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网融合的广电网格化技术支撑设计

2022-10-23聂继中

信息记录材料 2022年8期
关键词:三网网格化广电

聂继中

(山东省海阳市融媒体中心 山东 海阳 265100)

0 引言

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以及电信网的“三网融合”对广电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促使广电运营更加注重市场营销。面对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部分广电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实施了网格化营维服务。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贴合用户需求,实现网络维护服务与市场营销,从而实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目的[1]。因此,该类型的服务模式,在应用过程当中既为企业吸引了新用户,还留住了老用户。所以,如何推动广电网格化技术发展是现阶段广电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广电网格化营维服务网格化技术研究

1.1 广电网格技术概述

首先,网格化技术就是一种网格管理方法,早期被应用于城市管理领域。该技术是通过将二维平面利用纵线、横线分为多个小方格,实现对其管理。其次,网格的划分管理一般与地理信息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广电网格技术,就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规划以及现状管理等原则,将地域划分成若干个格子桩的单元,以此实现对该区域的动态的全方位管理,并且具备可量化的指标。同时,网格的划分还需要满足规模适度、业务均衡以及边界清晰等几点要求。

1.2 广电企业的网格化服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首先,广电网格划分与GIS地理信息系统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网格的划分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对GIS进行充分的考虑,还需要对用户的具体分布情况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地确保广电网格当中用户的数量、网络状态,以及广电网络质量方面的变化,并将该变化合理地控制在一定程度的范围之中。其次,该系统设计具备量化指标,能够实现双方之间的互相平衡。但这就需要网格达到一定适度的规模以及业务均衡、边界清晰的要求上,对其进行划分[2]。如在一个较大的城区之中,广电网格化覆盖的用户大约为2 000户,那么在乡镇之中,广电所覆盖的用户一般在1 500~2 000户之间。而网格的划分既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来实现区域划分,还可以结合用户的地址对其进行网格匹配,也可以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其进行合理的划分,从而达到精确网格划分的目的。具体广电网格化营维服务模式架构见图1所示。

1.3 广电网格划分设计

首先,网格划分是通过将区域换分成多个相同大小的网格。然后,利用两个干线支撑组(即干线支撑、后勤支撑以及区域用户等部分)共同构成网格营维服务。其次,可以借助终端数据折算的方式,根据不同终端的业务类型、装维工作量不同等方面,实现对网格终端数量按照业务类型对其进行终端折算计算,从而为营维人员的网格划分和考核工作提供便利,具体终端数折算计算方式,见表1所示[3]。

表1 终端数折算计算方法

2 三网融合下的广电网格化技术支撑设计

2.1 支撑架构设计

三网融合下的网格化营维服务,使传统营销、维护以及维修等三种单独的工作融为一体。不过,受广电网格化营维服务工作的影响,其营维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一直处于移动过程当中,因此这对其技术支撑体系方面的移动性,有着更高程度的要求[4]。所以,本文结合三网融合与网格化技术,构建设计一个能够帮助营维人员高效作业的全方位信息网络系统,并制定了《网格化服务的营维流程、服务规范和标准》,为广电网格化技术支撑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此促进工作人员自身综合运维能力得到提升,具体广电网格化技术支撑系统架构设计示意图见图2所示。

该支撑系统的设计,主要基于系统服务与终端,根据Asp.NetMVC4.5的成熟框架以及RESTful Web Service技术[5],来实现XML与JSON等两种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格式交换,并为接入信息系统提供对应的服务。同时,还利用鉴权技术和DES对称加密技术等来保证广电信息通道的安全。利用独立的业务模型和控制器封装,实现了交互业务逻辑,并进一步保障此逻辑的完整性、一致性。然后借助面向对象技术、MVC模式以及ASP.Net技术等相关技术来实现系统设计。

此外,该系统能够支撑各大主流计算机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以及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此外,该系统在设计过程当中,还保留了对应的接口和预留技术接口标准,使得其能够实现对各种主流语言的开发,便于实现应用系统功能和其他系统之间的交互。因此,在三网融合技术搭建的平台作用下,使得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

