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武侯故宅何处寻

2022-10-29

文史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武侯诸葛西北

周 庆

最近,网上有一篇《诸葛丞相在成都住哪里?你绝对没想到》的文章,介绍了成都市双流区根据史料《三国志》记载,认定刘备在牧马山籍田牧马,丞相孔明在牧马山屯兵练兵,并在此附近的封地居住;历史档案中的“牧马川、葛陌”就是蜀汉时期留在双流的遗迹。于是双流仿汉代建筑呈现“诸葛故里”,以此来怀念诸葛亮曾居住在双流的风云岁月。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诸葛亮自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入蜀辅佐蜀汉二十年,在成都应该有他具体的落脚地。那么他的宅邸究竟在成都何处?民国版的《华阳县志》载:“杜光庭《录异记》:成都书台坊武侯宅南乘烟观内有古井。井内有鱼长六七寸,往往游于井上,水必腾涌。相传其井有龙矣。”对这位曾追随前蜀两代皇帝,长期居于成都的杜光庭来说,他仿佛是见过武侯在成都故宅者,所以,才能绘声绘色地描绘出里面的古井来,也能谈出这处故宅是集武侯旧宅、读书坊和乘烟观于一处的事。

在《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里有这样的描述:“武侯宅在府西北二里,今为乘烟观,有祠在观内。”这说明到宋时仍有故宅留存。乐史于此提到后人因其宅曾建观、建祠的事情。而在同一卷内,乐史甚至还提到前代记载混乱,往往将这处宅与祠和刘备墓侧的武侯祠混为一谈。他说:“武侯宅在府西北二里”,而刘备墓“在府南八里”,故宅和墓旁的武侯祠是各在一方的。《太平寰宇记》另载:“诸葛相蜀,筑台以集诸儒,兼待四方贤士,号曰读书台,在章城门路西,今为乘烟观。”从前述文字不难看出,乐史不仅印证了杜光庭武侯故宅、读书台、乘烟观在一起的说法,而且还给出了具体方位:“府西北二里”“章城门路西”。章城门,是古代成都少城西北方向的一座城门,府则指成都府府城,而不是指府衙所在的位置。这些文字都指向诸葛故宅就在今城区的西北方向。

对诸葛故宅的上述说法,到南宋名臣魏了翁这里阐释得更加清楚。他在《鹤山集·成都府朝真观记》中言: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亲生儿子诸葛瞻;另一个是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因在吴国名气很大,后来过继给了诸葛亮,入蜀后任驸马都尉。而在《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中亦记载说,诸葛亮还有一个小儿子叫诸葛怀和一个女儿诸葛果。传说中诸葛亮的这个女儿诸葛果,出生在襄阳隆中,相貌十分美丽,然始终未嫁,而后羽化登仙了。在《历代神仙通鉴》中录有诸葛果成仙的故事。

正因为此,唐天宝五载(公元746年)章仇兼琼任剑南节度使时,在武侯故宅其祠之处又建了乘烟观,纪念诸葛果在这里羽化升天。此观在宋仁宗庆历初荒废了,但仍在庆历年间文彦博镇蜀时(1043年—1047年)又重修乘烟观,让香火得以旺盛。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乘烟观更名为朝真观。魏了翁的《成都府朝真观记》当是应景之作。他当时回应杜光庭和乐史的说法,将武侯故宅与朝真观的因果关系做了很好地陈述。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累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能诗词,善属文,还擅长写祠记。他为不少名流大家写过祠记,仅为理学开山鼻祖周濂溪先生就写有祠记八篇。《成都府朝真观记》就是他所写祠(观)记之一。

另外,编撰于清雍正年间的《四川通志》也认可了这种说法:“诸葛亮宅,在县北二里,今为乘烟观。”

据有人统计,史上有资料可查的武侯祠或庙在成都共有七处,分布在成都的不同方位。有人记载“武侯祠在西南二里或八里”也不错,只是参照物不同,但终归这些都是祠而不是宅;因宅而建祠的就只城西北这一处。既然有了故宅的具体方位,那我们又不妨来捋一捋它的成因。

唐代高骈修筑成都罗城时,在西边留了两座城门,即大西门和小西门。大西门五代时改叫乾政门,小西门改叫延秋门。小西门靠西北些,也曾叫章城门。上面杜光庭、乐史和魏了翁对武侯宅的定义,参照物就在于此。那么,出章城门(西北)二里又会是哪里呢?应该就是今天的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和九里堤一带,而这两处地方在三国时都与诸葛亮有着密切的联系。

营门,古称辕门,是古时军营的门或官署的外门。营门口成为地名应该起始于三国蜀汉之时。从秦朝而下两千年间,四川共爆发地方官员或武将之乱以及农民起义数百次,建立过多个政权,其中有七个政权比较大。而每次变故攻入成都城,一定是从西北先打开缺口,所以到了五代后蜀皇帝孟知祥这里,他在成都外的西北面另建了一座“羊马城”来拱卫成都。

诸葛亮选择西门屯兵,其用意不言而喻。屯兵西门还有另一个好处,这里是成都上风上水之地,沃野数千亩,可在这里实施耕战,自给自足。这是诸葛亮“理民之干”的体现,是发展战时经济的好举措。这里屯兵,离城不远(《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备〉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来去方便,既不扰民,还利于两边办公。诸葛亮公忠体国,率先垂范,大概率会住在屯兵之地;因此他的宅邸建在这里,也就顺理成章了。诸葛亮在成都西北建了兵营,又在北端建造了巨大的营门,后来这里便被称为营门口。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选自清光绪《增像全图三国演义》,上海点石斋石印本)

关于诸葛亮屯兵在城区西北部,清康熙《成都府志·山川》有载:“九里堤府城西北隅,其地洼下,水势易超。诸葛亮筑堤九里捍之。”另外,为了与都江堰水利工程相配合,诸葛亮又在成都的西北方向,对从都江堰引水进入城区的河渠系统进行了彻底地加固和重修,以保持高度的灌溉水平。都江堰是造福于民,功在千秋的水利工程,由李冰开凿;三国时期诸葛亮首设堰官,配备一千二百名“征丁”,开启了延续千年的维护水利工程。于是民间有“开堰之功在李冰,护堰之功在诸葛”的说法,至今在九里堤旁还建有诸葛庙,供祀着诸葛亮的神像。

唐宰相李吉甫修成于元和年间的《元和郡县志》说:“诸葛亮旧居在双流县东北八里,今谓之葛陌”,但《太平寰宇记》未予采信。《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曾向后主刘禅上表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看来,诸葛亮入蜀后,刘备是对他有过封赏的,封地就在双流县东北八里的葛陌附近。

只是封地归封地,诸葛亮常以栖身处不一定在这里。更多的资料显示诸葛亮故宅在成都城西北营门口—九里堤一带;而言在双流县者,则仅有《元和郡县志》一条孤证。

猜你喜欢

武侯诸葛西北
Design of Creative Incentive Contrac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hain from Dual Perspective
诸葛羽扇
一座西北小城
诸葛南征
嘉陵江水资源分析
西北不惑
读武侯
西北望
教育均衡发展“武侯模式”的实践特征与内涵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