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树叶色黄化型新品种金凤1号选育研究

2022-10-29李兰英龚雪蛟刘东娜胥亚琼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中黄金凤福鼎

李兰英,尧 渝,龚雪蛟,刘东娜,罗 晟,胥亚琼,高 远,罗 凡*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66;2.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6;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成都 610066)

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四川是我国产茶大省,2021年全省茶叶综合产值突破1 000亿元,也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茶叶科研人员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长期进行资源调研,开展品种选育工作,从雅安名山区、峨眉山市、成都邛崃市、宜宾高县、巴中南江县等区域的群体种中选育出天府系、蜀科系、蒙山系名山系、川茶系等国家级、省级良种。自新的《种子法》实施以来,四川省对紫嫣、川茶6号、蒙山5号、川茶10号、川沐318、天府5号、天府6号7个茶树品种完成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目前,四川省茶园总面积达39.87万hm,其中无性系良种化比例70%以上,优良茶树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为四川省千亿茶产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茶树品种支撑。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和提质增效,特色茶树品种的选育成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需求之一,而叶色特异型茶树是重要且珍稀的茶树种质资源,其内含物成分有各自特点,具有开发特色或健康茶产品的前景。此外,叶色特异型茶树具有在园林绿化应用的优势,适应乡村振兴战略下建设景观茶园、发展茶旅融合等。为此,研究团队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成功选育了黄化特异新品种金凤1号,该品种于2022年8月完成农业农村部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茶树(2022)510038。在此基础上,笔者介绍了金凤1号植株形态特征,比较了不同品种茶苗田间成活率、茶苗栽种后生长势,以及不同茶树品种物候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主要生化成分、制茶品质和抗性。

1 材料与方法

2016年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茅河乡实验基地进行品比试验。该地地处名山区茅河乡(103.35°E,30.22°N),区试点海拔628 m,年平均气温16.4 ℃,年平均积温5 787.5 ℃,年平均湿度83%,年平均降雨量963 mm,全年无霜期280 d。同时,在广元市旺苍县、剑阁县、泸州市纳溪区、宜宾屏山县、巴中市平昌县、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等地进行区域适应性试验和生产性试种,进一步鉴定其主要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

供试材料来源于2008年在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总岗山野生的四川中小叶群体种中,发现的几株叶色黄化突变茶树单株,当年秋季进行无性扦插繁殖,2008—2015年进行单株鉴定、扦插、繁育与遗传稳定性观测,按育种程序进行系统选育,确认该品种的名称为金凤1号。以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和黄色系茶树品种中黄1号为对照品种,供试材料均为1年生无性系茶苗。

试验品种小区设计按照《全国茶树品种区试技术规程(暂行)》要求进行。以中黄1号(CK1)、福鼎大白茶(CK2)为对照品种,种植规格为大行距1.5 m,小行距0.4 m,丛距0.33 m,每丛2株。每个品种每小区定植56丛(112株),3个区共计168丛(336株)。3 次重复,随机排列,按常规栽培茶园进行管理。试验主要对茶树新品种与对照品种的植株形态特征、栽种成活率、新梢生长状况、发芽密度和产量、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适制性及抗逆性等方面进行观测和鉴定。

描述型和数值型性状均按照《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观测和测定,对数值型性状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生化成分鉴定为春季采一芽二叶制蒸青样,送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检测中心测定,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及其组分、咖啡碱等含量均用国标法测定。感官审评参照《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进行评分,采用《茶叶感官审评术语》进行定性描述和评分进行定量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金凤1号树型为灌木,叶片形状为中等椭圆形,叶片面积为27.2 cm,叶片较平,光泽性适中、叶缘平直、锯齿深、叶质软硬适中、叶片厚度适中、叶脉粗细适中,叶脉7对,叶尖钝状,叶片着生角度38.6°,植株树姿为半开张。投产茶园树高73.8 cm,树幅130.3 cm,最低分枝高度5.4 cm,分枝较密。花瓣7~8瓣,雌蕊相对于雄蕊高度为低于到等高,柱头3浅裂,子房有毛,萼片无毛。新梢芽叶呈葵花黄,一芽三叶长度为5.8 cm,一芽三叶百芽重量为32 g。

茶苗栽种后的成活率情况体现了品种的适应性强弱,2016年栽种供试品种金凤1号和对照品种茶苗后,连续3年每年冬管前对茶苗成活率进行田间调查,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金凤1号栽种前3年的株成活率平均为99.41%,丛成活率平均为99.88%。前3年的株成活率及丛成活率略高于对照品种中黄1号(96.33%、97.66%)和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97.88%、99.19%),因此金凤1号适应性强。