2.2 支撑总体结构设计

基于三网融合的广电网格化技术支撑系统的总体架构由三部分构成:集成层、分析层和展示层。其中,集成层又被称为广电网络化技术支撑设计的数据仓库,集成层在DIS平台作用下,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数据源中存在的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将处理完成的数据存储在本地数据仓库中;分析层则具备了多模分析功能以及分层展现功能等,能够充分地展现层具备图表和报表等功能,分析层利用系统中DAS平台,结合需求,根据本地仓库中构建多维分析模型,生产多维数据集,以及所需要显示的不同类型数据;展示层通过利用JQuery以及SVG技术,在Html5和JAVAScript的作用下,实现交互图表的绘制。

2.3 网络拓扑图设计

广电网格化技术支撑系统设计过程中,网络拓扑图的设计在广电内部的局域网当中,可以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帮助用户考虑是否可以通过互联网所公布的WEB服务器端口,以及一个对应的推动服务器侦听端口等,来实现该系统的正常运行。其中,在整个广电网格化支撑系统设计过程中,其防火墙依然处于企业级别,自身具备超高的安全性,时刻为支撑系统提供安全保障。同时,该系统中所具备的接入新系统、综合运营分析系统等系统,都需要借助企业内部的局域网或VPN来实现网络连接。尽管该系统能够促进不同系统之间进行网络连接,但是其对应的通信端口会被web服务器端口限制。这就需要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保持该系统的独立性。此外,在局域网之中,还要进一步保证其数据的安全性,因此可以选择利用双机容错技术,来实现定期对数据的备份以及对每日增加的数据量进行备份。广电用户可以借助基于三网融合的广电网格化支撑系统控制管理平台,实现对物流托盘网格进行编辑,以此生成、派发、转发等相对应的审核营维任务,从而实现人员管理、接入系统管理以及数据、资源管理、人员位置查询和日志管理等服务[6]。

2.4 高阶高性能纠错码技术

高阶高性能纠错码技术是在MPEC-2编码技术采用64QAM传输广播电视业务的欧洲标准的背景下,受其技术相对成熟、开放性、支撑厂家多等因素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网络改造当中。在“三网融合”作用下,QAM调制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广播电视的抗干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主要原理是由于AM技术在广播电视网络中的应用,能够适用于不同调制等级,如64QAM、128QAM、256QAM以及512QAM等。随着当前调制等级的逐渐下降,其对应的频谱使用效率也呈现出正比例下降的趋势,因此使得其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反之,如果调整等级逐渐升高,广播电视自身对应频率的使用率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广播电视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就会跟着下降,这时对于网络系统的要求就会呈现急速上升的趋势。因此,针对一般广播电视的标准调制等级,均选择64QAM,该标准的应用能够保障广播电视网络传输的质量和频谱一直处于最佳状态。此外,针对HINOC技术的应用,可以对IQ不平衡问题以及射频相位噪音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这也是提高系统特性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在高性能纠错码方面,面对当前广电标准场景帧长过长,广播电视短数据帧业务的提升,使得系统纠错能力得以提高。

3 广电网格化支撑系统功能实现

3.1 网格管理技术

广电网格运行需要借助广电综合运行系统和信息支撑系统的统一协调,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BOSS系统和综合网管等系统共同实现协同合作[7]。其中,GIS的地理信息功能为广电网格化技术设计的工具应用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合运营技术则通过自身所具备的动态、实时的能力,为广电网格运行的实际情况提供了对应的分析功能。然后,借助统一量化指标和计算模型计算得出的数据,从而为广电营维人员的绩效考核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3.2 数据对象查询

该查询技术通过对BOSS数据视图的有效应用,实现对广电用户数据的真实反馈,并借助可查询条件将其在数据视图的脚本当中充分地体现出来,而不需要通过网页来显示。系统管理员只需要通过在页面上,输入所需对应的查询信息或项目,即可实现对营销对象的相关信息数据的查询,并生成对应的营销工单。

