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闪闪惹人厌

2022-11-03两色风景

小学生学习指导(爆笑校园)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书先生棋迷展柜

两色风景/文

“注意啦,注意啦各位。”导游先生又在嚷嚷了。奇妙旅行团来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博物馆,这一站本不在行程上,属于临时歇脚,因此不那么被团员们留意。

但导游先生却坚持要带大家参观这座博物馆。他总是这么敬业,这一路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先将这里的特色与典故绘声绘色地说上一遍,才允许大家解散拍照。

幸好这之前,大家才享用过一顿美味的午餐,兴致不错,也就乐得在不大的博物馆里随意转转,听导游一次次用标志性的“注意啦”来开始他的话题。这时,有人说道:“大作家,可不要搜集素材过于投入而忘了脚下的路哟”……哦,这真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大家来到了一个挺旧的展柜前,展柜里除了一个玻璃小匣子,什么也没有。

大家想看看展出的是什么宝贝,可标签上的字已经模糊难辨。

但这难不倒博学多闻的导游,只听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关于这个小匣子,可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小匣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呀?”小胖子朗声问道。

“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猜猜!”

妙龄姑娘先猜:“一枚无瑕的美玉?”

胖太太后猜:“一块剔透的水晶?”

“都不对。”导游打断大家的浪漫,“告诉你们吧,其实里面是虫子!”

“虫子?”大家异口同声地重复着,那个写东西的年轻作家立刻竖起了耳朵,有预感这会是一个有价值的素材。

大家一起盯着导游,听他用贴近现代人审美的语言讲述一个遥远的传说——

故事从一盘棋开始。几百年前的天马小镇上有两位老人,他们是一对棋友。他们每天都要在一棵老榕树下摆开棋局,舒舒坦坦地下一盘棋。

但那一天他们下得不怎么舒坦。为什么呢?因为一个旁观的棋迷。

过去二老对弈时,不是没有感兴趣的同好在一旁观赏。但“观棋不语真君子”,他们大多安安静静,顶多是为了配合局势,代替下棋者变换一些表情,时而紧张时而舒缓。

这次的这位棋迷却不一样。也许他是太投入了,不但用上了眼睛,还用上了嘴巴、手脚。于是整个下棋的过程,就见他上蹿下跳地焦急着——

“那里应该跳马,应该跳马!”

“哎哎,不该这时候把他的车吃掉哇!”

“将军!不出十步,必定将军!”

发展到后来,这位棋迷竟恨铁不成钢地伸手过来干涉战局了,这令一直潜心思考、懒得理睬他的两位老人也不禁要发火了。

“你——”甲老刚说了一句,就惊讶地停顿了。

棋迷也发现了自身的异样:只见他的身上无缘无故地绽放出了璀璨的光芒!

登时那棋迷惊慌异常,人的身体怎么会发光呢?人毕竟不是夜明珠哇。下棋的乙老显然也是这么想的,他立刻颤抖着说出了一句很符合时代特色的猜测:“中、中邪!”

棋局,是进行不下去了。捣乱的棋迷连滚带爬地跑进了不远处的一间医馆,要找那里挺有名气的一位郎中看看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两位下棋的老人商量了一下,都觉得发生在棋迷身上的事情比下棋更有吸引力,于是便也随着来看热闹了。

按照众人的预想,那位郎中乍见怪异,必然惶惑不安才是,谁料入得医馆,展示病情后,那郎中只是长叹一声。

“唉,真见鬼,一天之内竟遇到两起这等怪事!”

棋迷立刻请教:“何出此言?”只见郎中掀开一道帘子,让他看看里面的乾坤——

棋迷大吃一惊。帘后赫然是一位教书先生模样的人,他的身体也正放射着异样的光芒。那人苦笑道:“我就比你早来一步而已。学生不听话,正训斥着他们呢,身体就忽然白光大作……”

棋迷与教书先生齐声哀求郎中想想办法,跟随棋迷来到的两位老人以及教书先生的几个顽皮学生则像场外观众那样,兴致勃勃地观望着事情的进展——对一个无计可施的郎中而言,这样的观众无异于加重他的难堪……

突然间,两位老人和一众学童不知怎的,身上也放出了光芒。

这下可不得了啦,众人人心惶惶,都在担心什么时候会轮到自己……

“只好去找我师父了。”郎中下定决心。他的师父是一位世外高人,用药施术的技巧与他简直是天壤之别。

但师父多年前已经隐居,费了好大的力气,郎中才登得那偏僻的三宝殿。

此时天色已晚。郎中敲开简陋的院门时,一股饭菜的香味飘了出来。

师父看到徒弟惊讶地问:“你怎么来了?”

