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2-10-22宋剑杰

科技风 2022年25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院校专业

宋剑杰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同年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明确提出要经过三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19年8月和2021年8月,教育部分批公布了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迅猛的新形势下,开展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有利于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进一步实现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多方开展协同创新,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有利于总结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成效;有利于创新职业教育治理体制机制,增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最终提升专业教育教学水平。

一、问题提出

现阶段,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还是一个“新课题”,不论是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实践经验层面,尚无成熟建设经验可资借鉴,相关成果积累都不够充分,在建设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团队发展目标不明确、内部结构不合理,合作基础薄弱,建设运行机制不健全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大多是某一专业(群)教师的简单组合,大多停留在学科导向构建,职业院校特色体现职业发展导向的构建逻辑不明显。容易出现团队发展目标不明确、团队组织结构不合理、课程较少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缺乏课程教学团队理念,教师培养过程缺乏统筹规划,缺少过程监控和动态管理,团队的运行机制缺乏等问题。

(二)产教融合不够深入,高水平校企命运共同体尚未完全形成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也是建设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关键路径。但是在当前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之间利益诉求和支撑存在差异,政府、学校热情高,行业企业对于校企共同体构建还存在不理解不支持现象,导致高水平校企命运共同体尚未完全形成,校企共聘共用人才、教师入企顶岗事件、企业大师入校教学的道路还不通畅,“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在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上没有形成最大的合力。

(三)缺乏针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工作任务不仅旨在提升团队教师的专业能力,形成协作共同体的组织形式,还涉及实施“1+X”证书制度、开展“三教”改革、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模块化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方式改革等,如何评判这些工作任务的实施成效,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教学团队建设的绩效。

二、职业院校教师创新团队研究与实践现状

近年来,关于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相关专家学者和学校进行了一定探索。

(一)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内部制度体系

曾照香提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政府应明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思路;学校应从团队的目标任务、准入标准、遴选机制、主要职责、保障措施等方面着手,加强团队建设的过程监控及目标管理。李国成提出高职院校培育和建设一支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校内各部门务必相互协同,学校应创新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服务于教师。易雅琴在深入分析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价值功能的基础上,从提质、培优、创新等层面全面构建团队建设逻辑,主张在明确目标、确立标准、强化保障、完善机制、加强评估等方面发力,以建立多管齐下、全面推进、有序实施的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指出要建立健全约朿机制,优化配置人才资源、人力资源与教学资源,确保团队的延续性与稳定性。

(二)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政校行企协同机制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要求,组建学校、行业、企业等组成的协作共同体实现协同创新,这种协同创新不仅包括共同体内部活动,也意味者需要同其他国内外院校、行业、企业等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德国学者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认为“协同是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合作共赢,最终目标是形成个体层次所不存在的新质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征的新的整体系统”。崔宇馨探究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逻辑,基于协同理论,讨论了如何从制度、部门、路径以及内容四个协同出发,提出了协同创新开发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模式与路径。

(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陈旭、和震以“投入—过程—产出”模型为基本评价框架,提出了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并设计了绩效指标体系权重占比。有学者等参照教育部对本科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基于教学团队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从团队结构、团队带头人、团队规模、教学研究、教学工作、团队运行保障六大方面出发,初步构建起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高校本科教学团队的绩效评价。

(四)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策略研究

和震从被评选为首批国家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遴选20份优秀立项申报书作为分析文本,提出四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组织形式:集体备课、联席教学、校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团队学习的群体成长。白星良提出开展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需要以相关理论为指引,重点关注团队组建、团队成员素质提高、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构建多维度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等方面的系统设计,并完善制度安排、分级指导、运行机制及团队文化等方面的保障性条件。认为教学团队高效运行的关键在于要变革组织结构,应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构建教师职业发展体系,建立教师职业生涯档案,跟踪、监督、干预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动态适用、服务高效的教师发展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麦克唐纳(Macdonal)和沃尔什(Walsh)认为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需要政府和学校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结合中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运行;以校企共育为途径,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坚持“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原则,实行职务评聘分开、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教师管理机制,建设以行业领军人物引领、校企专家为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双师双能型”专业教学团队。

