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龚嘴水力发电总厂厂站级一体化平台的设计及应用

2022-10-27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龚嘴水力发电总厂严戴志

电力设备管理 2022年18期
关键词:功能设备

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龚嘴水力发电总厂 严戴志 熊 飞

关键字:一体化数据平台,智慧企业,电站基础应用

1 引言

厂站级一体化管控平台作为智慧电厂建设的基础配套应用设施,建设及应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影响电站后续功能应用落地,进而影响总厂在智慧企业征程上的推进步伐。此次电站一体化平台的建设路线,充分参考借鉴了业内其他优秀单位的平台建设思路,结合本厂生产实际,形成了一套涵盖总体技术架构、关键原则、硬件建设、功能开发设计的成套方案,该方案以数字化、信息化、标准化为基础,通过整合生产业务流程,优化管理模式,提高业务流转和处理效率,实现设备与人、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友好互动,降低设备对人的依赖,实现水电站集中运行管理的全景数据、业务协同、智能决策,推动水电厂管理创新。

2 研究现状

现阶段,我国新建或经改造的水电站普遍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模式。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监控、保护和监测等自动化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随着大容量数据计算存储、高可靠性网络传输、低门槛数学模型操作等成熟软件技术在电力企业的发展应用,部分人工开展的数据统计分析、表单生成、信息推送等基础业务已然被逐步替代,传统电力企业也逐步向智慧企业迈进,对基层电力企业而言,运、维、检等各项业务的持续创新及自我净化,也成为推进智慧企业建设的必然趋势。

3 平台总体架构

3.1 技术构架

本平台整体技术架构采用分布式分层式的应用框架规划,不仅保障平台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同时契合工业化数据智能领域中探索式应用开发的真实特点,确保未来更多更丰富的应用接驳到平台中,形成具有迭代演进能力的工业大中台体系,并保护早期投资不浪费,建设不重复,存量系统不累赘。

3.2 设计原则

3.2.1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平台规划之初,充分前瞻考量上级单位的发展规划路线,综合现场电站的实际业务需求,按照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原则,统一设计各项功能应用。

3.2.2 统一标准、规范设计

在智能应用研制和实施过程中,遵循标准先行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功能规范。总体设计及相关子模块设计遵循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化设计,形成统一规范标准的设计和应用模式。

3.2.3 综合考虑、重点发力

立足现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生产管理和业务管理各个环节的应用需求,根据各个子系统或功能模块的业务特点和内在联系,同时划分各项应用的优先级,确保平台可瞄准真实业务痛点。

3.2.4 开放通用、实用合理

模块设计遵循接口统一、界面明晰的原则。降低各模块之间的耦合度,提高业务应用的聚合度,降低开发和工程实施的难度,在系统研制过程中,应注重实用性,做到实用、易用、好用。

3.3 平台搭建

平台的整体搭建分为基础硬件建设和功能应用两大部分。

3.3.1 基础硬件

基础硬件部分主要采用国内较为成熟的超融合技术,统筹考虑电站实际的数据发生量和总体经济投入,建设了辐射两站三地的数据资源池,实现平台集中化、运维精细化、平台高可靠、数据高安全的目的。

此前,现场电站的数据流转均采用服务器加存储设备的传统架构承载业务,该模式下,底层服务器存储设备性能未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运行维护人员多而分散,造成管理困难和设备、人员的浪费。同时,底层平台缺乏可靠的数据及业务保障机制,运维人员缺少对于底层硬件平台的集中管控和监控能力,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导致业务平台长时间停止运转和数据丢失。

通过超融合技术,将三地数据中心集中进行超融合改造之后,一方面可提高底层硬件平台的维护、监控能力,保障底层硬件平台精细化监控、集中化运维、高效排障;另一方面,可解决目前存在的业务可靠性和数据安全性不足的问题,通过超融合平台自带的高可用、备份、副本等机制保障一体化业务平台稳定运行。此外,通过对底层硬件进行超融合改造后,能够保障资源的高效利用、按需分配、灵活扩容,符合业界领先理念,能够满足公司长期的信息化建设对底层架构的高要求

