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2022-10-31

科技和产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梯队省份维度

刘 妍

(山西大同大学 商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固本之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优势明显、资源要素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几年,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创新动力不足、经济效率低下、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依然突出。为推动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尤为重要。以中部6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熵权TOPSIS模型对中部地区乡村振兴水平进行评价,发现中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问题及不足,有助于其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乡村振兴的评价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贾晋等[1]利用熵权TOPSIS围绕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构建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徐腊梅等[2]利用因子分析模型测度中国乡村发展水平,并利用Moran’sI指数对其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陈俊粱等[3]基于因子分析法对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40个地市的乡村振兴水平进行了评价;陈俊粱[4]利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中国华东6省的乡村振兴水平,结果表明苏浙鲁闽得分水平明显高于皖赣;鲁邦克等[5]利用组合加权主成分分析对中国31个省区市环比乡村振兴发展速度进行了研究;吕承超、崔瑞[6]采用时空极差法,并利用Dagum基尼指数、极化指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法,在测度我国乡村振兴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地区差异和极化差异程度;徐雪、王永瑜[7]对中国西部大开发地区乡村振兴水平进行测度;马小琴[8]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山西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提出应该注重二者的协调发展,以更好地实现经济转型。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关于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的总要求展开,在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选取上结合各地发展实际有所不同。关于不同地区乡村振兴水平的研究,多集中于长三角地区,目前尚无中部地区乡村振兴水平的测度研究。因此,本文从乡村振兴基本内涵出发,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体系,客观反映中部6省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

2 研究方案设计

2.1 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方法及模型选择

熵权TOPSIS法融合了熵权法和TOPSIS法,相较于传统的TOPSIS法更加客观。其中熵权法作为一种客观赋值方法,能够减少主观赋值引起的偏差;TOPSIS法作为常见的多目标分析决策方法,适用于在多方案、多对象的对比中找出最佳方案。熵权TOPSIS法先利用熵权法得到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再利用TOPSIS法逼近理想解来确定评价对象的得分及排序,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初始决策矩阵A。假设有m个评价指标来评价n个对象,aij为第i个对象第j个指标,则初始决策矩阵表示为

A=(aij)n×m

(1)

2)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标准矩阵(bij)n×m。

正向指标:

(2)

逆向指标:

(3)

3)因熵权法计算权重时,涉及对数运算,为保证真数有意义,对矩阵(bij)n×m进行平移,得到矩阵(cij)n×m,其中cij=bij+0.1。

5)确定熵值,第i项指标的熵值ei的计算公式为

(4)

6)计算熵权,第i项指标的权重wi的计算公式为

(5)

7)确定加权规范化矩阵(rij)n×m。

(rij)n×m=(wicij)n×m

(6)

8)计算理想解与负理想解。

r+=max{ri1,ri2,…,rim}

(7)

r-=min{ri1,ri2,…,rim}

(8)

9)计算第i个评价对象与理想解及负理想解的欧氏距离。

(9)

(10)

10)计算得分。

(11)

2.2 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在指标的选择上,遵循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原则,立足资源型经济的发展实际,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及中部地区的发展目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提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中部地区长期以来生产模式粗放,主导产业不明确,新兴产业尚需发展,竞争力低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坚定不移地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农业转型发展为主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走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硬性要求。中部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乡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使乡村生活环境得到稳步改善。

乡风文明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良好的乡风习俗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文化载体,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从而保证各项事业的推进。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使优秀的传统文明根植乡村,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加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丰富村民生活。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各项举措有序推进的固本之策。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是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要充分重视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乡村振兴强调要把农民作为乡村美好生活的中心与重心,使农民参与到乡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提升乡村基础设施,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创造美好的乡村生活。

2.3 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数据来源

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构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评价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基于中部地区实际,提出11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最终的指标体系见表1。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等,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由于数据缺失,未列入统计范围。

表1 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3 资源型地区乡村振兴水平实证分析

3.1 乡村振兴水平测算结果与比较

全国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测度结果见表2,经分析得到以下3个结论:

1)全国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低且呈现不平衡性。全国2020年30个省区市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369 4,中位数为0.396 2,仅有15个省份分值超过了平均值。在30个省区市中,乡村振兴发展综合得分最高的为山东省,得分为0.522 6,综合得分最低的省份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得分为0.226 3,最高得分是最低得分的2.31倍,说明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2)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表现出地区差异性。中国地区间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按照得分情况降序排列为东部地区(0.444 7)、中部地区(0.365 6)、东北地区(0.337 0)和西部地区(0.311 7)。其中,全国排名前10大省份东部地区占据半数,全国排名后10大省份西部地区占据7省,地区差异性明显,各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与其经济梯度表现出一致性。

3)各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关性。由表2综合得分结果可知,经济发达的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也较高,如江苏省、浙江省;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相对较低,如甘肃省、青海省等。这表明城市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有着明显的带动作用,城乡协调发展应纳入乡村振兴政策制定的考虑范围。

