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人才创新生态 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
—— 2022中国高师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及海峡两岸暨港澳创新学科与人才培养大会侧记

2022-10-24杨伊静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科教海峡两岸产学研

◎ 本刊记者 杨伊静

9月25日,在中国科学科技协会港澳台办公室的支持下,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及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科教融合创新平台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高师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及海峡两岸暨港澳创新学科与人才培养大会”在广东珠海顺利举行。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科技部原副部长陈小娅,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兼珠海分校校长王守军,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会长、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咨商委员会副主席崔世平,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建华出席并致辞。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吴坚,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出席并作主旨发言。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的产学研代表,以云端和线下的形式共聚一堂,围绕“创新学科与人才培养”的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大会线上直播人数达22万余人次,共同见证了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科教融合创新平台(以下简称高师平台)正式成立揭牌。北京师范大学科技集团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科教融合创新平台理事长郭庆主持大会。

高师平台于2019年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发起,旨在提高师范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能力,构建起多层次的科技服务体系,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架好桥梁。作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排头兵,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创新育人为使命担当,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高校创新的源头作用。

陈小娅在为大会致辞中强调,国家创新发展亟需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如何充分发挥并加强高校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作用至关重要。她说,在新时代背景下,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需要依托协同创新平台的作用,让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各自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相互交流研发成果、提高优势资源配置、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科技创新攻关和成果转化上形成更大合力。

雷朝滋在致辞中肯定了高校在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出了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教育建设的重要任务与环节,要不断进行创新与突破的期望。他表示,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不断推动知识创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不断拓展和深化,推动着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发,促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环节,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培养,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是第一道工序,科研实践是第二道工序,要坚持科教融合,产教协同,准确把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更好发挥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王守军在致辞中提到,如何更好地挥“教育+科技”的驱动作用,是各高校的共同课题,也是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共同支持成立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科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初衷,希望未来高师平台能够为全国师范院校当好“管家”,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架好“桥梁”。他说,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下,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创新人才,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我们面对时代之问、兴国之需、民族之要,中国高等教育要承担起更大的使命和担当。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挥高校创新源头的作用,通过学科体系的创新以及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创新实现育人的创新,从而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只有通过更加紧密的写作更加深度的融合,把各种力量、要素都聚集起来,创新人才的链条才能更加完善,创新的源头活水才能更加丰盈。

崔世平在致辞中指出,企业担当科研发展的提问角色,高校与科研机构负责做答卷的角色共同携手促进成果转化,这是行之有效的模式。希望我们继续在新平台上有所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2020年内地高校实施强基计划,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的评价模式,逐步建立基础学科、优秀创新人才提拔的培养有效的机制,有创新型的教师和管理团队,才有创新型的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具备高度的技术性,教学方法要从以往的单方向灌输型变成双向互动型,从学生被动接受变成更加主动的探索,要以新时代、新要求培养有使命感的创新人才。

王建华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对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提出新的挑战,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放化和多元化发展成为趋势,需要多种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合作发展,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释放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等的力量,共谋我国创新学科与人才培养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是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人才创新生态的迫切要求,海峡两岸及港澳在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和深度融合中有着很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需要各方面共努力,共商共创共建创新平台,特别是在新学科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上,要不断总结探索新模式新机制,抓好案例,讲好故事。

吴坚作了以《推进海峡两岸暨港澳创新学科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与新方向》为题的主旨演讲,深刻解读了如何在海峡两岸暨港澳创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上实现更加密切的协同发展、更加深入的数字化发展、更高水平的国际化发展。他指出,当前,海峡两岸暨港澳创新面临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发展新阶段、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目标、经济复苏和创新发展对产学研合作的新要求、产学研数字化转型趋势越发凸显等新环境,需要海峡两岸暨港澳更深程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高质量推进相关领域发展。

周星教授以《从观念辩析到育人趋向—基于观念辩析的“产学研”重认知》为主题,从“产学研”概念的界定,学以致用和学为创用的关系,学以育人和学知通用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刻解析。