当前,超融合数据中心共集成了9台高性能服务器,将计算、网络、安全和存储进行全面的融合,CPU 核数多达148个、内存达1152G、储存容量更高达128T,为后续的数据接入、数据治理、数据开发、智能应用系统部署提供了高性能数据平台。

图1

3.3.2 系统数据流转

系统的数据从流转形式上大体可分为站内数据和站外数据两部分,站内数据以监控系统数据为主要来源,通过分布在两站的采集服务器,集中汇聚到一体化平台中,按照一定的存储规则,实现实时数据调用和历史数据长期留存,其中站内数据属于典型的时间序列数据,具有发生频次高、严重依赖精准时间、数据测点庞大、信息量存储需求强烈等特点。站外数据以电量数据、水情数据为典型代表,通过外部接口非实时获取,数据具有采集的频次低、准确度要求不高等特点,因此站外数据不参与重要模型输入,功能主要在于数据基础展示。

3.3.3 功能应用设计

在平台的功能应用上,遵循“全面布局、精准实施”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之初全面考量电站内各项基础业务,为后续不同部门、不同员工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繁殖土壤;同时,充分调研现场最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在设备管理部分重点开展建设工作。

平台应用开发上,总体围绕“一体、三端、五中心、N+系统”开展具体工作,其中一体为厂站级一体化平台,三端为业务管理端(运营端、运维端、移动端),五中心为五大赋能中心,分别是模型管理中心、流程管理中心、表单管理中心、消息管理中心以及任务调度中心;N 大子系统为支撑电站运行的各大业务服务子系统,包括基础服务子系统、综合管理子系统、应急指挥子系统、智慧经营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安全中心子系统等[2]。

4 重点功能介绍

平台自2020年10月试运行至今,其间开发维护人员持续推动平台的后续功能优化升级,当前在平台功能的全面推广应用上,总体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重点建设的智能设备板块,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质量、强化现场管控上等诸多方面发挥出十分显著的功能优势。

下文简单介绍平台各板块几项使用频次最高的应用功能。

4.1 设备监视

以总厂生产大区的实时监控数据、公司内网电量水情数据为基础,对多维度的数据进行整合区分,方便总厂生产管理人员快速了解关键信息,实现一线设备生产数据的远端呈现;同时,该板块还打造了两站的系统监视图和厂用电监视图,可以实时掌握开关、刀闸的分断状态以及设备电压、电流等电气量信息。

4.2 设备报表

一体化平台通过获取的主辅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结合设备的运行特性,分别建立各个设备或系统的分析模型,可实现机组主辅设备、主变冷却器、大坝溢流设备等设备状态数据的实施统计更新,同时借助可视化工具进行友好展示。

4.3 设备报告

基于设备报表的统计分析模型,结合电站实际报告业务需求,定制化报告专用格式,能实现对重要设备的动态参数进行筛选和处理后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最终自动生成相应的报告,有效替代传统设备报告的人工统计和分析工作。

4.4 技术通知

该功能通过人工录入的方式,实现总厂生产管理部门下发的各类通知的集中汇总,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该板块提供关键字和通知编号搜索等多种方式,便于后期的追溯查询。

4.5 设备查询

以一体化平台数据库为基础,通过测点名称、测点编码等方式,分时段查询设备测点信息,支持多测点、多时段的组合查询方式,查询信息以折线图的方式呈现,便于设备的对比分析。

4.6 短信功能

以电量水情数据为基础,通过短信预置功能,完成短信的格式、参数等内容编辑,以定时任务的方式发送至相关人员的手机,实现重要电量信息、水情信息、值班信息的发送提醒。

4.7 工作督办

采用流程的工具,将年度工作目标、月度重点工作、月度综合工作、月度党群工作、生产计划管理等任务以独立项目的方式发送,并在预置提醒日期进行短信提醒,确保任务及时完成,同时将任务完成情况推送至对应部门,形成任务闭环。