就中部地区而言,中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位于全国30个省区市中游位置。中部6省中,安徽(0.429 2)乡村振兴发展综合指数得分最高,其次依次为河南(0.426 0)、湖南(0.403 1)、湖北(0.362 3),江西(0.329 8)得分较低,资源型省份山西(0.243 1)面临经济转型困境得分最低,最高得分是最低得分的1.75倍,可见中部地区各个省份之间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表2 2020年30个省区市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得分及排名

为了更加直观地探究各个省区市乡村振兴的差异,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全国30个省区市乡村振兴综合得分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全国30个省区市乡村振兴发展综合得分可以分为4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江苏、上海、山东、浙江,第二梯队包括广东、天津、福建、北京、四川、安徽、湖南等,第三梯队包括湖北内蒙古、新疆、江西、云南,第四梯队包括陕西、山西、贵州、重庆、宁夏、甘肃等。其中第一、二梯队以东部地区省份为主,第四梯队以西部地区省份为主。就中部地区而言,安徽、河南、湖南位居第二梯队,湖北、江西位居第三梯队,山西位于第四梯队,可见中部地区乡村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

图1 2020年30个省区市乡村振兴综合得分

3.2 乡村振兴水平分项指标比较分析

为了进一步明确各个省份推进乡村发展战略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对乡村振兴的分项进行测度,结果见表3。

在产业兴旺维度,传统的农业大省黑龙江、河南、安徽、河北等产业兴旺分项得分排名位居全国前列,位于第一梯队,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如宁夏、青海等,受区域自然禀赋所限,得分较低,位于第四梯队。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省市,如浙江、上海、北京等,产业兴旺分项得分不佳。在中部6省中,大部分省份位于第一、二梯队,农业大省河南得分最高,其次为安徽、湖南、湖北和江西,资源大省山西名列最后,这主要是由于山西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于资源的路径依赖,产业结构单一,农林牧渔产值偏低,农业现代化程度也较低。

在生态宜居维度,排名靠前的省区市依次为海南、广东、福建、江苏、广西、上海等,这些地区大部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居住环境得到不断优化;排名靠后的省区有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对于中部地区,6个省份整体而言生态宜居水平良好,得分位于全国中游位置。生态宜居分项得分最高的省份为江西省,其次为湖北、安徽、湖南、河南和山西,以上省份均位于第三梯队。

表3 2020年30个省区市乡村振兴分项得分及排名

在乡风文明维度,西部地区青海、甘肃、内蒙古、四川分项得分较高,全国排名靠前,东部地区省市得分情况不理想,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全国排名落后。对于中部地区,山西、江西得分较高,位于全国前列,安徽、河南排名靠后,中部6省乡风文明分项得分均位于全国第三、四梯队。

在治理有效维度,东部地区各个省市治理有效分项得分较高,其中上海得分最高,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稳居其后,位于第一、二梯队;中西部地区各省份得分较低,云南、江西、河南排名居全国后3位。对于中部6省,安徽得分最高,位于第三梯队,其次为湖北、山西、湖南,河南及江西得分情况不佳,全国排名靠后,位于第四梯队。

在生活富足维度,东部地区优势明显,浙江、山东位列第一梯队,西部地区仍表现出明显差异,甘肃、宁夏、青海排名全国靠后。对于中部地区,湖南分项得分最高,其次为河南、安徽、江西、湖北,以上5省位于第二、第三梯队,山西省得分最低,排名全国靠后,位于第四梯队。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对乡村振兴评价体系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在充分考虑中部地区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中部地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囊括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并且利用熵权TOPSIS法对中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全国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低且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根据乡村振兴综合得分结果,半数省份得分未超过均值,整体来看,全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综合得分依次递减。依据聚类分析结果,第一、二梯队以东部地区省份为主,第四梯队以西部地区省份为主,地区差异明显。

就中部地区而言,安徽、河南、湖南位于第二梯队,湖北、江西位于第三梯队,资源型省份山西面临资源桎梏,位于第四梯队,整体而言中部地区乡村发展水平位于全国中游水平。地区内各个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一定的差异性,最高分安徽是最低分山西1.75倍。

在乡村振兴分项得分方面,东部地区在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足3个维度得分领先;西部地区在乡风文明维度上表现优异;在产业兴旺维度上,东北地区的黑龙江、中部地区的河南、安徽排名靠前。

中部地区乡村振兴各个分项得分聚类分析如下:在产业兴旺维度上,山西省一煤独大,产业结构单一,得分位于第四梯队,其余5省位于第一、二梯队;在生态宜居维度上,江西、湖北、安徽排名靠前,中部6省均位于第四梯队;在乡风文明维度上,中部6省均位于第三、第四梯队;在治理有效维度上,除安徽外其余5省位于第四梯队;在生活富足维度上,山西省位于第四梯队,其余5省位于第二、第三梯队。

4.2 建议

为推进中部地区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长江、黄河等流域为重点,推动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强化村级组织自治功能,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提升法治水平。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

2)不断强化外部驱动力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资金投入“三农”领域,加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猜你喜欢

梯队省份维度
国庆70周年阅兵式空中梯队解读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政策评析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海上阅兵亮点众多,精彩纷呈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22个省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