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政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2022-10-30何鹏举

成才之路 2022年24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人才培养应用

何鹏举

关键词:党史教育;大学生思政;人才培养;应用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要让大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就需要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部分高校未能将党史教育很好地融入其中, 使得大学生思政人才培养速度放慢,不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品质。因此,高校教师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思政教育,结合当下的教育需求探索思政教育与党史教育融合的新路径,进一步构建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

一、党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思政人才中的重要意义

1.凝聚大学生的精神力量

现阶段的大学生专业能力强,但在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分析事物内涵原理时有时会出现错误,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会影响到其个人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力量不够,思想认识水平不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凝结新思想、新理念,为自身的发展凝聚力量。将党史教育应用到大学生思政教学中, 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爱党精神,使其以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待事物,在学习、发展、生活、实践过程中感受民族凝聚力、民族团结力,逐渐形成良好的爱国、爱党思想。自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现阶段高校的教育重点。而高校的党史思政教育则为新一代大学生指明了发展、奋斗的新方向。

2.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将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人才培养过程中, 可以让大学生认识更多的历史榜样人物,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为的是救亡图存,几十年前中国共产党人不叫苦、不叫累的埋头奋斗为的是挺起中国胸膛。将这些历史引入大学思政课程教学中,让大学生感悟不同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悟革命前辈们的坚守,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党史中的人物树立成榜样,可以为当代大学生传递正向的价值观, 加深其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价值观与中国共产党的行为准则的了解,坚定其理想信念。

3.指引大学生的奋斗方向

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党史融合在一起,能够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加速思想政治实践课程的发展,为改变大学生思想认知、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党史教育中, 爱国主义教育与爱党精神培养是两个重点,教师在培养大学生思政人才时要引入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经典事例,结合当代大学生发展需求设计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大学生对我国发展情况的认知,使其在了解党史、感悟党史的过程中确立学习目标、发展目标和奋斗目标,改变部分大学生浑浑噩噩、躺平度日的状态。同时,党的百年奋斗史、百年发展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積极进取、奋斗拼搏的先进事迹,传递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培养大学生拼搏精神、自由精神、奋斗精神等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大学生确定新的发展方向。

4.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建党精神,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永远不变的初心使命。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共产党员们始终将奉献作为行动指南,将建设祖国、服务人民作为主要的奋斗目标。这与当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政人才培养理念不谋而合。将党史教育融入大学思政教育中,能够从思想、实践两个层面丰富大学生的认知,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通过理论教育,学生能够在聆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半条军被》等党史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建党思想的感悟,从而养成不贪便宜、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通过实践教育,结合党史设计“重走长征路”等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中国共产党人智慧、勇敢、仁义、集体意识强等优秀品质。

二、党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思政人才中的不足

1.对党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部分高校不重视党史的教育地位,导致大学生思政人才培养质量不过关。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在市场经济不断变革的过程中,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忽视与党史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思政课程主要以讲解理论为主,很少提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这样,既无法充分发挥党史的教育作用,又无法加深大学生对党史的深刻认识。有些思政教师在讲解党史时, 只注重历史事件表面情况的讲解,忽略了对党史深刻内涵的挖掘, 使教育内容流于形式,无法使其真正与大学思政教育融为一体,自然也不能发挥出良好的育人功效。

2.党史教育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目前,高校关于党史教育并未形成一套健全的育人机制,且教育内容不够丰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政人才培养的效果。一方面,是部分思政教师对党史的片面认知,比如只讲解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革命历史,未对建党历史、理论发展史等其他方面的历史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无法使大学生综合地看待历史问题。另一方面,是部分思政教师未深入挖掘党史教育内容的内涵,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并未对其发生的深层原因,事件结束后的短期影响、长期影响进行讲解。

3.党史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教学领域中,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部分高校思政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思政教育、党史教育, 方法老套且流程死板,无法让大学生对教育内容有更深刻的认知。还有部分教师只进行面授, 未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史教育内容的传播范围,也在无形中降低了大学生思政人才培养的效率。

三、大学生思政人才培养中优化党史教育的路径

1.提高党史教学重视程度,培养大学生思政热情要在大学生思政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育人作用,就需要高校提高对党史教育的重视程度,凸显其重要的地位,使教师集中精力做好党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教育。首先,高校领导应认识到党史教育对培养优秀大学生思政人才的积极意义,从更高的层面给予教师方向性的指导。要发挥校领导的管理作用,在校内搭建起思想政治专业教师与其他专业学科教师沟通的桥梁,使党史教育、思政教育的内容更加与时俱进,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思政教师要意识到将党史渗透到思政教育中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发展的目光看待这两项教育内容的深度融合。在此期间,思政教师还要学会利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培养大学生对党史教育、思政教育内容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从而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政的热情。最后,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干部的辅导作用,由大学生干部牵头在校内、班级内渗透党史元素,通过设计历史长廊、组织党史活动等多种方式建设校园文化。这样,让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多接触中国共产党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一穷二白到国强民富的奋斗史,能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升他们的历史认知,加深他们对党史学习、思想政治学习的情感。