5 平台的优劣对比

本项目在国内水电领域,已有部分单位同步开展了类似的平台研究及建设,对比同类其他平台类产品,龚电一体化平台进行了守正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化:

一是平台在建设之初,在网络架构、数据存储、资源共享等方面,充分适配龚电总厂一厂两站式的管理模式,于2020年完成了沙湾数据中心的建设,采用超融合技术,实现网络、管理、存储等资源的共享。

二是在工业化网络安全防护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数据从生产大区到办公网络环境的实时迁移,为铜站“无人电站”模型下的数据分析、生产管理等业务提供更大可能,自2020年验收投运至今,厂长驾驶舱、设备分析报告及报表、工作票管理、工作督办、标准化制度等平台应用得到越来越多员工的支持和认可,逐渐凸显厂站级数据平台的功能优势。

三是平台持续开展基础设备升级,不断优化沙湾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策略,实现两站生产数据至少10年的数据存储要求,增加生产现场数据备份服务器及断点续传功能,同时对重要生产数据采用灾备存储方式,有效避免极端条件下的数据丢失,确保数据资产安全有效。

四是平台具备模型搭建、资源共享存储、数据分析治理等多种功能及工具,已结合职工提出的检修资料包录入、生产通知管理等多种“金点子”提案进行功能迭代与优化,有效促进职工利用该平台开展自我创新和提升。

五是龚电一体化平台开发的手机APP 端,已嵌入大渡河公司移动平台APP 业务模块中,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移动式办公、数据查询等功能,充分发挥“一体三端”构架优势,有效提高知识利用率,更方便多样化的人群使用需求。

6 后续优化方向

持续开展数据治理,强化专家分析模型建设,利用设备诊断分析、状态监测等手段,做好设备趋势分析管理。

一是坚持数据治理,深化数据应用。以一体化平台为发力点,持续开展“两站三地”的数据治理工作,不断优化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健全数据更新迭代的运行机制,为设备诊断分析、状态监测提供稳定、有效的数据源。

二是坚持数据分析,强化模型驱动。围绕一体化前期设备报表报告数据,以模型中心为载体,聚焦生产模型,逐步完善设备趋势分析结论,促进两站设备趋势分析手段多元化、智能化。

持续推进数字化电站建设,通过平台实现智能报警、智能处理以及故障的自恢复。

一是完善设备监视监测手段,实现设备数字化转型。针对现场部分无法实现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的设备,结合检修技改逐步完善设备监视监测功能。

二是分阶段分系统开展各类设备诊断状态分析系统的建立。结合现场设备检修技改进程,逐步将人员事后发现处理转变为系统智能报警。

三是根据现有有效数据,逐步开展针对性分析建模。通过建立各种针对性专家分析模型(如油量综合分析模型、泵类运行综合分析模型、设备异常快速判断分析模型等),逐步实现故障的智能分析报警,并在后期考虑将相关模型判断结果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同步推送处理意见和建议。

建设好应急指挥平台和应急指挥队伍,以实现应急处置来适应全新管理模式。

一是多维数据的互通互联。应急处置需要综合判断大量的信息,如监控告警信息、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工业电视画面、火灾报警信息等,利用不同来源的数据相互比对,确认真实有效的信息,为应急处置做出正确判断提供支撑。所以,需要建立位于Ⅲ区的信息管理平台(一体化平台),打通各子系统数据壁垒,实现多维数据的互联互通。

二是建立专家辅助决策模型。对应急处置预案、现场处置方案进行模块化分解,形成专家处置意见,与监控告警信息进行有效关联,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推送专家处置意见,辅助应急指挥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7 结语

本文基于一体化平台建设项目,设计开发了一套涵盖平台技术架构、基础硬件搭建以及功能开发等内容的成套建设方案,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该平台在基础数据治理、数据存储及输出、数据建模分析等多环节开展了一定研究,在数据资产转化上取得初步成效,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功能设备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夹送辊抛光机在热轧设备上的应用
五个技巧改善平衡功能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把党史的功能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
调试新设备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Thync穿戴设备:可以换心情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