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乡市湖羊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

2022-11-01张柳燕

浙江畜牧兽医 2022年5期
关键词:保种桐乡湖羊

张柳燕

(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桐乡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 桐乡 314500)

湖羊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一个古老地方品种,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是我省重点保护的地方畜禽品种之一。桐乡“百花地面、桑山叶海”的种植业结构,为湖羊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养殖环境,使湖羊这一优秀的地方品种得以保存至今,并经过长期、不断地选育、繁衍,成为全国湖羊重点产区,湖羊饲养量在全国一直是稳居县级市前列。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进一步保护全市湖羊种质资源,推动湖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湖羊种质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报告如下:

1 养殖现状

湖羊养殖一直是全市重要的特色产业,已有近900年的饲养历史,湖羊以羔皮优美、早期生长快、繁殖率高、肉质鲜嫩、耐粗饲、耐高温而著称,桐乡小湖羊皮品质优良,毛色洁白,光泽强烈,皮板薄而轻柔,波浪花纹,扑而不散,为世界“四大羔皮”之一,曾是全市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20世纪80年代后,湖羊生产逐步向皮、毛、肉综合利用,肉用为主方向转变。

1.1拥有独特的品种特性 桐乡湖羊被毛全白,腹毛粗,稀而短。头狭长清秀,鼻隆起,耳大下垂,眼大突出。公母羊均无角,颈细长,背平直,体躯狭长,胸狭窄,后驱较前驱略高,四肢纤细,尾呈扁圆形,尾尖上翘。具有早熟、四季发情、全程舍饲、两年三胎、每胎多羔、泌乳性能好、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高、耐高温高湿等优良性状。成年公羊体重一般50~55 kg,母羊体重35~45 kg;年剪毛量成年公羊平均2 kg,成年母羊约1.2 kg;肉羊屠宰率46%~57%。

1.2养殖量呈下降趋势 桐乡市湖羊养殖量常年居全省前列,2004年,全市湖羊存栏量48.05万头,达到历史最高峰。2005-2021年,受市场行情及农村生活方式改变等影响,湖羊散养户数量大幅减少,湖羊养殖量逐年开始下滑。2021年湖羊存栏量16.71万头,降幅达到65.22%(图1)。

图1 桐乡市湖羊存栏量

1.3养殖方式向规模化发展 桐乡市湖羊养殖长期以散养方式为主,近年来全市畜牧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农户养殖习惯发生变化, 湖羊养殖逐步由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 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据调查, 湖羊规模化养殖率已从2014年的19.7%提升到2020年的27.2%,存栏100只以上规模场户51家,存栏1000只以上的规模羊场11家,累计建成国家级示范场2家、省级示范场1家、省级种羊场1家。进入本世纪以来,羊舍由早先的软栏稻草垫棚舍转为用竹片、木条、钢丝网架空羊舍,饲料也由以草料为主转为草料加玉米、豆粕、菜粕、添加剂等配合饲料。与散养户不同, 规模场因其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人才支撑, 生产档案齐全、检疫防疫措施完善, 大大降低了湖羊疫病的发生概率, 成为全市湖羊养殖的主要模式。

1.4建立了湖羊种质资源保护和繁育体系 全市的羊品种基本以湖羊为主,有少数山羊。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推广选留湖羊良种,广泛开展人工授精,使湖羊种质、体型和羔羊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品种较纯。在繁育上,根据桐乡天气特点,一般2-3月份停止配种,相对集中于4月份配种,避开7-8月份高热季节产羔;对有控温条件的,一年四季均可配种。现已创建省一级种羊场和省二级种羊场各一家,实施振兴“桐乡湖羊”和湖羊保种提质计划,开展湖羊本品种选育,基本建立了多层次配套的湖羊纯种繁育体系。

1.5湖羊生产方式转变 湖羊生产先后经历了“肉用-毛用-羔皮用-再到肉用”的多次生产方向转变。20世纪80年代后, 湖羊产品销售市场发生变化,羔皮出口减少,价格下跌,羊肉旺销,供不应求,由过去的产羔、积肥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产肉为主,肉、皮、毛、肥综合利用。湖羊养殖也以市场为依托,重点提高肉羊出栏率,改良湖羊种质,提高生产效益,使传统的湖羊生产充满了活力。桐乡拥有两家湖羊交易市场,集屠宰交易于一体,年屠宰能力为8万头,湖羊屠宰加工逐步走向现代化。

