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作品《海韵》的演唱处理及指挥动作设计探究

2022-10-31

戏剧之家 2022年21期
关键词:指挥者海韵女郎

张 沛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0)

一、《海韵》的创作背景及艺术赏析

合唱曲《海韵》是作曲家赵元任创作于1927年的经典合唱音乐,该曲选用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中同名诗歌《海韵》为词,是一部由女高音领唱及四声部混声合唱的大型合唱作品,也是我国第一部专业合唱作品。《海韵》的问世提升了我国合唱艺术的水准,并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后成为20 世纪中国合唱体作品的成功典范。

《海韵》的词作者徐志摩是新派诗人的代表之一,他的叙述性抒情诗《海韵》以口语化的语言,简洁明了地描绘了青年女郎在海边徘徊、歌唱、急舞,最终被大海吞没消失的故事,作者用象征性的手法将寓意无限扩张,构建了一个不顾诗人劝阻、勇敢追求平等自由的新时代女性形象。该作品的曲作者赵元任先生既是五四时期的语言学家,又是著名的音乐家,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先驱”,他借鉴西方创作手法,把中国传统民族调式与欧洲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经过作曲家的自我审美意识的融合转化,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歌曲,这种创作形式为中国合唱艺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由于创作年代的特殊性,在《海韵》的创作中,赵元任先生把饱满的热情注入诗歌中,将音乐手法展现在诗中所叙述的故事内容以及丰富情绪中,为诗歌插上了一双音乐的翅膀,使其艺术形象更为丰富鲜活。

合唱曲分为一个前奏、五个乐段、五个间奏和一个尾声,共描绘了三个音乐形象:诗人、大海和女郎。作曲家主要通过宣叙性合唱形式,表现诗人角色的口述及旁白;通过咏叹调独唱的形式表现年轻女郎的口述和情感;通过钢琴伴奏表现大海在不同时期的状态,在钢琴与演唱的共同演绎中,为听众呈现不同段落中的不同音乐形象。而这五个独立乐段的不同抒情,最终汇合在结尾处,使抒情达到高潮,让诗人的思想意象更为饱满地呈现出来,也为那个年代所有渴望自由、追求平等的新青年发声。通过这首作品,作曲家想要表现五四时期的新青年勇于颠覆旧社会、不畏牺牲、勇敢追求理想信念的坚定决心。

二、《海韵》合唱声乐的演唱探析

(一)合唱中各演唱形式的处理

合唱曲与演唱者有着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演唱者通过细致地感受作品的艺术主题,合理地运用唱法表现作品,才能完美演绎出合唱作品这个“系统工程”。《海韵》是一部由女高音领唱及四声部混声合唱的大型合唱作品,作品运用钢琴前奏进入暗淡忧伤的海边氛围,五个乐段中的每一乐段都是以合唱开始,通过宣叙性合唱进入歌唱性独唱,后又转为宣叙性合唱,尔后用钢琴间奏结束每个小段。从整体上看,《海韵》是一部结构整齐统一的合唱作品。但是,在这首篇幅较长的作品中,调性和声运用得比较复杂,不断的自由变奏让衔接乐段既有交替重叠,又凸显出情感的层层递进变化,在旋律的变化中展现出多层次的音乐形象。在整个作品的最后,华彩式的尾声将整个合唱曲的悲剧韵味拉长,增强了灰色阴郁的曲调。

在整个合唱曲的演绎中,声部的融合是高质量合唱的基础。《海韵》中“女郎”一角的音乐形象采用的是女高音独唱,在接近三个八度的音域演唱中,女高音领唱部分是直接展现“女郎”音乐形象的部分。这就要求演唱者的歌声要明朗通透,极具穿透力,音色要鲜明饱满。《海韵》女高音部分的饱满度,不是一味拔高声音的亮度,才能带给听众更有内容的听觉冲击,这首叙事性的合唱曲,不同段落展现了女郎的不同状态,通过音乐旋律的变化带动不同情绪的变化。或沉浸欣喜、或热烈奔赴、或跌宕紧迫、或悲凉落寞,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的变化,让女高音声部需要时刻将声音保持在气息支撑下的高位置,以强大的气息把控能力将演唱一线到底贯穿下来。