徒弟用几乎跪下的姿势说:“恩师救我!……”

师父将徒弟领进院门。只见院内已经摆好了桌椅,桌旁所坐,皆是师父的家人,桌上的碗盘冒着热气,是几样山菜野味……

又饥又渴的徒弟咽了一口口水,先将正事对师父说了一遍。

“是吗,”师父果然不是白叫的,话未过遍,他竟已了然于胸,“莫不是那罕见的怪虫?”

“虫?”

“对。那发光的根源不是人,却是一种小虫。我曾在一本失传的医书中读过关于它的记载。是一类萤火虫的变种,却更为袖珍,肉眼难辨……”

“此虫对人体有何威胁?”徒弟忙问。

“这……显著的生理威胁倒是没有。有损害的应是人际关系。”师父解释,“该虫附于人身,轻易不发光,唯有在接收到一种讯号时……那讯号便是‘厌恶’,据记载,还不是寻常的厌恶,须是嫌弃一个人的存在很多余的那种厌恶。”

这样一说,郎中茅塞顿开:那棋迷在甲乙二老博弈时聒噪,好不烦人,可不就符合“多余”的标准?至于那教书先生则更好理解,顽童耍乐之际,当老师的从旁干涉总是令人不快的。当郎中自己无力治疗“发光怪病”,恨不能在场者越少越好时,神不知鬼不觉地沾染上怪虫的甲乙二老与那帮顽童,可不就要应景发光咯……

师父又开口道:“我还依稀记得去除此虫的方法。待我回头写与你。此虫繁殖力极强,一传十,十传百,须得及早消灭才好。”

“谢师父!”

事情解决了,接下来干什么呢?郎中看看院子里的饭桌,老师的家人正准备就餐,奈何一家之主尚未就座,他们不敢擅自举箸。

师父瞥了眼饭桌,又瞥了眼学生,不好意思道:“瞧我怎么怠慢了客人。来,与我们一块儿用膳吧。”

郎中口说着“不,不用了”,却已经等不及要加入享用这有限的食物中去,但就在这时,他的身体突然大放光芒……

导游的故事说到这里,旅游团的各位已乐不可支。导游来了劲,添油加醋地继续发挥:“这时,忽然一阵风吹来,吹灭了院落中的烛火,一片黑暗之中,发光的郎中倒显得不可或缺了。于是那位师父的家人又想他留下,又怕他留下,在这样矛盾的心情驱使下,那郎中身上的怪虫时而发光,时而不发光,使得他看起来就像一个明明灭灭的信号灯……”

“哈哈哈哈!”又是一阵整齐响亮的大笑。

“好吧,故事讲完了。让我们去下一个地方……”导游指挥着,突然发现眼前的面孔中,少了年轻作家。

转过身,只见年轻作家竟擅自打开了展柜,将那透明的匣子捧在手中。

“嘿,不能打开!”导游忙制止,于是匣子的盖子“啪”的一声被重新关上。

“我不过想看清楚些。”年轻作家嘟哝着解释,“看看里面是否真有怪虫……”

“即使有,传说也说了,那是肉眼看不见的。”妙龄姑娘说。

“哈,即使看得见,这么多年过去,也早已经死绝了吧。”胖先生说。

就在这个时候,年轻作家的身上突然发出光来。开始还是微弱的,很快就光芒万丈。面对这一幕,其他团员来不及惊呼,因为他们的身上也陆陆续续地开始发光……

所有的团员都在发光。和乐融融的大家庭现在汇聚成了一颗大太阳。导游也是光源之一。多少人腻歪透了因他而不能自由行动……

阴天的傍晚,博物馆周围已是暮色四合,但博物馆内却犹如白昼。可怕而尴尬的沉默中,只有率先恢复反应的导游在气恼地叫着:“所以我说了不要乱动!这可是传说中的怪虫,你怎么知道它们有多强的生命力?这些怪虫……”

…………

这些怪虫在古时候被唤作“灯笼虫”,因为它们带来的驱逐黑暗的明亮令人联想起灯笼。

据说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后,灯笼虫还活跃过一阵,只是名字改了,变成了“电灯泡虫”。现在虽然不常见了,人们还是习惯把那些缺乏自觉的碍事的家伙称为“电灯泡”。

猜你喜欢

教书先生棋迷展柜
博物馆临时展览中的展柜优化设计思考
活得有趣
气密展储空间内温湿度稳定性分析
——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内气密展柜为例
棋 迷
棋迷
超越“展”与“藏”
有缘的银子
有缘的银子
邮票藏在哪?
教书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