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重机转向节的数控车削加工

2022-10-27孟维马黎丽黄龙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毛坯保护套装夹

孟维,马黎丽,黄龙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徐州 221004

1 序言

转向节是独立悬架系统(见图1)的核心零件,在某新型起重机上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支撑并带动车轮转动,使起重机在行驶过程中转向。转向节分为驱动转向节和非驱动转向节,转向性能受转向节精度的影响较大。我公司自2017年1月以来,对废品转向节进行统计,因尺寸超差的废品转向节占比达到85%以上,所以需要对转向节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使其能够满足使用性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批量生产。

图1 独立悬架系统

2 转向节加工技术要求

图2所示为转向节,其质量为58.15kg,目前采用卧式车床进行加工,工艺路线为:来料检验→粗铣→粗车→调质处理→精车→精铣→滚花键→检验入库。转向节属于异形件,各型面和加工尺寸较多,几何精度要求高,主要加工部位包括型腔上下基准面、型腔内腔、各精度孔、锥面、外圆和内孔等。

图2 转向节

3 加工难点分析

经分析,加工中存在如下难点。

1)锻件毛坯粗加工余量大(见图3),轴肩余量相比其他位置更多,且外形不规则,无法实现高效除去余量,车削效率低。

图3 锻件毛坯粗加工余量大

2)转向节几何公差和尺寸精度要求高,采用花盘装夹定位,装夹刚性差,且装夹不牢靠导致车削过程中工件产生微动,造成尺寸精度、几何精度超差。

3)转向节内腔不规则,空间位置复杂,加工干涉导致内孔刀具直径受限,车削时易产生振动,其内孔f80mm轴承座孔相对于基准C-D的径向圆跳动最大变动量为0.005mm。由于用于反车内孔的刀杆受通孔直径限制,刚性差,转向节的内孔加工精度控制困难,且一次装夹车削后,内孔的精度检测正确率低。

4)转向节f110mm外圆处要求表面粗糙度值Ra=0.8μm,中低速车削很难保证表面粗糙度要求。

4 解决思路

针对转向节车削工序装夹不牢、定位精度差、刚性差及加工精度不易控制等难题,解决思路如下。

1)通过心轴装夹或单动卡盘装夹方案,实现转向节在数控车床的定位,解决转向节无法装夹的难题。

2)通过建立转向节余量车削模型,借助计算机辅助编程软件优化车削路线,解决车削效率低的难题。

3)通过设计制作转向节专用装夹过渡套,实现转向节能够调头装夹,采用阶梯式组合变径镗孔刀解决刚性差和无法测量的难题。

5 确定装夹方案

1)根据转向节结构特点,在数控镗铣床完成粗铣后,使用普通心轴装夹方案(见图4)粗加工,将自制心轴工装穿入转向节f76mm、f50mm台阶孔,通过锁紧螺母实现转向节在数控车床上的定位装夹,依靠卡盘夹持和心轴端的拨块2实现车削时的转矩传递,并在卡盘处安装配重平衡块。

图4 转向节使用普通心轴装夹方案

2)经过初步验证,采用心轴装夹,由于转向节f76mm、f50mm台阶孔在数控镗铣床通过U钻和扩孔钻加工,内孔尺寸不稳定,受内孔精度低的限制,仅依靠端面进行锁紧,工件易松动,对转向节的装夹方案有限制,且每次都需拆卸拨块2,拨块2也有松动的隐患。

3)采用单动卡盘装夹方案(见图5),考虑到转向节可夹持的位置均远离卡盘,经测量,需要将卡爪长度增加约300mm,标准卡爪不能满足要求。通过重新设计制作卡爪,增加夹持刚性,上道工序粗铣时还需要将平面铣出,增加卡爪与工件的接触面积。

图5 转向节单动卡盘装夹方案

4)转向节轴向定位(见图6)采用分体式定位工装,即在本体上实现与转向节接触部位可更换,安装工装本体时需要进行轴向圆跳动、径向圆跳动找正。此装夹方案可满足驱动转向节和非驱动转向节的粗、精加工的装夹定位要求。

图6 转向节轴向定位

6 优化工艺路线

6.1 建立转向节零件模型

随机抽取5件转向节毛坯进行测量,在不同位置选取5组数据进行零件毛坯模型的建立,转向节毛坯采集点如图7所示。通过比对锻造毛坯的直径,发现采集点的工序余量大小相对较为均匀。转向节毛坯坐标点采集数据汇总见表1。将各项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计算[1]并在数控车床上找正后,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落差为2.5~3.0mm,可将最终建模毛坯外径增大4~6mm。

