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批判思想及其启示

2022-11-01◎白

今古文创 2022年39期
关键词:导言马克思哲学

◎白 露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092)

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包含的批判思想

《导言》的批判内容涵盖了对宗教的批判、对德国政治社会的批判以及对德国国家哲学的批判,其中“对宗教的批判史对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从历史唯物角度论证了德国的现代问题,深刻批判了德国的政治社会和国家哲学,这个批判使命概括起来就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在《导言》中,马克思以彻底的革命性的批判思维指出了德国彻底解放的可能性,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指明了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彻底的批判性理论的充分体现。

(一)宗教的批判

直到今天,宗教和哲学的关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宗教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哲学,其中包含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道理。但是过于强调信仰和神的意志,在当时充满社会矛盾的德国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宗教里所表现出来的苦难既是对现实情况的反映,也是对现实困境的反抗。马克思一切批判的思想是从宗教开始的。宗教成了专制政治的辩护武器,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就必须将宗教拉下神坛,将宗教去神圣化。

首先,马克思从宗教起源出发,宗教既能够反映民众生活疾苦,也是民众的镇定剂和精神抚慰。虽然宗教在自然、社会和人生道理上与哲学不谋而合,在德国社会进程中抚慰了受苦受难的心灵,但是它与哲学是又本质区别的,宗教的产生也是有根源的,它产生于受苦受难的意识形态的总结,是对受苦难精神的慰藉。宗教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颠倒,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马克思形容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因为人民处于现实苦难中,而又在苦难和压迫中无法自拔。“现实的人才是实践的真正的逻辑起点。”一方面,马克思肯定了当时宗教兼具了三种功能,即全面性的纲要作用、通俗易懂的逻辑形式、道德规劝作用。另一方面,马克思以实践为立足点,在揭露真理的彼岸与此岸世界的基础上,彻底批判了宗教产生的根源。人应当用正确的态度审视自我,改造虚幻的自我,认识宗教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人不断被虚幻的自我蒙蔽,永远都在接近真相,达不到真相。人类历史不断发展,因此,人的自我异化不会停息,对于宗教的批判回归到人本身,回归到现实的规范和公权力。

其次,马克思揭示了批判宗教的依据,即现实的人与宗教的因果关系,是人创造宗教,莫要颠倒人与宗教的关系,因而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人的根本是人本身和人是人的最高本质。马克思认为,宗教是非自由人的意识形态,在这个颠倒的世界观中,一切道德、理论、逻辑、纲要都是建立在意识的基础上。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立足现实的清醒头脑,世俗的受苦受难大众在困境中寻求虚幻的幸福以求心灵的慰藉,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苦痛并没有解决,在马克思看来,直面现实苦难,改造世界,而不是美化苦难,把宗教当作苦难的光环。马克思贴切的形容宗教即锁链,幸福即花朵,在虚幻的幸福与现实的幸福之间,重要的不是对虚幻的幸福,而是直接抛开锁链,收获现实的幸福花朵。从地心说的角度来看,假设把人比作太阳,那么人要保持理智和清醒,让宗教围绕着人转动。虽然马克思认同费尔巴哈关于宗教本质的看法,但是马克思并非止步于对宗教的纯粹理论的批判,而是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德国黑暗的政治社会。

(二)德国政治社会的批判

就德国问题而言,这是一个后来居上国家崛起的例子。马克思承认其让后来者看到跨越式前进的可能性,让政治文明落后的国家看到希望。但与此同时,马克思站在德国制度与时代发展不平衡的角度来批判德国政治社会。德国根本没有同现代各国登上政治解放的同等政体,政治制度依然是以维护卑劣事物为生。德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当时德国经历的政治复辟是在欧洲其他国家经历过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之后的,正是因为没有经历过为自由而斗争,所以将自由埋葬。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而是激情的头脑从理性角度出发,彻底批判德意志政治制度,从反抗的正当性,从消灭敌人的坚决性,彻底的将批判作为手段,揭露德意志的黑暗,德意志政治制度只不过是依靠政府的组织形式表现出来掩盖其卑劣本质的障眼法。“对德国来说,彻底的革、普遍的人的解放,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相反,局部的纯政治的革命,毫不触犯大厦支柱的革命,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

《导言》时期,马克思对德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揭露了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不彻底性,倡导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的解放”。社会将人分成不同等级,被统治者具有奴性,而统治者具有狭隘性。采取搏斗式批判德意志政治制度,呼吁受压迫人的觉醒和将压迫公之于众。马克思彻底批判德国政治的目的不是在于批判其政治,而是以批判德国政治为手段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通过揭发旧制度的缺陷与黑暗,让现实中受到压迫的民众感受到压迫的存在和耻辱意识。马克思将德国与现代各国对比,指出德国旧制度是现代其他国家的弊病。批判旧制度,坚持自由,同时马克思也指出,旧世界与新世界的搏斗并非个人的选择,而是世界历史的选择,因此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新世界代替旧世界是必然趋势。从历史唯物角度来分析,以揭露经济领域的垄断实质为例子,论证了德国和英法德不同,德国是在走英法走过的老路,相对于英法的经济学是对财富的统治,德国的经济学是是对国民的统治,充分说明了德国历史并没有借鉴英法德历史加以改正,而是重复历史。

