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迎二十大 数读非凡十年经济成就

2022-10-22廖宗魁

证券市场周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比重世界

廖宗魁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冲击带来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世界经济大国地位全面提升,人均国民总收入实现新飞跃,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尤其是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增长2.2%,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2021年,中国GDP达114.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8倍。

中国经济占全球份额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

2013-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2021年,中国人均GDP达8097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2年增长69.7%,年均增长6.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连续三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接近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国家门槛值。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21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11890美元,较2012年增长1倍。在世界银行公布的人均GNI排名中,中国人均GNI由2012年的第112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68位,提升了44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投资建设成果丰硕,投资稳增长、补短板、强弱项、增动能成效更加明显,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供给结构中的关键作用不断增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09万亿元,年均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由2012年的28.2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5.3万亿元。其中,2013-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完成399.9万亿元,年均增长9.7%。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2013-2021年全国资本形成率平均每年为43.9%,有效投资与消费升级良好互动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投资基础不断巩固,工业投资加快转型升级,服务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2013-2021年,第一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3.9%,增速高于全部投资4.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投资年均增长18.0%,畜牧业年均增长20.7%。2012年以来,第一产业投资比重稳步上升。2021年第一产业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6%,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

2013-2021年,第二产业投资年均增长5.9%,其中,工业投资年均增长7.2%,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8.6%。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快于传统原材料制造业,2013-2021年,装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7.3%,增速比原材料制造业投资高3.1个百分点。

2013-2021年,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8.9%。2021年,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6.6%,比2012年提高4.9个百分点,比第二產业投资高3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发展壮大,推动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高,进一步彰显服务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对外贸易规模稳步增长,中国国际收支总体保持平衡格局,外汇市场韧性和稳定性持续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额占世界比重稳步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1年,中国累计货物贸易进出口262.3万亿元,年均增长5.4%。其中出口144.7万亿元,年均增长5.9%;进口117.6万亿元,年均增长4.7%。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由2012年的4.4万亿美元升至5.3万亿美元,首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2021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增至6.9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额由2012年的3.9万亿美元升至6.1万亿美元,占世界比重升至13.5%,较2012年提升3.1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一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在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更加平衡。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9.9%下降到2021年的1.8%,2012年以来总体保持在2%左右的合理区间。双向直接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截至2022年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达3.6万亿美元,较2012年年末增长7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由2012年末的5000多亿美元增长到2.6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国际收支自主平衡总体格局基本形成,跨境资金流动相对均衡,外汇储备总体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2021年年末达3250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庞大而稳定的外汇储备为中国经济抵御外部风险冲击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中国外汇市场成功应对多轮外部冲击,稳定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外汇市场交易量从2012年的9.2万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36.9万亿美元,已成为全球第八大外汇交易市场。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从10.92%提升至12.28%,调整后的人民币权重处在美元、欧元之后的第三位。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升至2.70%,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占比升至第四,这是2015年8月 “汇改”以来,人民币国际支付全球排名首次超越日元。

就业形势稳定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人口和就业工作,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首位,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城镇就业人数继续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达到46773万人,比2012年增加9486万人,年均增长1054万人;城镇就业占比进一步提高到62.7%,比2012年增加13.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得益于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有效联动,劳动力市场供求平稳,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2016年以来,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稳定在5.0%左右的较低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组织开展了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经过八年接续奋斗,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得以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899万人,年均减贫1237万人,贫困发生率年均下降1.3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贫人口70%以上;据世界银行公开数据,中国贫困发生率从1981年年末的88.3%下降至2016年年末的0.5%,累计下降了87.8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5个百分点,同期全球贫困发生率从42.7%下降到9.7%,累计下降33.0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9个百分点,中国减贫速度明显快于全球,贫困发生率也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猜你喜欢

比重世界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