3.3 片区模块技术

根据广电网格化支撑系统,可以从中导出用户个人地址、编码信息等基本情况,然后广电运维部分可以结合每个区域对应的信息,填写对应的负责部门以及负责人员。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便捷化的片区。同时,该信息模块设计主要包含了数据库设计、前台页面开发、列表功能开发和查询功能设计等多个方面。

3.4 自动派单技术与自动定位实现

通过在支撑系统当中的信息查询接口上,增加对应的客户地址、编码信息功能,可以实现借助客户系统查询客户信息的操作,从而为企业自动派单服务的实现提供保障。让工作人员在自动派单技术的作用下,结合在系统上所查询出来的客户编码、基本个人信息等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简单来说,当出现客户维修或故障服务时,客服人员就可以通过受理登记单中记录的客户信息,并从系统中进行查询之后,在自动派单系统中,根据客户的基本情况选择对应的负载部门或工作人员,并将该订单自动派发到该部分或工作人员手上。这时,该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移动app实现对该工单的处理。此外,自动定位功能技术的设计,实现了对广电企业工作人员的GPS精准定位,将相关信息显示在电子地图当中。同时,还能够根据个人工单数据的统计、故障维修点情况以及运动轨迹等实现查询[7]。

3.5 故障精准定位技术

结合广电企业呼叫中心的历史工单情况,可以清楚判断并确定工单的故障现象及完工情况,然后根据GIS网管系统当中对应的线路结构,从而实现故障预判模型及关联规制的构建。这样当用户进行设备报修时,就可以通过用户对故障现象的描述,利用该系统对其故障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将其推送到网格经理,然后为其故障定位以及排查等提供相应的参考。当故障得到解决之后,网格经理就会通过系统将实际故障原因反馈到系统当中,以此来帮助修正故障模型的参数权值,从而提高故障预测的准确效率。

3.6 IPTV技术

IPTV技术(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即指交互式网络电视。该技术主要利用宽带网对应的基础设施,结合家用电视机或者计算机为主要的设备终端,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不同类型技术的作用下,借助IP向家庭用户提供包含了数字电视在内的不同类型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的一种新型技术,也就是互联网络协议。同时,该交互式网络电视技术,还可以将电视的音频流媒体节目等从广播电视节目中心播出,并结合骨干网、城域网以及宽带接入网等传输,直接实现被用户接收,实现端到端的完整技术方案设计。三网融合下,将交互式网络电视和非交互式数字电视两者对比,发现交互式网络电视由于具备IP网的对称交互优点,所以拥有十分灵活的交互特点。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IPTV技术能够为系统提供不同类型的内容服务,如电视类型业务、通信类型业务以及不同类型的增值业务等。第二,IPTV技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互动。运用该技术实现数据传输、数据接收,并通过广播方式、组播形式以及单播方式等实现了不同模式的发布,以此使得电子菜单、实时快进、快退、计费管理以及节目预约和编排等多种功能得以实现。第三,IPTV技术的应用还有效地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在数据传输过程中,IPTV技术可以将视频内容根据IP协议转换成对应的数据包,有效解决了广播电视网络传输问题。

3.7 网络营维功能及移动终端

首先,广电网格化技术中的网络营维功能,是指网络营维人员在移动终端上接收到对应的营销或者维修工单业务后。凭借设备可以实现对用户信息进行查询,如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余额以及产品和设备信息以及报修记录等。其次,移动终端主要功能是客户端与系统中心进行连接。使得工作只需要利用app,就可以使得不同信息查询功能、网格营销维修工单处理以及维修成果等业务提交等相关操作得到实现,以此实现整套工作流程的信息交互任务。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三网融合的广电网格化技术发展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从其业务结构与运营体制方面来看,广电企业的服务模式得到了改进。这样既实现了广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得企业网络营销和网络维护服务变得更加个性化,也使客户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因此,该网格化技术在广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三网网格化广电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
城镇燃气管道网格化动态后果评估方法研究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成都“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治理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三网融合不存技术难题,难在广电电信相互掣肘
广电新媒体发展需要“融合”什么样的人才
厦门深入推进三网融合 电子身份一个账号通行全市
广电媒体跨界经营的三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