表1 不同品种茶苗田间成活率比较

茶苗定植后第1、2、3年定型修剪前测量茶树高度和幅度,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金凤1号平均树高分别为41.87、61.20、85.03 cm,树幅分别为66.60、96.53、113.73 cm,数值高于对照中黄1号(CK1),但低于福鼎大白茶(CK2),因此金凤1号表现出较强的生长能力。

表2 不同茶树品种树高和树幅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plant height and tree crown range of different tea varieties cm

物候期是新梢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从栽种后的第4年开始连续3年观测物候期,观测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2019—2021年金凤1号芽期比中黄1号晚6~9 d,比福鼎大白茶晚9~10 d;一芽一叶初展期比中黄1号晚5~9 d,比福鼎大白茶晚3~7 d;一芽二叶初展期比中黄1号晚3~9 d,比福鼎大白茶晚4~8 d;一芽三叶初展期比中黄1号晚4~7 d,比福鼎大白茶晚3~6 d。

发芽密度是茶树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发芽密度高的茶树品种更易高产。从金凤1号栽种后的第4年开始,在2019—2021 年,连续 3 年对茶树的春梢发芽密度进行调查,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栽种后第4年(2019年)金凤1号的发芽密度低于福鼎大白茶,但高于中黄1号;第5年(2020年)金凤1号的发芽密度与中黄1号差异不显著,发芽密度高于福鼎大白茶;第6年(2021年)金凤1号和中黄1号的发芽密度远高于福鼎大白茶。2020和2021年2个黄化品种发芽密度经DPS数据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

2020和2021年分别测定金凤1号和对照品种鲜叶产量,按照一芽二叶标准采摘,全年产量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2020和2021年2年金凤1号全年鲜叶产量均高于中黄1号,金凤1号2年平均鲜叶产量较中黄1号高27.43%,但较福鼎大白茶低14.65%,表明金凤1号产量较绿色系茶树品种低,但高于一般黄化茶树品种,是一个黄化高产型茶树品系。

表3 不同茶树品种新梢生长发育的物候期比较

表4 2019—2021年不同茶树品种发芽密度比较

表5 2020—2021年不同茶树品种鲜叶产量比较

常规生化成分。将金凤1号和对照品种按标准制成蒸青样,进行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金凤1号的茶多酚含量(22.40%)和儿茶素总量(20.13%)远高于2个对照品种,氨基酸含量(4.90%)高于福鼎大白茶(4.50%),但略低于中黄1号(5.10%),咖啡碱含量(3.80%)与对照中黄1号相同,水浸出物含量(45.80%)低于对照品种。因早春原料制样,酚氨比值(4.57)不是特别高,但依然高于福鼎大白茶和中黄1号2个对照品种,因此金凤1号适宜加工高品质红茶,是全国少有的黄化品种鲜叶原料适宜加工高档红茶的特异品种。

表6 不同茶树品种鲜叶生化成分比较

儿茶素组分。儿茶素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主体成分。常见的儿茶素包括EC、ECG、EGC和EGCG共4种组分,各组分含量与茶叶品质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儿茶素品质指数综合了3 种主要的儿茶素组分来评价茶叶的品质,优于单一儿茶素成分对品质的评定,对评价绿茶茶叶品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数值越大,说明茶树叶片嫩度和品质越好,制备成绿茶的质量越高。 儿茶素品质指数 =(EGCG + ECG)× 100 /EGC。C 代表儿茶素;EC 代表表儿茶素;EGC 代表表没食子儿茶素;EGCG 代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 代表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由表7可知,金凤1号含有较高的儿茶素(C),且EC、ECG含量较高,而EGC和EGCG的含量则较低,从而使得金凤1号的儿茶素品质指数(1 666.18)明显高于中黄 1 号(855.24)和福鼎大白茶(948.45),具有很好的绿茶制茶品质。有研究表明,儿茶素总量及EGCG含量是对茶叶涩味影响最大的2个成分,但金凤1号儿茶素总量及EGCG含量均高于对照品种,但其苦涩味表现不突出,可能是茶汤中滋味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茶汤呈味产生了影响。

表7 不同茶树品种儿茶素组分比较

以金凤1号和对照品种的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制作绿茶、一芽一叶初展制作红茶和黄茶,并进行感官审,按照审评标准外形(25%)、汤色(10%)、香气(25%)、滋味(30%)、叶底(10%)计算,结果见表8。从表8可以看出,金凤1号具有很好的制茶品质,所制的烘青绿茶感官审评总得分92.3,高于中黄1号,略高于福鼎大白茶(92.0),尤其在香气方面表现出色,评分较高,香气清高、嫩香、花香显,适宜加工名优绿茶。进一步以金凤1号鲜叶为原料进行红茶适制性研究,结果显示金凤1号鲜叶原料加工红茶,外形细秀重实显芽苗、黑褐油润,汤色黄红明亮,香气甜香带蜜香浓郁,滋味浓甜爽口,综合得分92.0,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90.0)。按照黄芽加工工艺,将金凤1号和对照品种一芽一叶初展原料杀青后进行湿坯闷黄处理,研究其黄茶适制性,结果表明金凤1号黄茶干茶鹅黄隐绿,滋味较甘醇、尚鲜爽、微涩,叶底嫩匀、成朵、玉黄透绿、尚亮,其醇中带鲜的滋味和鲜活的色泽使其综合得分(89.7)远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85.9)。综合品质鉴定结果表明,金凤1号具有良好的兼制特性,适宜加工绿茶、红茶和黄茶。

