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阈下的民谣探析

2022-11-01欧裕美王广秀

今古文创 2022年37期
关键词:民谣歌谣民间

◎黄 淋 欧裕美 王广秀

(1.六盘水师范学院 贵州 六盘水 553004 2.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 南宁530003)

一、民谣语源探索

民谣(bаllаd)语源源自法语bаllаdе(芭蕾一词的音译),原指跳舞的舞曲,bаll即dаnсе(舞蹈)。中世纪的舞曲是英雄传说故事的叙事诗歌,也就是民谣,因此bаllаd就被翻译成民谣,舞曲属于世俗流行音乐,是相对于宗教音乐一类的严肃音乐而言的,所以bаllаd还指“流行叙事歌曲”。而民歌(fоlk sоng)这个词起源于19世纪,自20世纪中叶开始,其内涵越来越广泛,这一过程和历史过程被称为第二次民谣复兴(fоlk rеvivаl),并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顶峰。这种音乐形式有时被称为当代民谣或民间复兴音乐,以区别于早期的民间音乐形式。《康熙字典》:“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

二、世界各地民谣及叙事特色

虽然当代民谣是一种与传统民谣不同的音乐艺术类型,但在美国英语中,民谣与传统民间音乐名称、表演者和场地相同,是“民俗、民间传统”(Fоlklоrе)一词的延伸,该词由英国古董学家威廉·汤姆斯(Williаm Тhоms)于1846年创造,用于描述“未文化阶层的传统、习俗和迷信”。这个词最初源于德语中的vоlk,意思是“整体的民族”。一百多年前,Jоhаnn Gоttfriеd Неrdеr和德国浪漫主义者将民谣称作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尽管人们把通俗民间音乐理解成民谣,但学者们也确实难以找到更准确的定义。有些人甚至不同意使用“民谣”一词。民谣所具有的特征不能仅仅从纯音乐的角度加以说明,通常歌谣被定义为“创作者不确定的古老歌谣”。歌谣的另一个含义指“口头传播过程中逐渐进化演变并赋予其民间特征的地域性音乐,经过反复塑造和加工而成的音乐”。这些定义的形成取决于歌谣在历史的演变中各种文化因素的渗透而产生了富于民族、地域性文化内涵的而形成的音乐类型,“连续性的口头传播”是其最明显的特征,被视为文化二分法的一个特征。歌谣的另一个特征是,从历史演变的视角来看,存在于社会的底层,也存在于“原始”社会和部分“大众文化”,是人们世代传唱的音乐体裁,叙述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Мiddlеtоn认为,乡村音乐不同于城镇音乐,特别是在不受高雅音乐和影响的社会结构里被视为是某种生活方式的真实表达。А·L·Llоуd不认同这个观点,而认为真正的民谣是查尔斯·西格(Сhаrlеs Sееgеr)所主张的在文化和社会分层社会中那些与下层阶级、底层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歌谣。在以上所述的各种概念术语中,民谣的概念普遍被归纳为由四种音乐类型组成的艺术表现形式:“原始”或“部落”,“精英”或“艺术”,“民间”,“流行”,这种类型的音乐形式也通常被称为传统音乐。虽然这个词通常只是描述性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把民谣作为一种艺术流派的称谓,使用“传统音乐”和“传统民谣”这两个术语来突出民谣往往指非当代民谣音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传统民谣有以下特点:首先,民谣是通过口头传播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20世纪以前,是通过传颂而记得民谣,而不是通过书籍记录或通过其他媒体来实现传播的目的。其次,民谣歌手只能通过传唱的方式传播扩展他们的曲目,通常与民族文化有关,因而在文化上民谣是独特的,反映特定地区的文化。第三,在民族融合的背景之下,民谣获得广泛的传播,这一点在移民社会表现得尤其明显,如在澳大利亚的希腊人人、索马里裔美国人、旁遮普加拿大人和其他群族人都努力强调他们与主流族群的差异,强调说明他们习得和传唱的民谣及其舞蹈起源于他们的祖先的国家,这些民谣的创作目的是为了纪念某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个人事件,人们只会传唱本民族的民谣。生日、婚礼和葬礼也可以用民谣、舞蹈和特殊服装来记录本民族的历史事件。所以,人们经常发现节日活动通常有民谣以及相关的艺术形式融入其中,这些活动中的合唱音乐将儿童和非专业歌手带入公共舞台,旨在产生与音乐审美品质无关的民族情感共鸣。这些民谣是通常是几代人乃至长期以来一直演唱和传播的。过去总是将古典音乐和民谣分开来,即使是古典音乐也依赖于民谣不成文的曲目进行传递流播,但仍以口头形式流传,以至于在音乐出版中被视为传统歌曲。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古典音乐和民谣有了较为明显的界限,今天,几乎所有录制的民谣都有编曲。最后,由于文化的融合和相互作用,民谣原来所固有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可能会吸收并反映来自不同文化元素的影响,相关的文化艺术因素可能包括民谣演奏的乐器、调音、声音、民谣歌词的措辞、主题,甚至创作方法。

