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朝钢琴曲集《中国旋律》的民族化特征研究

2022-10-31

戏剧之家 2022年30期
关键词:花篮钢琴曲民族化

卢 望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钢琴音域宽广、音色多变,且学习门槛相对较低,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艺术。自钢琴传入中国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历经上百年的探索,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相互碰撞、融合,逐渐形成了极富特色的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过程中,如何将外来的钢琴音乐与本土民族音乐元素相融合,是众多钢琴家、作曲家探索的重点,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张朝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将钢琴创作的个性与民族音乐相融合,创作出本真、自然的钢琴音乐作品。因此,本文以张朝的钢琴曲集作品《中国旋律》为对象,探究其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特征,并对其演奏技巧进行分析,以充分呈现其作品的民族化特色,为中国钢琴音乐寻求正确的发展之路。

一、张朝艺术历程及其钢琴曲集《中国旋律》的创作

张朝生于云南,是彝族人,是我国知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也是德国Schott 公司签约作曲家,其钢琴作品在国际乐坛上颇有知名度。另外,张朝还担任过郎朗、李云迪等钢琴家钢琴作品的制作人,其作品很受市场认可。张朝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音乐教育,他幼时随着父亲工作,在彝族自治州哀牢山地区生活了多年,其学习和生活深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张朝19 岁进入中央民族大学学习钢琴与作曲,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同时,张朝为了在专业领域继续学习,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师从知名作曲家郭文景教授,其创作风格深受郭文景教授个人音乐风格影响,这为其民族化钢琴创作奠定了基础。张朝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以钢琴音乐为主,主题风格多样,有土风集《神笛之舞》《山歌》,古风集《皮黄》,自然集《风之歌》《观月》,日记集《午夜》《遐想》,改编集《中国旋律》等。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创作者张朝的独特个性和音乐热忱,尤其是其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热爱,及其对钢琴民族化创作事业的坚持。

《中国旋律》是张朝的代表性钢琴作品,该钢琴曲集共有20 首钢琴曲,综合了我国各地各民族的曲调,如江苏的《茉莉花》、河南的《编花篮》、东北的《摇篮曲》、台湾的《马兰山歌》、陕西的《黄河船夫曲》等,还有汉族的《小河淌水》、蒙古族的《牧歌》、藏族的《远方的香格里拉》、傣族的《森林冥想》、哈尼族的《哈尼情歌》、哈萨克族的《玛依拉》等。《中国旋律》生动地展现了张朝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将传统音乐元素、民族文化风俗与钢琴演奏进行巧妙融合,描绘了一幅多样、深远的民族音乐文化地图,给听众极致浪漫的音乐享受。

二、张朝钢琴曲集《中国旋律》的民族化特征——以《编花篮》为例

(一)中体西用的曲式结构

张朝的《中国旋律》的曲式结构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中体西用,他巧妙地将钢琴与中国民族曲式相融合,呈现出独特的曲调。本文以《中国旋律》中的一首河南民歌《编花篮》为例,分析其中体西用的曲式结构,《编花篮》的曲调原型是河南当地的一首民歌,为了形成完整的作品,张朝对其乐段进行了扩充,形成了复合式乐段的曲式结构。《编花篮》一共有35 个小节,其中,第1-2 小节为引子,第3-15小节为第一个乐段A,第16-28 小节为第二个乐段A’,是对上一个乐段的变形,第29-35 小节为尾声。其中,两个乐段之间有对比关系,乐段A 以导音si 结束,呈现不稳定的开放式调式,通过强劲引出主音do,转入乐段A’。乐段A 与乐段A’上结尾的差异对比使用的是中国民歌常用的“换头合尾”的手法,而乐段A’与最后的尾声部分的结尾的连接则采用的是民歌“鱼咬尾”技法,由此可见《编花篮》的曲式结构的民族化特征。另外,《编花篮》的曲式结构还巧妙融合了西洋曲式音乐元素,一个最鲜明的技法就是回旋曲式结构。《编花篮》曲调中“re—mi—re—do”出现了14 次,而“re—do—si—do”也出现了7 次,通过曲调的循环突出了音乐主题。综合来看,张朝通过中体西用的手法,巧妙地将中国民歌特点与西洋曲式结构相结合,创作出一首中西合璧的优秀作品。

(二)民族化的调式语言

张朝钢琴曲集《中国旋律》中的乐曲都是来源于中国各地各民族的民歌曲调,张朝在创作过程中广泛运用了多样性的中国民族曲调。在此基础上,结合钢琴的和声旋律及审美习惯,将西方和声与中国民族和声元素相融合,形成适应性的旋律调式。以《中国旋律》中河南民歌《编花篮》为例,其原型曲调主音C 和E 自始至终稳坐低声部,利用小二度的和弦外音形成强烈、短促的撞击音乐效果,不仅能够呈现钢琴曲该有的律动和节奏感,也进一步丰富了《编花篮》的民族个性。《编花篮》还运用了主和弦持续音,张朝在上下方主持续音的环绕下,对和弦进行多种变化,形成多元化的和声语言。另外,张朝钢琴曲集《中国旋律》的调式的复合色彩也十分显著,钢琴乐器能够同时演绎多个声部,营造出多维度的调性。张朝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转调、调性游移等方式呈现多元调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调性复合,呈现具有独特个性的民族化和声语言效果。