表8 不同茶树品种制茶感官品质比较

耐寒性和耐旱性。金凤1号选育自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因此本地栽培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2019—2021年连续3年的耐寒性调查结果表明,冻害指数7.5,耐寒性强;旱害指数18.3,耐旱性较强。

抗病虫性。区试所在地茶园虫害以内趋嫩性,小虫类害虫为害为主,主要包括小绿叶蝉、茶跗线螨等。在小绿叶蝉发生盛期,于清晨露水未干时田间检查顶芽以下第二叶的百叶虫数,得出平均百叶种群密度小于10头,抗性级别为中抗;茶跗线螨危害指数为11.2,抗性为中抗。炭疽病、茶饼病发生数量较少,发病率为6~9,抗性级别为中抗,茶园常规管理条件下,无明显病害发生。

3 小结与讨论

金凤1号选育自四川中小叶茶树群体,是经过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的黄化特异品系,属灌木型,小叶类,中晚生种,新梢芽叶葵花黄,植株树姿半开张,叶呈中等椭圆形,叶片稍上斜生,叶片较平。

金凤1号茶树萌动期较对照中黄1号5~9 d,较福鼎大白茶晚3~7 d,属于中生偏晚型,但萌发后长势迅速,且新梢节间较短、展叶后成花朵状,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之间的间隔期一般为2 d,及时合理采摘,每年采摘轮数与福鼎大白茶相当,年生长周期内萌发4~6轮,金凤1号全年鲜叶产量高于中黄1号27.39%,是一个高产型黄化茶树品系。

金凤1号是一个优质黄化茶树品系,一芽二叶蒸青样氨基酸含量(4.90%),茶多酚(22.40%)和儿茶素总量(20.13%)含量远高于2个对照品种,且EC、ECG含量较高,EGC和EGCG的含量则较低,儿茶素品质指数(1 666.18)和酚氨比(4.57)明显高于对照,使其具有很好的制茶品质,所制的烘青绿茶外形卷曲金黄有毫,香气嫩香带花香,汤色嫩黄明亮,滋味鲜爽醇和,叶底嫩黄明亮、芽叶完整;所制工夫红茶外形细秀重实显芽苗、黑褐油润,汤色黄红明亮,香气甜香带蜜香浓郁,滋味浓甜爽口;所制黄茶干茶鹅黄隐绿,滋味较甘醇、尚鲜爽,叶底嫩匀、成朵、玉黄透绿,因其醇中带鲜的滋味和鲜活的色泽,加工黄茶等级较普通品种产品高。金凤1号适制高档名优绿茶、红茶和黄茶。

黄化、白化品种与常规绿芽品种相比由于内含机理不同,生长势弱于常规绿芽品种。金凤1号栽种后第4年发芽密度低于福鼎大白茶,高于中黄1号;第5年后高于福鼎大白茶,与中黄1号差异不显著。调查发现黄化品种晚一年投产,但在投产后长势与绿色品种基本一致,黄化茶树品种的栽培、采摘等管理措施还需要继续进行探讨研究。

因黄化品种对光照非常敏感,在太阳光线较强的地区,金凤1号在幼龄茶树栽培管理时,可以适当进行遮阴种植。成龄后该品种长势强、抗旱性、耐热性相对较强,金凤1号茶饼病、炭疽病抗性等级为中抗,小绿叶蝉、螨类抗性等级为中抗,茶园常规管理条件下,无明显病害发生。

金凤1号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等主要测试性状稳定,建立了选育品比园、品比区试园和示范种植园,其大面积的栽培观察与小规模的试验结果完全一致。金凤1号表现出生长良好、品质优异、适制性广、抗性较强等特点,是一个优质黄化特异品系,适宜在与四川具有相似气候条件的茶区种植推广,也适宜推广种植于绿茶、红茶、黄茶产区。

猜你喜欢

中黄金凤福鼎
镇江地区中黄1号、中黄2号适应性对比试验
6种不同大豆品种性状比较试验
6 种不同大豆品种性状比较试验
福鼎茗洋村:红是我们的底色
甜蜜合伙人
“田园都市”山水美 “五彩金凤”展翅飞
黄茶“中黄2号”的亚细胞结构透射电镜观察
绿扬引金凤:扬州人才引进计划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