(五)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院校实践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培、引、聘、访、考、研”等方式吸纳团队成员,实施“结构优化、能力提升、卓越人才、师德建设”四大工程保证教师结构精良高效。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三金工程、四个平台、五个强化”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多维度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从总体目标与要求、建设任务、团队负责人的培养与选拔等9个方面做出顶层设计,加强建设过程的服务指导、强化过程评价。考核评估以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为导向,设立可选的标志性成果以及需完成的最低建设标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依据“目标、标准”两链指标体系梳理团队建设和个人发展关键绩效指标,开发网络监测平台,实行团队内部学期自诊、学校领导小组与第三方审计机构年度考核评测与审计机制。

就湖南省的建设现状而言,湖南省在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立项建设21个单位,建设专业涉及湖南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重点产业。目前,湖南已建立了专业技能抽查、毕业设计抽查和全省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普遍测试的“三查”制度,推进“每个专业、每门课程”的湖南标准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示范专业点、教学资源库、教学创新团队、教学成果奖等内涵指标均排名全国前五。

三、职业院校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内容

(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制度体系

制度创新可以促使团队工作具有指导性、约束性、激励性、规范性和程序性。一是健全专业建设委员会管理机制。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架构,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咨询职能,由雇主代表、职教专家代表、专任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学生代表等利益相关者组成,主要审议专业设置、发展规划、建设进度分析、自我评价以及满意度分析等,并向学校教学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提交专业建设报告。二是健全教师队伍优化机制。修订完善专业带头人遴选与管理办法、骨干教师遴选与管理办法等办法,进一步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全方位成长。三是健全教师分类培养机制。建立初、中、高级“双师双能”素质教师管理体系,明确各层次“双师双能”素质教师标准,在绩效分配制度中体现差异。四是健全教师考核分配机制。优化教师评价体系,将师德表现、教学水平、应用技术研发推广成果与社会服务成效纳入考核指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授、大师或名师、“双师双能”素质教师、青年骨干教师等待遇。

(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协同创新机制

协同创新可以充分发挥团队专兼职教师之间的协同,一是“校企互通,名师引领”,构建教师发展协作共同体。聚焦核心技术领域,校企共建“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面向国际引进与培养技术领军人才,培育一批技术技能与教育教学创新相融合的领军人才;“名师引领”分类型组建结构化的教学团队,加大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力度,推行校企人员双向互聘。二是“产教融合,共建共享”,打造校企发展命运共同体。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同台协同授课;推动研发中心与校内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一体化建设,开展融教学、研发、生产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企业为教师提供科研课题、研究条件,学校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服务和科研成果,提升教师、学生、员工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改进团队协作方法,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一是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推行“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模式。以培养具有软件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整体设计课程思政方案,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实践育人体系和文化育人工程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二是以团队协作教学改革为核心,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建立课程教学团队协作机制,采用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的项目学习法和任务驱动法,实施“一课多师,多师同堂”的协作型教学组织形式。按照“分类组合、层级结构、优势互补”的原则,结合个人专长,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专业基础能力模块由校内专任教师主要承担,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和职业素养模块由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同台授课,综合实训模块由企业教师主要承担。三是以教学信息化建设为推手,全面提升教学管评质量,搭建教、学、做、评一体化智慧教育平台,利用大数据采集技术,全方位、多层次、伴随性采集教学数据,实施精准教学。依据第三方评价、专业论证、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反馈等数据,构建多维度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动态调整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全面提升教学管评质量。

结语

探明当前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与需求,创新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提出一套可复制、可辐射的团队建设机制和方案,对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产教融合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得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有制度保障,有目标考核,有落地措施,有明显成效。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院校专业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