学术交流与对话环节中,10位专家围绕“聚焦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新思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展开讨论。王建华与郭庆共同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副院长张军,创显科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理事张瑜,北京中关村智酷双创人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理事冯志伟,天际资本集团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香港青年金融家协会会长徐嘉麟等嘉宾分别代表“供给方”与“需求方”现场参与讨论。同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纪委书记冯伟,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台湾站站长、南台湾产学联盟协会副理事长萧引凤,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深港产学研创新基地创始人张克科也通过视频连线作了精彩的发言。

张军表示,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就如何推动创新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等问题进行思考,承担起教育发展变革的使命。作为科教融合的创新平台,应该通过在人财物等多方面进行协同合作。把学校供给方、人才的供给方、市场的需求方连接起来,打造创新变革的生态链和价值链。

张瑜围绕如何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发表观点。他说,创显科教持续打造了如华师共建产学研基地、智慧党建等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新时代教育解决方案及相关衍生产品,与高校建立有效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将高校教师成果转化落地,推动教育产业不断进步创新。面向当下的市场需求,创显科教与广东文投共同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投入,洞悉数字经济发展对教育产业的驱动力,领势而上加速产业升级转型。

冯志伟说,中关村智酷经历了22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高端专业园区。中关村智酷以“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为使命,一方面承担着中关村软件园京外项目的落地运营;另一方面是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关村软件园体系中全面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单位。他介绍说,中关村智酷首推《中关村管家式科创服务指南》,构建以科创服务管家岗位需求为基础的分级分类人才能力标准体系,集聚培养一批覆盖科技、管理、金融、法律等领域的复合型服务人才,打通创新创业服务链条“最后一公里”,通过科创服务管家+优先认股权服务模式,培养一批懂中关村、懂产业、懂企业,同时掌握中关村资源、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复合型科技服务管家队伍,为双创主体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专业服务。

徐嘉麟在题为《金融与产学研深度融合 助推未来经济创新发展》的演讲中提到,要大力推进金融产业与产学研融合,协同打造金融产业产学研共生共赢平台,全力助推未来实体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产学研发展有广阔空间,金融业与产业经济共生共荣,服务实体经济也是金融业的天然使命。他表示,首先要集中推进产学研与金融深度融合,助推金融事业发展成果。其次,是推进金融与产学研供需对接,实现金融配套服务产学研,助推未来经济的创新发展。

冯伟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定位于国际一流工研院,形成了“科教产资”四位一体的微创新体系,先进院积极在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方面探索协同创新机制,面向产业共性需求与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200个,与60多家龙头企业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博士后及研究生的培养依托产学研平台及产学研项目之中。先进院广泛开展港澳台合作,与香港高校在项目、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度合作;与澳大、澳科大、澳城大联合培养博士生,为富士康和深圳台商协会从台湾吸引和培养优秀年轻人。我们探索新的“蝴蝶模式”,将科技引企、人才引企、设备引企、政策引企耦合,将创新链、产业链、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耦合,在区域未来产业方向布局和推动若干产业集群的发展。

张克科以《勇于探索 开拓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新路径》为主题发表演讲,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破除惯性思维的误区和盲区;二是勇于探索培养创新人才新区和禁区;三是设计针对不同人才的培育平台和入口。张克科强调,要重新认识产学研模式和创新人才的培育体系。在强化大学基础功能中,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成果出口和问题入口。要提升R&D的问题导向、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提炼R&D在产学研中的价值链,提高全流程的人才培育和使用的权重,提出客观的社会评价指标。

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为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协同创新与合作发展谋定了发展蓝图,指明了方向路径,拓宽了合作路径。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科教融合创新平台的正式启动,全国高校,特别是以师范为主体的师范院校间的协同创新与产学研合作迈向了新的阶段。未来,高师平台将在创新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攻关和成果转化上形成更大合力,进一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成果,为推进我国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科教海峡两岸产学研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海峡两岸大事记2020年4—5月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用“国家使命”导引航向——大学之大,重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