆、历史文献、文艺作品等的物化形态和精神形态。承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既有建党初期兴隆县半壁山镇驴儿叫村的第一个党支部遗址,也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孙永勤烈士纪念馆等历史遗迹,还有解放战争时期的董存瑞烈士陵园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塞罕坝精神等。承德红色资源具有先进的思想性和继承性,它所彰显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广大青年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不断努力。

二、承德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液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性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力量的源泉。”

承德地方红色文化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将红色资源融入到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既为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提供了现实支撑,又让他们在真实的纪念场馆、历史文献中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红色精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能够打牢广大青年奋斗的思想基础。承德地方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在承德地区的缩影,将它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有益于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史,不断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

(二)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由于大学生还未深入接触和了解社会,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判断,往往带有主观色彩,缺乏客观、理性的、辩证地思维意识。此外,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平台,而网络信息鱼龙混杂,部分大学生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侵蚀,从而影响他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承德地方红色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资源,将红色资源融入到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中,有益于丰富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看待问题的视角,激发他们强业报国的内生动力。

(三)有利于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政治取向

承德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反映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体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真谛。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史教育,有助于莘莘学子了解中国共产党辉煌的历史以及做到“两个维护”。此外,以党史教育为手段,借助红色资源文化传播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年学子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承德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

(一)理论逻辑: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大学生的政治定力

高校大学生朝气蓬勃、年富力强、思想活跃,但是他们是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对共产党人的奋斗史缺乏了解,容易被历史虚无主义所误导,在大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必要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到明天的,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隔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诋毁或误导,广大青年学子应在学习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激浊扬清,坚定自身政治信仰。

(二)价值逻辑:把握党史教育主线,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精神

承德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承德地区的红色故事,对这些影像、文献等宝贵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纳,有益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系统化和全面化,避免大学生在学习党史知识时陷入零散化和割裂化的状态。将承德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到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中,既有助于拓宽大学生的历史视野,帮助他们从微观和宏观上把握党史发展的主线,深刻领悟历史事件,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也有助于大学生了解乡情、国情,增强他们对党、社会主义道路和国家的认同,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

(三)实践逻辑:把握红色文化内涵,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毕业生的回信中指出:“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红色资源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的奋斗精神和追求。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认识红色文化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党史教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内在动力。

四、承德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路径

(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红色精神与教育价值

将承德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寓教于景、寓教于思、寓教于行。首先,要熟悉和了解本地红色资源的分布情况,把握好红色资源的类型、内容以及其蕴涵的精神和主要的教育价值。其次,根据考察和调研情况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和价值真谛,形成红色资源的教育内容。同时,按照党史学习教育的总体要求,规划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确保党史教育方案切实可行。

(二)坚持“靶向”原则,将红色资源多形式、多内容的嵌入党史教育之中

高校只有把党史教育内容与红色资源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发挥出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首先,要找到二者的契合之处。制定好党史教育、红色资源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深入挖掘党史教育和承德地方红色资源的结合点,通过红色资源丰富党史教育的内涵。其次,借助红色资源的物化形态,在红色资源纪念场馆中进行党史教育,让大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景和氛围中学习知识。最后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我讲你听”“口耳相传”以及“单向灌输”的被动学习状态。

(三)丰富党史教育活动内容,进一步深入推进红色资源融入党史教育

为了强化党史教育的效果,高校应丰富红色资源教学的内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鼓励他们阅读相关历史文献,鼓励他们撰写心得体会。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红色资源的学习效果。比如通过社团活动、征文比赛、手抄报大赛、演讲朗诵比赛等,促进大学生将红色资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五、结 语

综上所述,承德地方红色资源种类多样、历史积淀深厚,体现了深层次的红色文化内涵,集思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因此,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承德高校结合本地区发展的实际,在深刻把握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前提下,以多元化浸润式的方式方法,将红色文化资源嵌入到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有助于在润物无声中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有助于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助力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承德党史红色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承德露露诉汕头露露商标侵权案开庭 索赔9000万元
阅读承德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