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水利精神融入水利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

2022-10-29高键李星瑶高黎双学珍张智涌

四川水利 2022年5期
关键词:水利思政院校

高键,李星瑶,高黎,双学珍,张智涌,2

(1.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崇州,611231;2.四川省水利学会,四川崇州,611231)

0 引言

拿破仑曾说刀枪和思想是世界上两种强大的力量,而且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控制的,掌控了人的思想,就等于是掌控了这个人的行为。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意识形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没有意识形态的支撑,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是很难实现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曾提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个民族唯有在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勇毅向前[1]。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水利行业历史悠久,大禹、李冰历代治水人,把丰富的治水经验和先进的治水技术代代相传,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水文化,催生了独具特色的水利精神[2]。

由此可知,在一定的阶级社会里,执政者对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是有特殊的统治要求的,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是社会统治阶层用一定的方法和内容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专门开设思政课来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但是,仅靠思政课来完全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是不够的,需要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要尽到育人职责,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做到教书育人相统一,通过教书实现育人,教书是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式,育人是培养思想品德为目的和归宿,这就是课程思政的理念。

为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又要发挥课程思政在育人育才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向同行、深度耦合。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结合学校、专业实际,适度融摄多样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文化,不断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在此,专门讨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融摄水利精神的问题,探索新时代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

1 概念阐释

1.1 水利精神

2019年1月新时代水利精神“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正式公布。这十二个词的含义解读,涵盖着诸多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其中,“忠诚、干净、担当”强调做人层面,分别对应着水利人的政治品格、道德底线、职责所在;“科学、求实、创新”强调做事层面,分别对应着水利事业本质特征、作风要求、动力源泉[2]。

1.2 课程思政

所谓课程思政是教育者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充分挖掘各课程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汇于课程教学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正确观念渗透、思想理论熏陶、道德品行养成的实践活动。它是依据本专业特点,主动挖掘专业中有正向价值的育人元素,采取融化、渗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隐性的正确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引导和熏陶。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道,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即以课堂为渠道、以教材为载体的知识传递过程。课程思政也就是通过深度发掘专业课、通识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深度耦合[3]。新时代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教育,着力打造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耦合机制,有助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作用,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环节的方式方法,打造更为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学体系。

1.3 水利大类专业

根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水利大类专业主要涉及水文水资源类、水利工程与管理类、水利水电设备类和水土保持与水环境类4类16个专业(见表1)。水利大类专业着力于为党和国家培养水利领域的专业化人才,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主要是从事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航运工程、水电站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环境水利工程、渔业水利工程、海涂围垦工程等各类水利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和管理等工作。

表1 水利大类专业目录

2 水利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融入课程思政的优势

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教育中融摄水利精神,对于新一代大学生品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有效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2.1 水利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解读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当代中国也处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进程中,为更好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作为“强国一代”的水利类高校青年学生,必须将水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互化于环,时刻牢记水利领域各位仁人志士、先贤们的英雄壮举,尤其是他们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的巨大贡献,坚持创新、实现水利精神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时空转换,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1)新时代水利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水利精神的高度契合。作为水利人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忠诚”是新时代水利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首要评价准则,即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一批忠于党和国家、人民和事业的新一代水利人;作为水利人始终恪守的道德底线,“干净”这一道德标准,要求水利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必须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水利人承担的职责要求,“担当”要求人才培养中必须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使之能够不畏艰难、吃苦耐劳,奋战于水利事业之中;作为水利事业发展的本质特征,“科学”要求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规律意识的形塑,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作为水利事业发展的一贯作风,“求实”要求人才培养中引导学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地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作为水利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要求人才培养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敢于求新求变、卓越发展。

(2)水利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中有效融摄水利精神,充分发挥水利精神的道德示范价值,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实际、缅怀先烈、崇尚英模,并将对他们的崇拜转化为日常刻苦学习的动力,这对于锤炼水利类专业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塑造伟大的奋斗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水利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有效融摄水利精神元素,进一步发挥水利精神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先辈们拼搏奋斗的沧桑历史,正视当前我国水利事业发展中的客观问题,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责任感与危机意识,塑造他们敢想敢干敢成的精神、善想善干善成的本领,勇攀高峰的信念信心,积极承担历史与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2.2 水利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优势

水利类高职院校为民族、国家专门培养水利领域专业人才,悠久的办学历史、丰富的办学经验、多样的教学素材,以及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努力,赋予水利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多重优势。

(1)水利报国的伟大情怀,在水利类高职院校源远流长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水利人,秉承水利报国之志,在风雨沧桑的历史岁月中,既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水利人的巨大贡献,又以自我的伟大实践不断增加水利精神的厚度。水利类高职院校根植于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历程,院校学子拥有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他们经历学校的系统教育之后,水利人的优良作风、对水利事业的浓厚感情以及一生与水利事业的缘分,已经深深地篆刻在他们的骨血深处,由此,为课程思政融摄水利精神、提高教育效果创造了良好氛围。

