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募加速渗透科创板

2022-10-22易强

证券市场周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成分股合计标的

易强

10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中证指数公司联合公告称,上证科创成长指数(下称“科创成长指数”)将于近期发布。至此,科创板相关指数将增至8只。

从指数类别来看,相关指数主要有科创50、科创创业50两只宽基指数,以及科创信息、科创生物、科创芯片、科创高端、科创材料及科创成长6只窄基指数。在6只窄基指数中,除科创信息外,其余5只发布于2022年。

相应地,公募基金亦在加速布局与渗透。以科创新材料指数为例,该指数发布于8月15日,但两只ETF主题基金9月30日既已成立。截至10月17日,在已成立的26只科创主题ETF基金中,有7只成立于2022年。

在对科创板的话语权方面,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上半年末,公募基金持有的科创板标的市值已达到4504亿元,占到科创板总流通市值的19.77%,同比提高了2.30个百分点。

同期在公募基金的股票资产配置中,科创板标的占比达到6.82%,与科创板总流通市值(2.11万亿元)在A股总流通市值(70.83万亿元)的权重(2.98%)相比,大幅超配了3.84个百分点。

在导致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相关投资者业绩遭遇不同程度回撤的同时,科创板的市场表现亦使其估值水平更具吸引力。10月17日,科创50指数PE(TTM)为40.36倍,是科创板成立以来中位数(76.70倍)的52.62%。

接下来的悬念是,作为在科创板最具话语权且渗透程度不断提高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撬动一波行情。

先从科创成长指数说起。

根据上交所及中证指数公司10月13日发布的公告,科创成长指数有50只成分股,选股标准主要考虑“成长性综合表现”,例如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速、研发投入等,“突出成分股的成长能力,与科创50指数的定位形成互补”。

公告显示,在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速方面,50只成分股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37.30%和186.70%;研发投入方面,2022年上半年合计97.3亿元,同比增长118.6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8.10%。

除了“成长性综合表现”,成分股选股标准还充分考虑了市场代表性,亦即流动性因素。其中有20只成分股过去一年日均市值高于200亿元,权重合计70.60%。以10月17日收盘价计算,50只成分股流通市值合计5323亿元,占到科创板总流通市值(2.50万亿元)的21.26%。

上述公告仅披露成分股名称,未披露成分股所占权重。以流通市值排序,排在前五位的成分股依次是澜起科技、中微公司、派能科技、晶晨股份及復旦微电;除派能科技外,其余四只主要属于半导体芯片产业。因此,在权重设计上,科创成长指数大概率会采用策略加权,而非市值加权,以突出其“成长”主题。

按照上述公告的表述,在成分股的行业分布方面,科创成长指数将“聚焦高成长性板块,集中在电力设备、半导体、机械制造和医疗行业”。在50只成分股中,来自电力设备行业的主要有晶科能源、大全能源、派能科技、禾迈股份等,来自机械制造行业的主要有高测股份、海目星等,来自医疗行业的主要有诺唯赞、神州细胞-U等。

50只成分股中,已经有41只在不同程度上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截至上半年末,公募重仓市值合计569亿元,占到所持全部280只科创板重仓标的市值(1745亿元)的32.61%,其中重仓市值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容百科技、中微公司、思瑞浦、晶晨股份及派能科技,分别为92.58亿元、63.58亿元、59.46亿元、54.50亿元和48.90亿元。

从近期发行节奏来看,科创成长指数发布之后,大概率在短时间内就会有头部基金公司向监管层申请发行相关产品。

以科创材料指数为例,该指数的发布时间是8月15日。而据发售公告,9月18日,南方、博时两家基金公司的发行申请即获得监管层批准;9月30日,两只ETF主题基金成立。

同日成立的还有两只科创芯片ETF基金。科创芯片指数的发布时间是6月13日,同样是在9月18日,嘉实和华安两家基金公司的发行申请获得监管层批准。从指数的发布到相关ETF产品的成立,用时不到4个月。