表1 转向节毛坯坐标点采集数据汇总 (单位:mm)

图7 转向节毛坯采集点

6.2 粗加工

考虑到机床卡盘直径大、离心力大等因素,可将安全系数设置为0.8,推荐切削速度vc=131m/min,转速n=238r/min,背吃刀量ap=3.5mm,进给量f=0.4mm/r。可使用CAXA数控车削软件编程和手工编程相结合的方式来编制转向节加工程序。

粗加工时,建议使用顶尖辅助顶紧工件,顶紧前需要在f52mm内孔端面处进行60°倒角,方便顶针顶紧工件,防止工件内孔与尾座不同心,可避免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松动。

6.3 精加工

转向节精加工受其结构形式限制,按一般的工艺顺序应该先内后外[2],即先加工内孔部分,再车削外圆。但内孔若采用抗振阻尼刀杆进行反向车削,则存在刀杆直径受限的问题,易引起车削振动,f80mm内孔加工完成后还存在无法测量等问题。

(1)外圆和端面止口的精加工 考虑到外圆加工需要控制f110mm、f93.864mm等6处外圆尺寸,按先后顺序分刀车削,其中f110mm外圆要求表面粗糙度值Ra=0.8μm,受离心力、线速度低的影响,通过车削外圆表面不易达到工艺要求,此处可采用滚压工艺替代车削,可将f110h7外径公差车削至0~0.01mm,再通过单针滚压刀实施滚压后,使用便携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得表面粗糙度值Ra=0.423μm,符合工艺技术要求。转向节外圆精加工车削和滚压切削参数见表2。

表2 转向节外圆精加工车削和滚压切削参数

将机床尾座退至安全距离后,使用内孔刀车削f56mm孔至要求尺寸并按要求倒角,因工件悬伸较长,为保证内孔加工质量,内孔车刀需缩至最短(若刀杆过长,可切除多余部分),尽量选择正前角锋利型刀片。

(2)转向节二次装夹和过渡保护套 若调头后直接装夹工件,则易破坏转向节的表面粗糙度,需要制作过渡保护套。保护套材质选用QT450-10球墨铸铁,考虑到装夹牢固和安全性,可使用阶梯式开口保护套(见图8)。转向节二次装夹找正如图9所示。

图8 阶梯式开口保护套

图9 转向节二次装夹找正

(3)转向节f80mm内孔精加工及控制方法 转向节f80mm内孔以内沟槽为分界线,需要分别控制,可按先内后外的顺序[3],先加工最小尺寸的孔,再控制靠近端面处的f80mm孔。由于受转向节结构形式影响,内孔刀杆既要满足悬伸长度400mm,又要避免加工时f52mm底孔干涉问题,优先选用直径40mm的10倍径抗振阻尼镗杆,可通过外转内冷的方式,即将切削液接入刀杆,实现切削时充分冷却,避免温升对内孔尺寸产生影响。切削时采用恒定余量加工方式,即第一刀精加工余量0.5mm,第二刀和第一刀余量相等,便于内孔尺寸控制。

精加工完成后,采用内沟槽刀将f83mm槽切出。检测时,考虑到其公差范围只有0.019mm,推荐使用内径千分表检测,为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检测时需要在同一截面内进行多点测量。

7 结束语

转向节的余量大、结构形式复杂,几何精度和尺寸精度要求高,一般情况下很难保证该异形件的加工质量要求。通过对转向节车削工艺进行研究,采用特制带配重功能的加长卡爪装夹,自制分体式定位心轴解决转向节装夹不牢的难题;自制阶梯开口式保护套,解决了二次装夹对外圆破坏的难题;合理规划切削路线、选择切削参数,保证了转向节的加工质量。该工艺方法还适用于客车等异形承载结构件的加工。

专家点评

本例中的转向节结构复杂、加工精度高。通过工艺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车削方案,采用加长卡爪和分体式定位心轴解决转向节装夹不牢的难题,自制保护套解决了二次装夹对外圆的破坏,最终保证了转向节的加工质量。

文章的亮点是薄壁异形零件的车削工艺改进,从工装夹具和加工方法入手,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通过合理规划切削路线,逐项解决了各项车削难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批量生产。

猜你喜欢

毛坯保护套装夹
基于直角坐标系的木板最优切割方案研究
苹果将推内置触控板的 iPad键盘套
笔记本电脑
应用Cimatron软件加工“有去无回”类型部件
安全指甲绀
LV iPhone 7 Folio保护套
典型薄壁零件在数控车床上的装夹与加工
避免细长轴车削变形问题的研究
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误差与原因探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