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举“三农”发展 勾画幸福德安

2022-10-31吴德源罗津袁琳德安县农业农村局

江西农业 2022年19期
关键词:蛋鸡三农养殖

文/吴德源 罗津(本刊记者)袁琳(德安县农业农村局)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大计。近年来,德安县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农业农村工作政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通过推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产业、打造宜居环境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助推“三农”事业稳步发展。

在众多举措的合力攻势下,德安县农业农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连续四年(2016年-2018年)获得全省“双先进”称号。2020年至2021年,德安县先后荣获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九江市“菜篮子”产品供应及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十年间,德安县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8771元上升到2021年的21443元,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坚守乡村谋振兴 巩固“三农”成果

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德安县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制定了《德安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20—2025年)》,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举措。在德安县农业农村局的党组办公室里,党组书记、局长邹井根介绍道。记者了解到,德安县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纳入全县年终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树立全县上下抓乡村振兴的鲜明工作导向。同时,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乡村振兴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充分调动镇、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如今,德安乡村风貌已焕然一新。记者看到,村里的健身休闲广场上,老人们在闲坐聊天,广场旁的特色文化墙也已建设完工,路边多了新修建的公厕。住在这么舒适的村庄里,村民们都忍不住感概到:“现在村里的生活环境变好了,很多进城务工的人都说想回来。”

2012年至2022年期间,德安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新农村增加到591个(其中:省级点487个,市县点104个);“厕所革命”完成11座乡村公厕建设、1346座农村户厕建设、8个行政村户厕“整村推进”和22个村庄户厕“高质量提升”;全县已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并进行常态化保洁的行政村达81个,共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350.2万元,并开展“万村码上通”5G+村庄长效管护平台建设;共完成污水治理点65个。

截至目前,德安县高标准农田建成15.12万亩,农业生产及重要农产品供应朝稳中有进的态势发展。粮食生产方面,德安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1年底土地流转8.58万亩,播种面积为13416公顷,产量为7.15万吨,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今年,为了避免受疫情影响,全力保障春耕备耕。县里将早稻计划面积0.6万亩及时分解到12个乡镇,落实到田到户,提高早稻种植补贴至100元/亩。目前早稻种植面积实际完成16669.45亩,同比增长60.5%,产量7097.5吨,同比增长64.4%。”德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旭东说道。畜牧养殖方面,德安每年均完成畜禽养殖企业的春、秋季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养殖业复产增养,2021年底生猪出栏72591头,总产量6764吨;家禽出栏296.3万羽,禽肉总产量4999吨,禽蛋总产量36807吨,水产品总产量7675吨,养殖面积达2.38万亩。

在农业农村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人才的依托。对此,德安县不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从退休的农技人员和乡土能人中,聘请了10人为特聘农技人员,定期定点开展油菜、早稻、蔬菜及药材等病虫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及时编印下发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手册。并且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政策,培养出农民大学生共303名,1641人完成了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

助推产业振兴 开拓“三农”新发展

一直以来,德安县立足于“强工兴旅、绿色发展、城乡一体、幸福宜居”的工作思路,重点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其中,就有以塘山乡为代表的乡镇,实现了特色产业从无到有。塘山乡地处高山,海拔达600多米,是辖区内农村公路通达海拔最高的乡,特有的地理环境在孕育出极具地方特色农业产品的同时,也限制了其产业的发展。2021年塘山乡通过项目资金,新增了冻库、牛棚等一批基础设施。塘山乡农业工作负责人杨敏,在带领参观当地特色农产品时说到:“现在,塘山乡以新塘村富硒辣椒酱、石源村高山茶叶、郑湖村黄牛肉为农业拳头产品,助推全乡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2021年全乡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6万元。另外通过产业转型,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现从传统辣椒酱、茶叶、黄牛肉等单一产品到辣椒粉、辣椒油、红茶、绿茶、风干牛肉等多元化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在塘山乡新塘村,有一片占地面积达150亩的产业基地,主要种植高山辣椒、西瓜等水果蔬菜。其余像新塘村辣椒加工、石源村茶叶、郑湖村黄牛养殖等基地均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中。农业产业基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有效地帮助了在村的劳动力就业,带动了村民的产业发展,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此外,塘山乡还大力发展以产业为基础的特色旅游观光,加快推进以郑湖村高山牧场为基础的3A级乡村旅游点的打造,真抓实干壮大旅游产业。

在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的同时,还应保持好农业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为了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德安县将“一乡一园”建设纳入到重要的工作计划,并不断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质方面,加强“三品一标”申报和证后监管工作。截至目前,德安县内已成功创建省级产业园1个、市级产业园乡镇实现全覆盖;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12家、县级30家。合作社231家,家庭农场203家;常态化农产品检测共完成27800批次,三品一标企业共计30个产品,有效期内19个产品。

为更好地了解德安县的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记者走进了当地企业和养殖基地。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矮子板鸭厂是一家集成鸭收购、精深加工、仓储冷藏、产品配送为一体的专业从事板鸭加工生产与销售的知名鸭制品企业。“目前,公司占地面积达30余亩,厂房建面5000余平米,职工50余人,总资产达1200余万元。自2012年起,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形式,带动农民养鸭100余户,使肉鸭养殖户年均增收达1.5万元。”创始人郭小平向记者介绍到。该企业借助其所处的优越地理条件和雄厚技术力量,逐步成为了江西省内板鸭加工、销售的重要基地之一。

记者来到蛋鸡养殖基地,这里都安装了自动饮水、自动照明、冷风机降温等设备,部分鸡场还安装了自动刮粪、自动捡蛋设备;有的种禽场采用笼养育雏,并安装了恒温设备,提高了雏鸡成活率。据调查,正常年份存笼1万羽蛋鸡,按500日龄(育雏100~120日龄,产蛋380~400日龄)推算,年可获纯利润15~20万元。目前,德安县的蛋鸡产业从业人员达4000余人。在政策、市场的引导下,德安县蛋鸡产业已形成了专门固定的养殖区域。在各个养殖小区内,养殖户统一使用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以及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南。通过生态养殖、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的生产模式,使养殖小区布局得到优化,环境污染得到控制。

打好“稳粮保产战” 建设美丽新乡村

未来,德安县将继续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粮食生产底线。并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建成育秧中心、农机中心、稻谷烘干中心、大米加工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统一托管经营。

此外,德安县专门出台了《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年规划(2022-2025年)行动方案》,实行养殖总量有序扩大和养殖密度有效控制,积极引导养殖观念转变,实现蛋鸡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品牌化、生态化,争取2025年底前新增蛋鸡存笼500万羽,全县蛋鸡存笼达1000万羽。

接下来,德安县将依照《江西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方案(2021-2025)》,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健全农村污水治理运维管护机制,保障全县农村污水乱排乱放有效管控。围绕“村容优美、生态秀美、庭院净美、乡风和美、生活甜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根本,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三下乡活动”等载体,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蛋鸡三农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