2.丰富党史教育教学内涵,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

目前的高校大学生思政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要使党史教育更好地融入这一体系中,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大局观, 找准教学融合的切入点,科学设计党史课程体系,为丰富教育内涵、培养大学生综合品质奠定基础。要构建“四史”育人课程体系,将党的建立奋斗发展史、党的理论创新发展史、党的人物事迹史与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史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程中,加深党史与思政教育的内在关联,从而培养出有责任、有担当、有思想、有信念的高品质大学生思政人才。

(1)融入党的试错纠错史,培养大学生自省品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历尽艰辛,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遭受过许多挫折, 也走过一些弯路,甚至由于方向的错误曾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历经百年仍欣欣向荣,与共产党人不断自省、不断改错是分不开的。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发展史融入思政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当年的历史背景,能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党的发展史,明白伟大的事业在进行过程中会出现失误、曲折与困难,进而端正其面对错误、面对失败的态度,养成良好的自省品质。中国共产党在建立、革命、改革与发展的斗争历程中犯过一些错误,教师要细致讲解错误发生的年代背景、原因,造成的后果,解决手段,以及对我党发展的深远影响等,让学生在学习、反思的过程中学会辩证看待发展道路中的曲折,养成积极面对挫折、积极寻求困难解决办法的思维品质。

(2)融入党的理论发展史,培养大学生创新品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发展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将党的理论发展史融入大学生思政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提升其思想境界。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进行革命事业,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为党的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从备受欺辱的积贫积弱的国家逐渐站到世界舞台,提升了国家的话语权与影响力,这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指导思想与理论是分不开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一切成就的根源在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指导思想与理论。教师要将党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发展史融入思政教育中, 为大学生讲解从马列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发展、创新与融合史,让大学生认识到理论创新对于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让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思想,使他们认识到理论创新对理论强党的重要性,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在学习整个党的理论发展史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大学生充分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与先进性,意识到不断优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性。

(3)融入党的先进人物史,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际正值中华民族风雨飘摇之时,外有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侵略和掠夺,内有军阀割据混战的剥削与压迫。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推翻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对人民的统治。期间,无数革命志士投身救国图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不畏强权只为真理,抛头颅洒热血,为后代换来了和平、幸福的生活。因此,教师要将中国共产党先进人物的事迹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大学生在了解革命志士的生平、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的过程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加深对党的道路认同、对国家人民的热爱,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

(4)融入党的自身建设史,培养大学生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将党的建设史融入大学生思政人才培养教育中, 有利于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自身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自1921年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形成了一系列的作风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些作风要求与思政教育内容相结合, 以实现对优良作风、优良精神的有效渗透,为大学生提供重要的精神力量,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奋斗历程中。

3.创新党史教育教学方法,发展大学生综合能力

(1)专业课堂讲解党史知识,丰富思政知识体系。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与调整,充分发挥这一渠道的重要作用,在课上讲授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的奋斗历史、革命历史、抗争历史、发展历史,使思政人才培养教育内容更丰富。教师还要肩负起优化课堂的责任,制定明确的课程优化目标,巧妙地将党史融入思政教育中,使课程知识体系更丰富、课程知识结构更明晰。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蕴含的党史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教育手段查找有关党史资料,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为教学主线向外延伸党史教育内容,丰富大学生的党史知识面,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另一方面,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作为思政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内容, 将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受压迫、受侵略、受威胁的历史引入课堂中, 让大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奋斗历程,进而丰富他们的思政知识体系。

(2)现代媒体传播党史信息,提升思政水平。网络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提升了知识传播的渗透性、互动性与开放性。高校要借信息时代的东风传播思政教育内容、党史教育内容,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中渗透党的奋斗史、发展史、建设史,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政水平。第一,高校要重视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搭建,建设校内的教育网站与线上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促进其精神文明的发展。第二,高校要注意发挥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的教育作用,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拍党史宣传短视频(如动画短视频、真人表演短视频等),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等理念的指导下宣传党的先进事迹、党的优秀人物,让大学生认同党的理想信念、先进文化、革命精神,提升思政素养。

(3)实践活动感悟党史内涵,提升思政实践能力。党史教育不光要落实在理论教学中,还要延展到生活实践教育中。高校要结合当地红色资源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专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让大学生去经历、去感受,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思政实践能力。比如,组织参观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重大事件遗址遗迹等,使他们在参观的过程中领略中国共产党人坚决革命、奋勇向前、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与优秀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将党史教育应用到大学生思政人才培养中,既满足了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滿足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高校应提高对党史教育的重视程度, 以史为鉴, 将党的奋斗史、理论发展史、人物事迹史等多项内容融入思政教育中,增强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高校还应重视教学方法、教学路径的创新, 通过多种手段渗透党史教育,加深大学生的学习感悟,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人才培养应用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