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辩式的实践探析

2022-10-22刘丽云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辩论媒介思维

刘丽云

摘要高中语文模式丰富多样,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适时适当地引入审辩式模式,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主动探索学习的机会。多源整合、读问同步、谨慎思考、辩论体悟、立意升华,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设计和组织,能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内容。因此,教师应综合分析多种制约因素,以推出更多的审辩式学习活动,为学生展开探索性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辩式教学教学实践

所谓审辩式思维,是指对问题做全方位思考,它与批判性思维有许多相同之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审辩式阅读模式,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给创造性变革。审辩式阅读要求阅读者能够从更多角度对文本展开深入思考,对阅读信息做出综合性判断,从而引导学生在深度探究中达成阅读目标。

一、多源整合,建立审辩式阅读机制

内容大多来自于教材,教师要有整合意识,广泛吸纳课外阅读素材,与教材形成对接和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还能够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更多的帮助。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整合工作,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对阅读素材做优化处理,推出适合的审辩活动任务,让学生顺利进入到审辩环节,在深入研究、讨论中达成学习共识。

如教学《雷雨》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研读文本,结合一些文学鉴赏文字进行对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学信息。这部作品的人物比较多,主要有周朴园、繁漪、侍萍、周冲、周萍、四风等。两代人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人物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深度阅读,然后选择一个人物做重点分析,准备参与集体讨论,介绍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学生接受任务后,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建立起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以提升学生讨论的质量。

教师布设人物鉴赏任务,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都带有审辩性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思维。引入一些鉴赏文字,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的启迪。

二、读问同步,启动审辩式阅读程序

在审辩式阅读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启动学生学习思维,为审辩活动注入更多动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质疑性阅读,并对学生的质疑进行归纳整理,同样可以创造审辩式学习的机会。

如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师设计阅读任务:深度阅读文本,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将问题提交到班级,由学生合作讨论解决。在阅读互动环节,教师展示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如什么是斗拱?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展开的?部件装饰的作用有哪些?建筑装饰颜色为什么要选择朱红?……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思考涉及到很多方面,有专业术语,也有部件构建特点,还有中国建筑的总体特点等。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集体讨论中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集体审辩的机会。

学生阅读文本时,很容易遇到一些问题,教师要抓住学生的阅读问题,组织学生進行互动交流,通过合作探究集体解决相关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学生审辩式阅读思维。

三、谨慎思考,传授审辩式阅读方法

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审辩性学习时,要对学生的阅读基础和方法应用做出准确评估,推出更多适合的阅读活动,及时传授一些审辩方法,确保审辩活动的顺利推进。学生阅读方法的积累呈现出差异性,教师要有学情分析意识,对学情做出客观判断,有针对性开展学法传授活动,让学生在主动阅读和思考中建立阅读能力。

如教学《认识多媒介》,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任务:我们应用媒体获取信息早已成为生活常态,根据你的观察和实践,不同媒介的语言特点呈现差异性,你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媒介做重点介绍。学生对媒介形式比较熟悉,其学习思维快速启动,课堂审辩气氛逐渐形成。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对各种媒介信息特点进行总结:报纸是比较传统的纸质媒介,其信息具有真实性、群众性、文学性;广播,其语言带有口语化、形象化、大众化的特点;电视,具有真实性、直观性、导向性等特点,信息传播更为快捷;网络,创新性、鲜明性、随意性、互动性等,是其主要特征,对其他媒介造成很大冲击。

教师组织学生针对媒介的特征进行思考和讨论,为学生提供了审辩机会。学生对不同媒介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各种媒介各自不同的特点,学生的审辩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辩论体悟,组织审辩式阅读活动

学生对辩论活动充满兴趣,教师可以设计适合的阅读辩论话题,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辩论活动,如小组辩论、班级辩论、辩论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教师要对辩论活动进行科学的设计安排,并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鼓励学生创新思考,让学生的审辩思维得到培养。

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研读文本,对主要情节进行梳理,特别是林冲的人物性格分析,将阅读学习推向深入。为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教师可以设计讨论话题:林冲思想经历一个渐变的过程,透过这个人物,我们对当时社会有了怎样的认识?学生读完课文后认识到,林冲的命运发展是典型的“逼上梁山”,他因对统治者失望至极,最后选择了反抗这一条路。从林冲命运变化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小说主题正是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林冲只是诸多受害者的典型代表。

教师通过设计讨论话题,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对林冲人物性格展开了深入分析,理解了人物思想变化背后的逻辑,充分领悟了小说主题。

五、立意升华,延伸审辩式阅读训练

审辩式阅读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整合阅读素材、展开阅读思考、进行阅读互动,最终还要做阅读总结,在延伸思考和交流中升华阅读认知。延伸审辩式阅读训练,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内容展开深度思考和交流,能够创造更多的探索机会。网络阅读、读写展示、信息共享、阅读交流等,都属于拓展性阅读学习,学生对拓宽性训练任务有主动探索的意愿,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安排。

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较多,对其语言风格也比较熟悉,教师可以在阅读训练设计环节进行课内外对接,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如教学鲁迅的《祝福》,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深入阅读,理清这篇小说的人物和情节,对其主题思想做深度探究,然后推出课外训练任务:鲁迅先生的小说诞生背景是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我们阅读这些作品时,需要做背景探索,展开延伸阅读,找到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看看有没有和祥林嫂形象比较契合的人物,不妨拿来做对比阅读,看谁的见解更为深刻。学生已经阅读过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都能够找到典型的人物形象。经过一番查找,学生确定了分析目标,尝试做归纳总结。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其形象和命运与祥林嫂比较贴近,只是性格上有较大差距。

教师设计延伸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寻找鲁迅作品中相似的形象,这个阅读要求看起来很简单,但给学生迁移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之下,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了自己的阅读实践当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审辩式带有研究性、拓宽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符合高中生的阅读思维要求,教师在审辩阅读内容整合、审辩阅读思考、审辩阅读讨论、审辩阅读延伸等方面展开创新设计,能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到审辩性学习环节,在主动探索、综合分析中建立阅读认知。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启动学生的阅读思维,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阅读成长点。

[作者通联:江苏六合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辩论媒介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