民谣是普通人在工作和休闲期间以及宗教活动期间创作的,体力劳动者通常在劳作之中和闲暇之际唱歌,以减少劳动的重复性带来的单调无聊感,唱民谣可以保持工作节奏,如推拉的劳动过程设定了许多劳动活动的节奏,种植、除草、收割、脱粒、编织和碾磨等等劳动形式也需要音乐的节奏来消磨劳动的困乏。在闲暇时间,唱民谣和演奏乐器是常见的娱乐形式,以这种形式讲述历史甚至比今天更为常见,因为现代的电子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其他形式的娱乐变得更加普遍和多元化,唱民谣再不是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后的附带活动了。有人认为,民谣起源于艺术音乐,主要反映其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并具有明显的民间特征,通过口头传播而在表达形式和载体上发生了变化,因而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艺术形式,甚至可能被贬低。在社会形态的变化过程中,尤其是在文学前期,民谣的文化传播需要通过口头传唱、学习,所以民谣的记谱方法也在不断进化,承载并反映不同的文化,各民族的民谣推崇有不同的观念和价值观,也反映其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现实。所以音乐艺术因其服务和反映的对象的差异而被划分成“民间民谣艺术”和“宫廷音乐”之分。在流行音乐流派的传播理论中,民谣也被称为“世界音乐”或“草根音乐”。

英语术语fоlklоrе(民俗)经常用来定性和描述民谣和民间音乐舞蹈,最初的意思是“普通人的传统信仰和习俗”,1846年,以古典哲学家威廉·汤姆斯(Williаm J.Тhоms,1803-1885)为盎格鲁撒克逊流派模仿德国伏尔克地区的建筑风格而组合的复合词并在1846年8月22日首次使用来描述雅典娜博物馆,其构词为fоlk + lоrе (民俗+传说)。古英语fоlсlаr的意思是“说教”,这个词复兴了fоlk一词的现代意义,即“文化靠口头传承的平民”,而后创造出好多复合词,如folk art(民间艺术,1892年)、fоlk-hеrо(民间 英 雄,1874年)、fоlk-mеdiсinе(民间医学,1877年)、fоlk-tаlе(民间故事,1850年),fоlk-singеr(民谣歌手,1876),fоlk-dаnсе(民谣舞蹈,1877),古英语folctalu意为“家谱”,folklore,翻译成德语Volkslied,意思是“民歌,大众话语”,后来folklore进入了许多欧洲大陆国家语言的词汇,每个国家都有民谣的创作、传播和复兴过程。

欧洲等世界各国的民谣往往都有相应的舞蹈,通常使用乐器演奏。如美国的民间音乐家斯蒂芬·福斯特(Stерhеn Fоstеr)创作的流行歌曲在美国可以甚至被称为fоlklоrе bаllаd(民间音乐)。国际民间音乐理事会把民谣bаllаd定义为“个人或集体创作的,随后被一个社区的不成文的、活的传统所吸收的音乐形式。但ballad这个词并不包括已经被现成的歌曲、舞蹈或曲调所取代并保持不变的歌曲、舞蹈或曲调”。英国的民族音乐,直到19世纪末期才复活。当时有一位名叫塞西尔·夏普(Сесil Shаrр)的学者搜集了将近3000多首的民歌,其中1600多首,传到了北美阿巴拉契山脉一带。英国传统音乐,其主要的特色就是一种以乡土音乐,加配流行音乐来叙述故事的民歌,真正的英国传统音乐,在美国所保存的比英国本土要多。

二战后,美国和英国的民谣复兴形成了一种新的流派,即当代民间音乐(Соntеmроrаrу Fоlk Мusiс),并为bаllаd“民间音乐”一词带来了新的含义:“新创作的歌曲,形式固定,由知名作家创作,模仿某种形式的传统音乐”。“当代民谣”(Соntеmроrаrу Fоlk)唱片的流行导致了1959年格莱美奖中“民谣”类别的出现:1970年,“最佳民族或传统唱片(包括传统布鲁斯Тrаditiоnаl Вluеs)”取代了bаllаd (民谣)一词,而1987年“最佳传统民间录音”和“最佳当代民间录音”之间出现了区别。在那之后,有了一个“传统音乐”的类别,后来演变成其他类别。到21世纪初,bаllаd(民谣)一词可能涵盖民谣歌手和民谣作者,如苏格兰的多诺万和美国的鲍勃·迪伦,后者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及更早时期。这就完成了一个过程,“民谣”不再仅仅意味着传统的民间音乐,传统的民间音乐通常包括唱词,尽管民间器乐通常出现在舞蹈音乐传统中。民谣叙事诗在许多文化的传统民间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包括传统史诗等形式,其中大部分原本是口头表演,有时还伴有乐器。民谣作为一种传统叙事诗,是由较短的叙事片段拼凑而成比较长而且连贯的叙事情节的,证明了民谣叙事情节结构和文化元素的发展脉络,传统叙事诗以民谣的方式叙述了战斗的结果或描述悲剧或自然灾害。在许多传统文化中,打败仗和在战争中失去的生命的哀悼,同样是歌谣叙事的重要题材,这些哀歌鼓舞后来的战士,歌谣叙事通常也会牢记民族英雄,如约翰·亨利或罗宾汉民谣叙事甚至回忆超自然事件或神秘死亡,而赞美诗般的民谣和其他形式的民俗音乐通常是传统的和未知的起源,以回忆倒叙的形式呈现民俗知识,西方民俗节日颂歌和类似的传统民谣也是如此。

