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制度优势助推进博会“越办越好”

2022-10-25文/李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办展本市博会

文/李 峰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商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和本市的全力推动下,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已成功举办四届。9月22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服务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0月1日起施行。在第五届进博会举办前夕,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将习近平总书记“越办越好”等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各项要求转化为制度遵循,固化服务保障机制和举措,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

实施国家重大战略 加强地方立法保障

进博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包括展会和论坛两个部分。举办进博会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是中国着眼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上海是进博会的永久举办城市和主办方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上海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服务办好进博会是上海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

为了贯彻落实“越办越好”总要求,《条例》着重从四个方面提供法治支撑。

首先,考虑到举办进博会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尤其是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服务办好进博会,更加具有特殊而又重要的意义。为此,《条例》在立法目的之外,专设一条,对本市服务办好进博会推进目标予以明确,加强进博会服务保障能力,提升进博会全球影响力。

其次,进博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为此,《条例》明确本市完善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招商招展、政策创新及推广等方面的协作联动。

再次,在明确市、区两级政府职责的基础上,对青浦、闵行、嘉定、长宁等与进博会密切相关的区人民政府的工作职责作了进一步明确。

最后,《条例》明确加强与长三角相关省、市的合作联动,完善进博会跨区域协同服务保障机制,做好安保、口岸通关、环保、交通等服务保障工作。

立足基本定位 支持办展办会

举办进博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招商招展、组织采购、区域合作等不同环节,以及主办方、参展商、服务商、采购商、专业观众等诸多方面。根据国家安排,商务部负责邀请有关国家组团组展、相关国际组织与会等工作。

《条例》基于本市协助商务部等国家部门推进进博会招展、招商、筹办论坛等基本定位,明确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支持招展招商,协同办好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为了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借好进博会东风,《条例》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配合承办单位,聚焦重点领域,做好先进技术和产业的招展,加强与境内外商会、行业协会和贸易投资促进机构的沟通协作;明确市人民政府应当协同做好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组织工作,开展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主题议题设计,组织筹办相关分论坛。

支持绿色办展。自2020年9月22日国家“双碳”目标首次提出以来,整个会展业对“绿色会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明确提出“推进会展业绿色发展,指导制定行业相关绿色标准,推动办展设施循环使用”。《条例》起草过程中,商务部、生态环境部等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绿色办展等方面的要求;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期间,也有委员提出绿色办展等方面的意见。《条例》对此作出回应,明确本市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原则,支持承办单位绿色办展,探索碳减排路径;鼓励使用节能、环保材料、技术,促进会展设备、设施循环利用。

推进科技赋能。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当前国际疫情等因素叠加,云上、线上进博会备受关注。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上,国家综合展首次采用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为有意愿的国家开展线上展览展示。而首次上线的“云上进博会上海馆”从实体办展模式拓展为线上线下联动、场内场外发力,为展商、客商增加了一份“指尖可达”的参展体验。《条例》在起草、审议过程中,有的委员和有关方面也对科技赋能进博会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此,《条例》明确本市支持承办单位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提升参展、参会的便利性和体验度。

对标一流展会 强化服务保障

本市建立的进博会议事协调机制、城市运行保障机制等相关工作机制为历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本市在安全保卫、交通管理、卫生防疫、应急管理等方面也形成了诸多成熟的经验做法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但是,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如服务商服务流程不够规范、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同时面临着交通保障、食品卫生、应急救援以及大客流应对管理等方面的考验,在提升服务保障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大数据等运用方面,也有着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因此,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固化完善并进一步规范,不断提升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能级。

《条例》在总结吸收相关举措的基础上,对于上述问题和情况作出回应,进一步明确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出入境便利化服务、志愿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等内容作出规定,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其次,明确能源保障、生产安全、应急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进博会期间的安全有序。最后,对服务保障数字化、智能化提出要求,明确相关部门和相关区应当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等平台,推动进博会相关区域数字化、智能化治理模式创新。

发挥平台作用 放大综合效应

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是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据统计,平均每届进博会有3200余家企业参展、40万采购商注册参会,累计发布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1500多项,意向成交额达2700多亿美元,企业商业展面积从首届的27万平方米扩大至第四届的36.6万平方米。历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深耕中国市场,共享发展机遇,溢出效应不断放大,极大地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进博会的开放窗口、门户联通功能,以及四大平台作用,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条例》着重从五个方面予以规范。围绕进博会在国际采购、投资促进等方面的作用,对促进本市贸易、投资、产业和消费升级作出规定。总结、固化海关总署等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支持政策,对展品转商品等作出规定,形成常态化的制度安排。吸引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国际品牌重要展会,高层次、紧缺会展人才等集聚,推进上海国际会展之都建设。发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及相关区进博会承载功能,加快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进出口商品集散地等贸易载体建设,加强常年展示交易服务平台、保税物流中心等平台建设。深化开放合作,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推动更高水平国际合作,助力构建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进博会作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平台,开辟了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开放合作、与世界实现开放共赢的新境界。《条例》作为服务保障进博会的专门立法,进一步体现了上海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凸显了上海服务办好进博会的信心,将有力助推进博会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猜你喜欢

办展本市博会
聚焦“丝博会”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第二届消博会闭幕展会规模超过首届
会展信息
2020年5月-2021年12月
中国鼓励企业线上办展参展
会展信息
【数据一览】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