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广西向海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2022-11-02夏欢欢王建平

商业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增加值广西海洋

夏欢欢 ,王建平

(广西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6)

一、引言

当前,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市场、技术、信息、文化等合作日益密切,各国都开始关注海洋经济发展。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矿产资源。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中国开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并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支持沿海省份海洋经济的发展。

广西拥有“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伴随着“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外循环为辅”的双循环格局的逐步形成,将更加凸显出广西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对内可以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转移,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外连接东盟各国,广西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和海洋资源,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投资贸易往来,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现状

由于海洋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战略资源,世界各国开始加快对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大国,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虽然在海洋资源开采和利用方面起步较晚,但是海洋经济增速却非常快。在许多沿海省份中,海洋经济在GDP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广西就是其中之一。广西作为中国连接东盟的桥头堡,在与东盟各国的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双方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在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发展中,广西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海洋经济规模持续增长

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相对于其他一些沿海省份,起步较晚,但是随着钦州-北海-防城港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形成,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如表1所示,广西海洋生产总值从2016年1251亿元增加到2020年1651亿元,增幅达31.97%。尽管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影响,但2020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不仅没有下降,而且相比于2019年有所上升,表明广西海洋经济拥有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这种潜力正在不断被激发出来,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另外,我们也可以从表中看出,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广西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区的比重也越来越高,从2016年的6.8%上升到2020年7.4%,正在为全区经济贡献越来越大的作用。

表1 2016-2020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及变化趋势

(二)海洋产业结构有所改善

从海洋产业的结构来看,第一、二产业逐年上升,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快,所占比重逐年加快上升。如表2所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612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895亿元,增加额为283亿元,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每年增幅相对稳定。海洋产业结构逐渐得到改善,传统海洋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表明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正在逐渐转型,更加注重激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表2 2016-2020年广西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情况(单位:亿元)

(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广西为了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着力打造钦州-北部湾-防城港一体化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北部湾作为海陆交汇门户,着力推进扩能优服、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通道物流提升、通道产业融合发展四大行动,全面加强与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国内省市合作,努力建设连接中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优、价格最优的陆海新通道,港口设施建设日益完善,表3列出了2016-2020年广西北部湾港港口吞吐量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北部湾港港口的吞吐量在不断增加,即使2020年发生了新冠疫情,依然保持逆势增长,充分体现出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韧性。

表3 2016-2020年广西北部湾港港口吞吐量情况

三、广西向海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广西的海洋经济发展可圈可点,但是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与广西相邻省份广东省相比,2020年广东省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7245亿元,占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5.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1.6%,远超2020年广西相对应的三大比例。可见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急需转型升级,激发海洋经济发展潜力。

(一)海洋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

在推进向海经济发展过程中,广西已经构建钦州-北部湾-防城港一体化发展,但是在产业布局方面,三所城市的海洋结构单一,产业类似,发展定位不够明晰,阻碍向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从广西向海经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明显存在结构比例不合理。根据2020年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广西2018-2020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没有发生变化,第三产业发展最好,第二产业次之。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海洋总产值的比例三年来保持稳定维持在15%左右,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海洋总产值比例呈现出先降后升趋势但是波幅不大维持在29%左右,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总产值比例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但波幅不大维持在54%左右。

相比于一些其他沿海省份,广西海洋第三产业附加值比例较低,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由表4可以看出,2020年广西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总产值比例与2020年全国平均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总产值比例有所差别,主要体现在广西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海洋总增加值的比例比较高达到15.2%,而全国平均水平是4.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广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总增加值的比例偏低约为54.1%,而全国平均水平为61.7%,比广西高了大约6个百分点;此外,广西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海洋总产值的比例为30.7%,低出全国平均水平大约三个百分点。可见,广西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笔者认为应该将海洋经济的重点适度转移到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释放其发展潜力,为地方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表4 2020年广西和全国海洋三大产业增加值占海洋总增加值比例

(二)海洋产业集中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网站显示,见表5。广西主要海洋业中,支柱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及海洋工程建筑业。其中海洋渔业增加值最高,达到了31.4%,滨海旅游业发展迅速,产业增加值超过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但由于2020年暴发新冠疫情,滨海旅游业受疫情影响,沿海旅游住宿以及餐饮明显下降,比2019年下降15.4%。由表可见,广西海洋产业过于集中,主要依靠海洋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支撑经济发展,而海洋相关产业占比太小,在接下来海洋经济发展中,需要着重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等海洋相关产业,同时对于传统海洋产业要提质增效,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助力海洋经济发展。

表5 2020年广西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

(三)有港口地理优势但条件不足

广西海岸线达1769公里,沿岸拥有大小港口21个。目前广西北部湾港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已成为中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和“一带一路”海陆连接的重要门户港,是中国内陆地区进入中南半岛国家(东盟)最为便捷的出海路径。同时,广西沿海港口具有较好的位置优势,与东南亚国家陆海相连,对内又可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程中。