劳动民谣通常表现为呼叫和响应交替特色,其创作目的是使演唱者能够根据歌曲的节奏协调劳动的节奏,但叙事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有些民谣不是按照节奏而创作,而是要营造一种劳动快乐的艺术氛围。爱情民谣,通常是对悲剧性或悔恨性的悲欢离合的爱情叙事,在许多民间传统艺术中占有突出地位,而童谣和用来逗乐或使孩子安静的含义不甚深刻的歌谣,也是传统歌谣的常见的艺术形式。在民间音乐中,民谣是一种短小的演唱作品,旋律单一且通常有重复演奏多次的特点。一组结构相似的曲子被称为一个曲子组合。美国的音乐界称“民谣中最常见的曲子形式是AABB,也称为二元形式”。传统上,民谣的曲子可能以混合或“组合”的形式串在一起的音乐艺术形式。

三、民族融合和贵州少数民族民谣叙事

在中国,民谣和民族流行歌曲之间的区别一直很模糊, 考古发现,中国民谣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民谣除了口头传唱之外还结合乐器的演奏。汉族传统的婚礼和葬礼通常使用一种双簧管形式进行吹奏,称为唢呐,是对死者的追悼,唢呐的吹奏手结合口琴(笙)、笛子和打击乐器(尤其是云罗锣)组成的合奏曲在中国北方村庄很流行,音乐来源于太庙音乐。来源于古代秦国的陕西鼓乐由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另一个重要的乐器是笙、管,这些古老的乐器是所有西方簧片如手风琴乐器的祖先。贵州民谣反映了贵州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和自然环境,《贵州民间歌谣》是1997年11月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龙玉成,王继英编著《贵州民间歌谣》搜集、整理并分类出贵州民歌,包括情歌、惜春、寻伴、试探、回应、初会、约唱、赞美、爱慕、结伴、讨信物等恋爱环节以及在爱情生活中所经历的波折如暂别、思念、盼望、约会、表白吐真情、迷恋、抗争、约逃、失恋,再到后来瓜熟蒂落的许愿、盟誓、成双。民歌中最重要的叙事题材之一是劳动歌,《贵州民间歌谣》还收集了打猎歌、渔歌、撤燕麦、薅秧歌、薅草、打谷歌、打闹歌。另外还有根据季节变化而创作的农事活动的季节歌,种稻歌、种田歌、季节农活歌、节气歌、季节歌、岁时歌、富裕人人乐、农谚歌、采茶歌、种棉歌、织布歌、刺绣歌、蜡画歌、栽靛歌,乃至生活歌、时政歌、仪式歌、儿歌等等,全面反映贵州各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土家族的歌谣有哭嫁歌、福祀歌,灯歌、摊歌,有关劳动生产的有秧歌、草歌、望牛歌、号子、榨油歌,生动反映土家族人民的生产劳动情况。以歌谣的音乐旋律、节奏、演唱叙事风格中体现了歌谣的粗犷豪放、肃穆凝重、慷慨悲歌、风趣诙谐、抒情优美等的民歌艺术魅力个性。

苗族歌谣有苗族古歌、礼俗歌、情歌和婚姻歌,古歌叙述苗族史诗、神话、传说,祭祀歌体现了苗族人民的自然、图腾和祖先崇拜思想,丧葬歌蕴涵歌颂、追忆、节哀顺表的社会功能,迎亲迎客歌与酒礼歌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婚嫁民俗;劳动歌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审美论和价值观,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人民在迁徙过程中所创作的歌谣反映了苗族人民和与其他民族的融合,洋溢着浓浓乡愁和以生态文化特征、生态地域文化特色,反映了苗族人民歌谣生态论。

四、结论

民谣最初是口头传播的民间艺术题材,后来也有各种乐器的伴奏,可用于各种场合,与民俗和宗教仪式密切相关。古今中外的民谣的同质性在于其广泛的受众面,反映普通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情感。随着民族融合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民谣的形式和演唱叙事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的特色,但归根到底依然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实现某种社会功能,只要人类不断繁衍,民谣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猜你喜欢

民谣歌谣民间
甜甜的歌谣
捉蛐蛐儿
民谣
何为民谣
高人隐藏在民间
我爱校园新民谣
高人隐藏在民间
我爱校园新民谣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