(2)水利事业的血脉传承,在水利类高职院校广为颂扬

唯有新一代青年学生勇于承担历史重任,我国的水利事业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进取、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为民族和国家作出新的贡献。在水利类高职院校,十分强调广大青年学生要秉承先辈意志,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水利报国的专业技能,勇于创新、积极进取,让水利事业进一步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每一支水利血脉携手共进,方能汇聚新时代水利事业前进发展的磅礴力量,已经成为水利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共识,为水利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资源与多维切入点。

(3)水利事业的青年后辈,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感十分强烈

经过一代又一代水利人的奋斗拼搏,我国的水利事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为民族和国家作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水利人参与“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而奋斗的机遇条件越来越好,广大青年学生、水利事业的后辈们,也一直秉承着水利人的初心、以先贤们为楷模、牢记着水利事业的使命与责任担当,从而为课程思政建设与弘扬水利精神的深度耦合提供了良好条件。

3 水利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影响因素

与爱国主义、工匠精神等相对比,全社会对水利精神内涵的解读与阐释相对不足、水利精神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相对较弱,由此,给水利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有效融摄水利精神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

3.1 科学的顶层设计缺乏

无论是从学校数量、学生人数,抑或整体影响力上来说,水利类高职院校在全国高职院校,乃至于全国高校中所占分量相对较低,教育部门对水利类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往往只是进行原则性的指导,很少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特色、校园文化等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深层次地指导与帮助。强调在课程思政教育中有效融摄水利精神,仍然是水利类高职院校、水利大类专业在单打独斗,导致水利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科学的顶层设计更是较为缺乏,比如,高职院校中专门开设水利精神的课程,以水利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相对较少。

3.2 教学体系的系统性不足

在水利类高职院校、水利大类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广大师生或多或少能够认识到融摄水利精神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授课教师对水利精神涉及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对水利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体系化开展认知不够,更多只是进行简单的模仿、嫁接,导致水利精神在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度相对较低,水利育人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也受到相应的制约与影响。

3.3 水利精神的认知度不高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即便是水利大类专业的同学,他们对水利精神的认知仍然较为肤浅、片面。同时,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新一代大学生接触的信息更加多样,以至于在网络上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极易产生相应的负面认知。其中,网络空间充斥着大量的与学生健康发展、培养良好道德素养相悖的内容,构成对学生认识水利精神、践行水利精神的严重干扰,比如,对历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进行恶意抹黑的历史虚无主义,不免要对我国水利发展史的相关人物、事件进行抹黑、攻击;网络上盛行的娱乐化浪潮,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也对大学生秉承水利精神、践行水利报国的理想信念产生诸多消极影响。

3.4 水利精神的社会热度低

水利精神与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相比,受社会民众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全社会对水利精神的宣传与弘扬较少,水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往往限于水利类高职院校、水利大类专业。当前,广大青年学生想要了解水利精神、了解一代代水利人报国的伟大事件与情怀,更多是只能依赖于网络视频或者朋友圈上的一些文字片段。全社会对水利精神、水利人报国的宣传相对较少,水利精神的社会热度不高,严重影响了学校融摄水利精神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和学生传承水利精神、弘扬水利报国情怀的积极性。

4 水利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

水利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激发教师活力,深度发掘课堂教学中的水利精神元素,丰富教学素材、革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助推课程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持续提升,其路径框架见图1。

4.1 基于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师胜任力打造

(1)加强专业教师培训,灌输水利精神。对于从事水利大类职业教育的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组织国内外专业培训和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通过培训灌输水利行业知识和新时代水利精神。

(2)引导专业教师主动进入行业圈内,做行业明白人。积极引导和组织专业教师参与水利行业科研和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勘察设计、项目咨询、培训等服务;组织和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协会等学术活动,使教师与行业人员保持密切联系,确保了解行业动态,紧跟技术前沿。充分发挥水利职教集团平台作用,联络集团企业技术人员,一方面请这些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另一方面把专业教师安排到企业挂职,形成人员互聘的良性互动。

(3)名师名家引领,树立课程思政标杆。遴选行业有职教情怀的专家学者为教师开展专题讲座,通过他们的经历和工作领域的特殊案例影响,为教师树立楷模和榜样。

图1 水利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框架

4.2 深度挖掘课堂教学中的水利精神元素

(1)深挖水利类专业理论课程中蕴含的水利精神

水利类专业理论课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都是围绕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课程。勘察工作属于野外作业,环境恶劣,同时要求第一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设计工作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计算和绘图,必须有规则意识和敬畏规则的底线;施工工作是将设计蓝图变为现实的行为,现场条件艰苦、生活枯燥,要求甘于寂寞、敬畏规则、勇于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是工程建设完成后的长期运行管理活动,是满足人民群众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要求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水利事业的政治品质。