(三)灵活融合民族音乐旋律元素

张朝幼时就深受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因此,其在创作钢琴曲集《中国旋律》时融入了很多各民族音乐元素。以《中国旋律》中的《编花篮》为例,为完美融合钢琴音乐特色和民族音乐元素,张朝利用音区的改变,对曲子的旋律进行变奏,既保持整体曲式结构不变,又利用前奏进行主题旋律的装饰,让曲子风格更有个性。例如,在原有的民歌中,“编”是通过小二度滑音呈现河南方言特色,在第5 小节的“编个花篮上南山”中,演唱者通过下滑音呈现河南地方腔调的活泼特点,张朝在进行钢琴曲《编花篮》的创作时,在低声部加入了固定音型的伴奏,与强拍音和旋律音调形成小二度音程效果。为了呈现河南民歌的独特韵味,张朝在创作时还加入了一些游离的高音,营造出不稳定的氛围感,模拟民歌演唱的滑音效果,呈现河南民歌高亢、明亮的地方特色。

(四)民族化的音乐织体与和声

中国民族音乐调式的特征之一是以“五声性调式”为基础的和声,这与国外音乐调式的和弦范式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张朝在创作钢琴曲集《中国旋律》时,打破了国外钢琴音乐和弦的范式,根据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调式进行创作,将“五声性调式”调整为和弦结构样式,呈现音乐织体与和声的民族化效果。例如《编花篮》的第1-7 小节,演奏者表演时左手的伴奏织体与旋律声部构成了小二度音程,使表演呈现出来的音乐形象显得生动、诙谐,从而抓住受众的心。《中国旋律》的《编花篮》的主旋律在整个曲子中多次出现,形成回旋音调特征,能够进一步凸显曲子的民族音乐形象,呈现一种与国外音乐完全不同的民族化和声效果。另外,张朝在创作《中国旋律》时还运用了具有民族音调特征的支声复调,通过将同一旋律进行变体结合形成多声织体,使钢琴曲的演奏呈现出独特的和声织体风格。

三、张朝钢琴曲集《中国旋律》的民族化演奏技巧

(一)把握作品的民族风格与韵味

结合钢琴曲集《中国旋律》的民族化特征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张朝的钢琴曲创作尤为重视民族音乐元素的挖掘。他认为,钢琴不仅仅是一个演奏乐器,更是演奏者与听众内心产生共鸣的工具,因此,张朝的钢琴创作都以中西音乐文化交流为宗旨,让中国听众感受世界音乐的魅力,也让中国音乐走向世界乐坛。在演奏张朝的钢琴曲集《中国旋律》时,演奏者应注重把握作品的民族风格与韵味,在演奏之前对作品进行充分了解,尤其是对其民族化特征进行了解,了解作品背后的民族神韵。在演奏《中国旋律》时,应注意与歌曲的原型结合,把握其独特的音乐节奏、节拍,并注意其原型曲调的风格,才能真正演绎出作品的民族韵味。

(二)重视凸显和声织体的民族色彩

要想让钢琴作品的演奏呈现出民族色彩,不能简单地结合中西方演奏技法,而是要凸显和声织体的民族色彩,灵活运用民族和声语言,营造出风格独特的民族音乐调式效果,打破生硬的中国钢琴音乐演奏模式。一方面,演奏者应注重突出作品的和弦色彩。张朝的钢琴曲集《中国旋律》是对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因此,演奏者需要根据作品的民族音乐结构,采用中国民族音乐调式演奏技法,呈现和声织体的民族色彩。另一方面,演奏者要注意掌握民族化的和声演奏技巧。《中国旋律》的演奏应以四度、五度的和声形态为主调,不能一味地按照国外音乐的三度、六度的和声进行演奏,呈现出民族音乐的“重旋律而轻和声”的风格。《中国旋律》的《编花篮》来源于河南民歌,其最为突出的地域音乐元素就是戏曲音乐——河南梆子,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呈现出音乐和声织体的民族化特点,保持适宜的演奏速度,并区分右手的跳音和连奏,塑造河南人民诙谐乐观的人物形象。

(三)生动模拟民族乐器的演奏调式

张朝钢琴曲集《中国旋律》集合了中国多个地区和民族的音乐,对民族乐器的运用也十分多样,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注意生动模拟民族乐器的演奏调式,使整个演奏呈现出民族色彩。例如,《中国旋律》中运用了梆子、冬不拉、手鼓等众多民间乐器,钢琴演奏者需要在演奏之前了解这些民族乐器的音色,从而生动模拟该乐器的音色特征,增强钢琴演奏的民族化表现力。

(四)充分发挥演奏联想和情感共鸣的作用

丰富的想象力是一位钢琴演奏家必备的音乐素养,在演奏张朝钢琴曲集《中国旋律》时,演奏者要充分发挥演奏联想和情感共鸣的作用,才能灵活融合西洋乐器和中国民族音乐,真正贴近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方式。一方面,钢琴演奏者应明晰钢琴乐器和民族乐器的差异,尤其是钢琴音色不如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多样,因此,为了呈现民族化色彩,演奏者需要在两种不同体系之间进行有效联想。例如,《中国旋律》的《编花篮》有一个特色乐器——打击乐器梆子,钢琴演奏者需要控制弹奏力度,模拟梆子清脆、高亢的音色,烘托民族化演奏的氛围。另一方面,演奏者还可以充分利用无形想象,这需要钢琴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通过想象力与作曲家实现情感共鸣,真正理解作品蕴藏的情感,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演绎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钢琴曲创作的未来创新发展不能脱离民族性。在中国钢琴曲创作过程中,巧妙地将钢琴演奏技巧与民族音乐文化相融合,营造出鲜明独特的民族音乐美感,才能给予受众极致的音乐审美享受,这也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演奏者在演奏张朝钢琴曲集《中国旋律》时,应注意灵活运用演奏技巧凸显曲目的民族性,把握作品的民族风格与韵味,重视凸显和声与织体的民族色彩,生动模拟民族乐器的演奏调式,充分发挥演奏联想和情感共鸣的作用。

猜你喜欢

花篮钢琴曲民族化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花篮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编花篮
编花篮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
编呀编花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