2017年广西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21862万吨,占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总值的1.56%;广西沿海生产用码头泊位数(万吨级)有86个占全国沿海生产同码头泊位数(万吨级)的4.41%,沿海公用码头泊位数(万吨级)有71个占全国沿海公用码头泊位数(万吨级)的4.57%。广西拥有20万吨级泊位的港口仅有两个,港口先天优势并不是很好。另外,货物运至广西的港口并不能直接辐射出去这是因为广西的交通基础设施不如发达省份完善,广西本地消费需求有限,与广西相邻的云南、贵州消费需求也有限,经济腹地不广,所以走广西-云贵线的物流成本要比走广东上岸或者继续海运的高,故而甚至出现“广西货不走广西港”的现象。

(四)海洋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广西十四个地级市只有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城市靠海,如表6所示,根据2017年的海洋水质监测情况,北海的大风江入海口、南流江入海口,钦州的茅岭江入海口,防城港的西湾水质达标天数排在当年广西所有监测点的末尾,三个市均有涉及,尤其是钦州市的茅岭江入海口,水质达标天数最低只有21.7%,远远低于其他监测点,水质堪忧。2017年北海的海草床生态系统已处于亚健康状态,海草床退化趋势难以扭转,涠洲岛平均造礁覆盖率较以往有所下降,山口红树林幼苗数量有所减少,钦北防三市的旅游景区海面漂浮垃圾、海底垃圾和海滩垃圾有一定规模,海洋环境有待改善。

表6 2017年广西海洋水质生态在线监测系统水质监测情况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两次亲临广西,更是在2017年提出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主张,可见党中央对广西向海经济的重视,广西应当结合区位优势,构建钦州-北部湾-防城港一体化差异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合理布局三所城市的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明确海洋经济发展定位和目标。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向海经济更好更快发展,需要完善相关制度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海洋经济互联互通

广西的码头数量远低于国内其他沿海省份,除了天然条件优势,广西应该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港口优势,比如通关时间短、可堆放场地多、货物流散速度快等。除了海上的港口,陆地的铁路公路运输也应该跟上,“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不无道理,只是广西现在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区内的路,还有区内与区外相联通的路,只有便捷的交通才能让人走进来、让货走出去。

(三)重视海洋教育,强化人才引培

广西的教育展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地域特色,一是自治区内职业院校的数目远超本科院校的数目,二是区内人才流失非常严重,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区内科技产业从事者数目少,很多人从事的职业与高科技无关,从事海洋科技者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广西应该在高校中和技术学校中大力引进海洋教育类课程,充分体现广西靠海的地理优势和特色,聘请专职或者兼职的海洋科技高知分子授课,注重实践,与全国海洋科技机构充分合作,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为广西培养和引进更多的海洋人才和海洋科技人才。

(四)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现代化的海洋产业

广西的海洋产业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产业发展上,比如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但对于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新兴科技产业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由于广西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条件充沛、阳光充足,这样天然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植物生长,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也是很多世界濒危物种的故乡,在此背景下,广西的医药在全国也比较出名,比如桂林西瓜霜、龟苓膏等享誉海内外,所以广西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上也应挖掘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政府和企业的携手合作下,广西在该领域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此外,广西对于生态环境不应该仅仅重视保护现有的资源,更要在现有的资源中谋求更好的发展,实现保护和发展并举。

(五)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向海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近些年来的热词,实则反映了中国生态建设刻不容缓,海洋生态环境也是如此。广西的海洋产业依托的是广西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其严重依赖于天然和自然资源,在此我们更要居安思危,做好长远发展战略和谋划,如若不加以好好保护,在现在海洋科技还不成规模情况下,海洋生态环境的退化会对广西现有的海洋经济产生重创。海洋生态文明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没有经济的生态文明难以形成真正的生态文明,没有生态文明的经济无法长久,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与经济同时抓起,另外不同时期有所侧重才是促进向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道。

(六)打好东盟牌,眼光放向全世界

与东盟陆海相接壤是广西的地理位置的特色之一,与东盟共发展是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东盟与广西有相似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东盟国家也有某些产业做得比较好的,广西可以学习这些国家的优势产业,建立产业合作园和文化交流中心,争取取长补短,另外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帮助东盟别的国家从而实现共同成长,加固友谊。再者,广西不应该把目光仅仅放在东盟,为寻求更高水平的发展应该将自己的最终市场定位在发达国家,以此提升自己的海洋科技水平、增强自己的海洋人才储备,在东盟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及中国发达省份吸取了比较好的发展经验并且将经验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后,则可以放开胆子进一步扩大开放,向世界发达国家出口属于自己特色的农产品和含有独特科技优势的科技产品,走出国门,亮起属于广西独有的标牌,促进海洋经济的高质发展,让广西真正成为一个依托向海经济茁壮发展的地区。

猜你喜欢

增加值广西海洋
广西贵港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0%
2015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