(2)深挖水利类实验实训课程中蕴含的水利精神

实验实训课是学习者按照受训要求使用工、器具在一定场地就某些活动依照步骤进行实际操作达到亲身体验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学习方法得到改善、劳动技能得到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由此可见,实验实训课程必须具备也必须培养科学、求实、创新的水利精神。

4.3 持续丰富水利精神教育素材

(1)深挖典型水利工程展现的水利精神

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至今已有两千两百余年的历史,是全世界唯一留存、年代最久、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伟大水利工程。其整个布置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与自然完美结合。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看展现了文化自信,从布置和建筑物相互协调看体现了科学和古代创新,能有效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特别是对水利事业的热爱。新中国建设的三峡电站装机(2240万kW)世界第一,锦屏一级大坝世界第一高坝(305m),南水北调工程工程量最大等,这些都是强大国力和高端技术支撑,展现水利人的自豪和民族自信。

(2)深挖水利故事传承的水利精神

大禹治水、鳖灵拓峡、李冰建堰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遵循水的运行规律,因势利导,科学施治建奇功。历史人物人尽皆知,近年在水利战线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三峡之子郑守仁、不吃鱼的汪洋湖、宁可脏一人服务千万家的陈秋燕、碧血丹心献水利鞠躬尽瘁铸忠魂的赵支勋、平凡身躯崇高精神的李国庆、琴瑟和鸣铸忠诚的庞书智、李瑞兰等。除了挖掘优秀水利人物的故事,还要不断挖掘优秀水利群像的事迹,如红旗渠建设所体现的“红旗渠精神”,与本校有历史渊源的黑龙滩建设中水校老师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黑龙滩精神,以及新时代下的白鹤滩水电站建设中体现的推陈出新,敢于创新的新时代水利人的风貌和精神等。从优秀水利人物和优秀水利群体建设的事迹,展现出水利人默默奉献、忠诚事业,奉献青春、热血、甚至生命的勇气与担当,同时也将忠诚、干净、担当的水利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让学生在优秀事迹的学习与感召下,更好地将水利精神贯彻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实践中。

(3)深挖水利文化承载的水利精神

水作为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乎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母”。四大文明古国都因河流也就是水而光辉灿烂。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孕育了大禹精神、红旗渠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在现代治水中不但继承了传统的水利精神、更是不断更新和发展,形成了新时代水利精神,这是文化的传承、水利精神的延续。

4.4 不断探索课程思政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众所周知,当一个人成为某件事情或行为的主人时,会激发他的成就感和占有欲从而付出行为努力。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由此,学生在注入水利精神的专业课程中所理解和吸收的水利精神将成为他的自觉认知而非灌输。

(2)让教师成为教学的导演

在课堂上讲授教学内容时,为了增加课堂吸引力,把学习过程串起来,把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教师要成为教学的导演。教师要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水利精神与学生具体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3)让工地成为训练的课堂

水利专业实践性很强,为了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融入职业氛围,感受企业文化,学习水利精神,将学生有组织地安排到企业工地教学,完成操作要求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从畏手畏脚的胆怯,到胆大心细的淡定。工地,不仅让学生学习技能,更学会积极面对生活,懂得感恩,对劳动心存敬畏。

4.5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1)巧妙应用校园环境营造水利精神

校园环境是承载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是学校长期历史积淀和文化建设的产物。在校园环境建设上,积极发掘学校现有的历史水利名人塑像,如大禹、李冰等孕育的“大禹治水精神”“李冰治水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生动诠释工程微缩景观如都江堰渠首布置、水闸、大坝、渠系建筑物等体现的水文化思想和水文化精髓与中国精神和优秀道德思想相结合;有机结合学校现有的水文化长廊与工匠长廊,将水利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合;着力打造水利科研基地(场所)、节水型校园、海绵校园等具象化的物体营造氛围,展示水利精神。全方面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同向同行,具有水利行业元素的思政特色教学,培养人文修养底蕴,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技并修,培养学生立志做忠诚担当,以“水”报国的新时代“李冰”。

(2)充分发挥社团活动激发水利精神

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进行课外实践的主要平台、重要载体,是高校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第二课堂的主要抓手。当前,学生社团已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发展校园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对此,需要充分挖掘社员的潜能,拓展他们的第二课堂,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水利类院校特别是水利类专业的学生,在选择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方面一定紧贴水利行业特点,如参加都江堰清明放水节表演活动、蜀水小河长分队暑期社会巡河活动、“同心共建、携手共治”保护母亲河治理活动、行业技能操作、行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行业热点问题调研等。按照这些内容成立相应的社团组织,围绕某个问题深入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激发水利精神。

5 结语

新时代水利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每一个水利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系统规划,整体设计,重点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挖水利精神元素、革新教学方法和营造水利校园文化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最终培养出具有“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水利人。

猜你喜欢

水利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