在代表旁观者“诗人”角色的合唱部分,演唱者应采用兼容并收的演绎形式。音色优美、音域宽阔、共鸣充分、气声一致的美声唱法作为主体唱法,奠定了《海韵》的戏剧性唱法,保证了合唱过程中的音色变化和情绪衔接。合唱是一门多人担任声部演唱的艺术,由于个体差异,各人的音色音域各不相同,因此,合唱中和谐均衡的直声唱法,要求演唱者更多地注意与同伴间的声音融合,避免大开大合,克制颤音的幅度。此外,由于歌曲本身的民族性特征,合唱中要融入民族唱法,合唱者要根据时代背景充分把握作品的深刻寓意,挖掘作品背后的民族意识,准确掌握演唱过程中的读音与归韵,增强作品的民族韵味。

(二)歌唱与钢琴伴奏间的处理

赵元任先生在创作时,擅长利用钢琴伴奏的节奏、旋律、伴奏织体、音型、音响效果,创作出符合作品的音乐形象,使钢琴伴奏发挥出烘托气氛、填补作品内容等重要作用。在合唱曲《海韵》的创作中,作者对钢琴的使用更是偏爱有加,这部作品通过钢琴和人声的演唱交替演绎作品情感,其中,钢琴伴奏所演绎的“大海”一角,在整部作品中所占篇幅较大,甚至充当了作品的主导者,是作品中的三大音乐形象之一。因此,钢琴伴奏与歌唱之间的技术处理,是声乐演唱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点部分。歌者在演唱中要在钢琴伴奏的提示与带动下,迅速进入角色情感,通过对声音的把控加入符合角色需要的感情色彩,把握好作品的艺术韵味,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切的情感,完美演绎作品。

《海韵》几乎全曲都是以d 小调为主调,这样的调性展现出的音乐氛围十分暗淡,有一种灰暗的紧迫感,也为整个作品的悲剧色彩奠定了基调要求。前奏部分采用和声小调,钢琴左手八度震音以及右手的和弦级进,锁定了五四时期旧势力下的背景环境,制造出一种紧张的音乐氛围。在第一乐段的合唱部分,“诗人”采用宣叙调的写法,情绪较为平和地劝解女郎回家,此时,合唱者要放平情绪,注意演唱的协调性。当钢琴伴奏从d 小调过渡到F 大调时,开朗、热烈的“女郎”出现,节奏由紧凑到舒缓,演唱者要心潮澎湃、情绪饱满地展现出“女郎”完全沉浸在自由世界里的景象。随着歌曲进入高潮部分,钢琴伴奏有20 小节的钢琴独奏,双手平十六节奏与三连音节奏交织,快速的弹奏展现出狂风暴雨中恶劣的海边环境,预示着旧势力群体的黑暗庞大,在这种环境中,“女郎”依旧执着初心、迎难而上,在大海的呼啸声和诗人的劝告中挣扎前行,最终,“女郎”消失在黑暗的海上,这部分的合唱基于诗人目睹女郎处在一个危险的境地,紧张感让劝说也越加急促、关切,演唱的气息也要转为短促、焦虑。在尾声部分,渐弱的艺术处理表现了诗人感受到被黑暗吞没后的海边宁静,散发着沉重与悲凉。

无论是前奏、高潮、间奏还是尾声,不同时期的钢琴伴奏演绎了“女郎”与“诗人”不同的情绪变化,展现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在演唱中,歌者需要时刻铭记自身的角色,明确各个阶段的感情色彩和心理转变,将钢琴伴奏与演唱合二为一,通过伴奏过渡情绪表达,利用段落间隔调节气息平衡,让钢琴伴奏和人声演绎互为补充,共同演绎高质量的合唱作品。

三、合唱曲《海韵》的指挥设计

作为合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中的指挥是一场无声的肢体表演。指挥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指示合唱人员如何演奏和演唱,在传递信息的同时给人以肢体美的享受,因此,《海韵》的指挥动作的设计要流畅美观、精准实用。