2 主要工作

2.1开展湖羊规模养殖标准化建设 一是提升规模化水平。制定了桐乡市地方标准《桐乡湖羊规模养殖操作规范》[DB330483/T 0007—2009],对湖羊种羊、商品肉用羊以及饲养管理三方面制定了详细标准,注册并推广“桐乡湖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湖羊规模化养殖水平。二是推动湖羊项目建设。近年来,通过项目建设扶持,加强湖羊规模场设施改造提升,进行羊舍机械喂料系统和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湖羊养殖场标准化、现代化养殖水平。2016年以来,累计对6家湖羊养殖场进行改造提升,共投入资金975.49万元。

2.2繁育和养殖技术推广应用 一是联合科研院校开展技术研究,提升湖羊种质资源水平。开展了“湖羊多胎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与应用技术”、“湖羊种质提升和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二是推广湖羊养殖先进技术,提升湖羊生产水平。推广应用湖羊精准补饲技术、青贮饲料生产技术、湖羊重大疫病防疫新技术。

2.3提升疫病防控能力 近几年,通过不断强化湖羊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和羊痘的强制免疫,强化疫病监测工作,开展全市养殖环节湖羊布病普查,对种羊场开展布病监测净化工作,抓好布病联防联控,提高了湖羊养殖重大疫病防控水平,有效减少疫病发生。

3 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的困境

3.1纯种资源前景堪忧 随着湖羊流通加快,域内个别养殖场户无计划地引入外来绵羊品种进行杂交,对桐乡湖羊的血统纯正度造成影响,部分养殖场户的湖羊出现长角、毛色不纯、体型改变、繁殖力下降等种质特征改变,造成湖羊种羊纯度下降。

3.2缺乏技术力量 一是技术人才不足。缺乏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全市事业技术型人才呈现青黄不接的状态,导致对湖羊品种的种质特性发掘和性能测定等保种工作在近几年未能有效开展。二是保种技术比较滞后。现有保种场仍停留在本交繁殖阶段,未能有效利用先进的保种技术,无法充分发挥种羊的潜能。

3.3育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目前桐乡市仅有2家种羊场,保种机构单薄,体系不健全,难以发挥保种场的作用。另外,湖羊保种信息的采集周期较长,如断奶期、周岁重、成年重、体尺等信息的收集工作繁琐,耗时耗力,保种数据采集不全,统计分析意义不大,难以为选种提供数据支撑。

4 发展对策

4.1提高思想认识 政府部门和养殖主体要高度认识湖羊保种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保种意识,加强种羊品种监测,种羊场要禁止非湖羊品种流入与本地湖羊进行杂交繁殖,避免影响桐乡湖羊种质品质。

4.2提升保种技术力量 借助科研院校资源,加大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优秀的技术人员引入到湖羊保种工作中,依托桐乡农科所三新试验基地,开展湖羊育种培训和关键技术研究,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提升良种繁育技术,推进科学保种与良种选育,促进全市湖羊种质资源保护与提升。

4.3提高保种能力 一是建设湖羊保种场,鼓励有条件的规模羊场创建原种场、一级种羊场和二级种羊场,争创国家湖羊种质资源核心保种区,扩大湖羊良种保护面,全面提升湖羊良种保护能力。二是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开发桐乡湖羊应用系统,运用电子耳标采集传输湖羊育种、生产基础数据,信息采集、系谱管理更加精准,实现湖羊体征在线监测和养殖环境智能监测,强化信息化管理。

4.4完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用地保障。按照因地制宜、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利用的原则,结合最新土地利用规划,优化设施农业用地布局,合理规划安排湖羊产业发展用地。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开展湖羊良种保种繁育,取得原种场、一级、二级种羊场资质的养殖企业进行补助,对当年引进一定数量能繁母羊的羊场进行补助。

猜你喜欢

保种桐乡湖羊
榆林湖羊养殖技术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湖羊及其杂种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差异研究
遇见喵星人
滚草地
研究发现湖羊产羔数存在近交衰退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影像记忆 建设美丽的新桐乡
浅谈晋南牛的保种与开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