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陕北窑洞的挂图到“三舰客”

2022-10-28冀中仁

中国军转民 2022年19期
关键词:人民军队航空母舰辽宁

■ 冀中仁

2012 年9 月25 日,一艘被命名为“辽宁舰”的“大船”,在大连造船厂码头交付海军,“落户”中国。自此,我们拥有了“大国利器”——航空母舰。

把目光投向1937 年陕北的那个窑洞里,坑洼不平的土壁上,悬挂着一张军事教育挂图。谁都不会想到,挂图的内容居然是美国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那个穿着破旧军服的红军,正用渴望的眼神,试图透过“小米加步枪”的准星窥探外面的世界,期待未来的某一天梦想成真。

80 多年后的今天,满载战机的“辽宁舰”在大洋深处破浪前行,留下的是一道道足迹,见证的是一段光辉历程。从正式交付人民海军起,“辽宁舰”已经服役10年,先后完成了舰载机起降、实弹射击、远海训练等任务,在对外展示大国形象的同时,也进一步见证了人民海军战斗力的跃升,坚定了人民军队向海图强的决心。

十年一轮回,随着“山东舰”“福建舰”相继下水,人民海军正式跨入了航母“三舰客”时代,人民军队逐梦深蓝的步伐也愈发矫健。

这是新时代人民海军不断增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10 年;是党和国家把科技强军作为军队建设重要方略纳入强军兴军总体布局的10 年;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10 年。

面对中国航母“下饺子”般的发展速度,有不少外国人感叹——你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近代以来中国所受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海洋,悲惨的近代史也是从海洋开始。新中国成立后,海洋主权危机愈发牵动着国人的心弦。

毛泽东同志曾强调:“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建立海上‘铁路’,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

周恩来同志在谈到领海主权时曾动情地说:“我搞了一辈子军事、政治,至今没有看到中国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

“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那个时候,刘华清将军先后多次向中央建言发展航母,并远赴美国寻求“他山之石”。而他那踮起脚尖、伸着脖子仔细端详美国航空母舰装备的照片也被人不经意间记录了下来。

“海空卫士”王伟,生前绘制了画作《夙愿》,其最大心愿就是:驾驶舰载机,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航母上起飞。

这份航母情结,已萦绕在几代中国人的心头,成为我们必须要绘制完成的一份战略蓝图,必须要实现的一个伟大梦想。

然而航空母舰的建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国家军事、经济、工业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彼时积贫积弱的国情,别说是航空母舰了,人民海军成立时连艘像样的军舰都没有,就连海军第一任司令员萧劲光到刘公岛考察时也是租用的地方渔船,甚至有人自嘲道:“国外有‘海军陆战队’,我们有‘陆军海战队’”。

人们常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创业的艰难,可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无论是航母还是舰载机技术,都毫无经验可循,几乎是一张空白图纸,需要从零起步。这样的“白手起家”,可谓举步维艰。

只要肯花时间精力,以世界的眼光、创新的理念、无畏的气魄,大胆闯、科学试,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按照“做海军转型建设开拓者”的要求,一批批科研工作者和人民子弟兵怀着满腔热血,为发展建设我国梦寐以求的航母理想而前赴后继……他们坚守战位、泣血钻研,至诚报国、奋斗终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永远忠诚、永争第一”的精神。

“辽宁舰”40 余名高级士官是中国第一代航母水兵,在航母仍处于安装施工时就进驻其中。他们至今平均服役22 年,分布在50 多个岗位,从航母心脏的守护者,到飞行甲板的擎鹰人,再到钢铁巨舰的操舵手……亲眼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航母试验试航、试训结合、由训转战的转型升级之路。

前不久,渤海某海域满载着歼-15 舰载战斗机的“辽宁舰”破浪前行,数架战机采用轮转出动的方式,分批次起飞,在空中完成战斗任务交接后循环着舰,实现了舰载战斗机出动和回收间隔时间、再次出动准备时间、同时放飞架次等多项突破。

舰载机是航母的灵魂,也是衡量航母战斗力的重要标准。曾有人断言:“中国人即使有了航母,十年内也玩不转舰载机。”然而现实却给了那些质疑者一记响亮的耳光。2012 年11 月23 日,中国航母舰载机首次实现舰基阻拦着舰,“辽宁舰”以全新状态亮相世人。

曾有网友激动地写下:“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我们仅仅用了2年8 个月,从第一艘航母服役到第一架舰载机上舰,相隔只有不到2 个月,你永远可以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

那段时间,“走你!”——“航母style”风靡全国,成为国人引以自豪的姿势。有人分析,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5 倍,是一般战斗机飞行员的20 倍。在航母上着舰,就像是一场“人为控制的坠机”,危险系数极高。但即便如此艰难,中国人还是做到了。

广袤大海见证了人民军队装备的换代跃升。2019 年12 月17 日,“山东舰”入列,辽宁舰有了第一个“兄弟”;今年6 月17 日,翘首以盼的“三胎”,千呼万唤终落地,被命名为“福建舰”……“大国巨舰”再次扬帆远航,一路劈波斩浪,逐梦深蓝,有人说“中国人的脊梁进一步挺直了”。

10 年来,中国航母“三舰客”接连实现了三次“质”的飞跃——“续建国外滑跃起飞航母”、“自行建造完全国产化航母”和“建造电磁弹射的平直通长甲板大型航母”。10 年间,航母事业的发展不断给国人带来惊喜,也带来满满的自豪感。

10 年来,人民军队创造了无数个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与“中国奇迹”,一个个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梦如今都变成了现实,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见证着人民军队的日益强大,那个仅靠“泥腿子”完成万里长征的苦日子不会再现,那个仅靠“小米加步枪”打天下的苦日子不会再现,那个仅靠“一把炒面一把雪”跨过鸭绿江的苦日子不会再现……

如果要问,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那便是梦想成真。最幸福的不仅仅有我们,还有几十年前那些在窑洞里做着“航母梦”的英雄前辈们,那位踮起脚尖看着美国装备的将军,那些在强军征程中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

猜你喜欢

人民军队航空母舰辽宁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福建舰”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辽宁风采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航空母舰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廉政建设研究述要
抗战时期人民军队英模的作用及其启示
航空母舰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