除了科创材料指数、科创芯片指数,以及近期将发布的科创成长指数,上交所与中证指数公司发布的科创板指数还有科创50、科创创业50两只宽基指数,分别发布于2020年和2021年;以及科创信息、科创生物、科创高装3只行业主题指数,除科创信息指数发布于2021年外,其余两只分别发布于2022年5月和8月。

在上述5只指数中,除科创生物、科创高装外,其余3只都有相应的ETF基金。

科创50方面,在指数发布3个月后,于2020年9月底,易方达、华夏、工银瑞信及华泰柏瑞4家基金公司即成立了跟踪该指数的ETF基金,其后南方、广发基金公司亦成立了ETF基金。截至2022年10月17日,相关ETF基金已经有8只。

跟踪科创创业50指数的ETF基金发行节奏更为迅猛,该指数的发布时间是2021年6月1日,同年6月24日至29日,南方、华夏等9家基金公司即先后成立了一只跟踪该指数的ETF基金,其后博时、方正富邦及天弘又先后成立了相关ETF基金。截至10月17日,跟踪该指数的ETF基金共有12只。

如果说2020年及2021年成立的科创50ETF及科创创业50ETF基金满足的是公募基金持有人投资科创板龙头的需要,那么,2022年成立的行业主题ETF基金则满足了持有人深耕细作的投资需求。

随着相关指数的发布,公募基金在科创板的话语权进一步提高。

5月18日,即科创信息指数发布9个月后,嘉实、华安两家基金公司同时成立了一只ETF基金,这也是2019年7月科创板开市以来成立的第一批行业主题ETF基金。其后,在9月30日,基金公司成立了第二批行业主题ETF基金,即前面提过的跟踪科创材料指数的2只ETF,以及跟踪科创芯片指数的2只ETF。

除了ETF基金,公募基金还成立了一些跟踪科创创业50指数的指数基金和增强指数基金,以及一些科创主题(基金名称含“科创”二字)主动权益类基金。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这些科创主题基金(不含ETF联接基金)合计53只,规模合计903亿元,其中ETF占到61.57%。

不过,公募基金对科创板的投资规模远不止此。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上半年末,公募基金持有433只科创板标的,持仓市值合计4504亿元,占到科创板总流通市值的19.77%,同比提高2.30个百分点。同期,北上资金、QFII及社保基金所持科创板标的市值相加亦不到公募持仓市值的二成。公募基金俨然是最具话语权的机构投资者。

另一方面,在公募基金所持股票资产中,上半年末科创板标的所占权重为6.82%,与科创板流通市值(2.11万亿元)在A股总流通市值(70.83万亿元)中所占权重(2.98%)相比,大幅超配3.84个百分点。

與公募基金对创业板的投资相比,其对科创板的渗透程度更高,但超配幅度有所不如。截至上半年末,公募基金所持创业板标的市值合计1.20万亿元,占创业板总流通市值的13.85%。同期在公募基金所持股票资产中,创业板标的占比18.13%,与创业板流通市值(合计8.68万亿元)在A股总流通市值中的权重(12.25%)相比,超配了5.88个百分点。

遗憾的是,公募基金对科创板的投资尚未获得相应的回报。

与年初相比,上半年末,公募基金所持科创板标的市值增长了2.53%,考虑到同期市场调整幅度较大,科创50指数甚至下跌32.81%,说明期间公募基金曾逆势加仓,且幅度不小。

其结果是,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相关投资者的业绩承受不同程度回撤。以成立时间超过5个季度的28只科创主题基金为例,年内(截至10月17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无一为正,低于-10%的有25只,低于-20%的有14只,低于-30%的有6只。

但与此同时,科创板的估值水平亦更具吸引力。10月17日,科创50指数PE(TTM)为40.36倍,是科创板成立以来中位数(76.70倍)的52.62%。

问题是,作为在科创板最具话语权且渗透程度不断提高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撬动一波行情。

猜你喜欢

成分股合计标的
2021年7—9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2019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具有两个P’维非线性不可约特征标的非可解群
2018年7—12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红周刊绩优指数100只标的股一览
红周刊绩优指数100只标的股一览
红周刊绩优指数100只标的股一览
成分股涨跌幅前五名
成分股涨跌幅前五名
成分股涨跌幅前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