(三)德国国家哲学的批判

从马克思的角度看来,仅仅批判德国政治的腐朽现实不够的,还要批判其理论基础,即为德国政治制度辩护的国家哲学-黑格尔哲学。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批判黑格尔的历史观,彻底批判了德国国家哲学,彻底的批判以哲学为武器。众所周知,在19世纪的德国,黑格尔学说具有统摄地位,其历史观的前提是领导所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国家哲学-绝对精神。尽管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在黑格尔著作中有较为系统的表述,但是由于德国国家现实机体存在明显缺陷,因此当时德国在国家的学说上也是未完成式的,具有缺陷的。对思辨的法哲学的批判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对德国政治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彻底性的。德国所要解决的不仅是落后的封建制度对自由经济的阻碍问题,而且是现行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存在局限性。从实践根基上说,德国政治理论与实践发展是不同步的,理论超越实践,要想进行彻底的革命,必须进行理论的准备和实践的超越,德国法哲学是通过抽象思维伴随现实发展,而没有参与实践,这种没有实践基础的法哲学最终是无法立足且容易瓦解的。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用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了德国能够彻底解放的可行性。与古往今来的英雄史观不同,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利益的角度,深刻分析了资产阶级、中间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关系,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机,德国的无产阶级发端于贫民阶层,在工业运动中达到兴盛,无产阶级自身即是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标志。哲学与无产阶级的结合构成德国人自己解放自己的可行性。单纯的政治革命是改良的革命而非彻底的革命,无法实现人类的解放。只有市民先解放自己,取得政治统治地位,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德国的利己主义表现出的狭隘性阻碍了阶级的解放,只有社会各个领域团结一致,确定一定的社会基础,才能摆脱平庸的意识形态。中间阶级态度暧昧,不敢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想法,阻碍全面解放。

德国能够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在于被压迫积极的彻底反抗,即非市民社会阶级。是被全面不公正对待,完全丧失本身的阶级的反抗,社会接替从无产阶级的彻底反抗开始,这种彻底性一方面体现在反抗阶级被压迫的彻底性一方面体现在反抗阶级斗争的彻底性。马克思自己则主张哲学与物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结合,并认为“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抓住人的本质的重点,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用哲学武装头脑,在这两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人的彻底解放才能成为现实可能。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启示

《导言》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当中都是作为开篇发布的,是一篇具有严密逻辑性,丰富思想性,充满艺术性和战斗性的代表作,在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马克思的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哲学的进程,我们理解尊重哲学,在构建中国现实道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借鉴和超越的意义重大。

(一)理论价值

只有深入学习探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解释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改变世界的现实武器。要想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找到适合我国的话语架构,就必须把解放无产阶级自身和解放全人类作为使命,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精神武器,用理论基础武装头脑,建构理论联系实践的现实人间哲学。反对愚昧和盲从,反对以宗教、神圣、思辨的名义,让人无条件的相信。要直面现实,敢于批判,面对光怪陆离的社会,要善于掌握规律,利用规律。

首先,《导言》为马克思研究宗教问题提供充分理论依据。其中主要包括实现对宗教的批判作用、宗教的起源、宗教的本质、如何实现对宗教的批判等等。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这些关于宗教问题的完整论述为正确我们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导言》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文本支持。从哲学本源来看,马克思一直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在何为世界第一性的话题上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不同,对宗教的批判,对历史发展分析的角度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为进一步扩展充实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导言》为马克思阶级批判学说的论述提供了分析路径。在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发现,对宗教的批判是改变世界的前提,对宗教的批判即是批判那个被宗教歪曲的现实社会,因此具有思想启蒙意义,延伸到阶级斗争中,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斗争武器,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更具有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只有彻底的批判德国宗教与政治制度和哲学的局限性,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做好思想理论准备,以此在德国黑暗政治统治下萌发出革命激情,以斗争行动抗击封建和资本的两座大山的压迫。

(二)实践价值

尽管《导言》与当前我国发展存在一定时代差距,但是对《导言》的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经验价值和启示,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导言》为我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导言》中指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群众认识理论,而且是在群众掌握理论的同时因此而获得物质力量,反对德国法哲学在思想层面上对民众进行压迫与剥削。《导言》中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一理论,应当辩证地看待宗教的作用和力量。即使宗教在给受苦受难民众,抚慰心灵,但是无法摆脱其脱离现实,拘泥于幻想的现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充分理解宗教本质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认知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的力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

其次,《导言》指引了未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趋势势在必行,将迎来大繁荣的时代,学术交流也会更加频繁,一大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会涌现,这对于我国在新时代培养哲学学科人才和建设哲学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的结合,与我国现实基础的结合,应该保持自己的立场,保持问题意识,以哲学视角分析问题,以政治视角追问缘由,同时要发挥建设性功能,立足于实践,积极掌握现实历史发展的规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在《导言》中所指出的,兼具与时俱进的品格和联系社会现实的效能。产生于这个时代而又超越和服务于这个时代,不断的与时代接轨,不断完善自身,以开放的精神融入新时代的怀抱,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给与社会正向指导。

猜你喜欢

导言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马克思像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论教学中的导言
“导言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分析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序言、导言、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