(一)手势语言

手势语言是指挥中最直观、丰富的指挥语言,利用手势的灵活变化和相互协调,代替语言传递信息,提示和带动歌者表现歌曲中的不同情绪气氛。在《海韵》的指挥中,指挥者的手臂要松弛,手指自然弯曲,通过音乐的频率加速或放缓手势力度,来表现作品不同段落里不同演唱形式和弹奏状态,使歌唱队员和演奏者都更好、更容易地进入应有的音乐状态。以开始部分为例,前奏部分需确立整部作品的基调,象征黑暗旧势力的大海在悲剧色彩的笼罩下,对着天真、热烈的女郎虎视眈眈,所以,指挥手势在表现大海的时候力度要较强,要有支点和内在张力,而描绘“女郎”的时候则力度减弱,最后,在这一乐段结束的上音上,指挥者左手轻悬,右手虚拍至收拍。进入到第一乐段,在诗人合唱时,音乐的主体基调是低沉音域,在钢琴低震音下,诗人向女郎首次发出劝问,其中包含着更多的柔软平和,因此,指挥者用软起拍带动诗人的宣叙,到第16 小节第三拍处,“为什么”上需要将力度加强一分,表示语气的增强。到第一乐段的女高音领唱,F 大调主和弦的琶音将女郎此时的天真烂漫、执着热烈表现出来,指挥者需要以清晰的语气感,采用被动跟随的形式,将旋律中的切分打清楚。

(二)面部表情

除了手势语言外,指挥者的面部表情也是指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面部表情作为指示作品演奏的重要器官,比手势语言更为直观地诠释了人物在特定时刻的情绪色彩,勾勒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补充了手势语言的干涩。而眼睛作为面部器官中最灵活的一个,是塑造艺术形象不可或缺的手段,往往一个恰当的眼神,配合眉眼的跳动、嘴型的变化就可以展现愤怒、欣喜、忧伤等不同的情绪。

在《海韵》的指挥中,诗人、女郎和大海这三个音乐形象都有鲜明的特征,女郎或沉浸欣喜、或热烈奔赴;诗人或急切关怀,或悲凉落寞;大海或跌宕紧迫,或暗流神秘;每个乐段的人物情绪都有深层次的韵味。无论旋律是轻、重、缓、急,还是松散、紧凑,面对合唱队员时,指挥者都要全神贯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面部力量,确保作品信息被准确传达,在指挥时模仿和预示出不同的面部表情,帮助队员迅速领会指挥意图。随着合唱曲的进程,音乐形象的情绪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此时,指挥者面部表情的运用也需要饱含情感地稳步变化,不能过于突兀,否则会让作品显得不够连贯。

(三)身体语言

艺术作品的指挥动作设计要遵循大方、自然及优美的指挥姿态原则。合唱指挥的第三个要点就是身体语言,面向合唱队给队员以准确的身体语言信息,背向观众给观众以姿态美感的享受。在合唱曲《海韵》中只有钢琴伴奏,没有乐队,指挥者不需要指挥棒,只需依靠肢体的动作变化进行指挥,那么,从站姿开始,指挥者要保证其身体站立正、直,双腿分开与肩平行,重心稳固,这样才能保证曲目开始演绎后,指挥者的身体姿态变化更为灵活。

《海韵》中,指挥者的站姿需要发生多重变化,当大海角色进入状态的时候,指挥者站姿规整,很好地表现了其守旧的姿态,给人以紧迫感;当女郎轻盈地进入角色时,指挥者双脚分立;当进入第4段诗人角色的男声合唱时,为了强化提示效果,指挥者应身体前倾,表现出加强控制的状态。指挥行为本质上是直觉的、感性的表演行为,但对整部作品艺术特征的塑造需要指挥者在严谨的逻辑思维中寻找肢体与情感的平衡,将整个肢体动态糅合在作品主题中,这是指挥者移动身体语言以让其更好发挥舞蹈性表演效果的必然途径。

五、结语

合唱曲《海韵》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极具代表性的合唱作品,赵元任先生在创作时既保留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借鉴了欧洲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可以说,《海韵》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一个典型范例。这部作品的演唱形式主要是合唱和独唱,利用钢琴伴奏的节奏、旋律、伴奏织体、音型、音响效果,创作出符合作品的音乐形象,因此,在演唱技巧上,歌者要深刻了解中国合唱作品的内涵,从不同的演唱形式上分别进行研究,注意演唱与钢琴伴奏间的相互融合。在指挥动作设计上,指挥者要从手势语言、面部表情、身体语言三方面,将作品各个乐段的指挥要点和要求进行贴切的设计,才能从细微处让指挥动作代替语言传递信息,提示合唱队员的艺术作品演绎要点,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使合唱作品达到更好的演绎效果。

猜你喜欢

指挥者海韵女郎
海韵茶语 味道岚山
海韵
海韵迷情
帕米尔女郎
大型交响乐团表演中指挥的作用探究
涩女郎
海韵仙山
沙滩女郎
合唱指挥者应具有的素质及指挥要点探析
谁还能成为封面“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